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三一讲)  2006/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3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第三大段第二个小段,「明所具诸位」。我们把清凉大师这段文我们念一念。「二」,这是第二小段,「若为诸佛下」,以下有「三十九颂,明所具诸位,於中成后四位」。这个四位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那就分为四段。「初」,这是第一个小段,一共有三首颂,是讲十住位。这段经文是跟我们说,十信菩萨所修的是基础,就像现在办学校一样,这是小学。小学所学的这些规矩,到中学要不要用?到大学要不要用?我们现在读书,一般讲到中学,小学就丢了,不要了。小学里面所学到的做人、做事、待人接物这些规矩,我们到中学的时候还要不要?尊师重道要不要?遵守校规要不要?与同学们和睦相处要不要?要!到大学呢?大学还是要!

这才晓得《华严经》上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位它都贯穿五十一位菩萨,贯穿的。就好比盖大楼,菩萨位次有五十一个,五十一层大楼,下面是地基。无论你盖得多么高,跟地基有没有关系?没有地基就没有大楼,这个道理要明白。佛法懂得,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懂这个道理。中国这个民族能够在世界上屹立五千年,还没有被淘汰,这在外国人心目当中是奇迹。世界上四大古文明,诸位都知道,三个都没有了,中国还存在。这什么原因?我对於西方了解得不太多。去年年初在澳洲,南昆大的校长请我吃饭,做陪客的有他们学校里面高级的领导,管教务的一个教授跟我说一桩事情。他说在二十世纪初,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学术界曾经很认真的探讨过。中国,四大文明之一,为什么没有被淘汰?研究的结论,「可能是中国人重视家庭教育」,得这么一个结论。我听了之后,我说非常正确。

中国教育的兴起是从家庭,你要是研究它的历史,至少是五千年。文字上有记载的,尧舜,国家正式设立机构,有官员主管教育,从尧舜的时代。尧舜距离我们四千五百年,由国家来推动,教什么?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我们中国教育教这个,内容是教这个。它的真正的根,我们要晓得,真正的根就是「父子有亲」那个亲字,亲是什么?亲爱。父子的亲爱是天性,是自然的;不是人发明的,不是哪一个定的制度要你这么做的,自然的。你看小孩生下来,什么时候看得最明显?三、四个月,小孩是刚刚有一点点懂事,你看他对父母的爱,父母对他的爱。谁教他的?有什么条件?没有条件。中国教育起源是在这里,这是爱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第一个目的是希望这种亲爱,父子有亲这种亲爱,如何能在一生当中保持不变质,父慈子孝。第二个目的是把这种爱发扬光大,爱你的家庭、你的兄弟姐妹,爱你的族群,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一切众生,发扬光大!这中国教育的起源,起源在家教。外国人研究得还相当聪明,也很细心,他真正把它找出来。很可惜,找出来,他没有学到。

今天我们讲怎样能够化解冲突,能够促进社会安定,恢复和平,西方人的思惟确实有不少人,是真的,不是假的,用镇压,用武力报复。九一一事件之后,才知道这不能解决。联合国用和平会议,从七0年代开始,开了三十多年,世界愈开愈乱,不能解决。我也是参加联合国五次会议之后,才认真想这个问题,想来想去还是中国老祖宗的方法。我们提出来,我在联合国多次提出来,没人相信!会后大家说「法师,你说得是不错,做不到!」那怎么办?我就想到我们必须要找一个点做个实验。现代讲科学,科学是通过实验证明能够做得到。在新加坡我就想到,缘不成熟,土地拿不到;到澳洲,澳洲的缘也不成熟。

实在是没想到,有一次回到老家去看看,没有想到家乡的这些乡亲父老,听到我这个想法,大家都说我们来干。我说好!试试看。就选一个乡镇来做实验,这个乡镇十二个村庄,居民四万八千人。去年十一月开始,我本来是用三个月的时间培养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在一百天之内自我落实《弟子规》;我没想到,他们居然能够在两个月就落实。落实之后就开始去教,开始到乡村里面去教,我们预定的是希望能在半年社会风气能够转变。没有想到教了两个月就看到显著的效果,我们非常安慰!所以我们就想到,我们这套办法要介绍给联合国,希望整个世界大家来推动,冲突可以化解,安定和平可以恢复。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这个经文也是这个意思。

