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六讲)  2001/1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0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偈颂最后一首:

【佛以妙音广宣畅,一切诸地皆明了,普现一一众生前,尽与如来平等法。】

这是普贤菩萨十首偈里面的最后一首,我们读了之后也有非常深的感触。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讲前面三句是摄因,后面一句是成果。清凉这个注解很简单,但是他的意思实在说无限的深广。我们修学最重视的是结果,这个地方结果结得好,「尽与如来平等法」。特别看我们今天的社会,很不太平、很不和平,原因是这个世间已经没有平等法了。世人可以说是千万年来哪一个人不希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一切众生和睦相处;这样的世界就是净土,就是诸佛国土。我们要希望和平、安定、和睦能够落实,普贤菩萨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要怎样去修因,你才能得这个果报。

第一句就是宣扬正法,这一句话太重要了。我们仔细去观察以往的历史,无论是在中国、在外国,承平盛世,国家的领导人无不重视圣贤的教化,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汤恩比博士说得很好,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诸位一定要懂得,不是中国人霸权的世纪,也不是中国人的科技、工商业、经济繁荣的世纪,这样想法都不是事实。是什么?中国古圣先贤教化的世纪。谁能够光大儒佛的教化?儒跟佛都在中国,佛教虽然是发源於印度,但是从公元六七年传到中国来将近两千年,在中国生根了,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已经融合成一体。中国过去讲儒、释、道,主宰了中国这两千年的文化,主宰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所以即使我们在科技、经济落后,中国人还是能够站得起来,依旧没有倒下去,这个力量非常伟大。我看过汤恩比跟日本池田大作的谈话,这个书有中文译本,一般书店都可以买得到;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国家要是有这个认知,全心全力来推动儒佛的教诲,这个国家肯定是二十一世纪的带头人;所以他讲,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我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听说的,这是真正有学问、有眼光,他是历史哲学家,有智慧、有眼光,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

日本人对於中国孔孟的学说、对於大乘佛法非常尊重。这两千年来,他们对於中国传统的文化代代都有贤哲,一直到今天日本二次大战之后几乎亡国,不到半个世纪,它能成为世界一等大国,就是靠这个。所以日本人对於鉴真和尚那样的崇敬,这是把佛教传到日本去的;隋唐时代,日本高僧大德在中国留学,中国文化在日本生了根。如果日本人真正能懂得汤恩比说话的意义,因为在全世界其他国家要研究汉学确实比较困难,日本、韩国容易,他有汉学的根,他们如果认真努力、认真学习,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关怀全世界的众生,他可以做二十一世纪世界的领导人,这是真的,这是事实。用文化,不是用武力,不是用经济,不是用科技。为什么?那些东西都解决不了问题。那么,这要看这个世界中国文化周边以及中国本身,要出现大圣大贤,来挽救这个世界苦难众生。从哪里做起?大经上常常提醒我们,一定要从本身做起!儒佛的教诲一定要落实到自己本身思想、见解、生活、行为。古时候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志在圣贤。圣贤人出现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就是「尽与如来平等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这是圣贤事业,这是真实功德。

世尊不是为一个地区,不是为一个国家,也不是为我们一个地球,世尊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一生从事於教学。『佛以妙音广宣畅』,畅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畅佛本怀,佛的心愿就是如此,没有其他的心愿,无条件的奉献,无条件的供养。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即使有使用到财的地方都是为了法供养,诸位想想,不难体会。从自己本身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以身作则。这就像演戏一样,戏演得很逼真、演得很辛苦,这种逼真、辛苦就是奉献,就是供养,财供养;内容是如来平等法,法供养。第一句是讲的发大心,大慈大悲。没有这个慈悲,什么力量在推动?什么力量叫佛如此的敬业,四十九年每天八个小时给大家上课,没有收学生的学费?除了最简单的衣食住行四事供养之外,佛是一分一厘都不接受,怎么不令人敬佩?那个时候的世间人感佛之恩,对这个清净无为、道德学问的长者,对他最低的生活,这个四事,衣、食、卧具、医药,都懂得照顾,佛对於学生就这么一点点要求。众生对佛的供养、对佛弟子们的供养都是种无涯之福,这个在一切经论里面我们看得很多很多。所以佛这个作法,畅佛本怀。第二个意思,佛的妙音、佛的教化流通十方三世,畅通无碍。

