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九讲)  2004/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9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光照百界偈颂第五首看起:

【或见师子吼,殊胜无比身,示现最后生,所说无非实。】

清凉大师要我们参考「离世间品」,第五十九卷「菩萨师子王」这段偈颂,参考这一段。一共十首偈,前面五首我们读过,现在从第六首看起,「为发大悲心,广说对治门,八万四千种,灭除众苦患」,这首偈是师吼的内容。『师子吼』代表说法教学,教学当然有对象,对象里面最主要的就是发大悲心的,我们通常讲发菩提心。但是说发大悲心比菩提心还要低一层,菩提心是圆满的,这大悲心不见得圆满,用现代的话来说,爱心。真正能够懂得爱护别人,爱护众生,这就是菩萨应化的对象。这种人帮助他提升,那就是发菩提心了。菩提心,诸位要记住就是五种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正发出来了。

由此可知,我们在现代读到许许多多的经典,这各个不同宗教的经典没有不说爱心的。因此爱心是所有一切宗教教化众生中心的主题,佛法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这是一家,《新旧约》里面讲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伊斯兰教《古兰经》「真主确实是仁慈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全世界所有宗教,它的宗旨就是仁慈博爱,全都包括到了,它的目的都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在这个大原则、大前提之下,宗教是一家人,哪有不能团结合作的道理?只要把我们的心量拓开,去接触不同宗教的经典,学习不同宗教的仪规,你就会发现无不是以爱心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绝对没有给众生带来痛苦的,决不会给众生带来灾难的,没有这种宗教。

所以这个经上这样说「为发大悲心」,这句话很有道理,这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当机者,也就是说第一个对象是有爱心的人。为什么?这种对象这一提升,他肯定有成就。在佛法里面讲,这种人有善根、有福德。有爱心的人有善根有福德,佛来给他做增上缘,帮助他一生成就。虽然如此,这世间人真正有爱心的人并不多,即使是佛教徒(老佛教徒)学佛几十年了,怎么样?心量没拓开,分别执著没放下,他有慈悲心,他慈悲心不大。佛家讲四种慈悲心,他是爱缘慈悲,我喜欢你,我对你就慈悲,我不喜欢你,对你完全没有慈悲,爱缘慈悲。这不是真的,佛家讲四种慈悲这是最低的,可以说一切众生统统都有。

第二种众生缘慈悲,这种人就不多了。众生缘慈悲是什么?能够推己及人,我爱自己,我也爱别人,这是众生缘慈悲。譬如,我爱我的族群,我爱我的国家,这个心量就拓开了;我爱人类,这就拓开到整个地球;我爱众生,这个范围大了,这些都是属於众生缘慈悲。所以众生缘慈悲里面的心量也有大小不相等,但是比爱缘慈悲大得多,爱缘慈悲是自私自利,这扩大了。世间所谓是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众生缘慈悲,所以他得到社会大众的拥护,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种法缘慈悲,这是声闻、缘觉、菩萨他们有,凡夫没有。什么叫法缘?他了解诸法实相,知道情与无情同一体。这是佛法学多了,所以他这个慈悲心发出来比众生缘要真实。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是一不是二。这是真正觉法了,在法里头觉悟了,这个慈悲心发出来,这是菩提心里面的慈悲。六道众生没有!《华严经》说六道众生也有一种人,哪一种人?叫大心凡夫。大心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大悲心。大悲心一接触佛法,说老实话,他的众生缘马上提升到法缘。

最后一个也是最高的,叫无缘慈悲,如来果地觉行圆满了,他的爱心没有条件。菩萨还有条件,到佛没有条件,真实永恒,绝对不会变卦的,诸佛如来。从广义上来讲,法身菩萨都可以称为诸佛如来,也就是说这不是十法界,这是一真法界。我们在《华严经》上讲,从圆教初住到等觉位四十一个阶级这些菩萨,法缘慈悲,也可以称是无缘慈悲。我们要称这个为无缘慈悲,四圣法界是法缘慈悲,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佛,这还都是有条件的。这是说出佛教化众生要教这样的人。

