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七七集)  2011/9/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六十四面,我们从第五行看起,这是一个段落,从第五行:

《大疏》又曰: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亦同善财於文殊处发菩提心已,问菩萨行。文殊亦不具说,但令亲近善友,遂指德云比丘,展转令往矣。」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念老很慈悲,将这句经文引经据典,做了详细的注解,就是「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这三句经文。我们讲了六个小时,还没讲完,下面接著还是讲这桩事情。说明修行、了解经中的深义,也就是明了诸法实相,一定要有善知识,就是好老师。老师的标准一定要求有修有证,真正明心见性,禅宗所说的,教下所讲的一定要大开圆解,念佛当中要理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用《华严经》阶位来说,都是圆教初住以上。这些人他们已经超越十法界,不只是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住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修行人有四十一个阶级,也就是说,圆教的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四十个位次,加上一个等觉,都在这个地方修行。这是人天真善知识,这个善知识真难遇,不容易。

不得已而求其次,就遇不到,遇不到怎么办?那就找有修有学的,他没有证果。真正有修有学,学一定有师承,我跟这个善知识,他跟谁学的,一定要知道师承。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明白,善知识最重要的还在行持上,他能够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瞋痴慢,没证果,这个要注意。证果那是第一等的大善知识,没证果。对於这些事情比一般人是放下很多很多,所以他的心清净,他的心平等,他的心慈悲,对於经教他才能够契入。如果这些没有放下,他在经教上用再多的功夫,我们知道都是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是从真诚心生的,是从慈悲心生的,它生智慧。这个老师确实具备这个条件,我们亲近他就没错了。

再其次的,他真有师承,师承重要。他从老师那个地方接受过来的,虽然自己智慧没有开,他能够如理如法,把他所学的传授给我们,不夹杂他自己的意思,这也是好老师。像我们学的这部经,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真善知识。他有没有证果我们不知道,居士身。我们知道老人当年在世,在中国佛教号称「南梅北夏」,这就是佛教界里面所尊崇的善知识。南面梅光羲居士,北面是夏莲居居士。夏老山东人,梅老是江西人,一南一北,在那个时代佛门的大德。他们确确实实用了很长的时间,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用了十年的时间。会成之后,他三年会成,年年修改,改了十次才定稿,我们现在读的这个本子。完全依照古人的方法,不敢更动经中的一个字。因为他是会集,他不是翻译,会集一定要尊重原文,不可以随著自己意思改动字,那就是错误。古人曾经犯这个毛病,他完全修正过来,绝不犯错误。这个经变成《无量寿经》最好的一个本子。他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就是干这桩事情的。为什么?末法还有九千年,九千年当中一切众生得度要靠这部经典。这就非常重要,我们就晓得他用意之所在。

经会集成功了,解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老师交代学生,黄念老是学生,是夏老的学生,老师要他给这部经做个注解。他自己亲自听老师讲过这部经,而做注解的确是认真负责。怎么注?用佛经以经注经。佛在其他经上怎么讲的,用它来说明这个。又用祖师大德,历代的祖师大德他们注疏当中有关於本经相应的地方,摘录出来为我们解释。所以,注解也是会集本,经文是会集本,注解也是会集本。会集多少经?经论八十多种,祖师的注疏一百零一种,还有韩国跟日本的净宗大德,总共一百九十三部。注解是集一百九十三部经论、古大德注疏的大成,贡献给后代末法九千年的同学,这个功德不可思议!夏莲公我没有跟他见过面,黄念老我们遇到了,遇到是在美国遇到的。这才知道,在国内就是他一个人弘扬这部经,在海外也是我一个人在弘扬,没有第二个人。

我弘扬这部经,也是受老师嘱咐的。李老师在台湾曾经讲过这个本子,就是夏莲老的会集本,讲过一次,这一次讲圆满了,那个时候没有录音,当然更没有录像,也没有留下讲义,但是他的眉注留下来了。老师的注解我能看得懂,我依照老师的注解讲过几遍。这部经在过去讲过十遍,这是第十一遍,决定讲黄念老的注解。让我们深入大经,这是净土的大经,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有更深度的认识。它能帮助我们坚定信心,能帮助我们发愿求生净土,而不会怀疑、不会后悔。信愿坚定,那就没有不往生的道理。蕅益大师说得非常好,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关键在信愿之有无,有信有愿决定得生。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你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下,这么个道理。我们明白了,最重要的是这一生要得生净土。