第二句是讲他的德行,『一切诸地皆明了』,如果你自己没有智慧、没有学问、没有能力,你怎样去教化众生?你的智慧、德能都在你形象里面表达出来。所以我们自己要问问自己,不要去到处看别人,天天要认真的反省:「我是什么个形象?是不是真的在学佛?」想想看佛是什么心,再回过头来想我自己存的是什么心。佛心清净,一尘不染,我们心里还有疑虑、还有牵挂,这不是佛心,勉强的讲,夹杂,你已经夹杂得够多了。什么叫精进?什么叫用功?把你夹杂这些东西淘汰,恢复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就对了。不但世间法不夹杂,出世间法也不夹杂,一切随缘就好。众生没福,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众生有福,这个世间就有大圣人出现。但是我们要知道替众生培福、教众生培福。从哪里教起?从自己教起。孟夫子讲的话好,「反求诸己」,回过头来一切求自己;求自己就是真正替众生培福,真正教导众生培福。众生确确实实迷在一时,他为什么迷得这么严重?没有人开导他。

现在年轻人十几二十岁,可以说从生下来就没有看到好样子,他怎么会学好?那要学好,那是天生的圣人,佛家讲是诸佛菩萨乘愿再来。要知道佛菩萨乘愿再来,也有迷的时候,所谓是隔阴之迷;但是他善根深厚,一接触到圣贤教诲,他很容易就觉悟。所以我们不要去想这个世间人造业很重,那我们想错了,我们肯定这个世间人确实有大圣大贤乘愿再来,有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阿罗汉,只是缺少一点「缘」。我们这一生很幸运遇到佛法,得人身闻佛法,很幸运的遇到真善知识,承蒙善知识的指导,自己对於如来的教诲认识得少分,自己深受利益,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恩一定要图报,如何报佛恩?唯有依教奉行,我们要代佛宣扬甚深微妙法,这才是真正报佛恩。要想宣扬大法,你不入境界怎么行?「一切诸地皆明了」,这是教我们要入境界。「诸地」范围讲得太广了,包括大小乘,包括宗门教下、显教密教,这个事情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早年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有一天,老居士问我们这些学生,二十多个学生,也有一点像孔老夫子叫学生「各言尔志」,问问大家你们的志向。问到我,我只有一句话:弘法利生,那个时候说的话。老师听了之后先叹一口气:不容易!发心弘扬正法,你对於世出世间法要通达明了,就是「一切诸地皆明了」。他老人家举个例子,世间法其他的我们不谈,只说一部《四库全书》,我们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够通达?这是世间法里头的一部分。单单通达世间法还不行,不能解决问题,还要通达佛法。佛法,中文翻译的典籍现在汇成一部丛书,《大藏经》,我们这一生时间有限,怎么能够通达?不通达就没有法子弘法利生。我听了,当时的态度也非常严肃,这个是事实。

於是老师传我一个方法,怎么办?我们自己的能力没有办法通,但是又非通不可,老师讲了,只有求感应、感通,求诸佛如来加持,求古圣先贤他们的威神加持,这样才能通达。我听了:「有指望了」。用什么方法求?诚,古人常讲的「诚则灵」。什么是诚?不夹杂丝毫的私心就是诚,有一点点私心夹杂在里头,不诚。「不诚无物」,这个意思是讲不诚你就不能够感通。完全是为众生、为社会、为一切古圣先贤的正法。这个诚还要诚到极处,所以老师送我四个字,至诚感通,至诚是真诚到极处,你才能够感通。弘法利生,那个时候的愿望。现在晓得弘护利生,要弘法还要护法,才能把这一桩事情做好、做得圆满。圆满的标准是尽心尽力,我已经尽到自己的心力,这个功德就是圆满的;我有十分的力量,我只用了七分八分,不圆满。要尽心尽力,没有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

