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七讲)  2000/9/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357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偈颂,第九首:

【佛昔诸有摄众生,普放光明遍世间,种种方便示调伏,此胜法门观海悟。】

这是普观海迦楼罗王菩萨,长行里面说他得法是「了知一切众生身而为现形解脱门」。这个意思就是随类现身,我们看偈颂,在偈颂里面明显的告诉我们,虽然讲是暗示,但是太明显了。『佛昔诸有摄众生』,迦楼罗王是佛菩萨变化的,不是真的鬼神,佛菩萨示现的。「诸有」就是讲六道,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叫三有。「有」什么?有业因、有果报。所以人在哪一道受生,什么主宰的?不是天神主宰的,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的,是自己主宰的。你到哪一道去投胎是你自己去的,如果自己很清楚、很明白,一点都不迷惑,当然他到三善道,他不会到三恶道。凡是到三恶道都是迷惑颠倒,我们常讲糊里糊涂去的,决不是清楚明白去的。

由此可知,古大德常常警告我们,临命终时那一著,最关紧要。人断气之后到哪里去?这个重要!中国人讲「五福」,最后一条,最后一个福报,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好死。什么叫好死?死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这个人纵然一生没有遇到佛法,他也不会到三恶道去,这是真实的福报。五种福以这个为真实,为什么?其余的四种福报,「富」是你有财富,「贵」是你有地位,「多男子」是你的儿女子孙多,一样都带不去;最后这一条带去,决定来生。所以这一条福报是真的,其他的福报不是真的。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一生修行积善,积功累德都不要去享福,把福报统统留到最后来享,这是真正有智慧。最后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晓得自己要到哪里去,这大福报。人能够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在一生当中纵然不学佛,不懂得佛法,一定也生天道,临命终时天人来接引。看到天童、天女,也有幢幡、宝盖,天人接引,生天享天福去了。

天上寿命长,福报大,不要说很高,佛经里面常常讲的忉利天,我们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寿命一千岁。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假定也是一年三百六十天,他的寿命一千岁,你就想想看那个福报有多大!天有二十八层,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所以世间许许多多宗教目标都在生天,都希望享天福。前面跟诸位介绍过知足天王,知足是兜率天,兜率天人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兜率天的一天,寿命四千岁。弥勒菩萨现在就在兜率内院,什么时候到人间来示现成佛?兜率天的寿命尽了,他下降到人间来示现成佛。所以他的四千岁,要合我们人间换算一下,是五十六亿七千多万年,这个诸位能算得出来的。一天是四百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再乘上四千,这数字就得出来了,弥勒菩萨那个时候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愈往上寿命愈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大劫,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天人的生活状况,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佛告诉我们这个不究竟,纵然你生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八万大劫寿命到了,还是轮回。因为他不能再高了,到顶了,那只有往下堕落。这是说明六道轮回的状况,说明业因果报,这叫「诸有」

「佛昔诸有摄众生」,这一句话意思就是佛在六道里面度化一切众生。度哪一类众生就示现哪一类的形相,这个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我们想到上一次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怡保,我们去参观一个暹罗佛教的道场,看到了有十几二十尊的释迦牟尼佛像,都是玉佛像。每一尊都是释迦牟尼佛,面孔不一样。第一尊是印度人,印度人的面孔,接著许许多多不同族群的面孔,尼泊尔的面孔、锡兰人的面孔、泰国人的面孔、西藏人的面孔、韩国人的面孔、中国人的面孔、日本人的面孔,都不一样,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佛在哪一个族群里面度众生,必定示现跟他同类的身相,亲切。

佛没有一定的身相,我们要懂得,佛佛道同,佛佛没有一定的相状。但是示现在一切众生当中帮助他觉悟,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转凡成圣,目的是一不是二,手段千差万别。手段就是佛家讲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佛教化众生、帮助众生的手段无量无边,但是要晓得方向目标决定一致,这就是正法。如果方向目标不是这样的,不是帮人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那全都叫邪法,都不叫正法;就是跟佛用的方法完全相同,目标不相同,方向不相同。邪正从这里就能辨别。

