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一0六讲)  2010/2/12  华严讲堂  档名:12-17-21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

我们就念到此地。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为我们说明这段经文,「先明自分」,也就是在修行位当中他必须要学习的功课。这功课虽然讲了十句,这个十句是纲领,也就是十个题目,总而言之,都是说无常,实在说是万法无常。世尊特别是对於初学,把一切法都归纳为十法,《华严经》用十表法,十是数字,从一到十是个圆满的,代表无量无边无尽的诸法。说无常,一切法都是无常的,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这一大段的经文,佛要告诉我们的是「护烦恼行」,也就是说众生烦恼习气太重,无始劫以来这个习性。虽然大经里面告诉我们,大经是《华严》,凡夫成佛总在一念,一念觉,凡夫就成佛;一念迷,佛就变成凡夫。世尊只是在这部经上这么说法,这个经古大德判为一乘圆教,句句都是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确实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一语道破。烦恼在理上讲它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烦恼在其中,虚妄的;它产生作用,就是因为你执著,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它就起作用,离开妄想分别执著你找不到它。像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问阿难尊者,心在哪里?阿难确实比我们聪明,说了七处。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有没有本事能说上七处?他能说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这就说明什么?无常,它不是真的。这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为什么?相上有,性上没有;事上有,理上没有。

如果我们这个说法,要是碰到六祖惠能大师,他会把我们呵斥一顿。就像印宗法师向他老人家请教,「禅定解脱,五祖是怎么讲的?」能大师的回答,「佛法是不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这是说真话,谁听得懂?绝不是初学,初学的人听不懂。佛说法、祖师说法,一定要知道众生的根性,如来跟你讲真的,那是对上上根人,上中下根都讲方便法。我们今天讲这《华严经》《华严经》是属於哪个法?佛无有定法可说,这跟你讲真的。《华严经》,上上根人来看,是一乘圆满大法;上根、中根、下根,随著各个功行浅深不一样,它就有差别。经本摆在这里是一样的,每个人看的浅深、广狭各个不同,道理在此地。所以法没有浅深、没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在众生根性,众生根性差别在烦恼有浅深不一样。中国人说这个问题,「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迷失了自性不是从这一生开始,用经典的话来说,久远劫前我们就迷了,生生世世,你说染的这些习气多重。理上来讲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放下就是,可是我们放不下,这是事实。

谁放下?世尊放下了。他在三十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把过去十二年参学的放下,这个用意很深。在菩提树下打坐,所谓的是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什么?一时顿舍,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他就成就,就现前了,烦恼障跟所知障都没有了。在中国唐朝惠能大师为我们的示现,他不认识字,没有学过教,也没有听过经。我们在《坛经》上第一品,看他的历史,你就晓得,他是个樵夫,那一年二十四岁,五祖那是半夜,半夜三更召见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他就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烦恼障放下,他没有所知障。释迦牟尼佛有所知障,诸位要晓得,他所知障从哪里来的?他在外面参学十二年,十九岁出去参学,可以说印度的宗教、学派他统统都接触过,所以他有所知障。统统放下之后,障碍就没有了,回归自性这就是成佛,证得究竟圆满,你看那么简单、那么容易。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看看自己,道理懂不懂?懂。实际上这个懂不是真懂,如果真懂问题解决了。清凉判《华严》为四分信解行证,我们有没有真信?不能说没有信,不能说有真信,真信太难了;不能说没有解,但是没有圆满的见解。教下所谓大开圆解,我们的解不圆,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信不真,真信太难了。