没有慈悲心那属於一阐提,叫自私自利到了极处。一阐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善根,没有善根的人。佛菩萨没有法子度他,他不相信,他也不能理解,这是暂时放在一边。为什么?他有佛性,只是迷得太重,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一下觉悟不过来,慢慢的来。对这种人只给他下种子,让他见到佛像、听到佛号,阿赖耶里头落佛的种子。除此之外,没有办法再把他提升一层,这是对一阐提。一阐提也不舍弃,给他下种子,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慈悲到极处。

所以诸位必须要晓得,诸佛菩萨确实是大慈大悲,不是不度我,是我自己有障碍,你自己必须把障碍除掉。这个障碍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执著叫情执,情是什么?情是迷,迷情。迷得太深,严重的执著,没有办法接受佛的教诲。佛天天教,但是不懂,天天读经,天天听讲,没懂,也不能说你完全不懂,似懂非懂,所以搞成这个样子。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所学的佛法统统用不上。从什么地方去观察?你观察自己观察不出来,你看别人,这都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你看别人,小小的事情、不值得计较的都大发脾气,烦恼习气现行了;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值得一提的事情,居然大发雷霆。佛法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你所学的佛法统统丢光了。佛教你布施,教你持戒,教你忍辱,没有一条做到,忘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天天在学,不能应用在生活当中,与你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统统不相关,但是你也能上台讲得头头是道。这就是古德所说的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李老师以前常常讲的,这样学佛,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为什么?你没转得过来,你还是被业力牵著走。真的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学佛的同学,这我们是经历过来的,这个路是走过来的,初学佛的时候是这个样子。烦恼习气很重,所谓看得破,忍不过,不能不发作。但是长时间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薰陶,久而久之起作用了。我起作用是比较快一点,我跟李老师学教三个月就起作用,我自己就很清楚,那个毛病习气就改了不少,六个月可以说上轨道了。这个里头怎么样?得力在哪里?得力在尊师重道,对老师尊敬。对老师尊敬的实质是什么?是依教奉行。老师教导的会认真去做,你才能得受用;老师教你,你不肯去做,没用处。

我第一天拜访章嘉大师,承蒙他老人家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教我从布施下手。那一天大概是坐了有两个小时,离开的时候,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真听话,真做!这就是善知识摄受的力量,真正是大德。那个时候老人大概六十一、二岁,我二十六岁,真正受感动,真正依教奉行。从这一天以后,每个星期天都去拜访他,都去听他开示,沐浴他那个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那真好,真是享受!跟他坐在一起,你的心会宁静,你的妄念会少,你的意志会集中。接触过几次之后,你会觉得欲罢不能,常常想去看他。这是自己过去生中总是有一点善根,善根发现。缘,什么叫缘?真诚的爱心。从他的眼神,从他的言语态度,对你是一种真诚爱心,感人至深,深深的受了感动。他说的每一个字我们都会记住,不但记住,能理解、能奉行,真正把它落实到生活上去。看得破、放得下就不再跟人计较了,想到要跟人争执计较就会想到老师讲的看得破、放得下,心就平了,在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管用。所以菩萨示现为这种人,这种人好教。

「广说对治门」。佛法就是对治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从哪来的?诸佛菩萨哪有法门可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这是真的,《佛学大辞典》《教乘法数》里面你们去找,确确实实八万四千,一条都不少,八万四千种。佛说法对治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就有八万四千种法门;众生有无量无边的烦恼,所以佛法就有无量无边的法门,这么回事情!如果众生没有烦恼,佛是一个法门也没有,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众生有病,佛菩萨像大夫一样,他就处方就用药,你要没有病的话,哪来的药?病跟药是相对建立的,没病就没药了。这是让你知道这八万四千法门从哪里来的,从众生烦恼来的。