十信位所修的就像家庭教育,从十住以上,这是学校教育。十住好比是小学,十行是中学,十地是大学,在家庭教育学的东西到学校管不管用?管用,不能不用,永远都不能离开,到大学也不能离开。不能说《弟子规》里面讲「父母呼,应勿缓」,念到大学就可以不理会了吗?不行!到大学还是一样要守这规矩,一样要做到,你才能够给社会大众做榜样。这毕竟还是十信位,并不是真的十住,不是真的十行,将来我们到后面,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里面确实都没有离开基础的教诲。这个地方只给我们略略的介绍一下,这里头并没有十住、十行、十回向的名,但是有它的实质。

十信位就包括上面的四十一个阶级,到我们念到最高的,到十地菩萨,十地菩萨里面统统包容著前面所有的基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华严》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们再回头想想,我们在这一生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的?亦复如是,没有两样。我们从小学的,自己记事了,三、四岁所学的,到八、九十岁还是在运用,学了要真有用。唯有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工作,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才真正体会到无比殊胜的功德利益,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

下面,四位就是四段,四个小段,我们一个小段一个小段来学习。住,我们先说住是什么意思?我们还用眼前的事实做比喻,诸位就好懂。十信菩萨太小了,没有住,好像我们到一个国家地区去旅游,那个地方我们不能在那里久住。十信位进进退退不稳定,到住就稳定了,住好比我们在这国家地区拿到永久居留,我们可以在这里长住了。十信位没有拿到,拿到签证,你到那里是观光旅游,你不能在那里久住。到登地,登地就好像你已经拿到它的国籍,拿到这个国家的公民,那跟永久居留的身分不一样。我用这个比喻,诸位就很好懂,就相当容易懂。

在没有介绍之前,我们要把大意说一说,住就是定,心定才叫住;心浮气躁,不稳定,没住!所以住就是定的意思。《金刚经》上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住,心就定在那个地方。定从哪里来的?定一定从信来的。信还是属於戒的范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叫三无漏学。在天台别教,一共把菩萨的地位分做七个等级。第一个是十信,第二个是十住,第三个是十行,第四个是十回向,第五个是十地,第六个是等觉,第七个是妙觉。天台家有别教、圆教,别教十信位是外凡,这点我们要懂得;三贤是内凡。天台家的别教十信位没出六道,这要知道,没有出六道;十住、十行、十回向才是四圣法界,所以它的初地等於圆教的初住;十地、等觉都是因位,是菩萨;妙觉是果位,究竟圆满佛。

《华严》说法就不一样,《华严》十信是凡,是属於内凡,十住到妙觉是圣。就《华严》教义里面来说,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做过报告,初信他断证的功夫等於小乘初果须陀洹,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所以,初信菩萨跟小乘初果在断烦恼来说是平等的,但是智慧不一样,智慧,小乘须陀洹决定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我们要知道这个经是《华严经》,初信菩萨就好比是小学一年级;二信位就相当於,我们统统讲断烦恼,相当於小乘的二果向;三信位就是小乘的二果;四信位,小乘的三果向,阿那含,三果向;五信位就是小乘的三果;六信位是小乘的四果向,阿罗汉,还没证得;七信位是小乘的四果。七信位就不在六道,六道里面,他从初信到六信在六道,没有出六道轮回。但是他们因为有修行的功夫,见烦恼断了,虽然在六道,决定不堕三恶道,他只有人天两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决定证阿罗汉,就到四圣法界。

所以七信是四圣法界的声闻,阿罗汉;八信是辟支佛,缘觉;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还差一品无明没破,这一品无明破了,他就超越十法界,就到华藏世界去了;或者念佛人到极乐世界,也是超越十法界。这个事实真相要懂,不懂不行。然后我们自己修行,像念书一样,晓得你现在念几年级,你总得要知道,不能说你念书问你几年级你都不知道。前面交代我们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把经文念一遍,它总共有三首偈,后面有注解。

【若为诸佛所护念。则能发起菩提心。若得发起菩提心。则能勤修佛功德。若能勤修佛功德。则得生在如来家。若得生在如来家。则善修行巧方便。若善修行巧方便。则得信乐心清净。若得信乐心清净。则得增上最胜心。】

