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二0集)  2012/7/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八百七十四面,最后一行:

「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上两说相同」《净影疏》跟望西所说的相同,都是以过去生中的善根,这是因,现在亲近善知识这是缘,有因有缘,所以它就起作用,起行了。「但《会疏》稍异于是」,这就是《会疏》的说法跟它有一些不同。「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慴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两说文异而实无违」,并没有相违背,说法不一样。「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为现前的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所以它并不相违背。「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于本经较亲」,关系亲密,因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本经的宗旨。

『愿力』,「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又《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综上三说,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我们念这一段,大致这个因力跟缘力就清楚了。世出世法离不开因缘,因,决定与过去生中有关系,过去生中没有因,这一生遇到缘也不能起现行,有缘没有因;有因没有缘,同样要耽误一生,也就是这一生不能往生。虽有善根,我们知道,大乘法里面修其他的法门,一生不能成就,多半还是人天两道,这就是没有遇到缘;过去世没有善根,他不能够修学。所以我们一看就很清楚,这些事情都在我们面前。至于《会疏》,念老说《会疏》的说法跟我们本经宗旨相应,本经宗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它是以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念老说,实实在在讲,如果没有过去多生的善行,就不能发起今天的菩提心。

菩提心里头最简单的,对这个法门真正相信,没有怀疑,求生净土的心非常恳切,这菩提心的因。我们看谛闲老和尚的徒弟,念佛的徒弟锅漏匠,锅漏匠确实他什么都不懂,师父就教他这句佛号,跟他讲你一直念下去,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三年如一日。老和尚没有跟他讲求生净土,就叫他老实念这句佛号,往生净土这个念头他怎么生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三年当中肯定得到佛的指点。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尤其我们在这么多年当中,遇到很多念佛人,直接间接从阿弥陀佛那个地方传来的信息,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佛传信息给他。

这样的老实人,你给他说西方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念佛的人求生净土是自己的归宿。我不相信锅漏匠寿命三年就到了,我不相信,他一定还有寿命,他不要,他提前走了。这样的情形非常之多,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感应道交,他这样的人功夫成片不难,肯定得到。走的时候示现那个样子,谛闲老法师赞叹,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四大名山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这赞叹到极处,他能没有感应吗?所以,他虽然不懂发菩提心,他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到一定的程度,求生净土这个心发起来了,一发起来他就能走。

所以《净影疏》里头说,起行之愿,这叫愿力。愿要不行,不能称作愿力,没有力量,愿一定要有行动。望西说求菩提心,这是愿力。《会疏》下面说得好,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成就众生。四弘誓愿,第一个度众生,第二个断烦恼,第三个学法门,第四个成佛道。发这四弘愿求生净土,这四愿在哪里成就?在极乐世界成就。这个地方成就难,到极乐世界成就容易,到极乐世界度众生,是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众生,那个能力大!有能力上度菩萨,下度无间地狱众生,有这么大的能力,叫成就众生。所以综上三种说法,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并随愿起行,这愿就有力了。「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这个愿永远不能落实,他没有力。

「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他的善心不动摇,善心不退转,这叫善根。《毗婆沙论》里头说:「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不恚是不瞋恚,就是不瞋。「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是故善能生妙果,并复生余善,故名善根」。这桩事情我们就要特别留意,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真正做到不贪,决定没有贪恋的念头。为什么原因?因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定要知道一切法的真相。《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要常常提起观照,观照就用弥勒菩萨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就放下了。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能得到吗?你能控制吗?你决定得不到,也不能控制,更不能占有。

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第一个就想到我身体。身体我能不能占有?我能不能得到?好像是得到了,其实假的,为什么?一秒钟,这个身体已经换了一千六百兆次,念念不住,就是念念它不停,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无数的妄念纠缠在一起,产生这个幻相,让我们感觉它存在,其实没有。你能常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法「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露是露水,太阳一出来没有了;电是闪电,刹那就没有了。弥勒菩萨说得清楚,比闪电还快。闪电,一闪过去就没有了,那一闪就是一念,我们感觉到有这个东西闪过,其实那是多少微细的念头纠缠在一起,至少弥勒菩萨讲的三十二亿百千念。如果单独是一念闪过去,我们没有感觉,根本就不知道,它的速度太快了,我们眼睛转不过来,眼睛睁得挺大也没有看见,这是事实真相。于是对一切法贪心不生了,没有贪心也就没有瞋恚,也就没有痴暗,三善根就现前。三毒断掉了,贪瞋痴三毒断掉了,真正不贪、不瞋、不痴,世出世间一切善法都从此而生。是故善能生妙果,复生余善,一切善都从这生出来的。