我回顾出家时候就开始讲经,在佛学院里面教学,到今年五十三年。因为自己没有道场,一生过著流浪的生活,我感觉得也很快乐。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流浪,佛没有建过道场,居无定所,一切随缘。确实是好,为什么?除了念佛、读经之外没有任何牵挂,也没有任何负担。身心没有负担,这个最自在了,无论到什么地方,随遇而安。学习不中断,跟大众讲解、分享不中断。可是我们看看古今中外ㄧ些大德,他们的成就几乎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道理我懂,我在台中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我就很清楚、很明白。心里何尝不想找个地方安定下来,让我也能够有个十年八年专攻一部经,真想!但是没有福报,总有差别因缘住不下去了,不是不想住一个地方,住不下去,住不下去就得要走。所以,想在一个地方多住几年专攻一部经,这个缘没有,应该在现在才成熟了。

我们在此地非常感谢陈老太太,我在香港住这么多年,她将她跑马地一个小单位供给我居住,我在那里住了不少年,应该有十年。但是这十年当中,海外还有许多地方邀请,也不能不去。现在年岁大了,可以推辞,年龄太大,走不动了,不想走了。所以,我还是选择在香港,我们有个小地方可以安居。我也希望晚年住一个地方,讲一部经,其他统统放下。书也不看了,念阿弥陀佛,多念佛、少看书。讲什么经?就讲这部经。现在我们估计,这部经从头到尾讲下来大概要一千二百个小时,一天讲四个小时,整整三百天,一年讲一部。也给后人增长信心,学教一定要一门深入,要长时薰修,至少要十年。十年专学一部、专讲一部,这个根基就扎下去了。世尊常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学习的同学,无论你修学哪一部经都好,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能够帮助你明心见性,这是佛法的殊胜处。你喜欢哪一门,一定要专攻那一门。

现在谈到老师,到哪里去找善知识?老师是我们成败的关键。可是现前我们找不到真善知识,可以找古人。这个方法是早年李炳南老居士教给我的,那时候我还没出家。他告诉我两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世法里头孟子,孟夫子私淑孔子。这就是孟子的老师是谁?孔子。但是孟子那个时代,孔老夫子已经过世,怎么找他?孔老夫子的著述还留在人间,还有跟孔老夫子学的这些学生。所以,他就专读孔子的书,专学孔子,有疑难的地方找孔子的学生,向他们请教,他真学成功了。他的成就超过孔子那些弟子之上,你看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夫子是亚圣。其他人都没有,称孟子亚圣,他学成功了。这就是眼前没有老师,找古人,这个方法好!这就我们可以在正法时代。在佛门里面最典型的例子是蕅益大师,蕅益大师跟谁学?跟莲池大师。可是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莲池大师的著作还留在世间,他就私淑莲池,学得很像。莲池大师是净宗第八代的祖师,蕅益是第九代的祖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

大乘经论,古大德有很多注解,可以跟一个人学,也可以跟许多人一起学。但是你次第要知道,首先一定是跟一个人学。为什么?因为佛法是求智慧,不是知识。集合许多人在一起广学多闻,这是知识,不开智慧,这个一定要知道。学一家之言,那会开智慧,为什么?他心是定的,他守规矩,不乱来。三、四年,一般中等根性的人,三、四年他就得三昧。我们学《无量寿经》得的是念佛三昧,如果你学《金刚般若》,你就得金刚三味,你学《法华经》就得法华三昧,学《华严经》就是华严三昧。三昧是得定,得到定之后,应该也在三、四年之间就开悟了,不能大彻大悟也应该是大悟,智慧开了。智慧开了之后我们再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怎么广学?还是一门。譬如学《无量寿经》,像念老他能够把经论、祖师大德有关於能够解释经文的统统都搜集起来,这就是广学多闻,给我们做最好的例子。总而言之,专攻、广学都是一条路、一个目标,他才能成功。不是学很多经典,那就学乱了。