我们学教十几年、几十年,实在讲只希望达到第一个目标,真信。一般学佛还是迷信,信不信佛?信佛,烧香拜佛,佛是什么不知道,这叫迷信。通达教理的叫正信,他的信有经教理论做依据,他不是盲目的,他正信,他正信不是真信,什么叫真信?契入境界才叫真信。在小乘谁是真信?须陀洹才算真信,在大乘《华严经》上初住菩萨以上是真信。天台大师判教讲得好,圆教初住以上叫分证即佛,虽然没有圆满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不像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不是真的,他是相似即佛,你看相似的。六道里面连相似都不够格,观行即佛,观行是功夫得力。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天台大师讲名字即佛,是名字位中人,有名无实,这我们自己要非常的清楚。佛希望我们真学,真学第一个关口断疑生信,你看大乘教里面讲疑,这六个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疑是什么?对圣教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经教怀疑。这个问题严重,为什么?有这一个障碍,你永远不会开悟,它障碍你悟,障碍你证果,这个疑要断可不简单。可是世尊有方便,你能够依照他的方便去修,慢慢提升境界,提升到一定的程度,疑就断掉,疑断掉就是开悟,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宗门上说的。教下大开圆解,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证得之后,你就超越十法界,不但是六道,超越十法界,你到哪里去?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念佛往生生西方世界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土,更不是同居土,这个叫真信,所以这个事情难。

过去我的老师给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在这个时代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这个时代找一个老实人都非常不容易,真的是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老实人,老实可贵。他老人家说,不是欺骗我们的,他说真话,想学老实,学了一辈子学不像,这讲真话。老实人要是遇到净土,肯定能往生,未必开悟,但是他能往生;只要往生,问题解决了。古大德常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他开悟不是在我们这个世间,在极乐世界,在阿弥陀佛会下。他为什么能往生?老实。什么叫老实?用佛法来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个人是老实人。他念佛,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个人是老实人,老实念佛,不容易!这种人决定得生,生凡圣同居土,我们绝不能小看他。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可以说他成佛了。为什么?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决定不是妄语,其中有一愿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他没有说凡圣同居土在外,没说这个。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不得了!这是净土被人称为难信之法的道理在此地。

阿惟越致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什么菩萨证得?七地以上才证得。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的人,他已经证得七地吗?不是的。蕅益大师说得好,说他是圣人,他不是圣人,他一品烦恼没断,他真的是凡夫;说他凡夫,他有七地菩萨的智慧、德能。这个七地智慧德能怎么来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他来的,他得佛力加持。所以他就有能力像法身菩萨一样,跟十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众生有感他就能应;同样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难信之法,难到什么程度?佛说得很好,佛说这个事情「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换句话说,等觉菩萨对这个事情还模糊,还不是很清楚。我们能相信吗?我们学了《还源观》,可以说对这桩事情不再疑惑。《还源观》《华严经》的精髓,贤首国师为我们破除,国师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入这个境界,他怎么说得出来!《还源观》上实在讲就是讲看破放下,前面三大段看破,后面三段是放下,那就入佛境界。所以帮助我们破烦恼障,所知也在烦恼里面,一即是二,二即是一,让我们烦恼不生,这就叫护烦恼行。

首先要我们常常用这十种方法,观性相、事理、因果都是无常的,叫十无常。第一句『观一切法无常』,第二观『一切法苦』,第三观『一切法空』。第四观『一切法无我』,我们学到第四,「谓此菩萨观一切法皆空,即能趣入无我之境」。所以这个无我是佛法的大门,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契入境界?就是执著有我。所以在见惑里面,佛常讲的八十八品见惑,归纳起来五大类,第一个是身见,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我们都把身当作我,所以见惑永远破不了。说惑、说迷、说痴、说情,名字不一样,意思是一个样子,完全相同,都说一桩事情,这是第一关。这一关破了才能证须陀洹初果,小乘初果入门;大乘《华严经》上十信的初信位菩萨,破见惑。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例外的,诸位想一想,今天修行人几个人能够破见惑?见惑破了,就是《金刚经》上讲那个标准现前,「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初信菩萨证得的,不是初住,初信位菩萨,小乘是须陀洹证得的。