第二句讲,『普放光明遍世间』。「普」这个字很重要,不能随便看过。「普」是平等,不普就不平等,所以普是平等心。上对等觉菩萨,下对的是阿鼻地狱,佛的心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偏爱、没有偏憎,决定是清净平等。「光明」是智慧,智慧落实,断恶修善。人为什么要断恶?智慧;为什么要修善?智慧。六波罗蜜里面最重要的一条是般若波罗蜜,如果没有这一条,前面的五条都是世间的福报。你修布施、修供养,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全是世间福报,是世法不是佛法。前面五条里面都具足了般若波罗蜜,那就不是世间福报,是真实功德。把福德转变成功德是在般若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只能修福德,不能修功德。具足般若智慧的人,把福德转变成功德。功德能了生死,功德能出三界,功德能作佛、作菩萨,福德不能,福德不能转定业。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生死大事,六道轮回再大的福报不能救。所以功德跟福德我们要有能力辨别。智慧要紧,学佛就是求智慧。

『种种方便示调伏』,这是菩萨落实了。怎样帮助众生?方法太多了。「方」就是方法,「便」是什么?最适合的方法,便是便宜,所以方便。「方便」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最适合的方法,我们佛门常说的契机,方便就是契机,不契机那就不是方便法。「机」,每一个人的机缘不一样、不相同,只有佛他才有能力观机,我们凡夫没这个能力。佛能够看到每一个人过去生中,经上常说阿罗汉能看五百世,你过去生中五百世阿罗汉知道,你过去一世、二世、三世到五百世。所以遇到这一些善知识教导你,好!契自己的根机,知道你过去生生世世学的是些什么东西,你阿赖耶里面有些什么种子,哪些种子力量弱,哪些种子力量强,他清楚,他明了,强者先牵。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容易叫他开悟。

不会观机的人,虽然学到佛的一点方法,学得怎么样?用不上,用了不得力。我们也要懂得这个道理,虽然没有能力,不能知道别人过去世是干些什么,也得打听打听这一生当中他干些什么,他念了些什么书,他生活在哪个环境,接触哪些人,他曾经受过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你要能懂得这些道理,说法也就比较容易契机,当然比不上诸佛菩萨。仔细观察各个众生不同的根性,要给他说些什么?如何去帮助他?我们的确能力太弱了,智慧太少了,若有一个真诚的心,能够感动佛菩萨的加持,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加持,使你在讲经说法的时候,不知不觉也能够遍契听众之机。这个要晓得,不是自己的本事,是佛力加持的,也能收到一点小小的效果。这一种加持力量大小,都在你自己的真诚心量,与这个决定成正比例。我们的心真诚,心量很大,就得佛菩萨多分的加持;如果我们心量小,真诚心少,你就得佛菩萨少分的加持。佛菩萨加持,实在说没有多少差别,差别是在自己的心念,还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在此地要学习诸佛如来教化众生那一种活活泼泼,不是呆板,一成不变,他是活泼的。永远是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在此地看到了。

末后一句,『此胜法门观海悟』。「胜」是殊胜,随类化身,应机说法,这是无比的殊胜。显示出佛没有一定的色相,没有一定的法可说。现色身说一切法,都是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佛法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这个法门普观海菩萨他得到了,也就是他学到了。

下面一首是龙音大目精菩萨,他得的法门是「普入一切众生殁生行智」「殁生」,用现代话来说就是生死。在六道里面流转,生死流转,他懂得了,他明了了,他从这个法门觉悟的、证果的,证无上菩提的佛果。我们看他这一首赞颂:

【佛观一切诸国土,悉依业海而安住,普雨法雨於其中,龙音解脱能如是。】

这都是给我们说明六道依正果报的真相。『佛观一切诸国土』,「一切」,狭义的说是六道、是十法界,这一个大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现在处在释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广义的说是一切诸佛刹土。这一句里面到底是广义还是狭义?两个意思都具足。一切诸佛刹土,『悉依业海而安住』,没有例外的。我们如果真正对这一句话明白了,你就很有福报。诸佛刹土有净土、有秽土,众生居住的环境有善有恶、有苦有乐,不平等。不要说六道十法界,只看看我们现在住在地球上这七十多亿的人口,我们看这个最小的范围,这七十多亿人分布在这个地球上,居住的环境不一样。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有福,现在所谓是开发区,全世界大的城市都市,都是靠近海岸,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生活环境好;居住在偏远的地区很苦,靠近南北极寒冷,物资缺乏,生活得很辛苦。还有一些生活在高原,像在中国青海、西藏这一带高原地区,生活得也非常辛苦。居住的地方不一样,生活环境就不同,这些是什么原因?都是业报。我们要把这一句搞清楚、搞明白了,决定修善业,知道修善业来生会投生在很好的地区;造作恶业,那你生的地区就不好。这是我们用现前这个环境来做比喻。