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目的是「灭除众苦患」。这个众苦患,众多的苦患、众生的苦患都讲得通。「众」在此地是双关语,苦患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苦患归纳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不好讲,所以菩萨把它再归纳,归纳为百八烦恼。我们现在用的念珠一百零八颗,有很多人问:为什么一百零八颗?就是八万四千烦恼归纳为一百零八,百八烦恼。这个念珠就是代表百八法门对治百八烦恼,这个念珠数是这么来的。可是百八对初学还是嫌太多,天亲菩萨在《百法明门论》里头又把它做个归纳,归纳为二十六,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这就是教下常常讲的。你要知道这个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烦恼,从对治上来说,那就是八万四千法门,菩萨教化众生的内容。

这八万四千法门在哪里?现在我们所读的经典就是!经典字字句句都是帮我们开悟的,都是对治我们烦恼习气的,所以你要会学,学到要会用。真的把烦恼断掉了,就好比病人服了大夫开的药,果然病就好了,这有效。这种人能够跟大夫合作、能够相信大夫,真的是药到病除。可是这个世间还有不少的众生,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不能接受的,不相信的人愈来愈多了。遇到这么好的大夫,他不相信,这么好的药不用,他不吃,那就没有法子了。烦恼习气是病,天天发作,每个人天天发作也习惯了,这习惯之后就好像这是正常的事情。这个发作是什么?喜怒哀乐爱恶欲,这就是你烦恼的发作。你的情绪不稳定,你妄念非常多,妄想多!你要知道正常的人,佛菩萨是正常的人,没有妄念,没有昏沉,我们讲永远保持清醒、清心寡欲,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得失,念念生智慧。

惠能大师参五祖的时候,二十四岁,你看他跟五祖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二十四岁。我们如果要见五祖一定会跟他讲:弟子心中常生烦恼。常生烦恼是凡夫,常生智慧是菩萨,不是普通人。难得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常生智慧,就不生烦恼了,真的是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我们是凡夫,在佛法里头我常讲薰习了半个世纪,今年二00四年,我学佛五十三年了。五十三年的薰陶,现在还生不生烦恼?偶尔还生烦恼,你才晓得不容易。可以说常生智慧,偶尔生烦恼,而且烦恼现行自己有能力控制得住,就是六波罗蜜里头忍辱起作用了。五十多年的薰习才能成功。

同学们看我过去处事待人接物,尤其是馆长往生之后,今年是第七年,你在这里面细心观察,我怎样落实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几年非常明显,感应不可思议,真的是得诸佛护念,善神拥护。凭什么?给诸位讲,真诚。这是李老师教的,李老师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跟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我学佛的时候,等於说章嘉大师给我授记,佛法里可以这样说法。授什么记?他说你一生交给佛菩萨,佛菩萨替你安排。我接受了,我一生都是佛菩萨安排的,顺境是佛菩萨的安排的,逆境也是佛菩萨安排的,所以统统都要欢欢喜喜的接受。顺逆境缘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章嘉大师教的。这个教导让我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心都能保持平静,现在人说的话,不会冲动,这老师教的。

老师教你,真懂,你会做,你要不懂,你不能落实,那没用处。老师教我的,我常常在这里教大家。你遇到事情还会不会冲动?你为什么会?你也常常听,甚至於你也会说,你做不到。勉勉强强说一句,你的业障很重。这句话也没有说错,实实在在的,你真的是没有听懂。为什么?真正听懂哪有不依教奉行的道理!我自己是个例子,我亲近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我这一生就三个老师。他教导我的,我懂、我明白,我会很认真努力去做,我做出成绩来报答老师。因为那个时候我非常贫穷,财物上的供养,真的是一块钱都拿不出来,而且老师对我这么爱护,我感恩。用什么来报答?实践老师教诲,我用这个报答。永远不忘老师的教训,一生依教奉行。这是真正一个好老师想找的学生,老师不要名闻利养,老师要学生传他的法、传他的道。