我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我在这么多年当中,常常跟同学在一起勉励,我用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都讲实话,这样的境界在佛门里是什么地位?我说的是真话没入门,到门口。到门口再跨一步就进去,跨一步是什么?再提升一步,见惑断了。那要用佛经的标准,我们凡夫标准不行,你才能入门,入门就不是凡夫,称为圣人,小圣。小乘是小圣,从须陀洹到阿罗汉这四个等级都叫小圣,再延伸到缘觉也算是小圣,菩萨才算是大圣。实际上真正大圣是圆教初住,叫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称之为大圣,我们一般称为菩萨摩诃萨。有些人把摩诃萨专指地上菩萨,十地菩萨是摩诃萨,十地以下都称为菩萨。这都是一些假名,不是真实的,我们凡夫分别,契入境界的人没有分别。不但法身菩萨没有分别,我们要问,须陀洹有没有分别?我们可以说,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他有很微细的分别,没有像我们这么粗,他执著肯定是没有了,不再执著,很微细、很淡薄,所以他们能够不断向上提升。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提醒我们,「无我者,未得八自在故」,这称之为无我,「而未证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观一切法无我」。八自在,我们在此地把它再温习一遍,这个「我」到底有没有?佛法里面讲,你见性之后就有。「我」的定义,是自在的意思、主宰的意思,它有这两个意思。我们从这两个定义来看,我执著这身是我,我能自在吗?我能做得了主吗?如果能做得了主,那就是谚语所谓「年年十八」。我们都喜欢年轻,为什么一年一年衰老?为什么有生老病死?你做不了主。为什么有这么多烦恼、有这么多习气?你不得自在,於是凡夫讲的我有名无实。有没有真我?有,见性就有,见性的人有常乐我净这四种净德。常乐我净在六道里头没有,这真的是有名无实,什么时候有?证得涅盘境界的人就有。小乘的涅盘,这个境界现前了,不圆满;大乘菩萨的涅盘,那就是究竟圆满的涅盘。这里面的解释说,「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德、我德、净德、乐德,常乐我净叫四净德,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知道这个道理,我们才追随释迦牟尼佛,跟他学习,学习的目的何在?希望把常乐我净找回来。常乐我净是自己本来有的,迷失自性之后失掉,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叫迷失,什么时候找到?觉悟就回来了。

性德究竟圆满,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就是《华严经》上佛说的「如来智慧德相」。佛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德能、才艺,相是相好,我们中国人讲福报。换句话说,智慧是圆满的,德能是圆满的,才艺是圆满的,福报也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所以佛教我们从自性里面求,不要向外求;向外求叫外道,外面能不能求得到?求不到。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一切都向自性里头求,这是最圆满的。於是佛法里说,最讲求的、最重要的无过於信,你不是真信你就回不了头,真信就回头。像孔子所说的「信而好古」,你才能得到,得到之后「述而不作」。这里面讲的八种自在,用孔子的话就是一句话,述而不作。第一个「能示一身以为多身。一身多身者,於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我们把下面念下去,「盖如来所证法身之体,遍一切处,全此之体,起於应用,故能一多自在」。这个现象在哪里?就在眼前。问题呢?迷失自性的人在面前也不认识,也不能觉察;觉悟的人呢?觉悟的人知道。

经上讲如来这两个字重要,它不是讲诸佛,大乘教里面,经上用这两个名词它有意思的,凡是讲诸佛是从相上讲的,凡是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诸位熟读《金刚经》就知道,《金刚经》上讲诸佛是从事相,讲如来是从性理。一切万物从哪来的?体是一个,贤首大师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个体,从这一体起二用。为什么会起二用?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明起来,自性里面就出现东西了。要知道无明没有起的时候,自性里头什么都没有,物质现象、精神现象都没有。这个时候,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描绘这个形相,叫大光明藏,一片光明,这自性,性体。在净土宗里面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不就是大光明藏吗?回归到这个自性。自性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可是一念不觉,这个现象就起来。一念不觉就迷了自性,迷了自性,自性变了,变成什么?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业相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它是个动的。要知道自性,能大师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叫自性本定,自性是不动的。这一念是动的,这就是波动的现象,这一动就有阿赖耶现前,阿赖耶业相现前。从业相就起两种作用,一种作用,阿赖耶起的见分、相分,见分是精神现象、我,正报,正报现前;相分,相分就是宇宙,依报现前,我们讲虚空法界森罗万象。能大师所说「能生万法」,万法就现前,万法为什么能现前?万法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本来具足的。不动的时候它不现,好像什么都没有,一动的时候它就现相,相是幻相不是真相,刹那生灭。所有现象都是自性现的,也就是都是如来化身,一切诸佛是如来化身,一切菩萨是如来化身,一切众生是不是?是。如来就是自性变化的,咱们不说那个名词,说自性变化的。就是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样不是自性变化的!这就是一身多身,一多不二,都是自性变现。