《弥陀要解》,蕅益大师说,「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菩提正道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菩提正道。「此即成就菩提之亲因」。菩提是圆满的觉悟,因是种子,这讲因的意思,「种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种子,故名善根。又《大悲经》曰: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故知善根是亲因。从因得果,果具种子」,具足种子。「复作胜因」,胜是殊胜,殊胜之因。「如是辗转,善根无尽。是故菩萨具足如下种种妙德」

下面给我们讲菩萨的德,第一个『摧伏一切魔军』。魔是障碍、是烦恼、是干扰,这都是魔的意思。「摧伏」,这是破除的意思,降伏的意思。魔有四种,前面学过,第一个五阴魔,说我们的身体四大五蕴成就的,四大五蕴障碍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所以佛告诉我们,魔头一个是在讲自身,身心确实受许许多多苦难折磨。第二个是烦恼。第三个是死魔,就是寿命不长,修行功夫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再一转世,这一生修行的都忘掉了,转世到哪一道不知道。纵然到人道,也像大病一场,过去的记忆全部失掉,接着修行修若干年,跟前一世的智慧才能够接得起来,这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们在这个世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如果不是过去生中善根深厚,这一生遇到佛法不见得能成就。这桩事情,现象太多了,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性,这个警觉是什么?这一生决定要成就,不成就,白来这一趟,太冤枉了。人生在世能遇到大乘,能遇到《无量寿经》,能遇到这样好的本子、这么圆满的集注,你细心去想想,这容易吗?几个人有这么大的福报,这样殊胜的缘分遇到了。真正遇到,求生净土不难!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亲自看到、听到,三年五载成就的多。我们为什么没有成就?没有真干;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

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他的自传,是老法师口述讲给大家听,讲他一生的经历,弟子大光法师记录的,编辑成这部书。他讲的故事很多,我还记得有一个晒蜡烛的香灯师,名字我记不得了,老实、听话、真干,真是个老实人。夏天,六月天很热,大家都去(寺庙里)晒经书、晒衣服、晒被子。有人给他开玩笑说,香灯师,你这些蜡烛上霉了,赶快搬到外头晒一晒。他真听话,全部搬到外头去,结果到晚上全晒化掉了。化掉,晚上做晚课怎么办?他就拿晒化的蜡烛那个芯点燃着,插在这个烛台上。维那师看到摇头,怎么这么笨的一个人,蜡烛怎么可以拿去晒?就报告方丈。方丈是个明眼人,方丈一听,这个人能成就,凭什么?就凭这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所以方丈告诉他,你别做香灯了,香灯让给别人,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阿育王寺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塔,叫他一天三千拜,一心专门拜佛,什么都不要想。

他拜了三年,开悟了,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居然能作偈子、能作诗、能讲经,后来真的升座讲经。为什么?三年一心拜佛,心地清净,没有染污。拜三年佛,清净心得到了,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老和尚请他登座讲经。这些真干的人,告诉我们不是假的。倓虚老法师是近代人,我到香港来讲经是一九七七年,他那个时候往生大概才二、三年,我没见到他的面,他的学生,那跟我们同一辈分的就认识很多。真正成就的没有别的,就这六个字,老实、听话、真干,古今中外没有例外的,你遇到这样的人,你就知道这种人一定有大成就,要帮助他,促成他的缘分。他有因,他遇到缘,他会成就。

四魔最后的是天魔,天魔是外面来的折磨,范围非常广大。譬如外头,顺境是魔,让你生欢喜心,让你生贪爱,很容易叫你堕落;逆缘,让你生瞋恚,毁谤你、羞辱你、障碍你、陷害你,你都很容易起怨恨,都是魔境来折磨。对真正修行人来说,来考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现前,这个心如如不动就成功了。也就是说决定不为境界扰乱,这是真修行人,这是真放下,放下了,顺境善缘放下贪恋,逆境恶缘放下瞋恚,这个人道业决定成就。境缘一现前心就动了,贪瞋痴慢疑都出来了,这人不会成就。纵然成就,小成就、小聪明。