所以你要晓得,经典之可贵就在此地,不但是佛经,所有宗教经典都不例外,还包括古圣先贤的典籍,在中国儒家的、道家的,在西方古来的圣哲他们的教训,都是帮助人对治烦恼,都是帮助人开智慧,都是帮助人离苦得乐。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尊敬,以真诚平等心去学习,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成就圆满的后得智。这个后得智就是一般讲的善巧方便,善巧方便是属於后得智。你要不能够到处参学,圆满的善巧方便你就得不到。所以文殊菩萨教善财去参学,文殊菩萨难道没有能力教他吗?有能力。但是那个教是在课堂作业,你没有通过实习。参学是实习,好!有善知识教导你,又通过了实际生活上的锻炼,真实学问,这个学问不是假的。

方东美先生一生非常爱好《华严》,他把《华严》介绍给我,说这是佛教最圆满、最完备的哲学概论。他说这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细密的方法(修学方法),后面还带表演。这是世间教科书里面从来没有过的,有理论、有方法、又有表演。这是早年把《华严》介绍给我,我对於《华严经》有了基本的概念,产生了莫名的爱好。莫名是对《华严》内容真的不清楚,但是听到老师讲这里头有道理,有究竟圆满的道理,这太难得了;又有很好的方法,精细的方法。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你看看这么多善知识来唱这台大戏,做出来给我们看。确实这种教材希有难逢,世间找不到。讲经目的灭除众苦患,这不就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再看下面一首,「菩萨为法王,正道化众生,令远恶修善,专求佛功德」。这首偈的意思很明显,我们同学们体会,我想都没有很大的困难。菩萨为法王,这句说什么?示现成佛。诸位要知道法王是对佛说的,菩萨是法王子。我们在大经上常常念到的文殊师利法王子,佛称法王。菩萨为法王就是菩萨示现成佛,应以佛身而得度之,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什么样的菩萨能够为法王?就是有这种能力,有这种条件示现三十二相,八相成道,示现这个来教化众生。法身菩萨统统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个条件,只是在缘不同,有这个缘他就示现了。

「正道化众生」,绝对不是邪道,所以佛不以神通为佛事。虽然佛示现种种神通,八相成道不就是神通吗?虽然这是神通,他跟一切众生业报的形相他能相应,众生在这个世间,你看投胎,胎生,讲这四种生,胎、卵、湿、化,最高级的是化生,没有苦。胎、卵、湿都有苦,胎是最苦,化生没有苦,变化的。菩萨为什么不化生用胎生?恒顺众生。如果菩萨化生来的,跟众生讲经说法,众生不相信,众生说;你是神人,我们是凡夫。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是投胎来的,你变化来的,那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你?所以菩萨教化众生也示现胎生,来教导你什么?你看看你是胎生我也是胎生,我跟你一样,我能成就,你为什么不能成就?大家听听有道理,这容易接受。

