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八讲)  2000/8/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4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长行,第七句:

【妙严冠髻迦楼罗王,得庄严佛法城解脱门。】

妙严菩萨他所修学的,就是我们天天念回向偈,「庄严佛国土」。我们每天念,念得很熟,「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看看人家怎么庄严法,拿什么功德来庄严?庄严是要有行动的,决不是空口所说的。清凉大师在这一段里面,跟我们讲了很多的道理。

『佛法城』,「城」是个比喻,从比喻里面也能够显示出佛陀的教化。清凉在注子里面跟我们说,「城」有三个意思。在从前的城有城墙,现在许多城市,城墙没有了。有城墙,这个意思就非常的明显:第一个意思是「防外敌」,所以城墙是防卫的;第二个「养人众」,使大家在这个地区里面安居乐业,不怕外面的盗贼来侵犯;第三个意思是「开门引摄」,打开城门,外面的宾客引导他来进城,现在讲的观光旅游,或者从事於工商的事业,开门引导大众。佛在此地用「城」做比喻,比喻佛法,所以称为「佛法城」

佛法通常把它分为四大类:有教法、理法、行法、果法。教是教学,我们今天展开经本,经本是佛教的教科书,跟我们上学念的课本一样,经典就是课本。这个课本里面,含摄著有很深奥、很圆满的道理,这叫理法。这些道理我们要通达、要明了,明白之后,要把这些理论落实,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落实叫行法,我们要行。得到真实的受用,这就是证,这就是果,有了结果。所以「信、解、行、证」,这是方法,佛的教导是「教、理、行、果」

学佛的人,第一步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我们的生活要跟佛所讲的道理相应,这就是庄严;如果跟佛所说的相违背,庄严就不存在了。生活里面第一桩大事,就是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这是根本。如果我们想法看法错误,什么是错误?跟事实真相不一样,这就错了。这个错了,那你就全盘都错;全盘错了,凡夫知见,六道轮回是这么来的。你为什么在六道轮回里面不能超越,生生世世流转六道?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见解,跟事实真相相违背。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般若经》里面讲得最清楚、讲得最透彻。而佛在一生教学当中,讲《般若》的时间最长。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当中讲《般若》用了二十二年,几乎占一半的时间,所以《般若》是整个佛法的(我们用经上分法)正宗分。《般若》说什么?说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不是他理想的,不是他研究所得来的,完全是事实真相,跟我们世间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不一样。科学家、哲学家是用思惟、是用想像,有结果,当然有结果。为什么当然有结果?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就现什么。但是这个不是本来面目,这是你妄想变成的事实,绝对不是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才是事实真相。

《般若经》部头太大了,自古至今,也没有人讲过一次。《华严》还有人讲,《大般若经》没有人讲,六百卷怎么讲法?《般若经》里面的部分讲的人很多,六百卷,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里面的一卷,这一卷在中国讲的人很多,念的人更多。为什么六百卷单单取这一卷?这个原因是惠能大师,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这部经里头开悟的,所以这一卷就特别流通了,是这么个关系。就好像自古至今中国这些高僧大德很多,但是名气最大的是玄奘大师,唐三藏。唐三藏何以出名的?《西游记》把他搞出名的。如果没有《西游记》,谁知道玄奘?各有因缘。玄奘大师之出名,是吴承恩写《西游记》把他捧出来的。当然这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师,在中国像这样同样同等级的法师很多很多,不只他一个人。

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金刚经》确实是古来祖师大德都肯定,《金刚经》是六百卷《般若经》的纲要,也就是最精彩的部分、最精华的部分。这部经上世尊跟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总归结六个字:「无所有」「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凡夫迷惑颠倒,无所有执著以为有,不可得执著以为可得,错了,这个错得太离谱了。所以我们过去生中,也是生生世世修行,不能证果,就错在这个地方。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必须肯定这两句话。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不可得是指什么?妄想,就是你所想的是空的。这个心不是真心,是妄心,就是我们讲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不可得。

诸法,外面境界一切诸法,因缘所生。因缘生法,无有自性,也就是没有自体,佛跟我们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外面境界,包括我们的身体。根身器界都是缘生之法,相有理无,事是有,事上好像有,体没有,空寂的。所以佛说这种有叫「假有」,不是真有,叫「幻有」《金刚经》上用「梦幻泡影」来比喻。这个是事实真相,梦幻泡影。真正明白了,心开意解。你真明白了,你就得大自在,你真的快乐无比,所有的忧虑、烦恼、牵挂一扫而空,你就成佛了。佛跟我们凡夫差别就在此地,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佛菩萨了解事实真相,他在这个世间舍身献身,做种种示现,皆是梦幻泡影,丝毫执著都没有。