觉跟不觉受用完全不一样,不觉的人迷了,以为自己的身是我,自身之外其他与我不相干,这迷了。觉悟的人知道什么?知道所有一切身、一切现象跟我的身是一体,一个生命共同体,那怎么会一样?这个事情不好懂,所以佛说法常用比喻,让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这个意思。比喻里面说得最多的是用梦,《金刚经》上讲「梦幻泡影」,实际上梦是主,主要的比喻,其他的是陪衬。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我们自己作梦醒过来之后,你好好去想一想,梦中梦到很多人,那人是不是自己心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是自己自性变现的。现在科学家说是下意识,意识心变现的。梦里面还有梦到的畜生是动物,梦中也有花草树木,梦中也有山河大地,梦中也有自然现象,从哪来的?还不都是意识变现的,那不就全都是自己了吗?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现在这个世间,这也是一场梦。我们作梦很快能醒过来,这一场梦可不容易醒过来,为什么?这场梦是六道轮回。醒过来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什么人醒过来?阿罗汉醒过来,辟支佛醒过来。《华严经》里面前面我们念过,十信位的菩萨,七信醒过来。从初信到六信还在轮回里头,不过他虽然作梦,他知道他在作梦,这就不容易了。我们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他知道自己作梦,所以他在梦中能放下,他能够不执著,他醒过来之后六道就没有了。没有,他还在梦中,又是一个梦,在梦中,那梦是什么?四圣法界,四圣法界也是个梦。从四圣法界醒过来,你真的醒过来,你回归自性,四圣法界没有了,变成什么境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变成这个境界。

为什么会有这个境界?我们在经里面学得很多,知道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习气要断,习气断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诸佛实报庄严土也是虚妄的。什么是真实的?常寂光净土是真实的,回归自性了。常乐我净四净德,在实报土里面就明显的显示出来,常寂光里头没有,常寂光是隐而不现;实报土里面它完全展示出来。真的,「如来身数犹如微尘,充满十方无量世界」,这是什么?这叫法身。「盖如来所证法身之体,遍一切处」,法是什么?法就是身,身就是法,法身是性体变现出来的。「全此之体,起於应用,故能一多自在」,一多自在,现在用科学的话来说就是信息,我们在这个经前面读到,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有整个世界的信息。所以今天科学家发明的晶片不大,指甲这么大,里面能够容纳一部《大藏经》,科学进步到这种程度,许多人感到很惊讶。可是跟佛经一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佛经上一微尘比指甲小多了,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现在科学家所说的原子、电子、基本粒子,要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你才能看到。那么小的物质里头,能够容纳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信息,我们科学怎么能跟它比?一一微尘,物质上讲最小的,正报里面讲一一毛端,是汗毛端,都是这样的境界,重重无尽。微尘里面世界那里头还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微尘世界,重重无尽,本能就是这样,在佛经上术语叫「法尔如是」,一多自在,他怎么会不自在!这些信息互通的,没有障碍的,我们很难想像。所以宇宙,确确实实它是一体。这一句是总说,跟你讲一多自在。