这一共十二句,这十二句是说明十信在十住菩萨里面所落实的形相。我们先要把十住做个简单的介绍,然后我们学经文就比较方便。佛经上给我们的解释,入理名住,住生功德就称之为地,进而住於佛地之位,这是真正成佛,这《华严》!我们现在这是十信,第十信位,破一品无明就入住,入住就是破一品无明,就是证得法性;理就是理性,入就是契入。我们知道《华严经》上所讲的,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执著放下了,分别也放下,妄想也放下,你才能脱离十法界,就是生到一真法界。虽然生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跟佛同样用真心。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头是用妄心,不是真心,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无明没破,他不是真心;换句话说,依旧用阿赖耶识。

要用法相宗的话来讲,阿罗汉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执著没有了,阿罗汉没有执著;菩萨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他没有分别了,没有分别是妙观察;到佛这个位次,他要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才叫入理。阿赖耶一转,前五识就跟著转了,前五识成所作智,就整个转了,所以称之为住,住一真法界。住生功德就叫地,后面还有三段,就是十地。我刚才举的比喻,入理是刚刚脱离十法界,进入一真法界,就是你拿到永久居留,但不是公民;到十地,你就真的是公民。所以永久居留这个位次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虽是永久居留,跟公民其实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前面说得很多,一真法界里头到底有没有这些位次?我们学《华严》的人明白了,不能说没有,不能说有。你要说有,人家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哪有什么阶级?讲不通!从事上讲真的没有。可是从无明习气上来讲,《华严经》讲妄想,妄想的习气,习气确实还在,那么习气厚薄不相同。我在前面跟诸位用比喻来形容,四十一个阶级我把它用四十一瓶酒来做比喻,这大家好懂。四十一瓶,你每天开一瓶,把它倒干净,洗刷干净,里面一滴酒都没有了。这一瓶闻闻看那个味道,味道有,味道很浓,那个味道就叫习气。烦恼真断掉、真没有了,还有习气在。

到第二天又开一瓶,四十一天这些瓶都开完了。开完的时候你就发现,第四十一天刚刚开的这瓶味道很浓;四十一天以前那一瓶闻闻,味道就很淡。必须到这个味道完全没有了,这叫妙觉。这个比喻诸位容易懂,什么叫习气。习气有没有方法断?没有。一定要长时间自然它就断掉,就没有了。所以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用功的方法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真的要努力,加功用行;他加不上,他一加功就变成妄想分别执著,那就退转了,哪有这个道理!所谓向上一著,这禅宗里头常讲的,修学方式跟我们完全不一样,真的是随顺自然。而且初住菩萨能力之大,我们都无法想像,大乘教里面说,他就有三十二应,像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经有三本,这三本都不是独立的,是附属在大经里面。第一部《华严经》,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为他说法,自行化他。这是第一部,他怎么样修行,怎么样教化众生。第二部《楞严经》上,完全讲自修,观世音菩萨怎么成功的?《楞严经》第六卷,诸位都晓得「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完全讲自修。第三部是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专门讲教化众生。但是三部经里头都讲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不是菩萨有意思,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众生有感,菩萨有应。他用什么样心感,菩萨就用什么样心去应;凡夫有心,菩萨没有心。凡夫希望佛来度我,菩萨就现佛身;凡夫希望菩萨身,菩萨就现菩萨身;凡夫希望以出家人身分,他就现比丘、比丘尼身,三十二应。

无心才能够普应,应十方众生,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感应道交,不可思议。长时间自然的他习气就没有了,所以四十一个阶级是自然往上升,决定没有往下堕落的。菩萨应化要不要表演?要。游戏神通!我们在佛经上看到,游戏神通,他是表演给众生看的,是给众生做个好的榜样。我们细心去研究五十三参,你就明白了,五十三参可以说就是三十二应的具体表演。

十住第一个是发心住,发心是发菩提心;换句话说,心就安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菩提心是真心。十法界里面的十信位菩萨用的是妄心,跟我们的心一样,我们都是用的妄心。你想想你有没有妄想?有。有没有分别?有。有没有执著?有,这是妄心。十信位的菩萨他们虽然用妄心,他用得正;我们用妄心,我们用邪了,邪了就生烦恼。用得正,正就生智慧,不一样!用歪了、用偏了有苦,果报是三途六道,真的是有得受;用正了就有乐。