为什么要做种种示现?帮助众生觉悟,这就叫大慈大悲。是来度众生的,帮助别人的,没有自己。我们想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不干不净;帮助别人是善法,帮助自己夹杂不善,不干净。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只有帮助别人,没有帮助自己,他没有自己,这才叫干净,我们所说的清净平等,这才叫真清净、真平等。里面掺杂自己在里头,错了;说老实话,你智慧不开,你没有智慧。智慧何以不开?被堵塞了,就是那一点染污的、不干净的东西把它堵塞住。你这个堵塞去不掉,你所修学的都是属於记问之学;是你听得多、看得多,记在心上,是这么一个学问。这个学问能不能解决问题?小问题还是可以,生死大事不能解决,超越轮回的事情不能解决,你就这么大本事而已。

要想了生死、脱轮回,必须住真实慧。你想住真实慧,必须把你这个障碍去掉。为什么?真实智慧是你自己本有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说的,一点不错,真的。我们今天如来的智慧没有了,如来的德能也没有了,如来的相好也没有了,什么原因?就是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自私自利,无所有以为有,不可得以为可得,毛病就出在这里。起心动念头一个为了我,你的智慧德相就不能现前。佛教导我们,佛教的方法非常巧妙,只要把念头转过来,没有自己,只有众生,只有别人,你这个障碍就消除了、就没有了。

修学,不但在佛法,世法也不例外。我在北京有一些同修聊天的时候谈到,古今中外大圣大贤没有著作,想想果然没错。释迦牟尼佛一生没写过书,经典是他老人家说的话,圆寂之后学生记下来的;孔老夫子一生没有写过书,西方像苏格拉底一生也没有写过书。於是我们明白了,没有写过书的人,他的智慧是真实智慧,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写成一个讲稿,写成一部书,就好比大夫给病人看病,先把处方写好再跟你看病,不就是这个味道吗?你害病要照著我的方子害,我的方子就很灵,一下就把他治好了;你没有照我的方子害,你病害错了,我方子没错,这笑话!从这个小小的例子里,要体会到住真实慧重要。

我过去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不准我写笔记。最初的时候我听他讲经,我也写笔记,他看到了,我坐在第一排,大概是第三次、第四次,他就找我,找我到房间谈话,告诉我不准我写,所以我跟他十年没有笔记。有好处,他说:你写笔记,你不能专心听,你所听的是什么?是言语,你不能体会意思;换句话说,你能够把东西全部记下来,你不开智慧,你所得到的是常识,不是智慧。他要我什么都放下,专心要听,体会他的意思,意思一通的时候什么都通,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你写笔记,写一部笔记,你这一部经拿去讲,讲的是什么?不是你自己的智慧,你完全照老师,就像录音带重新翻版。重新翻版的时候,听众未必契机,所以这个方法不是个好方法。我深受利益,这是高明的老师,这不是普通老师。我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都叫我们写笔记,交笔记本。所以我们遇到那个老师,感觉得奇怪,他为什么不准我们写笔记。以后才知道,这个法子是智慧之法,你写笔记是记问之学,你所学的是皮毛,你所学的是常识,你决定不开智慧。为什么?把你的悟门堵塞了。

交光大师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舍识用根」。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我们三条:「离言说相」,不要记人家的言语,人家怎么说你记它干什么?「离名字相」,名词术语,不可以执著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离心缘相」,不可以想,你听了之后,「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那你就错了,你就掉到意识里面去了。换句话说,现在人所讲,纯粹用直觉。我专心、尽心,一切妄念放下,我来听,两个小时我能听懂一句、两句,受用就无穷,真得到东西。如果你不懂得这个方法,你执著言说、执著名相,还要用你的妄想去想,你就白听了,什么都没得到。但是这个方法,我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也不是每个人都教他这种方法,也有同学写笔记他理都不理。这是什么?因人施教。换句话,看你,你有开悟的可能,就教你开悟的方法;看看你,你不可能开悟,那好,你就继续去写,不可能开悟。这些道理,老师教导我们,我们一生感恩。