那些很多经典要不要学习?给诸位说,不要。那些经典是不是都能通达?都能。为什么?一部经通了,一切经全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不相信你去读《六祖坛经》,六祖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你要是想学佛学,他一堂课没听过。黄梅虽然住了八个月,讲堂一次都没去过,禅堂也一次都没去过,没有坐过一支香的禅,没有在讲堂听一次经,你看看,五祖把衣钵传给他。那是什么?他一生就听一次经,五祖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肯定没有经本,因为他不认识字,他不需要经本,也就给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大概四分之一,也就是这样的,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开悟了。开悟之后他就通了,五祖就不讲了,为什么?不需要讲,后面全知道了。

不是《金刚经》呢?你看他在逃难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大涅槃经》,每天读诵,也念得很熟。她在那里念经,惠能大师在旁边听,诸位要记住,惠能大师那年二十四岁。他在旁边听,等她念完之后,惠能大师找这个比丘尼跟她讲《涅槃经》。你刚才念的那个我听到了,那是什么意思,意义讲给她听。她大吃一惊:你怎么讲得这么好!捧著经本向他请教。他告诉她,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为什么讲得这么好?这个与认不认识字不相干。换句话说,与讲堂听课不相干。与什么相干?放下相干。能大师在方丈室听五祖讲《金刚经》,真的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用什么听?用真心听。我们今天用什么心?用妄心听,分别心、执著心,用这个听,所以你不开悟。用真心听那就不一样了,声声流入自性,这一触动,立刻就大彻大悟。所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真正懂了之后,我们就会把广学多闻放下。广学多闻实际上很有限,开悟了是无限,开悟之后什么都懂得了。再告诉你,经典完全懂了,世间法也懂了,中国的懂了,外国的也懂了。你可不能瞧不起惠能,外国东西,科学他懂不懂?他没有一样不懂。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只要一彻悟,见了性,心性所变现他怎么会不知道?哪有这个道理!没人问他,他不说,你要问他他都给你讲,没有不知道的。这是佛法学习的终极目标。

宗门说大彻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境界完全相同,都是要从戒得定开慧。教下用的方法是经典,是教科书。教科书能开悟吗?能。什么方法?马鸣菩萨的《起信论》里头讲得很清楚,教我们怎样听课。听教,佛法讲听教,现在叫听课,听老师讲课,读经,用什么方法能开悟?第一个,听教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去听就会开悟。惠能大师就用这个方法听,不执著言语,不执著名词术语,为什么?都是假的。不能听了之后自己想像这什么意思,你是用第六意识,这个不行。会听的人离心意识,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著,阿赖耶是落印象。离心意识,这是现在人所说直觉,决定不要去分别它,不要去执著它,豁然就开悟了。我们现在听经是怎么?我们用心意识,所以永远不会开悟。不用心意识,这才开悟,你真正听到,所以说开经偈讲的「如来真实义」。真实义是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不是外来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经典称为内典,它是向内,不是向外的。真正开悟是大圆满。

听法要这样听法,我们读诵也是要这样读。读诵的时候,第一个,听经不执著言说相,读经不执著文字相,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词术语,就叫名字相,叫名词术语。不执著心缘相,决定不要说这一句我是什么意思,那是你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不能开悟。没有自己的意思你就会开悟,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意思,才能接受如来真实义。因为如来说法也没有意思,我们没有意思跟没有意思就通了;他没有意思,我们有意思就搞错了,关键在此地。一悟千悟,一切都通了。这个方法,从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来,我们中国儒也学它,道也学它,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大幅度的向上提升,都讲开悟,开悟是从大乘佛法里学的。所以这是我们要知道。

我们懂得学了,尽量在学习经典的时候、读诵经典的时候、听讲经典的时候,不要分别、不要执著,不要有自己的意思,这样就好,要常常这样练习。当然它的基础要持戒、要修定,心一定清净,心里一定没有这些杂念。杂念是烦恼、是习气,这个东西是我们最大的障碍,障碍我们得定,障碍我们开慧。实际上,我们头一个难关,这个关不容易突破,所以放下就很重要。《金刚经》上这句话常常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常念、常思惟,唤醒自己不可以贪著世间一切法。不但世法不能贪著,佛法也不能贪著,佛说得非常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净宗的巧妙、净宗的殊胜,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取代所有一切的妄念。念头一起,接著第二句就南无阿弥陀佛,统统归到佛号上,除佛号外没有任何杂念。这个好,这也能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真信学佛,真心为佛法久住世间,真心为度众生,一定得三宝加持。所以要会学!