这是佛菩萨应化在六道里面,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是在六道里面讲的,因为六道众生错用了心,妄心用邪了。如果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还是妄心,妄心用得正,正是什么?顺著性。你还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怎么知道顺著性?你要晓得一个原则,自性里面只有善没有恶,自性里面只有智慧没有烦恼,自性里面只有乐没有苦。你从这个地方认真去反省,自己用心到底是正是邪,不就晓得了吗?我到底是随顺自性,还是违背自性,违背自性就有苦,就有烦恼,就有邪恶。

譬如佛在佛门里面基础的教学,十善业。自性里头决定没有杀生的,爱护一切众生,不但没有杀生,杀生的念头都没有。我们现在有没有?我们有,违背自性;我们没有,学佛没有了,随顺自性。虽然用的妄心,但是走的是正路,这就不一样!自性里头决定没有偷盗,偷盗是损人利己,决定没有。自性里面决定有仁、有义,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伦理道德,自性里头统统具足,所以不难!今天我们现在学起来为什么这么难?在家学佛,十善业做不到;出家学佛,三皈五戒、沙弥律仪做不到。什么原因?错用了心!不是做不到,很容易做到。世间人常讲,世间的难事是什么?「登天难,求人难」。转烦恼成菩提这事情不要求人,求自己,只要你自己肯转过来,就成就了。你为什么不肯转过来?

佛教人转恶为善,转祸为福,转凶灾为吉祥,这都是我们现实的社会,现实的人生,你只要依照佛陀的教诲,真能转得过来,一点都不假。你为什么不转?这个世界大家晓得有灾难,灾难的徵兆非常明显,能不能把灾难化解?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在讲席里常说,全世界的人,一百个人里头有一个人转过来,这灾难就化解,你就晓得真心的力量有多大。一个人用真心,可以抵得一百个人用妄心,这确实是事实!世界上这么多人造罪业,这个世界还没有毁灭,什么原因?里面有少数人用真心,维系著这个局面。可是现在我们发现用真心的人愈来愈少,赶紧的把一些有善根的人唤醒,我们用真心好好的来修行,不但自利而且利他。自利是不断把自己向上提升,利他是影响这个世间,冥冥当中把灾难给化解。

这个道理不但是经论里头讲得透彻,现在居然被日本的科学家江本博士,用科学的方法做实验证明了,我们看到非常欢喜。人的意念可以改变环境,科学的实验证明出来,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头念念都是恶念,天灾人祸都出现了;念念都是善念,天灾人祸自然就没有了,就消失。所以我们要发心,要把心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真心,我们先慢慢学。经里面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佛在经上讲的菩提心。怎么讲三个?有体、有用。至诚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你用什么心对待你自己;回向发愿心是他受用,我用什么心待人。心是一个心,是用什么方式对自己,用什么方式对别人,这是用,用有自受用、他受用。《起信论》里面给我们讲的,直心,直心是体,深心是自受用,大悲心是他受用。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清楚了。

我这些年来跟诸位讲菩提心,我就讲得更简单、更容易懂,我把它说成十个字,真诚,真诚是体,是我们的真心的本体,真是不假,诚则是不虚,真诚心,要发真诚心。自受用,深心,我们采取《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修学纲领,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这就是深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深心,自受用!清净是不染污,平等是没有高下,正觉是不迷惑,这就是经论上讲的深心。深心,古人讲得很多,我们用古人的解释,现代人很难体会,我这样一讲大家就很容易明白了。末后,慈悲是对人,对别人、对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他。佛为什么不叫爱?因为怕爱里头,怕人家误会里面有感情,有感情的爱,问题就严重。所以佛不说爱,说慈悲,慈悲就是爱,理性的爱。我们讲理智,而不是感情,理智的爱叫慈悲,这个我们要知道辨别。

我常常讲,佛教育、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第一个是自爱,你没有自爱,你怎么会爱人,哪有这个道理?什么叫自爱?心地清净、平等、正觉是自爱;慈悲是爱人。你用真心,宇宙本来是和谐的,地球是和谐的,万物是和谐的,一切众生本来是和谐的。没有矛盾、没有对立,哪里来的冲突?你就晓得,对立、矛盾、冲突、误会,全是错用了心。从哪里错起?从不自爱错起。你看真诚没有了,虚伪;清净没有了,染污;平等没有了,不平等,贡高我慢;正觉没有了,迷惑;慈悲没有了,自私自利。跟性德百分之百的相违背,这怎么能没有灾难?