学讲经,我们现在都是中下根性,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一开端就不需要讲稿,我们是中下的根性,不能不做充分准备。可是愈早离开讲稿愈好,但是离开讲稿的条件是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的条件是要烦恼轻。跟儒家所讲的那一套方法完全相应,「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佛也是这一套方法,四弘誓愿就说很清楚了。四弘誓愿头一条是劝我们发愿,发什么愿?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大愿,中国共产党常常讲「为人民服务」,就是这个意思。佛比这个范围还大,为一切众生服务,不仅是人民,为一切众生服务,这是大菩提心。

你要为一切众生服务,你自己得有条件,所以头一个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儒家讲格物,物是什么?欲望、物欲;对於贪图物质享受的欲望,要把它革除。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样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做出格物的样子给我们看,不再受物质的诱惑,这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断烦恼要从根本上断,所有一切布施掉,布施就是放下、舍弃。然后才能成就学问,「法门无量誓愿学」。你烦恼不除,你学法门没用;烦恼不除,所学的法门都叫记问之学,不是智慧;现在人讲知识,你学的是知识,不是智慧。烦恼断掉之后,知识就变成智慧。只要有烦恼存在,烦恼里面头一个是自私自利,只要有这一点点念头,什么还是为自己想,你所学的东西全部都属於知识,不是智慧,这个要懂。

我们要想开真智慧,真智慧能转烦恼为菩提,知识没有用,知识决定转不过来的。转烦恼为菩提,就是宗门讲的大彻大悟,那就是无量功德。学佛的人要懂这个道理,要在自己内心做一个大转变。内心做转变,事相上也要做转变;内心转,事相不转,这个事相会影响内心;所以内外一起转,才能收到效果。转外面不转内,那是一点用处都没有;转内不转外,不干不净;一定要内外一起转,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成就智慧就是儒家的「致知」,格物之后才致知,佛法里面讲断烦恼之后才广学多闻,儒跟佛讲的完全相同。

这两层功夫要是做不到,菩提心决定没有。佛家讲菩提心,儒家讲诚意、正心,诚意、正心就是菩提心。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菩提心,他说菩提心的体是直心,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深心,菩提心的他受用是大悲心,有体有用。而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讲,菩提心的体是至诚心,儒家讲诚意,至诚是菩提心的体;作用,自受用也讲深心,跟《起信论》讲的一样;他受用讲回向发愿心,回向发愿是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那就叫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菩提心。这往上,才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太平,那是属於果德。我们要不从根本上来修学,希求果德的圆满,没有这个道理。不修因,哪来的果报?

佛非常慈悲,想拯救这个世间人、帮助世间人,佛用什么方法帮助?教学。教了,你肯做,就能救世间;教了,你不做,还是没办法。各人的业报要各人自己转,诸佛菩萨没有办法代我们转;你要想诸佛菩萨代我们转,这是迷信,这是错误的观念。佛只能教导我们,不能够代替我们,我们自己有多少成就,完全靠自己努力,千万不可以在这里产生误会,这是对於佛法粗浅的认知。

这一切诸法,这是幻相,梦幻泡影,幻相,到底是不是存在?佛跟我们讲不存在,所以说「如露亦如电」,这个意思很深,很不容易体会。现代的科学家逐渐证实了,科学家也讲世间决定没有物质的存在,过去还讲有物质,现在已经不承认有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什么?他们说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讲法愈来愈跟佛法靠近。佛法确实讲是波动的现象,佛家不讲波动,讲「无明」,无明就是现在所讲的波动。所以「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麤」,这统统都是讲波动造成的幻相,梦幻泡影的幻相。这幻相存不存在?不存在。但是我们感觉当中好像它是存在,这个存在是我们所感觉当中是它的相续相,不是它真的存在,是我们看错了、想错了。

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境界相刹那在变化,我们实在讲太粗心大意,看不出它的变化。我们要看多久?一年,一年有个变化;心思细密一点,一个月,一个月有变化;一个星期的变化,一般人看不到。一个星期,你还不是老样子吗?你没变;其实变得太多了,他怎么还没变?这就是粗心大意。佛眼睛当中看的是刹那变化,《仁王经》上讲,《仁王经》说老实话是举例而说,这个事情我们在《华严经》前面跟同学们细说过。《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这一弹指时间很短,我们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我的速度一秒钟可以弹四次,这一弹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佛说这一刹那当中有九百生灭,你就想这个变化之大。如果我们说一秒钟我们四个弹指,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已经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变化,我们怎么会晓得?佛在《仁王经》上说的。其实佛这是略说而已,事实不止,这是我们在前面跟大家做过详细报告。