不善的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人天虽然说是善道,人天里面也有没有福报的。那我们要问没有福报为什么会生天?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是两个业因,法相唯识里面讲得清楚,第一个业因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投胎,那个叫引业;第二种叫「满业」,满业是你投胎之后,你那一生所受的果报。像我们今天七十亿人,我们都到人道来,引业相同;虽然得人身,有的人一生富贵享福,有的人一生贫贱受苦受难,这什么原因?满业不同。满业就是善恶业,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作恶业一定受苦报,这是属於满业。六道十法界都超不出这个定律,现在世间人对於这一桩事情不了解,他也不相信,这个事情就难了。什么叫善业?什么叫恶业?善恶没有标准,一定要看果报。果是善,因就善;果不善,因就不善。从果我们就想到因,修因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果报,因果永远在循环。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众生根性劣的,佛家常讲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佛教什么?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於因果,我们在经上看到,佛讲你能够断十恶、修十业,得种种殊胜的果报。你要不肯修善,依旧造十恶业,你就得种种的恶报、不善报。这个东西是自己造成的,与别人不相干,但是世间有一些迷惑颠倒的人,他认为自己的苦难是别人给我的,怨天尤人。这是罪上加罪,往后果报更苦,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别人对我们不善,毁谤、侮辱、陷害,没有智慧的人怀恨在心,常常想著报复,这就错了。要有这种心来世到哪里去投胎?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畜生道里面变成了毒蛇猛兽,他心里那个怨毒没有解开,瞋恨堕落在这一道里头去了,吃亏的还是自己,你说冤不冤枉!

为什么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人家那么好,他为什么对我不好?这里头有因果关系。我虽然对他很好,他对我不好,过去世的业因。我们想到这个地方,心就平了,不再有怨恨,什么样的陷害我们也都能够忍受,欢喜忍受,这个帐结掉了;也就是说过去我造的不善业,我在这一生当中报掉了。我们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平等,智慧、慈悲、诚意天天在增长,我们知道将来果报殊胜,死了以后有好去处。把这个功德回向求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得生。往生净土有把握,我们不能不晓得。

恶业,不但恶的言语不能有,恶的行为不能有,恶的念头都不能有。别人到我这里来说是非,古人讲得很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不能听。修道的人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善心,决定不容许别人破坏。别人破坏,最常见的两舌,挑拨是非。他来给我说,某个人说你些什么坏话,在挑拨是非;那个人到底是真说、是假说,我们没有亲自听到,传闻而已。传闻能靠得住吗?靠不住。传闻轻易就相信,这是愚痴,这是没有智慧,必受其害。过去我们「华藏图书馆」的韩馆长,她就很高明,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说是非。为什么?她调查,人家害怕了。你在说的时候,她一定去调查,确实有没有这个事情,这是个明白人,不是个糊涂人。她要把这个事情查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然后才晓得你来说话的人,你说的是真的、是假的,所以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说是非。这一招很厉害,不是说你讲了她就相信,她要查清楚,然后才相信。我对於这个事情的态度比她还高一招,我是完全不听,有人来说,说个两句我就叫他终止,不准他再说。为什么?不听,决定不受污染,这个重要!

我们希望这一生当中,永远保持对人有善意、有好意,我们跟这些人相处彼此都有恩德。我们的行为,别人偶尔有不满意,这是情有可原的。哪一个人做事情能做到十全十美,都得大家满意的?不可能。连释迦牟尼佛,现在世界上批评他的人有多少?佛尚且不能令一切众生个个满意,我们怎么能做得到?人家对我们不满意,说几句闲话,应当的,何必放在心上!所以有些人来传闻、来讨好,不管他是有意无意,他这一开口,我们立刻终止,不让他说下去。我们总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所认识的人,过去、现前有过往来的人,心里都是一片真诚善意,我们永远怀念别人对我们的恩德。他曾经帮过我一次忙,照顾我一天,永远感恩,永远不忘。决不能因小小的过失就恩将仇报,这个错了,这个大错特错!我们学佛学到哪里去了?经论里面教我们「知恩报恩」,这一句话佛一生讲了多少遍,我们要记住。「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这不是我们做不到,做得到。只要守住一个原则:念人之善,不念人之恶;感人之恩,绝不埋怨任何一个人,我们就做到了。做到这一点,心境多舒畅、多快乐。天天看这个人不顺眼,看那个事情过不去,是自己跟自己找麻烦。生活在烦恼忧虑痛苦之中,来生哪里会有好果报?