底下说,「又《智度论》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他害你什么?害你的法身慧命,处处障碍你,叫你起贪瞋痴慢疑,这就是坏道法功德善本。「此类鬼神有大神力,能与修出世法者为难作对。魔之军众」,就是魔的大众,「称为魔军」。这是说他们有大神力能障碍你,他们也有护法,妖魔鬼怪护法。首先你对他要有认识,你要了解诸法实相,你才有能力不受他的干扰。他确实有加持,魔王波旬加持他,魔也有很多护法,都是在做种种不善,障碍正法。

这前面有一句,『尊重奉事诸佛』。这下头一句经文,「本经第四十一品,谓往生边地者,于莲华中,不得出现,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见佛与事佛也」。能够见佛,能够承事诸佛,对于诸佛恭敬供养,这都是要有大善根、大福德,没有善根福德的人做不到,这尊重奉事诸佛。这是真的,世间有大贵之人,贵为国王、总统,他不信佛;有大富之人,拥有亿万财产,他不相信佛法,一生没有一个机会跟三宝接触,多!很多。这都是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身接触到的,善根福德不具足。没有接触到正法的,都是一生空过,他的富贵是果报,过去生中修的,享完之后就没有了,来生随业受报。

经上讲得很好,「欲知前世因」,我们要想知道我过去生中造的是什么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因果相符。「欲知来世果」,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今生作者是」,这一生当中我们所作所为,这是因,来生果报。三世因果,丝毫不差,要看清楚。看清楚之后要记住,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想到这一点,我们对这个世间就寒心了,还想不想再继续干?不能再继续干了!这一生难得碰到个缘分,让我们觉悟,醒过来了。醒过来怎么样?醒过来我们得离开六道轮回,有这个机会离开,就不能再干糊涂事了。这一生当中,请你去做国王你干不干?出不了轮回,不能干。请你去做天王也不能干,请你去做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统治三千大千世界都不能干,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摩酰首罗天王是娑婆世界富贵到极处,小的福报人间做王,大福报天上做王,这个事不可以再干了!我们想想这些事情,过去生中有没有做?做过,我们在轮回里头,不知道沦落多少劫,怎么会没做过!天王做过、无间地狱也待过,哪一道都待过,还不够受吗?还不觉悟吗?决定不能再干了。

说到尊重奉事诸佛,本经第四十一品,所谓往生边地,「于莲华中,不得出现,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这说的什么?善根福德不足,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见佛与事佛,事佛是供养。「今诸菩萨能奉事诸佛」,正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每天去供养佛,为什么供养佛?求福、求慧,供养佛是修大福报,听佛讲经说法是修大智慧。所以,在极乐世界无比殊胜,是你的学习环境太好了,不但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同时接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的教诲。他有能力分身,本身在弥陀讲堂里头没有离开,坐在自己座位,分身到十方,到十方世界去礼佛、供养、听法,分身去的,分身真管用,它不是不管用。那你要懂得这个事实,你就会晓得,在极乐世界修行一天,超过我们在这个世间修行无量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也有所谓「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这个说法跟前面一个说法恰恰相反,那是什么意思?那个意思是说,这个娑婆世界障缘太多,磨难太多,非常不容易修行,能够修行一天,那个成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是这个意思,叫难行能行,难修能修,弥足可贵。极乐世界修行太容易了,实际上还是不能比,不要被这一句话迷了。娑婆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不错,我在这里修行好。那你把意思完全解错了,怎么比都比不上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界里头见一尊佛多难,见不到,没这个缘分。在极乐世界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随心所欲,太容易了,无量无边的化身就去了,有多少佛就化多少身,这怎么能比?所以话要会听,要听他说这一句话什么意思。