十法界依正庄严哪里是真的?从这个地方你细心去体会,才知道诸法无所有,三心不可得。你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你心定了,妄念不生,比袁了凡的功夫高。袁了凡是命被人算定了,想也没用处,所以他就干脆不想了;天天打坐,不想了。你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是真正入三摩地,你的妄念自自然然就少了。什么叫妄念?为我的妄念,这个念头没有了。妄念没有了,不是无念,无念还是个妄念,无念的果报在四禅无想天,外道天。妄念没有了,正念现前,正念是什么念?诸佛菩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念头起来了。尽虚空、遍法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是正念现前。所以无念是无妄念,不是没有正念,这个道理要懂。正念都没有了,那佛菩萨还度众生吗?连小乘都不如。无想天的那些人,真的连小乘都不如。小乘是不主动去帮助别人,别人找到他他会帮助,你求他他不会舍弃,他很慈悲,但是他不主动找你。大乘菩萨,你不找他,他来找你,主动来帮助你,跟小乘差别就在此地。

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讲,「行契理教,则无不俱严故」,这一句总说。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跟经典里面的理论、教训相应,也就是佛在经上常常嘱咐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就完全相应,这才叫「庄严佛净土」「庄严佛法城」。这个总里面也开出三个意思,合「城」的三义。第一个意思,「了心城之性空,则众惑不入」,这就是「防外敌」的意思。就是我刚才讲的,你真正参透「三心不可得,诸法毕竟空,诸法无所有」,你的心都清净,什么样的诱惑对你都不起作用了,这叫御敌。换句话说,外不受诱惑,内不生烦恼,所以把佛法比喻做「城」

第二个意思,「见恒沙性德,则万行爰增」,这是「养人众」,有这个意思。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德相,德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能力,相就是讲相好,我们今天讲的美好,佛家的术语叫依正庄严,我们自己的身相以及生活环境无尽的美好,自性里头本具的,人人都有的,而且是平等的。见了性,这个智慧德相才能现前。不见性,我们的依报、正报是受业力的转变。见了性之后,我们的依报、正报就不是业力,是自性里头本具的,我们叫它做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称作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称为极乐世界,都是从自性里头流露的,无量的庄严!这个比喻是「养人众」。佛说这个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今天的性德不能现前,一定要晓得原因之所在。我们希求恢复自性,必须舍弃障碍性德的这一些迷惑、烦恼、习气,我们在讲堂里面常说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障碍我们的性德,我们把它舍弃掉,我们的性德就现前,我们就得受用,不舍怎么行?要舍得干干净净。

我们有能力、有福报,要效法古圣先贤,要效法那些明白人,把智慧福德布施给一切苦难众生去享受,不要自己享受。我们到每一个地方讲经是布施佛法,这是佛家讲的法布施。法布施,智慧天天增长。不肯修法布施的,吝法,佛说得很好,得愚痴果报。诸位仔细去观察、细心去观察,有很多出家、在家的大德,也讲经说法,但是名闻利养没放下,写成的书本后面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流通的录像带、光碟,我都看到了,「版权所有,不准拷贝」。过了几年,听说他走了,怎么走的?得痴呆症走了。果报就现前了,这是什么?吝法的果报。临走的时候糊涂,不省人事,愚痴马上就现前了。反而不如乡下老太婆,念佛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不上!为什么?吝法,自私。

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不肯修无畏布施得多病短命的果报,这个东西就在我们眼前,你只要仔细一观察,清清楚楚,我们希望这种下场吗?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佛在经论上真是无数次的苦口婆心劝导我们,要真正勇猛的去修这三种布施。财布施,不管财多少,有就施,你这个财富无尽的。但是要记住,来了就布施,大来大去,小来小去,绝不留在身上,你得财果报,你会用财。法,念念当中都要把法传给别人。佛法这么好,今天如此的衰微,原因是什么?讲经说法的人太少了。如果今天全世界能有一百、两百个讲经法师,这个世界马上改变了。