老师是关键,没有,找古人。李老师当年把这个话教给我,他老人家非常谦虚,告诉我,他说我只能教你五年。五年之后我找谁?他介绍他的老师,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已经不在,往生了,印光大师的《文钞》在。那时候《文钞》只有正编、续编在台湾流通,四册,正续两编。老师教给我,要我读,做印光大师的私淑弟子。你看看老人多谦虚!他教我前半段,后半段的老师就介绍给我了。现在很多佛门同学晓得,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可不可能?我们细细观察印祖一生的行谊,确实很像大势至菩萨,大势至代表智慧。我们修净土,教,依《无量寿经》、依黄念老的注解;行,依印光大师,他老人家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范。常常读《文钞》,你看看《文钞》里那些书信,都是当时一些信徒有些疑难杂症,行门的、解门的,向他请教。他很细心、很仔细的,说得非常详细,说得透彻。常常听他老人家开示,对我们自己、对一切学佛的同学有大利益。《文钞》是好文章,可以把它当作古文来念。

李老师要我们学古文,念一百篇,背一百篇古文,我们选《文钞》的好,世学、佛学全都学到了。有这个机缘,真正有同学发心,可以有志一同的人组成一个小组,「文钞研习小组」,专学印光法师,不得了!他距离我们最近,所讲的东西完全能契现前的根机。老人所说的,深入浅出,他通宗通教,儒释道全通,好老师,我们要亲近。现在《文钞》出齐了,精装本好像有七、八册,一套,我们一生足够了。有一部《无量寿经》、注解,一部《印光大师文钞》,决定生净土,往生的时候,弥陀、观音、势至来迎接。所以,老师是我们能不能成就的关键任务,我们要会选老师。李老师把他的老师印光大师介绍给我,我也把印光法师介绍给大家,我们都是印光大师私淑弟子。

《大疏》又曰,底下接著讲,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了,净宗的修行总纲领、总原则我们掌握到,也像《华严经》上一样,像善财童子一样,问菩萨行。这一句是活话,文殊菩萨没有跟他开示,只叫他去参访、去参学。真正智慧开了,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会上得根本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大彻大悟了。大彻大悟之后,你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善恶,你有这个能力辨别了。老师对你完全开放,什么人你都可以接触,什么东西你都可以看,不像从前那么限制、那么严。你有能力了,你不会学坏,好的东西你会接纳,不好的东西你会剔除,你有这个能力。你接触的面愈广愈好,成就你的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一看就会,一听就会,一接触就会了,你才能够度化众生,度化众生需要后得智,无所不知。后得智从哪来?从根本来的,像棵树一样,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枝叶是从根本上生长的。你所接触的人、接触的事,这是缘,接触愈多你智慧就愈大。广学多闻,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所以叫他亲近善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各行各业、男女老少,你去看五十三参,它是这个意思。所以,五十三参在哪里?就是现前社会从早到晚,你在生活当中、工作你所接触的一切人事物,那就叫五十三参。活的!《华严》在哪里?《华严》原来就在我们这个世间,《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我们实际的生活,你全就会了。

「复云:故《法句经》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识,谓父母、眼目」,这个前面我们读过,「脚足、梯橙、饮食、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等」。都用这个来比喻善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离开它。脚足是走路的,你没有它我们怎么运行?梯橙是帮助我们升高的、提升的,没有它我们升不上去。饮食是活命的,善知识是活我们的法身慧命,没有善知识就好像没有饮食,法身慧命保不住。所以这些都好懂。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还没讲完,二十一个,后头就不需要再说,用个等字。最后总结「云:善知识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等亲近」,善知识有这样多的功德,所以佛菩萨教我们要知道亲近。