下面一句,『为世明灯』,明灯是比喻菩萨的智慧,智慧照破众生的迷暗。菩萨智慧能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没有智慧不能教学,教学要智慧;要有根本智,在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这是根本智,要有后得智,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这是权智,后得智。根本智跟后得智是融在一起的,不是分离的,是一体。这就是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的第一德「随缘妙用」,后得智随缘,根本智妙用。根本智是什么?不着相。恒顺众生不着相,这叫随缘妙用。跟众生完全不一样,众生随缘全着了相,着相生烦恼,着相你的心被染污了;不着相不生烦恼,不被染污。从随缘上来看,跟世间人没有两样,从妙用上来看,菩萨丝毫不沾;也就是说,身跟你随缘,心干净,心里头一尘不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妙用,这是根本智;后得智,权智,你执著随顺你的执著,你分别,随顺你的分别。在事上完全要恒顺众生,众生皆大欢喜,里面,里面人家痕迹都不着,这个人是菩萨。佛法里面讲随缘不变四句,不变随缘是如来,随缘随着变是凡夫,不变不随缘是小乘,随缘里头不变是菩萨,随缘里头他不变,不变随缘是如来,四种不同的境界。凡夫就是随缘随变。所以自己修成才能真正帮助众生,有智慧、有善巧、有方便,照破众生迷暗。众生不知道,不知道迷、不知道暗,菩萨善巧帮助他开解,帮助他回头,走向正道。

《净影疏》云: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灯明」。自己具足智慧,也就是自己开悟了,才能帮助众生觉悟,叫能生物解。这个物就是众生,知道一切众生用什么方式教他,他就能觉悟,这叫做世灯明。「自具智慧,故如灯。灯光照射,能显众色」。在灯光照耀之下,这些众色清清楚楚。这是比喻,「令众生开发信解,故云为世灯明。又《会疏》曰:照世间迷暗,故云为世灯明」,用智慧照世间。「盖谓菩萨能照破世间痴迷与昏暗,故如明灯也」。从这些句子去看,智慧重要。智慧从哪里来?从清净心来。清净心从哪里来?清净心从离欲来。放下贪瞋痴,心就清净;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你的心清净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不迷,你不染、你不乱。这一点很难得,非常可贵,要练,要真练。每天读经,读经干什么?没有别的,对照,展开经卷对照自己,我今天有没有被外面境界迷了,有没有被它扰乱,有没有被它染污。这是一面镜子,照镜子看看,这样读经才真正有利益。读经不是读给佛菩萨听的,也不是读给什么众生听的,完全是为自己。真正为自己,一些有情无情众生也沾光,这个沾光是什么?等于我们跟大家在一起做分享,在做报告,我是怎么成就的。

下面说『福田』,「田者田地,以生长为义」。五谷杂粮是田里面生长的。「于具德者造福,则得福报。种福得福果,是名种福田。应供之人,名为福田」。应是接受,接受我供养的、我修福的人,那个人就是我的福田。所以《华严探玄记》上说,这是贤首国师说的,「生我福故,名福田」《优婆塞戒经》说有三种福田,第一个,「报恩福田,父母师长」。父母生我身体,我们的肉身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智慧、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老师的恩德等同父母,古时候完全一样。现在人没有了。现在没有也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古时候老师生我智慧,慧命;现在的老师是帮助你得知识,不是智慧。过去老师是帮助你生智慧,真的,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现在没有法身、没有慧命。这是对于父母师长必须要供养的,第一恩人。所以,对父母不孝,对老师不敬,这是违背道德,违背到极处,这种果报就是无间地狱,五无间。

五无间罪,第一个杀父,第二个杀母,第三个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第四个出佛身血。佛的福报大,害佛是没有办法害他的,但是让佛流一点血,这个是可能的。举提婆达多的例子,提婆达多害释迦牟尼佛,知道佛每天出去托钵,路上有一个峡谷,他在那个山顶上摆个大石头,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石头推下去,想把释迦牟尼佛砸死。佛有韦驮护法,韦驮用金刚杵拦住,接住这个石头。石头碎片裂开了,碎片把佛的脚砸破一点,叫出佛身血,这个罪是无间地狱罪。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破坏修学的道场。

