嘉瓦仁波切

十四世嘉瓦仁波切的全名是:至尊文殊妙音王.贤善智慧.持教大海.三界法王.无平等部.吉祥贤善。但西藏人民简称他为昆敦,意即“诸佛菩萨的总汇”。

嘉瓦仁波切于 1935年7月6日,生于西藏东北安东省(今青海省)的小村庄——他克瑟,俗名拉木顿珠。十三世嘉瓦仁波切于1933年圆寂后,摄政王瑞廷仁波切到圣湖拉姆拉错湖,观看湖中显出的幻境--清楚看到水里现出三个藏文字母“An、Ka、Ma”。接着出现一座三层楼高的大寺院,有绿蓝色及金色的庙顶,寺院东面有一栋房子,房前是一座小山,屋顶边缘的绿松石色瓦片十分醒目。后来,摄政王又梦见这栋屋顶有奇形怪状导水槽,院子当中站着一个小男孩。摄政王相信An字母暗示“安多”(Amdo),就在拉萨东北方,所以灵童寻访团就出发了。

寻访团抵古木寺时(拉萨至此,要三个月旅程),他们直觉相信走对路了。如果An字母暗喻安多,Ka势必就是古木(Kumbum)寺,而它的确是三层楼,且有绿蓝色屋顶,寻访团只须找出那座山及有特殊导水槽的房子,所以一行人开始巡访附近村落。当他们看见拉木顿珠家的屋顶上结瘤的杜松木干时,即确定十四世嘉瓦仁波切就在附近。

尽管寻访团心中已有定数,但是他们仍隐秘行事,并且再三确认。有次他们带着许多十三世嘉瓦仁波切的个人物品,混杂了一些他没用过的相似物品,向一岁多的拉木顿珠试验,而这小男孩总能无误地认出,并说:“这是我的!这是我的!”

当时的拉木顿珠正在牙牙学语阶段,只会几句西宁话,但是当他和寻访团成员对谈时,竟然用流利拉萨方言回答。寻访团问他来自何处?哪一所僧院?他回答:“哲蚌寺的果芒札仓。”寻访团大喜望外,确定十四世嘉瓦仁波切找到了!

1940年冬季,举行坐床大典,拉木顿珠嗣位为嘉瓦仁波切,成为西藏人的精神领袖,不久便剃度为沙弥。依照传统而言,他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菩萨,实义为“正觉的勇者”,是一位将要证得正觉(菩提)的勇者,他选择留在娑婆世界以继续利生的事业,而不是为求自己的解脱。观世音菩萨化现为西藏的嘉瓦仁波切,为众生而奉献自己。

当他六岁时,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夏宫接受教育。他的学习课程涵盖五个主要及次要学门。主要课程包括:因明学(逻辑)、西藏艺术与文化、梵文、医学、以及佛学。佛学最重要,也最难,所学的是五部大论:现观庄严论、律经、俱舍论、入中论、释量论。主要课程被称为“五明”,而次要学门被称为“小五明”,分别是:修辞学、词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相学。

嘉瓦仁波切与生俱来的聪慧,学习快速。他在二十五岁时获得第一等格西学位,这相当于“佛学博士”的学位,这学位的取得必须先通过西藏三大佛寺:哲蚌、色拉和甘丹寺的初试,然后于正月,在拉萨大昭寺例行的祈福法会中通过最后的考试才能取得。考试的流程是这样的:早上先由三十位学者考问因明学(逻辑),下午的时候和十五位学者辩论中观,到晚上还要通过三十五位学者考问五部大论,嘉瓦仁波切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这场在二万出家僧众面前所举行的考试。

嘉瓦仁波切平时在每一个公开的场合中,总是尽力让自己显得很平凡。比如说,面对照相机时,他也许骑在健身脚踏车上,或者头戴棒球帽,甚至让他刷牙的照片公诸于世。他会从后面重拍你的背并把手臂绕在你的肩膀上,或在高僧会议上公然地打呵欠。他时常跟举世顶尖的科学家、思想家、宗教领袖和政治家座谈,并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里去;他对福音书开示的深度和甜美,使伦敦的基督徒感动得流下泪来;义大利某大城的市长因见到嘉瓦仁波切而当场欢喜大叫;爱嘲讽的记者,因他的坦率而折服,变得轻松了;而物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也为他的聪明才智所振奋,对他留下深刻印象。

嘉瓦仁波切认为悲心就是身体力行,不论是那个层次:政治、宗教、社会或是个人,绝不迟疑!在街上遇到一个喝醉的人,步履踉跄的走过他的身边,他会对他合掌弯腰;在漫长的正式演讲会中,他会不顾演讲地与坐在前排的小孩眼神交会;也会设法走向长廊的另一端加持坐在轮椅上的妇人。

尽管他一直都是世人注目的焦点,为数百万的人所尊敬,嘉瓦仁波切还是很欢喜的过他简单的比丘生活。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然后开始一个半钟头的禅修和祈请文。坐在他的禅座上,双手摆在大腿上,拇指相触,开始发威猛的誓愿,愿他每一个身语意的行为皆能利益他人。他说:“藉此方式,能让你的一整天过得都很有意义。”早课结束后,他向佛陀顶礼,然后开始有意义的一天。

1989年尊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主要是因为他不断地宣扬以“包容与互相尊重”的和平方法,关怀地球上有情的众生,致力维护历史文化财产。

在他多次出国访问时,都强调慈心、悲心、善良心,及对世界大同的责任和世界不同宗教信仰间互相了解的重要性,不管尊者是以佛教僧人、人权的奋斗者、非暴力主张者或不休止的世界和平发言人等不同身份与角色而言,慈悲以及亲切的关怀,一向都是嘉瓦仁波切尊者生活和工作的特色。

众所周知,嘉瓦仁波切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他的行谊,正是菩萨行。他说:“只要有慈悲心,每个人都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一如他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的这番话:“只要宇宙长存,只要生命延续,愿本人能等待至那时,驱散世上的不幸!”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