所以到人间来这种八相这是正道,决不用现在人所讲的特异功能,不用这个。也就是说我们世间人认为什么是正常的,佛用正常的。孔老夫子常常批判怪力乱神,这是什么?不正常的。伦理道德这是正常的,佛也用伦理道德,佛里头也没有怪力乱神,正道。佛教化众生,我们讲伦理道德,你想想看「净业三福」是不是具足了伦理道德?前面两句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八个字,儒家所讲的伦理道德统统包括在其中,正道!《无量寿经》里面讲得更详细,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用正道化众生,令远恶修善。你不用正道,人家不相信,人家很难接受。神通,菩萨具备圆圆满满,用它来做辅助,不用它做正道,神通来辅助,所以有时候也用一下。一定次数很少,时间很短,正常的一定是用正道。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不能不知道,特别是发心学经教,将来走弘法利生这个行业,你一定要晓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接著看「菩萨师子王」十首偈颂,第七首,第七首没有讲完。「菩萨为法王,正道化众生,令远恶修善,专求佛功德」。法王、正道跟诸位介绍过了。第二句里头还有个重要的字,就是「化」,化众生。我们学习、接受菩萨的教诲,真正把它消化了,得到它的滋养,那是真实的功德。中国古人常讲「读书在变化气质」,这是中国古人读书的目的,跟现在人完全不一样。古人是以这个目标,他的成就有三等,最高的称为圣人,比圣人次一等的称为贤人,比贤人次一等的称为君子。所以说读书志在圣贤,这是正道。现在人读书他志在哪里?志在名利。你看看学生考大学选科系,他选什么科系?这个科系学了将来容易赚钱,他从这里考虑。他没有想到学这个科系将来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没有这个想法。实实在在讲,现在学校也没有成圣成贤的科系。所以今天世界的动乱不安,灾祸频繁,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细细观察教育,教些什么东西?学些什么东西?世运治乱兴衰一目了然。你怎么教的。

佛法是圣贤的教育,大圣,究竟圆满的大圣,他这个教导是教你成佛,教你成菩萨,最低的阶位也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相当於佛陀教育里面的学士,菩萨是硕士,佛等於博士。所以在佛法里面,一切众生皆当成佛,要是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应当拿到博士学位,就这个意思。所以佛不是神、不是上帝,上帝不可以有第二个。上帝多了,这不就乱掉了,像国家一样,国家的领袖只可以一个,不能有两个。一个国家,现在民主时代总统只可以有一个,不能选两个总统。但是博士就可以多了,全国都是博士好,这个教育水平高。所以佛法是教育,不是神道。

「化」是变化,这是教育。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愚为智,这讲变化;化凡为圣,这个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如果学生学了之后,一点变化都没有,你这个教育失败,这教育办不下去了,一点都不错。学生众多,如果里头一个人都没有,有一个人就行,有一个人,老师教的就是教他一个,其他的同学,旁听的。旁听有多少成就没有关系,老师不问。老师只要这个当机的人,一心一意成就他。

老师在众多学生当中怎么样选当机的?这个人对老师尊敬。不是说对我尊敬我要好好教他,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尊敬是从尊敬的态度看出他学习的认真,所以尊师必定重道,他对於他所学的看得很重。所以老师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个人是来真学的,他不是搞假的,他是搞真的。真学你要不帮助他,你对不起他。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所以老师观察学生,看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重视道业学业,对老师一定尊重。古今中外,这桩事情好像都是真实的,这个观察决定是正确的。这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这是法性,这是性德,自然而然,不是装出来的,不是虚伪做出来的。虚伪不能长久,时间久了,马脚就露出来了,那不是真的。真学、真干,你观察他的成绩,他的成绩年年不一样,月月不相同,他变化了。

正道化众生,众生真的被正道感化了。你看看三皈,三皈是教学的总纲领,叫翻邪三皈。皈依佛,化迷为觉;皈依法,化邪为正;皈依僧,化染为净。把迷邪染的众生,用正道把他化成觉正净的众生,你们想想这是教学的味道。一个好的老师能把这一个人转过来,从迷邪染转成觉正净,你说他多快乐。一生当中教多少?教一个人就够了,其乐无穷,这一个人就是传法的弟子。传法的弟子可遇不可求,到哪里去找?找不到。

有人听到有这么一桩事情来找我:法师,我做你的传法弟子好不好?我对他笑笑,我没有法,我要有法,我当然希望有传法弟子,我没有法。我今天在传老师的法,所以我欢迎你一同来参与传老师的法。我们传哪个老师的法?传印光老师的法,传夏莲居老居士的法。印光大师教我们「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传这个法。夏莲居老居士教导我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会集的功德不可思议。我相信、我肯定末法九千年修净土而得往生,这部经是无比的功德。依照这个经去修行,发菩提心,你看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佛在经上是怎么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这八个字。所以大家要细心去观察,不可以粗心大意。