这五种罪,后面两种现在没有了。为什么?现在没有和合僧,所以破和合僧这一条不能成立;现在佛也不住世,你也不可能破佛身血。现在犯的就是杀父、杀母、杀老师,阿罗汉代表老师,无间地狱罪。出佛身血是恶意毁坏佛像,不是无意的,无意没有这么重的罪,恶意的,好像很痛恨它、不喜欢它,把它毁掉,这个念头造这个业,就等于出佛身血。和合的僧团确实没有了,两个出家人住在一起都吵架,你就晓得和合僧团是多可贵。和合僧团出现,经上告诉我们,四个人,四个人叫一众,是个团体。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利和同均,真正修这个六和敬,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他要来破坏,让这个僧团彼此不和,这个罪无间地狱罪。

第二种福田叫「功德福田」,这是「佛法僧三宝」,我们供养三宝是功德福田,供养父母师长是报恩福田。但是这个功德福田要不着相,供养三宝不着相是功德,着相是福德。达摩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真的,供养三宝无微不至,造佛的寺院庵堂四百八十多座,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他向达摩祖师夸耀,我在三宝里头做这么多好事,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告诉他,并无功德。这话不投机,他听了非常不高兴,马上就送客,送客就是请他走路,以后再没见面。为什么?着相了,着相是福德,不着相是功德。第三个,「贫穷福田,贫穷困苦之人」。布施供养,这同样的,不着相都是功德,对父母、对三宝、对这些穷苦的人全都是功德,着相全是福德,功德跟福德差别在此地。「供养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供养愈多,这福就愈大。

「今经云最胜福田,表诸菩萨于种种福田中,最为殊胜」。这什么意思?我们一定要晓得,修净土求往生的人,是福田当中最殊胜的,那你供养他们福报最大,着相是最大的福报,不着相是最大的功德。为什么?这些人往生决定成佛,你供养这些人,等于供养真佛,这些人一生决定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是一生去的,不是来生。他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自己没有感觉到自己死,这身体丢掉了,不要了,他的神识坐上莲花,阿弥陀佛接引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在他感觉是一生。到那里不是去投胎,在莲花当中,阿弥陀佛的神力就把他的身体改造了。原本他的这个色身是阿赖耶的相分,他自己以为是心的这个能够思惟想象的是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是染污,换句话说,他并没有修行、没功夫,但是他在莲花里头转识成智,这个不得了!这一转过来,他就变成法身菩萨,他得的身是法性身,他居住的土是法性土。法性没有生灭,所以在极乐世界,人不衰老,寿命很长,相貌一点都不改变。我们这个世界,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就是一念,没有第二念。也不是念念相续,念念相续还有个动的相,它如如不动。到极乐世界,你的身、你的心、你的环境就跟六祖惠能大师说的完全相同,心是清净的,身心世界都是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在那个地方最明显的就是分身,他能够分无量无边身,去成就无量无边的佛事,这个佛事就是自度度他,成就这些事情。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不能不知道。

《净影疏》里头说,「能生物善,名胜福田」,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最殊胜的福田。「以能令众生,出生善根,故名为胜福田」,无比殊胜的福田。众生觉悟了,他就发菩提心,他就能一向专修。「因从善根复可生长无量诸福之果与善因也,至于为世明灯,最胜福田两句,应与下文殊胜吉祥,堪受供养作一气读,其义自见。殊胜吉祥,文殊大士圣号之涵义也。文殊即文殊师利」。文殊这个音是梵音,是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可以翻成胜,殊胜、微妙、第一,有这些意思在里头。师利也是梵语,文殊师利完全是梵语翻译的,师利可以翻成德、吉祥。《大日经》称文殊为妙吉祥」,文殊在大乘「表根本智,乃七佛之师」。七是表法的意思,表圆满具足之意。那换句话,七佛是什么?一切诸佛之师,一切诸佛之师是智慧,它代表智慧,代表根本智。根本智现前就成佛了,是取的这个意思。「故殊胜吉祥。今极乐诸菩萨」,个个都具足「文殊大士之智德」,就是根本智,「了了见自性。故为最胜福田,堪受一切人天之供养」。一切人天修福,你就到这来修,决定得殊胜果报。所以这几句要连起来念,意思就非常的清楚,「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他有条件接受供养,为什么?人家来供养他真得福报。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福慧庄严」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这都说什么?极乐世界菩萨,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这个样子。是愿意往生到极乐世界去,还是要在此地继续搞六道轮回,这就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地方。那我们在这个世间,今后怎么个修法?各人志愿不相同,佛不勉强任何一个人,佛法随缘不攀缘,佛度众生永远是这样的,完全听由你自己。我们既然明白了,真相搞清楚了,现在在这个世间,断一切恶不着断恶的相,修一切善不着修善的相,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四句接起来,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真干!一定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要再被这些假相迷住了,不要再被这些假相染污了,这个重要。