迷惑的时候,人就是为自己,到这个世间来是为自己活著的,这是六道众生里头的人。如果这个人觉悟了,「我生到这个世间来不仅是为自己,我要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为全世界的人类服务」,这个人是天人,他不是普通人,但是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服务的念比这个大多了,佛菩萨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没有自己,自己这个身是属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自己的心是虚空法界,自己的身是刹土众生。这样发心,你就能得感应道交,佛经里面常讲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你。李老师的教诲,我一生受用不尽。早年我亲近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引导我入佛门;一入佛门,我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我也是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把当中这个字省掉,看破、放下,菩萨道。从初发心怎么成菩萨、成佛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六波罗蜜里面般若波罗蜜,智慧;前面五种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是属於放下。布施,放下悭贪;持戒,放下恶业;忍辱,放下瞋恚;精进,放下懈怠;禅定,放下散乱。章嘉大师教我的。李炳南老居士教我至诚感通。我跟这三位大德得的法就是这个。我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这十三年奠定佛法的根基,满足自己一生的愿望,走弘法利生的道路;真的得诸佛的护念,常常遇到好的护法,使我教学上课这个事业四十三年没有中断过。从我上讲台到今年是四十三年了,才能够得这么一点利益。

如果没有真诚心,真诚心一定要学《普贤行愿品》;纵然没有机会去读整个《大方广佛华严经》,至少最后的那一卷《普贤菩萨行愿品》,别行的本子。这个别行的本子,清凉大师他老人家的真实智慧、大慈大悲,他参加《四十华严》的翻译;这部经翻成之后,德宗皇帝请他给这个经做一个注解,四十华严的疏,他是奉命注经。注完之后,把最后的这一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总结这一卷特别抽出来单独流通,这是他的真实智慧、大慈大悲。他为什么这么做?经的分量太大,在从前没有印刷术,经都是手抄本,流通量很少,这么好的经书,佛法里面真的是第一经,不能够大量流通,你想想这是多么遗憾;但是大量流通事实上不可能,现在没有问题了,现在印刷术发达,所以只好用这个方法把它最精彩的、最重要的这一部分单独流通。我们看看古人的用心,在他当时那个环境,他已经尽心尽力做得很圆满,圆满功德了。自己在五台山显通寺华严讲堂把这个大经讲五十遍,这真正是传法善知识最好的榜样,不辞辛劳,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

释迦牟尼四十九年每天讲经八个小时;清凉我们想他讲五十遍,我给他估计,每天一定要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一生讲五十遍,确实是释迦牟尼佛的真实弟子。清凉以后再找不到第二个人了。所以至诚感通就比什么都重要。我们要想学大乘佛法,从哪里学起?确确实实从《大方广佛华严经》学起,这部经里头奠定了根基,三藏十二分教无论你修学哪一部经纶、哪一个宗派,都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修学念佛法门,我常讲,肯定只取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我们确实有这个信心,所以要成就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的道心,成就自己的智慧;不得诸佛如来加持,做不到。