一心专念上面是有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具足这个心一向专念,你才能往生。你要没有菩提心,单单只是念佛不能往生。古大德讲得好,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没有菩提心。你依旧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你在迷邪染里头。念佛有好处,阿赖耶里面种下净土的种子,跟阿弥陀佛结了善缘,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要成就,你一定要知道,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比什么都重要。你要求往生没有障碍,能够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我下联这十个字你就要好好学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就能够得自在往生。临命终时如入禅定,没有一丝毫恐怖,你真放下了。

断恶修善,你看看这不就是《十善业道经》所说的!上一次讲《十善业道经》,讲得相当详细,留著有光碟、有录相,要多听。为什么教你多听?你没有做到。你没有做到,肯定对於经义你没有了解,你没有记住,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你还是随顺烦恼,你没有随顺佛陀的教诲。《无量寿经》在序分里面,还算是通序,还不是发起序,佛教导我们善护三业,这一句经文「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三句就是十善业道,这三句就是沙弥律仪,你学了之后你要会落实。

中国人是大乘佛法的根机,佛法传到中国,修行开悟证果的人比在印度那个时代还要多,什么原因?中国人在没有接受佛法薰陶之前,受儒家的教育,有儒家教育的底子。儒家教育是什么?它的根、它的底是《弟子规》。这些典籍不是教你背的,不是教你记的,当然你要依照这个修行,你一定要背、一定要记。但是记跟背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依教奉行,你要统统把它落实,统统做到。《弟子规》做到了,这个人就是圣人的胚胎,就是圣贤的基础。他有圣贤的根基,只要他努力,只要他有缘,将来他就能成圣成贤。为什么?他有这个条件,有这个基础。所以这个小册子,我在讲席当中说了不晓得多少遍,常常提醒大家。因为小册子教童蒙的,最容易疏忽的,我们这么大的年岁了还学这个东西吗?是的,你这么大年龄你从小没学过。没有学过,你现在要想作圣作贤,你还要拿这个来补习。你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你在大乘佛法里没有成就。大乘佛法的根基就是《十善业道经》,就是《沙弥律仪》,你做不到!做不到又不肯学,这叫自暴自弃,生生世世还要搞轮回,还要搞流转。

佛祖常常教导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祖师想得太周到了,方法太善巧了。教我们从什么地方学习?从吃饭。你们受过戒的人,在戒坛里面,讲解仪规的是引礼师,引礼师有没有教你吃饭?供养咒念完之后,饭端在手上,不是先吃菜,先吃三口饭。这三口饭观想,第一口断一切恶,第二口修一切善。他就把你放在这上面,叫你每一餐吃饭的时候都要想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用这个方法。你每天不能不吃饭,你吃饭就要想著,方法实在太妙了。恶不能不断,善不能不修,不断恶,障道,障碍你开悟;不修善,没有福报,不能帮助众生。虽然断恶修善,那是助缘,主要的「专求佛功德」。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专求佛功德?用持名念佛。佛号具足圆满的功德,我们天天念佛,有没有得到佛的功德?给诸位说,没有。所以古大德在旁边笑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那个佛号里头不具佛功德。

怎样念佛,佛号里头才具足佛功德?我在讲席里面也是讲了很多很多遍。现在这个录相带、录音带在卫星电台里头不断的在重播,你要会听。这一句佛号具足圆满的佛功德,一切诸佛功德都具足在里头。怎么学法?狭义的学,这一句佛号具足四十八愿。我念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里头有没有具足四十八愿?这你就晓得了,四十八愿里面具足全部《无量寿经》,全部《无量寿经》具足了全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具足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就佛号。佛号只是总纲领,最低限度你要具足四十八愿,当然你能够具足全部《无量寿经》,更好。《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无量寿经》里面的教训,这一句佛号统统提起了。念念相应,古人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功德;「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是佛功德,你这个佛号没有白念。