菩提心一发,我们刚才讲,你到佛国去游览,永久居留身分就拿到,菩提心一发就拿到,初住菩萨,你可以长住在那里,这比喻诸位好懂。这十个字你要是没有,佛国可以去观光游览一下,你在那里没法子住,这一定要懂得。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只有一向专念,上头还有个发菩提心,拿到签证才能到极乐世界去。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前面给诸位简单的介绍菩提心,菩提心是我们的真心。发菩提心,我们是发了,菩提心有没有得到?没有,没有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换句话说,方向、目标要正确。怎样才能够到达?一定要放下,首先要放下虚伪。可是什么叫做真诚?什么叫做虚伪?不好懂!这些名词对我们来讲很抽象,那要怎么办?一定要读经,要亲近善知识。就如同儒家《弟子规》里面所说的,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这对於我们修学才真正有帮助。

《弟子规》里面教给我们七桩事情,并不繁杂!第一个是「孝」,对父母,前面跟诸位讲过,对父母的亲爱永恒不变。第二个「悌」,悌里面就是对老师、对长辈,包括兄弟里面年长的,悌道,这是处事待人接物基本的态度。然后在日常生活当中,「谨」,谨慎,比什么都重要,无论大小事情都得要小心谨慎,做学问更应该如是。「信」,对人一定要讲信用,你看在德行里面标出这两个,很重要。下面是「亲仁」,就是亲近有仁德的人,我们佛门讲的善知识。善知识到哪里去求?不是求不到,我们一定要了解,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真正的好老师,他一生当中唯一的一个希望,就是有传人,传授他的德学,我在讲席里头也讲得很多。儒家一些东西,我讲的确实是跟一般人讲的不一样,但是有道理,不是没道理。我讲「夫妇有别」,跟很多人讲的不一样;讲「无后为大」,也跟很多人讲的不一样。后是什么?后代。你有儿孙就算有后代了吗?这一般人讲的话,无后为大就是自己要有儿孙,要有传宗接代的。传宗接代这句话讲得很含糊、很笼统,没有讲清楚,没有讲明白。你的儿孙是不是真正能传宗?是不是真正能接代?这问题来了。家有家道,家有家风,家有家业,你底下一代人能不能承传?我讲无后为大是注重在这个地方,我没讲错。

夫妇有别,别是什么?不同的任务,我是这个讲法,不是讲男女有别。不同的任务,古时候是这样的,男子负责家庭经济,妻子负责家庭教育,真的不一样。所以中国人称妻子为太太,那还得了!太太是什么意思?太太是圣人,把儿女都教成圣人。周家的三位贤德的妇女,周家太王,就是周文王的祖父,他的祖母叫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这三个妇女用的名字都有个太字,所以太太从这儿来的。这是你们家里面的太姜、太任、太姒,那还得了!所生的儿女全是圣人,这是家教好,这个要懂得。太太的称呼是至高无上,要懂得这个称呼的来源,你才知道这个称呼的尊贵。

太姜生三个儿子都是圣人,都非常了不起,深明大义。知道父亲想把王位传给小弟,两个哥哥藉故逃掉,永远不回来。小儿子是王季,王季有个儿子就是文王,他的祖父非常钟爱,觉得这个人将来很了不起。所以两个伯父离开了,王位传给他,王季传给文王。你看文王生武王、周公,都是圣人。从这个地方你就晓得,中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责任是落在太太的身上。太太要培养圣人,真的是荣宗耀祖,光大门楣。所以各别任务不一样。