「大众闻已,举声号哭」,这受感动,听了之后真正受到感动。「自念旷劫为善知识守护」,旷劫是无量劫以来,佛与法身菩萨是我们的善知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无论我们在哪一道,无论我们干的些什么,他都在守护。你在造业受报,他在那里看著。看了,为什么不拉一把?你能回头他就拉你,你不能回头他不拉你。为什么不拉你?要知道,三恶道是消恶业的,佛菩萨不能消我们的恶业,你自己造的自己要承当,这才合理。佛菩萨只能帮助你觉悟,一觉悟那个业消得就很快。但是觉悟要有条件,你要能信,你要能解,你要能行,你没有这三个条件不行。三善道是消福报的,就是你做了些好事,做好事要消,做坏事也要消。为什么?自性里头善恶都没有,只要有业那就是染污,你的心就不清净。所以,三善道消善业,三恶道消恶业,善恶统统消掉,你就成佛了。可是麻烦在哪里?消业他又造业,这个事情就麻烦,换句话说,就永远都消不掉。一个人堕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搞轮回,原因就在此地。只消不造就好了,消了他还要造,不能不造。

佛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讲什么?就是前面所说的,心不住相。这个方法妙,造恶不住造恶的相,修善不住修善的相,永远让自己的心清净,这是什么人?菩萨!菩萨应化在我们世间,他也行善,做多少好事,他也造恶。可是你要晓得,人家行善,阿赖耶里头不落善的种子;他造恶,阿赖耶里头不落造恶的种子。为什么?他已经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一味真心,他不是妄心。真心不造业,真心随缘。你看《还源观》上讲得多好,贤首大师给我们讲的,随缘妙用,妙用就是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凡夫可麻烦了,他著相。我们在现象里头学一个什么?学不著相,善恶二边都不著。那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可不是同居土,也不是方便土,那是生实报庄严土,为什么?你已经成法身菩萨了。

怎样学?首先学淡薄,不要太认真,什么事情随缘,什么都好,这是我们回头,真正回头就从这里做起。过去我们对什么事情都很认真、很计较,非这么做不行,现在我们提升一步,提升什么?马马虎虎,都可以,不要把它当作一回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有一桩事情真正了不起,就是念阿弥陀佛。除了这桩事情认真之外,其他的都可以不要再关心,有没有统好。跟什么人说话都是阿弥陀佛,他说得很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有没有听进去不知道。他也很欢喜,以为我听进去了,其实我一句也没听进去,全听的是阿弥陀佛。对他有好处,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他耳根里去。他跟我们说的话都不要紧,都是世间事情,那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我们声声阿弥陀佛这是金刚种子。这个道理要懂,这种道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功夫慢慢就得力了。

尤其是现在,我们看看灾难的信息,一个月比一个月频率上升。八月,全世界重大的灾难二百一十九起,三、四月之间还不到七十起,你看看,月月上升,九月更多。这是给我们最好的警惕,学佛咱们要真干,不能再干假的,不能再有偏邪,要认真努力。这个世界上许多预言家都说,灾难就是明年、后年。我们一定能够在明年十二月之前,这有一年的时间,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没把握,功夫成片可以,只要你不要再计较,你就能做到。日常生活得过且过,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一年时间足够了。也就是我这一年的时间决心取极乐世界,我一定要做到。要发狠心!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三夜能把阿弥陀佛念来,我们一年时间还不够吗?真干!不干假的了。莲池大师晚年,那也是个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晚年的时候专门搞一部经,就是《阿弥陀经》。他老人家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我不搞了,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他真舍掉了。晚年就一部经、一句佛号,什么都没有了。做给我们看的,给我们做榜样的。我们读了书,看到有这么一桩事情,应当学习,不再搞了,心里头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见什么人都是好人,见什么事都是好事。好事坏事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你说我们能不成功吗?决定成就。

我们接著看下面。佛护念我们是真的,我们对不起佛菩萨。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像慈母照顾婴儿一样,婴儿不懂,就像我们一样,佛菩萨照顾我们,我们糊涂,不知道感恩。「今日值於如来,乃至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已,重复举身号泣」。今天遇到释迦牟尼佛了,乃至未曾报恩,为什么未曾报恩?不知道恩德。知恩你才能报恩,你不知恩,你报恩的心生不起来。不但不知道报恩,对善知识怎么样?无心亲近。善知识在那里等你,等你回头,我们迷在五欲六尘,就是回不了头。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说是语已,话说完了之后,惭愧的心、忏悔的心生起来,举身号泣。