同学听到我这个话会感到困难,四十八愿记不住,纵然记住了,四十八愿不晓得从哪里下手。真的一点没错,说这个话都是老实人。怎么办?我们还有方便门,这个方便门就是净宗行门的五个科目,这个容易。第一个「净业三福」。这你能记住,能,这不多,三条十一句。第二「六和敬」。这行,六条不难,能记住,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三学」,戒定慧,「六度,普贤十愿」,这容易记,行!你能够声声佛号都具足这五个科目,那就是佛功德。你这样念佛就会有感应,就没有白念了。这五个科目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真实功德。声声佛号里头有,声声佛号都印心里,佛家讲印在阿赖耶识里头,念念不舍,行行不舍。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真的跟五个科目相应,这个人叫真正念佛人。

现在几乎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都在祈求,人与人当中怎样和睦相处,大问题,严重问题!什么原因?你仔细要去观看,夫妻不和,父子不和,兄弟不和,族群不和,宗教也不和,这怎么办?不和这里头就产生对立矛盾,竞争、斗争、战争这一扩张就是世界末日。世界末日的根源,根源就是人与人不能够和睦相处。今天下午南昆大的两位教授来访问,也就是谈这个问题。佛教给我们六和敬,六和敬跟净业三福这是佛法的根本教学,基本的科目,学佛从这里学起。有了这个,才能够再提升到三学、六度、十愿。佛法里面这个六和敬,头一个见和同解,这是和睦相处的理论依据,现在人讲建立共识。佛法的见和同解是怎么讲?我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跟一切诸佛见和同解,跟一切法身菩萨见和同解。为什么?没有意见不就相同了,有意见就不会相同。这佛法高明,妙极了!

所以佛跟佛在一起,一句话都没有,见到面每个人笑嘻嘻的欢欢喜喜,一句话没有。为什么?没有意见,没什么好谈的,一个个轻安快乐无比。这个境界,六道凡夫没有办法想像。我们初学,我们初学实在讲到不了这个功夫。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这什么人?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今天是博地凡夫,烦恼习气非常重,我们从哪里学?有,也有下手之处,从经教,经教学一种就行了。佛对於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头一部的科目,第一个课程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通的,等於说是八万四千法门共同科目,无量法门的共同科目。共同科目你不能不学,就像儒家的《弟子规》是共同科目,基本的料目,必修的不是选修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选修的,这个不是选修的,这是共同的,非修不可。沙弥律仪,只要你出家,必修课,这不是选修的。那是佛功德。

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十善业道相不相应?十善业道里头最高的原则就是纯净纯善。昼夜是不间断,从来没间断的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思想善;观察善法,行为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一段经文一开头「菩萨师子王,白净法为身」,这我前面讲得很清楚,白是善,白净就是善跟净,纯善纯净是菩萨的法身。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我们的心要纯净,不能有丝毫染污;我们的行要纯善,不能有丝毫不善夹杂。这是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的方向。纯净纯善,哪有不和睦的道理!这是我们和睦的基础。

我跟大众相处,特别是跟许许多多宗教、不同族群往来,我提出六和敬里的见和同解,我用《三字经》头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六个字我省掉两个字,我用四个字,人性本善。人之初取了一个人字,性本善,人性本善,这是我们见和同解的根本,我要肯定深信不疑一切人的性本善。所以我要尊敬他,我不敢轻慢他。佛家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智慧,佛性是大觉。他现在变成不善,现在变成不觉,那是他的习性,他被染污了。佛菩萨看一切众生的佛性,看一切众生的本性,他不看他的染污。为什么?染污是假的不是真的,它会变,真的是永恒不变。一切众生永恒不变是至善,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所以那个恭敬之心油然而生,从这个地方生的,哪有不包容的道理!