佛教给我们怎么做,我们多想想看,要把这个道理想通。孔老夫子教学,他老人家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庸》里面教我们,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这是求学之道。这五条所讲的都是成就后得智,根本智在「诚」。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真心。佛家讲本性、讲菩提心,儒家讲至诚。所以先要诚其意,必定要断烦恼,决定不沾染世俗的习气,也就是佛家讲十恶的习气不可以有,我们要把它淘汰掉,决定不能沾染,念念是善心,行行是善行。

心善、念善、行善,纵然被人害死了,还是善。为什么?他帮助我早一天生天,这个世间太苦了,我还是感激他。他今天把我害死了,我感激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今天生天了,怎么会怨恨他?难道我在这个世间,多吃几天苦头好?他叫我早一天离苦得乐,他的恩德!你从这些地方去观察,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善人,没有一个不是好人,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统统都来帮助我,有从正面帮助我的,有从反面的逆增上缘。由此可知,菩提道上有没有成就在自己,不在别人,自己真的通达、真的明白了,一切因缘都是善因善缘,我们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你要真正懂得什么叫「业海」,你真正参透了、明白了,知道善缘如何去结,恶缘怎样去化解。然后契入真善美慧,佛家讲一片慈悲,这个意境深广无限。

众生行业不同,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不一样,『普雨法雨於其中』。「雨」是比喻,下雨雨水落在地面上是平等的,比喻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慈悲心是平等的。可是众生得利益不平等,为什么?根器不一样。像下雨,大树根器大,它吸收的水分多;小草它的根机小,它所吸收的水分少。不是雨水落下来不平等,是各个众生根性不一样。佛教化众生,有些众生根性利的,他完全接受,他得利益,他成就了;有些根性薄的,他不能全部接受,对於佛所讲的,有些地方他相信、有些地方不相信,有些话他能理解、有些话他不能理解,甚至於解错了。这就跟雨水是平等的落下,树木花草大小不相同,各个得的利益不一样,道理在此地。

什么叫做上根利智?上根利智有两种讲法,都与过去生中「业」有关系。第一种,过去生生世世修善、积德累功之人,他一接触佛法,他就相信,就能理解,就能够奉行,这是上上根人,不多。第二种,也算是上根人,他能够仰慕圣贤、尊重圣贤,虽然不能完全解其义,但是他信心坚定,如果有个长时间的修学,这个长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他很认真、很努力时间就缩短,缘具足的话时间缩短;他如果是懈怠一点、懒散一点,这个时间就延长。时间长短在乎精进,他不能精进时间就长,能精进时间就缩短。能够依教奉行,这是上根人。他有信有解,不能依教奉行,这不是上根人。

上根人决定依教奉行,唯有奉行当中才能得到真解,真懂得。为什么?通过试验,现在科学讲试验;没有经过试验,还不能够完全确定。佛法在哪里试验?在生活当中试验。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日常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通过这个试验,佛讲的话真相信了。所以不落实,不行。「学而不思」,那个思就是落实,思是明了、落实,如果只是学,学了不明了,不能落实,「罔」是什么?「罔」是不起作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依旧是茫然无知,这种情形的确很多,就是我们常讲的所学非所用,所学的不能起作用,没有法子落实。「思而不学则殆」,喜欢研究,但是不肯去学,自己一个人躲在家里面胡思乱想,盲修瞎练,所以在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待人接物,全用不上,这是殆。说得不好听的话,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书呆子,是这一类的人。所以思跟学相辅相成,学了之后,在佛法里面讲要体会佛所讲的意思,佛经里面教导我们「深解义趣」,解得浅不行,要深解。怎么样能深?要落实才能深。行帮助解,解就深;解再帮助行,行就圆满;解行永远是相辅相成,不能够偏在一边。

初学的人一定要知道,要成就根本智,但是我们这一代非常不幸,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修根本智的年龄过去了。根本智在什么时候修学?六、七岁到十二岁。这是我们中国古代教育里面,在这一段时间当中奠立德学的根基,基础从这个时候打的。我们这一生当中,这个年龄过去了,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现在才明了有这么一桩事情,实在是惋惜。我们明白了,我们就要爱护下一代,我们希望下一代不能像我们这样,糟蹋了宝贵的童年,要帮助底下一代人奠定德行的根基,修根本智。十三岁以后,那是要完成后得智。中国人从前教学,根本智的方法就是德行的修养跟古圣先贤教诲的背诵,用这两种方法。所以从前读书一定要背书,不背书不行。