「且恭敬善知识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难,故云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这是真的。我们今天对老师不知道恭敬,对老师产生一种什么?产生一种情执,没有诚敬。印光大师教我们,对善知识要懂得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不知道诚敬你就得不到利益。诚敬两个字太重要!真诚恭敬心。有真诚恭敬心,一定能如教奉行,善知识教我的,我一定认真努力把它做到,你才真正得受用。本经里面讲的三个真实,真实之际,那是真如自性,那是实相理体,真实智慧、真实利益,没有诚敬心你得不到。你要有诚敬心,你看到这个经上字字句句,不但经如是,注解也如是。经论是佛说的,祖师大德这一百零一种,加上外国的九种是一百一十种,那都是开悟的人,不是凡人,都是真正修行得定开慧的人。我们遇到这么多的善知识,比《华严经》善财童子还要幸运,善财童子才遇到五十三个人。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没有真干,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这真的。

「盖善知识难遇难识」,不容易遇到,遇到你又不认识,「今幸求得」,今天很幸运,你求得了。你在哪里求得的?这本经本就是你求得的。经,佛是你的善知识,释迦牟尼佛;注解,有这么多祖师大德在这里跟你说话、跟你分享,你要认识。「倘於彼善知识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则良医束手,如是则遇同未遇」。这真的,遇到了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做不到。良医束手是比喻,你害了重病,现在真有个好医生可以能够救你,你不相信他,不肯吃他开的药方,他就束手无策,这样遇跟没有遇到没两样。「故於善知识教,应闻而能信,信而能行,是为甚难也」,这是真难。我们遇到,这个地方用的「教」字用得好,故於善知识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留下来的经典,这是善知识教,历代祖师大德的著述,为我们分析、解释,让我们真的听明白、听懂了,能够契入,这也都是善知识。听了能不能相信,这的确是今天最大的一桩难事。不信,现在的人喜欢怀疑,这个普遍的,走到全世界你去看看,哪个人没有怀疑?头一个怀疑是怀疑自己。你看连自己都不相信了,他能相信他的父母吗?父母能相信儿女吗?你能相信你老师吗?能相信你朋友吗?人活在世间多么孤单,一个靠得住的人都没有,你说多可怜。你能相信佛菩萨吗?你能相信祖宗吗?能相信古圣先贤吗?能相信他们留下来这些典籍吗?要是不相信就完了。信了之后怎么样?信了之后真肯学、真干,那你就成圣成贤、成佛成菩萨了。

今天最大的一个关口就是「信」字,信确实是世出世间一切法最后的底限。也就是说,佛经上讲,《华严经》上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心是什么?是你修道、成道的根源,你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了,一切都完了。所有一切功德之母,它能生一切功德,世出世间的功德,这个信字多重要。净土,你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能不能亲近阿弥陀佛,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成佛,关键就是这信字,你相不相信。净土宗就三个字,信、愿、行,真相信,我真愿意到极乐世界去,我真念阿弥陀佛,这三个条件具足你就成功了。这三个条件不容许有任何东西夹杂在里头,夹杂就坏了。所以,我们有高度的警觉、有真实的智慧,夹杂的那些东西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我们才把那些杂念统统放下。我们心里只要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对了。把这一生当中,因为我们的根性不利,远远不如古人,决定不要贪多,要学古人,决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如果要学,开悟之后再学,这是古代祖祖相传的方法。不开悟不允许看其他经论,真正大彻大悟之后老师才开放。这是真善知识,这不是普通老师。

「上明」,以上说明,遇佛难,闻经也难,遇善知识也难,闻法能行也难,「均极难得,甚为希有」,他都能够做到,这种人少有。「但此上三者之难,莫过於下之『若闻斯经,信乐受持』,是乃难能中之难能,故云难中之难」,真的。上面讲了四桩事情,遇佛、闻经、遇善知识、闻法能行,难。要跟这部经,听到这部经,信、乐、受持这个经就更难了,比前面还要难。为什么?这部经真的是相信、欢喜、受持,恭喜你,你这一生成佛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心心念念的就是想在这一生当中去作佛,在这个世界作佛没有指望,为什么?修学的环境不好,干扰太多。极乐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学环境,那个地方没人干扰,你六根所接触的全是纯净的法界,极乐世界一片就是念佛的音声。所以在那个环境里头没有一个不成就的,在那个环境里头没有一个退转的。为什么我们放不下这个世间?对於西方极乐世界认识还是不够透彻,还是有疑问。这样一来,我们势必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那就是这部经要细讲、要常讲,要不间断的去讲。现在利用科学工具可以做得到,一遍一遍多听。