又学过,这《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众生从哪里来的?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识是一不是二。这句话说明宇宙众生跟我的关系是一体。我常常比喻说,把我们这个身体比作宇宙,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身体里面一个细胞,他也是身体里一个细胞,我们共同一法身。觉了,相亲相爱,互助合作,迷了的时候产生对立,产生歧视,产生不能够相容;这不能相容,我这个地方生病了,麻木不仁了。诸位常常想我这个比喻,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一切万物都是身体里头的一个细胞。所以我用生命共同体来说,大家好懂。他跟我,你跟我,是生命共同体,比一家人还亲切。谁这么看法?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是这样看法,所以他对一切众生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两句话诸位常常听过,你也会说,无缘是没有条件,要讲包容已经是可怜可悲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了解事实真相,怎么还会讲包容?本来就是包容。本来包容,再说一个包容,你已经不包容了。

整个宇宙是一体,本来就是包容,本来就是尊敬,本来就是敬爱,本来就是信赖,本来就是关怀照顾、互助合作,本来就是。六和敬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怎么会不和?现在的现象确实不和,不和从哪里发生?迷失了本性,大乘佛法里面讲迷失了自心,心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相统统扭曲了。这个我在讲席里常常跟诸位谈到,把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扭曲变成了无量烦恼,把无量无边的德能扭曲变成了业障,把无量无边的相好变成了眼前的报土、报身,我们现在这个身跟居住的环境,变成现在这样的身土。如果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扭曲的立刻恢复原状,原状是极乐世界,原状是华藏世界。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给你说再高明的画家都画不出来。高明画家笔下只能够画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了不起。实际上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

现在咱们真的是迷邪染,为什么不回头?为什么不专求佛功德?现在人是怎么样?专求名闻利养,专求五欲六尘,这个糟透了。求这些东西,那个心就变成贪瞋痴,你的本性里头具足的不是贪瞋痴,是戒定慧,戒定慧转变成贪瞋痴。所以大乘经教里头常讲,烦恼即菩提,贪瞋痴跟戒定慧是一,一体。正面看是戒定慧,反面看是贪瞋痴,反面是扭曲了,扭曲了就变成贪瞋痴;还原了,它就是戒定慧。著重在化,怎么样能够把它转化。

下面第八首,「一切诸佛所,灌顶授尊记,广施众圣财,菩提分珍宝」。这首偈菩萨示现成正觉。一切诸佛所,灌顶授尊记,这两句菩萨得诸佛授记作佛。像经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他在作菩萨的时代,等觉菩萨,燃灯佛给他授记。燃灯佛是一位古佛,给菩萨授记。这授记就是预告,预先告诉你将来在什么时候,你在哪个世界成佛,你的名号叫什么,住世多久,度多少众生,预先告诉你,这叫授记。

释迦如来给我们大家也普遍授了记,在什么地方?在《无量寿经》流通分最后这一章里头。世尊说,娑婆世界念佛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将来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缘你就到哪里去,统统都称妙音如来。所以我们现在净宗皈依的同学,法名都用妙音,妙音是从这来的,不是我给大家起的,释迦牟尼佛起的。将来你们成佛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都叫妙音如来,现在叫妙音居士,因果相应。妙音是什么?妙音是南无阿弥陀佛。你是念佛成佛的,将来你在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还是教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不忘本,因果相应。所以妙音如来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给我们授记的。这是授记的名号,不是普通名号。有很多人不知道:师父,你都用妙音如来,你给我起个别的名号。起个别的名号,佛就不给你授记了,你用这个名号,你是得佛授记,他不知道。所以念《无量寿经》念了多少遍,还没有觉察到。我讲经提醒不少遍了,《无量寿经》讲了十一遍,第十一遍没有讲完,至少前头提过十次,你还不觉悟。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