我们看下面注解,『赫奕』,「赫者明也,奕者盛也」,光明盛大的意思。『雄猛』者,《法华经授记品》曰:大雄猛世尊」,对世尊的称赞。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大殿称为大雄宝殿,就这个意思。「世尊断尽一切烦恼,大雄不怯,勇猛精进,故曰雄猛。《净影疏》云:佛于世间,最为雄猛」,这对世尊的称赞。『无畏』者,「于大众中说法无所畏惧之德」。四种无畏特别指说法,为什么?佛没有不能解答的问题。「又《大乘义章》曰:化心不怯,名为无畏」。化是教化,教化众生的心没有畏惧。说明佛有智慧、有德能,教化一切众生这是家常便饭,对于一切众生理事、性相、因果透彻了解。怎么了解的?见性了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不离自性,你见性,你就没有一样不知道。所以,佛法的修学以什么为宗旨?明心见性,共同的宗旨,八万四千法门都以这个为宗旨,念佛也不例外,念佛人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因为这个世界障缘太多,你做不到,弥陀给我们一个方便,让我们换一个学习环境,你就能做到了,到极乐世界再去完成明心见性。所以对于教化一切众生,没有畏惧、没有恐怖,没有不能解答的问题,没有任何能把他难倒,这叫无畏。

『相好』,「卅二相、八十随形好」,极乐世界的菩萨个个具足。这个具足是说什么?是说菩萨的化身。在什么地方看到?在十方世界,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应化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要说在极乐世界的那个身,那个身是报身,报身一般人常说「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世尊在《观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每一个好放八万四千光明,每一个光明里面都有化佛、化菩萨,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如是,每一个人皆如是,每一个往生的人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极乐世界菩萨们威光明盛,欢喜,内心自在,表现在外面柔和、喜悦。「雄猛无畏,则既表菩萨之实德,勇猛精进,说法无畏。复显仪容,威神无比。至于相好,则专指身色」,这几句话是念老说的,为我们解释《大乘义章》里头所说的这一段。

『功德辩才』,「表菩萨具种种其他功德,与种种无碍之辩才」。这种现象我们相信,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间看到了,真的见性的人,你难不倒他。惠能大师见性了,要不要学?他说,与学不学不相干,只要见性,没有一样不知道。经典碰也没碰过,你念给他听,他能够讲解给你听。所以需不需要学?不需要学。需要开悟,需要见性,真正开悟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都明白了。这个里头所说的,大乘教讲的「无师智」,没有老师自通的智慧现前,自然智现前,只要在面前,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不需要学的,比学的知道得还清楚。所以东方的教学重在开悟,西方人的教学重在记忆,广学多闻。中国人不是的,中国古人教学,「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必要多。为什么?一容易得定,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就是开悟。真有智慧,有智慧就有辩才,有辩才就能教化。

『具足庄严』,这一句是总结,具足是圆满,庄严,我们今天讲的美好,无不具足。智慧福报、德能相好,『无与等者』,没有能跟他相等的。「如来以福德智慧庄严其身」,这句话我们常常记在心上,对现在人介绍佛法就要这样介绍。什么是佛?福德圆满是佛,智慧圆满是佛。学佛学什么?就是求智慧、求福德,佛陀教育就是教这两桩事情。「此诸菩萨具足智福之庄严,超逾一切世间」。那换句话说,福德智慧庄严是极乐净土第一,往生净土不是为别的,就是成就圆满的智慧,成就圆满的福德。这是极赞菩萨的真实功德「至为希有」,没有比这更殊胜的。