听懂之后,这四个字做到,真有了,就是信乐受持真有了,这个经就可以不要念了,这个注解可以不必看了,一句佛号念到底。如果还有怀疑,还放不下,这个经是一定要读、一定要听。经是什么?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帮助我们破迷开悟,经教目的在此地。我们的疑虑断掉了,我们的信心、愿心起来了,一句佛号就行,不再找麻烦。连这经都不要了,就这一句佛号就成功,这个法门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容易。保证你往生,而且你走的时候会非常自在,预知时至,你喜欢站著走就站著走,喜欢坐著走就坐著走,没有不满愿的。这个事情是真的,我们亲眼看见的,这桩事情是人家装不出来的,决定不是假的。所以,有这么多善知识表演给我们看,为我们作证转。

我们再看下文,「其希有难得,更无过於此者」,故云『无过此难』,这就是听到净宗法门,听到这个经典,信乐受持,这是非常非常的难事。「何以故?如《净影疏》曰:余义余法,处处宣说。开显净土,教人往生,独此一经,为是最难」。这讲其他的,给你讲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给你讲方法,因为佛为我们开显八万四千法门,千经万论处处都在讲;但是讲往生净土只有这部经。现在我们知道,专讲往生的只有三部经,《无量寿经》是第一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的小本,《观无量寿佛经》是专门讲方法、讲原理,讲原理就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给你讲道理,然后给你讲方法。专讲极乐世界的这三部经。

「又《会疏》曰:若闻斯经者,知识闻薰也。信乐受持者,往生正因。谓信乐本愿,受持名号,此法超异诸教故,得益超出诸善故,众机通入报土故(种种根机悉生报土),一生成办故」,这就真难了。这是日本法师《会疏》里头说的,听经,这是知识闻薰。知,知道极乐世界,认识阿弥陀佛,这叫知识。我们听经上所说的,或者是听祖师大德宣讲的,我们知道了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是闻薰。信乐受持是往生正因,如果我们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或者是信了,舍不得这个世间,对这个世间有了感情,不愿意离开,这个乐就没有了。受持,不愿意念佛,还是杂念、妄念主宰你的意识。要知道,心里面充满杂念,这些是搞轮回。

六道轮回从哪里来的?分别执著来的。执著是见思烦恼,大小乘经上都说,见思烦恼断了,真放下,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永嘉大师的《证道歌》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是什么?没有觉悟,还搞分别执著。见思,见是你的见解,思是你的思想,惑是迷惑;换句话说,你看错了,你想错了。对什么?对整个宇宙万事万法,你全看错了、全想错了。错在哪里?这个世间是一场梦,梦醒之后什么都没有,你在里头这个看法那个看法,全错。错的是错,对的也错,没有一样不错,无论你怎么想法也统统都是错。所以,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之后,就醒过来了,然后才知道做梦全错了,没有一样是对的。你要是对的,对的就超越轮回,你能超越轮回吗?

你要知道,只有那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超越轮回,一切法里头只有这一句法是对的,你知道吗?抓住这一句法,我就这条路,对一切人欢欢喜喜。为什么?结善缘,别结恶缘,结恶缘我们往生的时候冤亲债主来找麻烦,有的时候受到干扰就往生不成了。跟一切人统统结善缘,善人跟他结善缘,恶人也跟他结善缘,毁谤我的人、羞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统统跟他结善缘。只要我知道的,我这个小佛堂里面都给他供长生禄位,我们每天讲经天天给他回向,结善缘,不结恶缘。心里头没有恶念,希望真正做到纯净纯善,这个自受用多好。这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纯净纯善,这就是学了佛才真正会做人。我们只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决定不变,一句佛号念到底。念念是清净心,我见到一个人,章嘉大师。他老人家他是念咒,二六时中没有停过的。我跟他三年,每个星期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听他的开示,他话一讲完,他口里默念,金刚持,你看他嘴在动,没有声音。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能看到,可见他的心清净,他没有杂念。那是修成的,这个功夫不是偶然的,我们应当要学习。往生正因要记住,信乐受持。信乐本愿,受持是名号,名号只有四个字,阿弥陀佛,莲池大师一生就念四个字。