第二「示一尘身满大千界。一尘身满大千界者,谓如来法身体无不遍,故一尘之身与法身之量同一广大,大千世界悉皆充满,自在无碍」。这小中见大,没有大小。你看看佛教我们,一开始就叫我们要看破身相,要看破二边不存在,二边是对立,没有对立。对立可以说是所有烦恼的根,对立是在见惑里面叫边见,二边。有没有二边?没有二边,二边没有了才叫不二法门,叫中道,不二法门,其实这些名词都很难形容事实真相。一微尘身跟大千世界,《华严经》上讲华藏世界,无量无边的世界海,是一不是二,大小不二。前面第一是一多不二,大小不二,一微尘没放大,大千世界没缩小,大千世界在哪里?在微尘里头。我们在前面读过,谁能够入微尘世界里面去看看、去旅游?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入微尘世界。微尘世界跟大千世界一样,里头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也在那里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普贤菩萨能到那边去参学,帮助诸佛教化众生。一一微尘无不如是,这是《华严经》的世界观、宇宙观,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不但不知道这些道理,事实现象更是茫然,可是佛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只是迷而已,你有迷、你有痴(愚痴)、你有情,所以产生这么大的障碍。你确确实实性德里头有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不变,乐是没有生死,我就是讲自在(主宰、自在),净是迷惑、造业完全干净,不再迷惑,不再造业。

第三「大身轻举远到」,大身到底多么大?我想也许有同学见到过。我记得那一年我是七十九岁,五年前我在北京生了一场病,时间虽然是不长,这四天很严重。第三天的晚上应该是在下半夜,我那个境界是似梦非梦,躺在床上,眼睛睁开的时候,看到外面是一重一重的山,风景确实很美。看到的境界,看到许许多多的人面对著我,望不尽的边际,一重一重山。以后我到云南去看到苍山,有点那个味道,很像是那边,但是没有看到水,一重一重山,看到很多人。看到的时候正在疑惑,怎么这么多人?这个念头才起,这些人统统面孔都变了,变成畜生,各式各样的畜生,也是满山遍野,我就念了一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时忽然这个境界没有了,释迦牟尼佛出现,身多大?跟虚空一样大,大身!我讲《华严经》习惯是念三尊佛,先念本师释迦牟尼佛,再念第二句是念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是念本师毗卢遮那佛,佛都现前,都是那么大身。最后我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菩萨现身,佛像没有了,现一个跟虚空一样大。从来没有这种意念,见到这个现象。听到旁边有人跟我讲话,我也没有回头,我只是看到观音菩萨相好光明。这一醒来之后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就回到香港,养了两个星期就开始再讲经。我相信有同学会有这种境界,见到大身。

「如来广大之身,飞行轻举,无远不到,自在无碍」,我们见到大身,比星球大,星球没这么大。「经云,如来能以满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过於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无障碍也」。佛现这种身不是度一般人,因为度一般人现这种身的时候见不到。确确实实,像我们一个人,人身,蚂蚁爬到我们身上,见不到我们全身,太大了,这一样的道理。我们能够梦中见到佛的大身,那是一种感应,确实那么大的身能够看得清清楚楚,细相都能够见到,这是一个不思议的境界。我们在经里面读到,到什么时候会有这么大身?在实报庄严土,报身都是这么大,都是大身。要度报身菩萨、度法身菩萨,佛当然要现大身。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相信,我们就能够理解常寂光有没有感应?能不能现身?肯定能感应,肯定能现身。为什么?常寂光虽然在没有波动现象之前,它什么都没有,一片光明,能大师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很重要,它具足什么?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只是不现就是。众生的感那就是动,自性没动,它外面有动,那个动的波动它会感应到。其实性是一切法的本体,波动来自於无明。所以无明,经教里面叫它做无始无明,无始两个字的意思很深,不是说它时间太远,我们找不到,不知道它是何年何月,才称它作无始,不是这个意思。无始是什么?它没有开始。没有开始所以叫它做妄,它不是真的。