第三句『普现一一众生前』,这是教化众生对象,教化的对象;一切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普是平等,决定没有差别示现在众生前。『尽与如来平等法』,给一切众生最殊胜的大法。「平等法」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是给其他的小法。确确实实古人的话说得很好,「不读《华严》,不知道如来的心量」;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够契入《华严》,我们没有办法拓开心量,我们永远是小心量,然后你才晓得这部经的重要性。拓开心量是我们做人头一桩大事情,不要再小心量,不要再跟人斤斤计较,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对人,我们修的布施、修的供养都是最好的,绝对不是说最好的自己享受,自己不要的再去布施给别人、供养别人;那个你也算是不错,你修的是世间有漏的福报,不是功德,不是第一殊胜的功德。第一殊胜的功德是把最好的供养一切众生。但是你要记住,如果供养众生不是给他如来平等法,你所修的绝对不是究竟圆满。「尽与如来平等法」,这是大方广佛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我做不到,有办法,可以跟大方广佛华严同等的,《大乘无量寿经》。为什么?《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无量寿经》,所以我们能与一切众生无量寿,那是平等法。你看看经题,夏老居士会集得好,诸佛都赞叹。经题前面一半「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是果德,后半句「清净平等觉」是修德。平等法、清净法,平等法是《大乘无量寿经》。这在全世界应当是普现一切众生前,大量的流通,尽心尽力的供养,这是普贤心、普贤愿。我们能够引导一切众生深信净土、愿生净土、弘护净土,普贤菩萨的愿就圆满了。

同生众第二个单元「十普菩萨各得一门」,每一位菩萨名号里头都有一个普字,我们现在看第一位:

【复次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得遍往十方菩萨众会庄严道场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十普菩萨的地位。前面列名当中没有普字,「净德妙光」「以前与普贤共为十普」,名号上没有,意思上有,在前面他曾经跟普贤菩萨一起共为十普。「今普贤别说」,所以把他加在这个地方,这就圆满,就十位了,在十位当中他排名第一。「严处说法,皆名为严」,这个地方只讲庄严道场,偈子里头有说法,都是庄严道场的意思。庄严道场,诸位要记住,这是护法,我们前面讲的弘法跟护法,弘护正法。弘护正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智慧跟福德;「净德」,这是他有福,清净的福德,「妙光」是智慧。护法重要,一个大护法主持道场,在一般讲这个寺院的住持、当家,这些执事是道场的大护法;加上我们现在所讲的义工,在道场服务的,都是属於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一类的人物。他们的地位很高,列在十普菩萨的第一位,十普后面都属於弘法的,他是护法的;护法排在弘法的前面,我们想想这个意思。无论是出家人的道场或者是在家人道场,护持正法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很容易走错路,很容易做出偏差。稍有偏差,那就不是护持正法了,障碍正法。

道场无论是什么形式的道场,你要记住,这个场的上面还有一个道字。从前李炳南老居士讲经的时候常讲,「有庙无道,不能兴教」。由此可知,正法常住、正法久住,什么是正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给我们表演出来了,正法就是上课、就是教学;所以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教育。我学佛的时候就把这个看法提出来,当时我住在台北,我把这个看法提交给「中国佛教会」,希望他们做正名的工作;孔老夫子常讲「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在从前没有问题,佛教大家都知道是佛陀的教化、佛陀的教育,从前讲教化的多,现在人讲教育,没有说它是宗教。它跟其他一切宗教确实不一样,你们看看全世界哪一个宗教创教的人是天天给大家上课,一天上八个小时,四十九年没有休息?没有看到。宗教有许多宗教的仪式、祈祷的仪式,佛教里头没有。佛教里面所有这些仪规都是后来祖师大德们定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没有。就是皈依,皈依都非常简单。我们现在用的这个皈依誓词、传授五戒的誓词,都是弘一大师从经典里面、律藏里面节录出来的,告诉我们佛陀当年在世给在家人传授三皈就用这个仪式,你看多简单!真的是简单而隆重,诚心诚意发愿从迷邪染回头依觉正净,它是教育,它是教学。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这个寺院就是学校。

第一个佛教的道场大家都晓得,洛阳的白马寺。那个时候,洛阳是国家的首都。建这个道场称之为寺,为什么称为寺?诸位现在要是到北京去旅游,你可以到故宫里面去看看,你就明白了。你在故宫里面看到很多单位,那个办公的单位都称之为寺。所以寺原来是国家常设的办事机构,直接归皇帝管的。国家行政部门有总理大臣,总理是宰相;总理大臣下面办事的机关称部,现在还称部,没有改变。皇帝下面办事的机关到民国就改了;这个办事的机构、常设机构可以说,从汉武帝建立这个制度之后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还称之为寺。寺的意思是什么?寺的意思是承嗣的意思,就是永久设立的,一代一代传下去,不会改变,也不会被撤销的,这个机构才称之为寺。总理衙门那个部可以常常改变、可以常常撤销的,唯独寺不能撤销,是帝王永久设立的机构。佛教传到中国来,国家把它正式成立一个机构,也称之为寺,尊重到极处了。