做老师的没有别的,要有好学生传他的道。如果你真的好学,哪有找不到老师的道理?怕的是自己不好学,真正的好老师不愿意教你。为什么?不好学,教你白费力气,你做不到。好学要有真的表现,什么表现?佛经上常说的「依教奉行」。你能把这四个字做到,你这一生肯定会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如果不能依教奉行,阳奉阴违,没有人愿意教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实在讲,家教真的是很重要,你懂得礼貌,对人有礼节,这个代表是什么?代表你有基础。你具备,佛门里面讲法器,你具备承传的条件,他真教你;没有这个条件,上课跟大家一起学就好了。虽然一起学,老师所教的方法还是不一样,肯定有一些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关心你、照顾你,不在表面,可能让你自己都不能够觉察,老师真的关注你,这高明!这个里头有很深的学问,有很深的义理。所以亲仁,亲近善知识才能成就。这些条件成就了,还有余力,就是你还有精力、还有时间,才可以「学文」。这里头亲仁、爱众比什么都重要。

十住里头第一住叫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此地要记住,发起还没有入十住,还没有入住,只是发起。发起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正在认真努力的在学习。学习首先你不怕吃亏、不怕上当。有人说我用真心待人,别人用妄心对我,我不是吃了亏吗?我不是上当了吗?别人欺骗我,我不欺骗他,你说是不是上当?尤其现前这个社会,对於我们发菩提心有没有妨害?给诸位说,不但没有妨害,而且成就更快速。这是古人所谓「逆水行舟,乘风破浪,不进则退」,成功了你就入住,不成功你就退下去。问题就是你的道心坚不坚固?你怕不怕?首先要知道,绝对不怕别人骗我,我决定不骗别人。

我知道别人都是虚情假意对我,我对他一片真诚,为什么?我要提升自己。他不知道,他在迷,他走下坡路,我不能跟他下去。大家都走下坡路,我看得很清楚,我也不能随顺大众,我要走我的菩提道,这才正确。然后从这些地方你就真正证明了,佛在经上讲的字字句句是真理。我们有没有吃亏?没吃亏。眼前好像吃亏了,转眼才知道是另外一个境界现前,决定比以前殊胜。我学佛五十五年,老同修你们都看到了,我一生处处让人,好像处处都吃亏。可是怎么样?路愈走愈宽,际遇愈来愈殊胜,证明佛在经上所说的是正确的,吃亏才是真正占便宜,占点小便宜那真叫吃了大亏。

让人的人有福,经上教给我们的,老师教我们的,我们真依教奉行,果报都如老师预先告诉我的。命里头没有财富,命里头没有寿命,老师教我们怎么样求?不是到佛菩萨那里烧香祈求,不是!那个求不到。那种方法祈求,菩萨保佑我发财,我发了财才来还愿,那不叫贿赂吗?跟佛菩萨谈条件,你让我发一百万,我供养一万给你。哪有这样的糊涂菩萨?那是假的,你求佛、求神发了财,命里头有的,不是你求到的;真正求到,是你命里面没有的。命里没有,你天天磕头也求不到,天天烧香都求不到。应该怎么求?你要晓得因在哪里?有因有果,要懂得种因,因是财布施,愈施愈多。

我没有钱怎么布施?一毛、两毛有没有?这个有。那就行,你就从这儿开始,一毛、两毛,一块、两块,到最后十块、二十块。这个工作从来没有放松过,这大家晓得的。我修布施是学印光法师,拿这些钱专门印经,这么多年来印多少经书,我没有统计,数量太大了。最初刚刚开始的时候,老师教的,人家印经随喜一块、两块钱,随喜。现在我们一年印送经书居然上千万,钱从哪儿来的?不知道。你看到晚年,真的是心想事成。「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求的理论,有求的方法;你要不懂道理,不知道方法,盲目的去求没有感应。

讲到真方便发起十住心,就是菩提心,这一定要晓得。要对佛陀的教诲具足坚定的信心,一丝毫没有疑惑,敢做,明天没饭吃了,也敢做,决定不考虑。只要你施,后面它就有来的,真的是不可思议!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是决定不害众生,不但没有害众生的行为,害众生的意念都没有。印光大师,我们在《文钞》里面看到,七十岁的时候感应现前。从前寺院寮房里面,都有蚊虫、有蚂蚁、有跳蚤这些小动物。印光大师七十岁,他到哪里住的房子,房间里面本来有这些东西,他去住,这些东西都不见了,搬家搬走了。