下面这一段,「结成诸佛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就是往生的这些人,真赞叹。

【常为诸佛所共称赞。】

『常为』,不断的。弥陀弟子、极乐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称赞。

【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我们看注解,「诸佛共赞,表诸佛为作证明」,证明他们的智慧福德圆满成就,「同声称赞,正显大士德深」。这极乐世界不能不去,八万四千法门的修行难,哪一天才有这种境界现前?只有往生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了,这样的好事别的地方没有。『究竟菩萨诸波罗蜜』,「波罗蜜」是圆满,它的中国意思,直翻叫到彼岸。到彼岸,我们中国有一句话可以对应,中国人叫到家,到彼岸就是到家的意思,功夫到家了,就是圆满了。你会写字,字写得非常好,人家赞叹,你功夫到家了;你会烧菜,烧得很好,人人喜欢,你的功夫到家了。到家就是这个意思,在印度人称波罗蜜,是个很普通的称赞词。所以,菩萨于一切都得圆满、都到家了。

『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三摩地」是禅定,心在?心在定中。这个定不生不灭,那我们就晓得自性本定。「不生不灭者,如《涅槃经》曰:涅言不生」,盘的意思是不灭,不生不灭是大涅槃,就是惠能大师开悟第二句讲的话,「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自性不生不灭,自性就是真心,换句话说,这些菩萨他们住在真心上,他不是妄心。妄心是念头有生有灭,前念灭,后念生。他们没有妄念,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他的心住在不生不灭上。

「又《维摩经》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这个境界高,是真的,就在现前,一切法确实本来不生,也没有灭。可是我们今天所见的是生灭,这是什么相?幻相,生灭是幻相不是真相。真相什么?真相没有生灭,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的。「小乘依有余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趋于偏空」,所以小乘人没有见到真相,真的不生不灭他没有见到,他见的是假相。「大乘则从空入假」,这个空就是小乘所证的,证得之后,小乘就定在这个空里头,他不出来了,这叫偏真涅槃。大乘不然,证得空了,从空中又能够回过头来,去度这些众生,去帮助众生,众生是假的。所以小乘人一入涅槃,不度众生,所以叫偏真。「于有为之事相上,显不生不灭之理。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大乘真妄是一不是二,真在哪里?真在妄里头;妄在哪里?妄在真里头,真妄是一不是二。妄是讲事,事可以恒顺一切众生;理,心地干净,一尘不染,这叫真正的大般涅槃。事上有理上没有,相上有性上没有,它能够同时并用,得大自在,没有障碍。为什么?相是假的,了不可得,性是真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假是一不是二,这大乘菩萨。

「故能终日度生,终日无度」,断恶修善,无恶可断,无善可修。无善可修,天天在修;无恶可断,天天在断,这是大乘菩萨。「日涉万缘,一心空寂」,要这样才行。如果涉猎外面境界,你心里头就有印象,就把它放在心上,那是凡夫,那是搞六道轮回。菩萨决定不把它放在心上,菩萨的心永远是空寂,所以,「乃能于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究竟圆满。天天修六波罗蜜,仍然「安住在不生不灭诸三昧中,不失定意」,真菩萨。这个境界,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首先我们把这个心要淡化,有执著,不像以前那么重;有分别,没有以前那么严重,总让它淡化,慢慢达到没有了,这叫真修行,这是真正走菩萨道。

『行遍道场』,「于道场正行,无所缺少」。行遍道场是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远二乘境』,不走声闻缘觉的道路,「唯依一乘法,究竟彼岸也」,一个目标,究竟彼岸,究竟彼岸是成佛。「又《十住毗婆沙论》曰:若堕声闻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萨死,则失一切利。若堕于地狱,不生如是畏。若堕二乘地,则为大怖畏」。堕地狱不怕,堕二乘可怕,为什么?地狱罪受完之后,出地狱,他再能修;堕二乘,出来可难了。这是菩萨,我们不能不知道。

最后一段总结,「总结实德无尽」,真实的大德。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这个意思就说,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略说,简单的说,要详细细说说不尽。佛有没有细说?有,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那是细说,这是略说。所以古大德把这三部经称为一部经,就是《华严》《无量寿》《弥陀经》,内容完全相同。《弥陀经》说得最简单,便于受持,做为早晚课来用的,意思是圆满的,说得很简单。所以《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经》的细说,《大方广佛华严》《无量寿经》的细说。由此可知,你能够真正通《大方广佛华严》,这个经的味道才讲得出来。为什么?详细都知道了,略说就容易了,这三部经是一部经,古大德教给我们的。今天三十一品,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净土大经科注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