但它起作用,它能让自性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能现相,所以现这大身之相还是阿赖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八识成四智,这起作用。自性的性德,也就是常寂光里头有见闻觉知,变成阿赖耶之后,见闻觉知就变成受想行识,带著一分无明,这就叫受想行识。所以在我们这个现实境界里面,所有一切法,动物就不必说,植物有没有见闻觉知?有;矿物有没有?有;山河大地有没有?有;虚空、自然现象有没有?有,统统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心法,物质现象是色法,色法跟心法永远分不开。就像弥勒菩萨所说的「念念成形」,形是色法,物质现象;「形皆有识」,所有物质现象里面都有见闻觉知,都有受想行识,那叫有识,这是不能够分割的,是一不是二。所以佛要是教化这些大身的,身相很大的这些菩萨们,一定要现大身相。「过於二十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这是对我们讲的,对十法界里面众生来说的,他有这种分别、有这种执著。佛境界就是《华严经》末后所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所证得的,不一样,没有障碍。我们在佛法里面想到这个地方,你能体会得,现在这些科学,要跟佛经上所讲的,你说还有没有意思?有没有必要?没有必要。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现在科学家都承认,会导致地球的毁灭,得不偿失,为什么?错了。正确的是什么?正确恢复自己自性的德能,这是正确的,你本能超过科学不知道多少倍。

现在用无线电,用手机来通话,我们有不少同学知道,澳洲的土著我们称他作什么?原始部落的土人,没有开化的。他们远距离的联系用心灵感应,比我们厉害,几十里路的距离,他们沟通很清楚。不但能沟通,而且他生活状况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我们从电视里头看到一样,他有这个能力。这就是佛法里面讲六通,六通是人的本能,我们也是,分别执著这烦恼把本能给丧失掉。所以佛经里告诉我们,你证得须陀洹果就恢复两种,天耳、天眼这个能力就恢复。现在国内称为特异功能,不需要用电视,不需要用耳机,你能看到,你能听到。如果证到二果斯陀含,又恢复了两种,有他心通、有宿命通。他心通,别人起心动念你知道;宿命通是讲自己,自己过去世生生世世的,你都知道。证得三果,神足通就现前,神足通飞行自在,就变化,《西游记》上孙悟空七十二变,你就有了,你能够变化,比孙悟空厉害多了,孙悟空只有七十二变。你的能力就恢复,能分身,旅行不需要用交通工具,飞行自在。他那还不算是飞行,他是念力,我想到什么地方,身体就到,在那里就现身。证得阿罗汉果,漏尽通现前,漏尽是见思烦恼断掉,就没有了。佛说阿罗汉六通的能力,他能够知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没有办法。由此可知,菩萨地位愈高,这种能力就愈强。

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这个能力就圆满的现前。应该在什么时候?《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圆教初住菩萨。中国大乘教里面常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境界。这个境界里头,八种自在他都得到,他圆满具足,他是不是现给我们看?这他看缘分,绝不是他高兴、不高兴,他还有高兴、不高兴他是凡夫,为什么?他还有分别执著,凡圣不一样地方在此地。缘分是什么?是你自己修学的功夫,你到什么阶层,他现的境界跟你是同个阶层的,你能体会;如果现高一个层次的话,你没有办法体会,他就不会示现。有感才有应,感应道交,我们没有感,他不会现,在那个境界里头就没有起心动念。诸位要知道,十法界里头的菩萨、佛有起心动念,一真法界里头没有。起心动念就是根本无明,破根本无明,就是六根在一切境界上绝对不会起心动念,他用心像镜子一样,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一定是相等的,就在同一个阶层,他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完全是自性性德起用。这是不能思议的境界,你没有办法想像,你想已经落到分别执著去了,你愈迷愈深,想不得!