过去许多大德,包括北京黄念祖老居士在内,老居士劝我十几次,每一次见面都要提到,写信的时候一定要提到,劝我办佛学院培养人才,这个在今天佛法里面的功德是第一功德。我讲得再好,我死了之后,就断了。如何能叫后继有人,我死了没有关系,后面有人起来了,佛法能够延续下去,这是无量功德。我跟老居士讲,我说:我知道,我晓得这个重要,但是没有缘分。我自己没有道场,我也没有钱,也没有助手,缘不具足。我说:缘要是具足,我再辛苦,我也不会推辞。到新加坡,没有想到李木源居士发心要护持,利用他们的道场,他们硬体的设备,因缘具足。有这个缘,我们不干,我们有罪、有过失;没有这个缘,勉强去干,也有过失,你自找苦吃;必须因缘具足,顺水推舟,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上一次,北京刀述仁副会长到我们这里来,谈合办「培训班」的事情,签了个意向书,不是协议书,意向书,大家有这个意思。我们很欢迎、很欢喜,但是不能确定,能不能合办是个问号打在那里。虽然是个问号,我们还是下决心要办,所以李木源居士决定在十月中旬开学。我们招收三十位学生,名单都拿来给我看了。没有想到前几天北京传来的讯息,国务院宗教局批准了,这比协议书还有效,我们是协议,国家会不会批准还不知道,国家正式批准。於是我们现在就忙了,为什么?又来了三十个,他要派三十个来,我们底下这个班就有六十个人了。怎么个教法?我们这几天在研究这个问题,一定要成全大家,要帮助大家。

现在里面最困难的,就是每一个同学上台讲经,练习时间的分配。我过去教学生不超过十个人,最好是七个人,一个星期七天,一个人讲一天。有十个人,还有三个人没有时间讲,没有时间去练习。现在一下来了六十个人,我们的时间怎么分配?恐怕将来是上午、下午、晚上都要上台表演,我们这个讲堂实习就变成很热闹了。也好,过去古时候寺院丛林每天八个小时讲经,我们有六十个人,大概可以能做到八个小时讲经。一天八个人,七天多少?七八五十六,差不多,六十个人可以。那这个道场世界第一,每天讲经八小时,我们干了。这个真的是唐朝以后,没有这种殊胜的气象。我们今天这个场面,每天两小时,这两年多将近三年,把这个场面撑出来,大家看到欢喜。我们一下提升到每天八个小时,世界第一,全世界其他道场跟我们比很困难、很不容易。我们每天有八个小时讲经,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念佛,好!大事因缘。

昨天晚上我跟会长研究,我们这个培训班,这是中新合办,班主任请中国派人来,李木源居士作副主任。管理学生看看是用训导组长,还是用监学,这一个人我们也请中国派来,派来一个资深的法师管理学生。我一生会奉行我的原则: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我这个例子决不会破的,我只管教学,其他的统统不管。所以这是「养人众」,这是法城。我们这个班真的要开起来,达到八小时讲经,每天有二十四小时念佛,新加坡就是佛法城。佛法城所在之处,必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护。

第三个意思,「道无不通,则自他引摄,便能契果」「道」是路,所谓四通八达。我们现在在新加坡,团结九个宗教,团结不同的族群,道无不通。我们的城门大开,欢迎不同的宗教。现在我们六月份城门就开了,每一个星期天,各个宗教到我们讲堂里面来传道、来讲经,我们的城门开了,欢迎他们进来。讲得都不错、都很好,增长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智慧。我们要读他的经典要费很多时间,他们读好了给我们提出报告,我们省多少事情!所以这个「城」,三个意思都圆满、都具足,特别是后面这一条。

我们要想帮助这个世间众生,就是一般人讲弘法利生这个工作,我过去在学教,李老师教我,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是诸佛法身大士的事业,它的条件一定是真实智慧,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才能办得到。你通达佛法,不通达世间法,你所讲的契理不契机;你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佛法,契机不契理。契理不契机,等於白说;契机不契理,那是魔说,不是佛说。由此可知,这桩事情难,太难了!我们要怎样求得?说实在的话,我们对於,以中国的学术来说,对中国的国学、佛学,我们的基础都非常薄弱。我们都没有从小认真的学起,半路出家,二、三十岁才开始学,迟了,人家从六、七岁就开始学。我到二十六岁才开始学,落后别人二十年,这么多的典籍你怎么学法?