「此法超异诸教故」,这个诸教是佛法里面其他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超过它。「得益超出诸善」,世出世间一切的善都没有念佛善,你要想修世出世间第一善,你就念阿弥陀佛,善中之善,无与伦比。这一句佛号念好了,你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我们的活动空间就大了,大到什么程度?不可思议,遍法界虚空界,你想到哪里自由自在,念头一想就到了。到些什么地方?到诸佛刹土。《弥陀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不止,无量无边无数无尽,你能够分这么多身,去亲近一切诸佛如来。供养是修福,供佛修福,听经是修慧,所以到极乐世界干什么?求福求慧,修福修慧,福慧圆满你就是二足尊,二足尊是佛,成佛了,到极乐世界就干这个。然后再从西方极乐世界到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去干什么?去度众生。帮助这些众生回头、帮助这些众生觉悟,也教导这些众生念佛求生净土,很快他的成就就跟我们一样。极乐世界的人干的是这个事情,这是他们的事业,求福求慧、修福修慧、帮助众生,真的是全心全力帮助众生、成就众生。所以得益,得的利益超出诸善。

「众机通入报土」,种种根机,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只要能依教奉行,你真的能够这一句佛号不断,念念想著阿弥陀佛、想著极乐世界,你往生决定是实报土。你的念不纯,你的信不真、愿不切,平常也念佛,念得不多,世间法还没有丢掉,临命终时,如果你的运气好,有人替你助念提醒你,往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你看看,你为什么不专心?你为什么不把拉杂事情丢掉?你想这些干什么?什么都不想了,什么都不念了,我生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一去花开见佛,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七地以上菩萨,插班去的,不是从一年级念起。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做不到那没办法,这个事情我们做得到,只要你肯放下,什么都不要管了。一天到晚念佛,痴痴呆呆,像个迷惑颠倒的样子,甚至於别人都瞧不起你,骂你迷信,怎么学佛学得这个样子,他上上品往生;聪明伶俐的,也念佛,下下品往生,不一样!一生成办,我们这一生就把这个事情成就了、办妥了。

「必依多劫宿善,超过诸难之事,故云难中等」,这是难中之难,就这个意思。所以,这个人一生当中能成就,真能放下,就说明他过去一定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才行,才能够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他全做到了,难中之难他都能够通过。「准两疏意」,依据前面两位大德注解的意思,「若人於此第一希有、难闻难信之一生成办之妙法」,这就说的这部经,说的持名念佛,「能闻、能信、能受、能持,当知是人,必是多劫薰修,宿种善根,难能希有,超过一切」。他要不是过去生中有非常深厚的善根,这个做不到,他能做到就肯定他的宿根深厚。为什么现在这样?他是一时迷惑,所以他又去搞轮回了,就是最后一念想到别的事情去了,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一生又遇到了,遇到之后真的明白、真的想通了,什么是真的?真放下,就证明他宿世善根深厚,万缘放下,不再搞了。

「故曰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难中之难他通过了,难中之难他突破了,他这一生成就了。「此」,这后头几句话念老说得非常重要,上面我们读到的祖师大德的这些开示,「非谓法门难修」,法门容易修,「盖指如是之人,有如是希有之善根福德因缘」,这个难得。为什么?他真信,他真明白、真觉悟了。世间六道轮回真放下了,不想再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习气也收敛了。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专求极乐世界,一心专求亲近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做弥陀弟子。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接受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教诲,可以在同一个时候。在极乐世界,自己的身在弥陀佛的讲堂听经闻法没离开,可以分无量无边身、无数无尽的身,去参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供养、闻法,福慧双修。这种景观无比稀有,就在我们面前,垂手可得,要不要?如果你真要,你就得真放下。想想我这一生当中哪桩事情最难放下的先把它放下,最难放下的先放下,容易的就好办了。千万不要容易放的我放,难放的慢慢来,那就真难了,这一生能不能往生靠不住。把我最难放下的我先放下,其他的不难就很容易,所以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返回《净土大经解演义》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