我这一生大概也是这样的情形,确实七十岁以后,这些小动物跟我都有沟通,我们可以在一起共住,互相不干扰。房间里面有蚊子,蚊子它不会咬我,我也不赶它走,它进出自由;房间里面有蚂蚁,蚂蚁也不干扰。实在太多的时候,我请它们出去,它真的就走了,很听话,非常合作。蟑螂、老鼠,家里这些东西统统合作,我们都变成一家人,你说这多欢喜!这是诸位都看到的。也有同学学,真的都产生效果,可见得不是假的。你要尊重它,不要瞧不起它,这点很重要,平等心要现前。我们看到蚊子,我都合掌称蚊子菩萨,蚂蚁菩萨、蟑螂菩萨,我尊重它,它就会尊重你。

我们在澳洲有个很大的菜园,也有很多果木树,鸟都来吃水果。我们指定一棵树,这棵树是供养你们的,你们到这棵树来,其他树可不能动。听话,真的不动,怎么会不能沟通?我们种了很多蔬菜,我们没有用农药,没有虫。所以,你要有好生之德,你爱它,它也爱你;你讨厌它,它也讨厌你。你要用药物去杀它,它报复得很厉害,会叫你受不了。这都是我们在大经上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毫无顾虑的认真去做,就看到这样殊胜的效果。

所以要非常认真的发起菩提心,要学习。这十个字五句,它们有密切的关连,一即是五,五即是一。真诚心里面,决定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心里头,决定有真诚、平等、正觉、慈悲,不会少一个,你就懂得怎么个修法。你可以在五句里选一个,一般大多数都选清净,从清净心修起。得到清净,真诚现前,平等、正觉、慈悲也现前。清净是不叫自己的心有染污,什么是染污?烦恼是染污,忧虑是染污,贪瞋痴慢是染污。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怒哀乐是染污,如何能够先是减少,一下断断不了,先要把这些染污淡化。要时时注意到求进步,不要退步,这样就好。

譬如在饮食里面,这是你每天三餐饭,你要认真的学,学清净心、学平等心。好恶舍掉,心就清净。这个菜很好吃,很喜欢,那个菜不好吃,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清净也就不平等。把好恶舍掉,什么都好,学随缘,没有挑剔,我们一般讲没有挑剔,什么都好。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样饭菜就接受什么样饭菜,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清净、平等、正觉、真诚、慈悲统统在里面。穿的衣服没有挑剔,然后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你用什么心?你要这样认真学习,逐渐自然就成就了,就能入十信。从初信、二信、三信、四信,十信心满那就了不起,那就恭喜你。十信心满,最后破一品无明,你就入住。你要是不努力怎么行?

经上告诉我们,「圆成一心之位」,你看看一心跟《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这个诸位总要知道。圆满成就一心,什么叫圆满?十信心满。一心不乱,念佛真的念到一心,生西方极乐世界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自在。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也不相干,没关系,完全随意,你真正得一心你就有这么自在。一心,一心是真心,生西方净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是妄心去往生的。妄心怎么能往生?妄心,用一句佛号把妄心控制住,使妄心完全伏住了,不起作用。得相似的一心,不是真的一心,相似的,就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特别。真正修到一心可不容易,大概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相似的一心,在净土宗里面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生凡圣同居土。

西方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这很难得,跟他方诸佛世界不一样。正像《华严经》所说的「一生一切生」,虽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的受用,他的功德、智慧、神通、道力,跟地上菩萨没有差别,这真叫难信之法。十方世界没有的,只有西方净土有,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特别法门。所以,我们只要有初信位的功夫,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是在方便有余土,十信位菩萨。难是难,可是不要怕难,要认真的去学。学的秘诀没有别的,看破、放下,你就学这个。放下,再放下,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最后再放下妄想,你就成功了。

十住第一个位次叫「发心」。第二个位次叫「治地」,治是对治,地是心地,心之明净,心地光明清净,就好比琉璃里面现真金。佛经上讲的琉璃是我们现在讲的翡翠,宝玉,绿色的、透明的,里面没有一丝渣子,那么样的纯,那么样的净,这个里面现真金。这句话是比喻,琉璃是什么?琉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里面现精金,精金是什么?智慧,自性本具的智慧,自性本具的德能,自性本具的相好,逐渐就现前。我们一般常讲,无量智慧(转烦恼为菩提)、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福报(相好就是福报),依正庄严,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我们现在,本来有的怎么会没有了?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它不起作用。