李老师举个例子,不说别的书,单单讲一部《四库全书》,这世间法我们就学不了。《四库全书》的分量,诸位没有看见过,分量等於十五部《大藏经》。我们现在《大正藏》一套是一百册,《四库全书》是一千五百册,等於十五部《大藏经》,怎么学?《四库》外面的这些图书、典籍,不知道超过《四库全书》十倍、百倍都不止,你怎么办?老师这一说,我们都寒了心,没指望了。他老人家说话有技巧,他说:行,有另外一个办法;什么办法?求佛菩萨加持。我们要不求佛菩萨加持,你决定没有法子,世法、佛法摆在你面前,你没有能力去读,没有能力去学。於是教给我,「至诚感通」四个字。通,这里讲「道无不通」,怎么个通法?感通,不是学通,学通我们没指望,我们只好求感通。用什么感?诚,诚要做到极处,至诚,至诚才能感通,他教给我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一生做人的原则,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真诚心相待,决定没有虚伪。对欺负我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都是用真诚心,决定没有用第二个心,这样才能有感应。所以我讲经四十一年了,凭什么?就这四个字,老师教的。

我讲经离开讲稿早,大概是讲第一部经用讲稿,第二部经就不用讲稿了。我对於用讲稿有厌烦,为什么?吃过亏。我记得我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参加讲演比赛,老师把我选出来,讲演比赛,念讲稿的,上台去念了一半,后头忘掉了,一紧张就忘掉了,很不好意思下台。可是我又很喜欢上台,所以吃了这次亏,以后我永远不用讲稿。我喜欢上台,不用讲稿,我上台写几条大纲,我只记住这几条大纲,我讲的东西也不会乱。所以我讲经用讲稿只有一次,第二次就没有用讲稿。而且用讲稿一次还不是我自己讲,我写讲稿给别人讲的,人家请我替他写讲稿。可以说我自己上台讲经就没有用过讲稿,但是我用大纲。早年在台湾,同修都知道,我的大纲写在黑板上,把它画成表解写在黑板上,所以我讲的东西比较活泼,没有拘束,这都是李老师教导的,李老师不准我写笔记。所以听的时候要把整个精神贯注,用心的听讲,体会他的意思。

我在台中参加覆讲,覆讲的时间很长,我覆讲了整部的《楞严经》。三年的时间,一个星期讲一次,三年。我讲《楞严经》的时候没有笔记、没有讲稿,我听老师的东西,我听他一个小时,我至少可以讲到五十五分钟,我有这个能力,所以不需要讲稿。我的记忆力很好,能专心、能记忆,所以学讲经有学讲经的条件。现在同学藉著高科技的工具方便多了,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连录音机都没有,全凭记忆。而且老师教学决定不重复,你说:老师,你这一段讲的时候,我没听清楚。「好,过来」,过来的时候打你。打了之后,跟不跟你讲?不跟你讲。他说:我要打你,再跟你讲,你心存侥幸,「没有关系,听不懂顶多挨一顿打,还可以听到」。打了,也不讲,这个没有法子了。他的方法就是教你,听课的时候要专心,决定不能一心二用。打你不跟你讲,你就没有法子,你非要专心听不可。

我们学东西只听一遍,听不到第二遍。现在留的录像带,你听十遍、二十遍,一百遍、两百遍,都没有问题。所以今天中人以上,只要肯用功,没有学不出来的。我们那个时代难,非常非常难,你要没有这一点天分学不出来。所以要有博闻强记的这个本事,你才能学。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时候开班教讲经,我们班上二十多个人,现在还能继续讲经的,大概只剩下三个人,你就知道这个事情难。可是今天我们借重科技的工具,方便,你可以多听,可以重复的听。

过去我在美国加州,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他是加州大学的教授。退休之后,对佛法很有兴趣,他找到我两套录像带,一套是《金刚经》,一套是《六祖坛经》,他听了二十几遍,来跟我说,他听得很有兴趣、有心得。他告诉我,我一生专门学这两种,念佛求生净土行不行?我说:可以,没有问题。我说:二十几遍还不够,至少要听一百遍。他一百遍听完之后,告诉我,我说:再听一百遍。现在他在美国到处讲这部经,讲得很好,熟透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

这里面的秘诀在专,专就是诚。心里头有妄想就不诚,不专就不诚,专就诚。这一部经通达了,给诸位说,其他的经论触类旁通,都通了,至诚感通的。《华严经》我在李老师会下只听了一卷,八十卷我听一卷,这一卷听完之后,这八十卷我都能讲了。我比李老师讲得还详细、讲得还透彻,为什么?他受时间限制,我不受时间限制。所以「至诚感通」这四个字重要!末法时期学讲经说法,为人演说,离开这四个字没有第二个办法。靠学,学不来,决定要靠感应。所以说是「道无不通,则自他引摄」。像我们现在跟其他各个宗教不同的族群,甚至於社会上不同科系的学者、名流,我们跟他们交往,都丝毫障碍都没有,感通。他们那些专业的学科,我们并没有学,可是一接触,他不会觉得我们外行,靠感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