见性之后,还有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没断,但是要晓得,见思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的习气,都是在四圣法界里头断尽。无明一破就出了十法界,他带著无始无明习气,这个习气很难断,《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这个习气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自自然然就没有了。不能说用什么方法断的,只要一用方法就又落到意识去,你就堕落,所以随其自然,碍不碍事?不碍事。证得无上菩提,也就是经上讲的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成佛,初住以上就成佛,都是这个境界。所以《华严经》上说的四十一个位次,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我们喜欢分别、喜欢执著,用我们的眼光看佛菩萨,全看错了。实在跟你讲,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跟你说有,确实了不可得;给你说没有,这些菩萨们无始无明习气真的有厚薄不相同。有的习气重一点,有的习气轻一点,但是全不碍事,不像分别碍事、执著碍事,无始无明的习气不碍事。这个境界确实经上讲得好,「不思议解脱境界」,如果有思议,那解脱就做不到。阿罗汉才断半个解脱,超越六道,这就说明法身、智慧没证得。法身、智慧,必须是根本无明破了,才能够证得法身,自性里头本具智慧才能现前,那才是真正到无障碍的法界。

第四句说「现无量类常居一土。谓如来虽为众生现众类之身,而所居常在一土,自在无碍也」。这个现象就好比我们现前,我们住在这个地球上,地球是一土,如来为众生,这个众生就是我,不是别人。我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个名词叫你不著身是我,这个身是什么?这个身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我们想哪一个现象不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众缘和合而生,这个范围就太大太大了。凡是众缘和合而生的都没有自体,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自体,相有性无,没有自性,事有理无。我们能够常作如是观,渐渐的就能把我执淡化,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执要淡化。不要执著这个身是我,你的烦恼就轻,烦恼轻一分,智慧就长一分,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它往外面透。所以佛法的修学,前面我们读过不重视在多,著重在专精。特别是初学,为什么?学太多变成所知障,太杂、太乱。现在的学校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学的是什么?知识,不是智慧。东方古老的中国跟印度,圣贤人教人是求智慧,不是求知识。知识解决不了问题,智慧能解决问题,知识解决问题有后遗症,麻烦很多,智慧解决问题没有。你看看八种自在,它有什么障碍!它没有后遗症的。

智慧从哪里学的?智慧从禅定当中学。什么是禅定?清净心就是禅定。《大乘无量寿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是禅定的前方便,平等那就是禅定,后面有觉,觉就是智慧开了。如果要用戒定慧三学来说,清净心是戒,戒的目的是什么?帮助你得清净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得定,平等心就现前;平等心现前之后,智慧才能透出来。这是入佛的不二法门,是入佛的捷径,古时候人相信,所以有师承。现在人不相信,这个不能怪他,为什么?整个社会的现象如此,都是从博学多闻下手。我们佛教也讲广学多闻,但是广学多闻是讲你开悟之后,不是在开悟之前。开悟之前广学多闻,障碍你开悟,你开不了悟,开悟之后广学多闻。像过去,这经典有记载,龙树菩萨他证得初地,初地菩萨,他学习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佛讲经四十九年,他用多少时间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学完?经上说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他就学完。我们能不能相信?能。凭什么?在中国有例子,惠能大师是个好例子。惠能大师开悟,初地菩萨当然是开悟,能大师不认识字,无论是哪一部经典,你念给他听,还不需要念完,念上一小段他就明白,全通了,这一部全通了。