智慧现在没有了,现在变成什么?小聪明。佛家讲的智慧跟聪明,意思我们要搞清楚,要懂得。什么叫智慧?智慧从定当中生的,就叫智慧;如果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的,那就是聪明,不叫智慧,或者佛经上讲「世智辩聪」,世间的聪明智慧,不是真智慧。真智慧里面没有烦恼,也就是说没有贪瞋痴慢,要拿《金刚经》做标准来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智慧。如果你还著相,你还有我,还有人,还有他,你还有自私自利,智慧就没有;你还有贪瞋痴慢,智慧没有;你还有是非人我,智慧就没有。这些统统没有,生智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生智慧。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看到,惠能大师见五祖,他说了一句话,他告诉五祖,「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个了不起。我们如果见五祖,一定会说「弟子心中常生烦恼」。凡夫天天生烦恼,天天生妄念,人家生智慧;换句话说,他不生烦恼,他不起妄念。

精金代表这个,代表性德,自性里的万德万能,这是一切众生大家统统都有,毫无差别。《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完全平等,「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从这句话上就明白,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我们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全部都现前。琉璃代表真心、菩提心;精金代表智慧、德相。这个现前之后,把我们心性过去无始劫来在六道、在十法界所染的那些习气,执著的习气,分别的习气,统统都断干净。这个比初住菩萨更进一步了。

第三「修行住」。前面两位偏重在自利,修行渐渐的可以利他。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十住菩萨到第三,定功渐渐起作用,我们讲有力了,有力就生智慧,对於宇宙之间一切性相、理事、因果,逐渐明白了。我们现在了解是从经教里头,换句话说,我们是听说的。在这个地位上的菩萨,他不是听说的,他是自己亲证,那完全不一样,所以他有能力教化众生。可见得教化众生不是个容易事情!古时候说实在话,中国人真的我们可以肯定,五千年来没有离开伦理道德,没有离开断恶修善,感得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地区。我们历代祖师大德,许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这是感应。所以经典的翻译,对於佛法的讲解、弘传,很少错误!是真正有修有证的人来帮助我们,来指导我们;有修有证他得自在,他没有障碍了。

过去我学佛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中国过去翻译经典的人,这些法师大德至少都是三果以上。现在到哪里去找?现在经典的翻译,佛经现在大量保存在汉文经典、藏文经典跟巴利文经典,巴利文是小乘;梵文经典几乎丧失尽了。中文翻得好,我曾经问过方老师,那时刚刚入门,他老人家介绍给我,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就心里想,佛经是从外国文字翻译过来的,有没有翻译错误?我都怀疑这点。方老师说不会。我说大量的梵文经典到中国,怎么会现在都失传,而没有保留下来?很多都是我的疑问。老师笑著告诉我,他说从前的中国人跟现在中国人不一样,现在中国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对自己的东西没有信心,从前信心十足。我们中文翻的佛经,意思决定没有翻错,而且翻译的文字比梵文还要来得华美。换句话说,在全世界流通佛法,流通我们中文经典可以取代梵文,梵文经典可以不用了,用这个就好。这种自信心还得了!

我们听到也觉得有道理,可是还是有问题。真的是如你所说吗?所以以后亲近李老师,把这个问题问李老师,李老师到底专门学佛的,方老师是哲学家,是说得好。李老师告诉我,翻经的大德是三果以上的圣人,那就是证明方先生讲的话没错,真有道理。我们现在看看现在世界上翻译的东西,非常困难,错误百出。这是什么?现代众生福薄,没有福;有福报,就感应有修有证的人来应化。没有福,造作罪业,没有福报用什么去感?现在人所造的真的是五逆十恶,你所感得来的是妖魔鬼怪,不是佛菩萨,众生受苦。我们现在学经教怎么办?幸亏有祖师大德的注解;如果没有祖师大德的注解,经真的是难懂。老师勉励我们出来讲经,讲什么?讲古人的注解。你讲错了,是古人注错了,我没有讲错,我们才有胆量出来学讲经,老师教我们这一招。

所以,修行这两个字要搞清楚,一切时、一切处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叫做修行。而不是每天念多少卷经,磕多少个头,烧多少炷香,那是假的,那是样子。真正的功夫是你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那叫觉悟,把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这是真正的功德,不可以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