小朋友确实我们看他很聪明,像我们这个经本一展开,一行二十个字,一面十行,中等根性的人每天可以背两百字,背一面。怎么样测验?让他念,看著念,念十遍就能够背诵,就适合他的程度;如果十遍念下来还不能背诵,减少,跟他减一半,让他念五行,五行十遍能背诵,那就适合他的根性。从前私塾老师教学生,同样是一本书,每一个人的进度不一样。很聪明的人,一天可以背四百字。古人有记载的,小朋友每天能够背六、七百字的,那是上上根,那很少有。通常两百字到四百字的很多,每个人进度不相同。从前老师教学生是个别教导,虽然都在一个讲堂上课,个别教导,每一个人的根性不相同,用这个方法测验。他十遍能背得下来,把书关起来背一百遍,高声朗诵背一百遍,他永远不会忘记,这是教学的方法。这个时候,只有学,没有思。为什么?智慧还没有开,小朋友记忆力非常好。

我这一次在马来西亚,丹斯里李金友的小孩,九岁,很聪明。我教他念《大学》前面的一章,经这一个部分,文字也不太多,他五遍就能背。我教他背一百遍,一百遍背下来熟了。我们到新山国光学校,校长、老师们在聊天的时候,他进来了,背给大家听听,背得很熟。每天背一段,照这个方法来背,每天背一段,这一部《四书》一年就背完了。一天要用多少时间?一个小时。一天用一个小时,一年一部《四书》就背下来了,一生受用不尽,这里面修身、齐家、治国的大道理全在里头。所以老人要懂事,要晓得这叫真正爱护子女。

现在学校不教了,谁来教?家里教。每天一个小时的时间决定抽得出来,不要让小朋友一天到晚在那里看电视、在那里玩电脑,那都是害人的,那里头都是毒素,一定要教导他用一点时间读圣贤书。他现在在念小学三年级,小学毕业一上中学就管用,他在文学这一面没有同学能跟他相比,他学习别的东西时间就多了,在学业上怎么会不出人头地?我们要懂得教,要懂得方法。佛经对於小朋友来说,要选择像《十善业道经》这样的经文,一定要提倡因果教育,他念多了,背得很熟、记得很熟,起心动念他就会想到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起心动念自然就会收歛,他就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圣贤教育在今天衰微殆尽,如何能将圣贤之道起死回生?不在我们这一代,在底下这一代,发现有真正喜欢,喜欢读、喜欢背诵,心地善良的这些小孩,我们照顾他。不要多,真有十个、八个,下一个世纪跟我们这个世纪就不相同,圣贤教诲慢慢能够恢复。这个根基奠定下去之后,到他十三、四岁懂事的时候,跟他讲解,详细的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他不难契入,容易理解。不是帮助一个人,是帮助整个世界。关怀小朋友,不是关怀他一生,不是关怀他一家,是关怀到整个世界。我们要有这个眼光,要有这个心量,热心的去帮助,这就是「普雨法雨於其中」。懂得怎样去扎根,只要一年下来,学习的小朋友就得法喜充满,往后他会更精进,再将古圣先贤里面,重要的、好的典籍选出来让他背诵。

一定要有很好的老师辅导,他一生成败的关键在老师。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段佛就讲得很清楚,我们学习这一生当中成败的关键在「亲近明师」「明」,不是知名度很高,不是名气很大,那个没有用处,那是假相。「明」是光明的明,真正通达明了古圣先贤大道的老师。要常亲近,常常接受指导,依教奉行。我们今天没有善知识、没有好老师,经典就是好老师,注解就是善知识。我们读佛经,亲近佛菩萨;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就是亲近清凉大师。现在这个时代没有善友,古代有,我们要发愿做古人的私淑弟子。《华严经》我们都不懂,我们看清凉的注解,看李长者的注解。看不懂没有关系,懂得一分做一分,懂得两分就做两分,解帮助行,行帮助解,逐渐逐渐就都通达了。关键在行,如果只解其义,不能够奉行,不能够把经上讲的道理方法,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这个不行,这是不能得利益的。一定要把自己所修学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是龙音菩萨的解脱,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迦楼罗王这一章我们就讲到此地,底下一章是阿修罗王。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