你看《坛经》上记载,法达禅师读诵《法华经》读了三千部,《法华经》很长,在我们想一天大概只能读一部,就很不错了,三千部要十年。可是《法华经》的意思他不懂,他去参访六祖,见面礼拜头不著地,六祖问他,「你是不是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自负!他就说他读过三千遍《法华经》。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他向六祖请教,六祖说「好,这个经我过去没有听过,你念得很熟,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说「行了,不要再念,我全明白。」《法华经》大意讲给他听,他开悟了,再拜,头就叩地了。所以悟后起修,广学多闻是在悟后不在悟前。其实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把这些都教给我们,修学的次第就在四弘誓愿上,你看天天读,不知道它的意思。学大乘第一个你要发愿,发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实在讲四弘誓愿,愿就是这一句,其他的三句成就这个愿。你要想度众生,你还有烦恼习气,你自己度自己度不了,你怎么能度人?所以首先要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什么?成就你自己的德行,成就你自己的智慧、德能,烦恼断了。烦恼断了以后,才能够「法门无量誓愿学」,叫广学多闻,为什么广学多闻?普度众生,众生根性不一样,你得门门都通,你才能普度。为什么要成佛道?佛道不成的话,度众生不能圆满,你只能够教导比你程度低的,你没有办法教导比你程度高的。成佛就行,成佛的时候你已经爬到最高,等觉菩萨还在你底下,你有能力教他,教学圆满。所以你看四弘誓愿告诉我们的顺序、次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初学的人也学教,学教目的在哪里?学教是帮助断烦恼的,不是别的。学教是什么?学教是学戒律、学禅定,用读诵来成就你的戒定。这叫什么?道共戒。你在那里恭恭敬敬读诵经典,你一天读八个小时、读十个小时,你的心里不会起恶念,禁戒就具足。禁戒是什么?禁止的,不杀生、不偷盗这是禁止的,具足了;经典句句都是圣贤教诲,众善奉行。你看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诸恶莫作小乘戒,众善奉行大乘戒,不都具足了吗?用读诵经典具足。一心在经教上,他心是定的,这就修禅定,没有其他的妄念修禅定,久而久之智慧就开。世间人在从前儒家教学,教学生「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本书你从头到尾念一千遍,不必别人教你,意思全通,就这个意思,为什么?智慧开了。而在佛门里面,因为佛门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轮回,是要超越十法界,千遍不够,所以老师教人都教三千遍。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就是三千遍,他到什么程度?将悟未悟,到这个境界,被六祖一点就通了。没有这个功夫的话,见六祖,六祖也没有办法帮他开悟;祖师帮助你,是你已经到开悟边缘,帮得上忙;不是到这个境界,帮不上忙,想帮你没法子。所以要晓得,古人所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里头有大道理在!佛法修行的目的没有别的,就是开悟,「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方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八万四千,这讲多,太多了;归元无二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是觉悟,一个目标是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目标,大彻大悟是方向。怎么大彻大悟?放下就是!

我们没有办法放下,用读诵经典的方法放下。你看看,最简单的是什么?一句佛号,阿弥陀佛,一句放下。我说这个话在四十年前,就是此地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名字我记不得,有人给我讲过,还有人知道这个人,念佛三年,真放下了,就一句佛号,三年,站著往生。那一年我在佛光山教学,佛光山的长工告诉我这个事情,是他们的邻居,告诉我们,「念佛,真的不是假的,邻居的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走的。」亲眼看见的,走得那么自在,没有生病。晚上走之前,她也没告诉家人她要往生,大概知道,告诉家人,家人都紧张,她就有障碍。她不说话,只是告诉家里人,吃晚饭的时候你们先吃,不要等我,我去洗澡。她真的去洗澡,洗完澡换上干净衣服,她家有个佛堂,站在佛像面前就走了。她的儿子媳妇等她吃饭,等了很久没出来,就去看看,是洗了澡,找找不到,看她站在佛堂,喊她又不答应,走近一看,她已经走了。邻居大家知道都来看,这是什么?这一句佛号不可思议!要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死心塌地心里就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个人肯定往生,肯定成就。

我们看《净土圣贤录》、看《往生传》,里面几乎一半以上,他们念多久?大概都是三年,三年到五年成功。其他法门哪有这么快!我们要想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到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去,再去办这个事情。所以我常讲这是第一等聪明人,先取极乐世界,再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把我们的修学分成两个阶段,现前是第一个阶段,到极乐世界是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我们再把它完成;在第一个阶段,要想完成的话很不容易。所以现无量身在一土,那就是你的慧眼,你看到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化身,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在此地教我。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一生决定成就无上菩提,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十句,每一句他都圆满的做到,善财。五十三位善知识在哪里?所有一切人,从早到晚所接触的都是,各个都是。我们迷了不知道,看不出来;觉悟的人,他看出来,所以一切恭敬。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