诸位要知道寺这个字的来源,它是国家办事的机构,直接受皇帝管辖的,它不是宰相管辖的。寺的长官、主管称卿,所以从前皇帝底下有九个办事机关称九卿,三公九卿。三公是什么人?是皇帝的国策顾问、元老,多半是前朝的元老,是皇帝的顾问。九卿是他办事的,主管某一个机构办事的人员,现在讲长官。佛教成立一个机构称之为寺,这个机构办什么事情?在那个时候,主要的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经论;是学校,真的是佛陀的教育,是佛教的学校,现在叫学校,那个时候叫寺。住持就是这个学校的校长,首座是这个学校主管教学的、主管教务;维那是主管秩序,就像现在的训导一样;监院是主管总务的,跟现在学校里面的纲领执事名称不一样,业务完全相同。学校里有教务、有训导、有总务,佛寺也是这样设施的。所以,它是教学。

里面供奉佛像是尊师重道,所以寺院里头有讲堂,供奉佛像这个大殿那是礼堂,重大会议在这边举行。接待外宾先在大殿礼堂行礼,然后客厅里面招待。讲堂这是讲经的,讲堂不只一个,看这个寺院规模大小,讲堂愈多,我们就晓得它规模愈大。为什么那么多?它开的课程不一样。所以你到那里去学佛,你想学习佛陀的教诲,你欢喜选哪个法门你就进入那个讲堂,那个讲堂有老师在那里讲解,教你怎样修行,那叫道。佛寺从来没有给死人念经超度的,没有!超度这个事情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年轻学佛比较晚,亲近善知识少。当年在台北我往来比较多的是道安老法师;因为道安法师在台北办了大专佛学讲座,邀请我给学生们上课,我跟他老人家就比较接近。我曾经把这桩事情提出来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寺院里面原来没有经忏佛事,没有超度的,这到底什么时候兴起?什么原因兴起?

他告诉我,这个兴起大概是唐朝中叶安史之乱。唐明皇大家晓得,唐明皇兴起的,国家遭受这样一个大的变故,安禄山造反,杨贵妃是内应,闹到皇帝都逃难,幸亏郭子仪平定了这个动乱。动乱虽然平定,死亡的军民很多,所以唐明皇晚年就在每一个战场、跟叛军打仗的这个战场,建立一个寺,这个寺都叫做开元寺,开元年间建的,所以开元寺就很多。开元寺当然还是佛教的教学道场,不过这里面就做追悼死难军民的法会,做这个追悼会。皇帝提倡,於是民间就仿效,经忏佛事是从这里开始的;民间如果有家里老人过世,也请法师来做超度的佛事。在这以前没有,在这以后也很少,因为民间这些习俗没有开,所以从追悼会开始的。这是唐明皇的一点心意,这个动乱死伤的军民太多了。以后逐渐演变,喧宾夺主了。在从前这个超度完全是义务的,没有说现在要订上价钱、做一堂佛事多少钱,以前没有。一般人民超度家亲眷属请法师,只要法师同意都可以;法师不同意,不能够勉强要求。也不会谈供养、谈条件,没有,供养都是随意,寺院还是以讲经教学为主。

到了马祖、百丈,这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六祖惠能的徒孙。这两位大德提倡共修,正式建丛林。在过去学校只是上课、只是教学,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个人去修行。大概在那个时候,学的人多,修的人少,於是这两位大师大发慈悲心,提倡大家在一起修行,依众靠众。个人修行有的时候懈怠、放逸、懒惰,大家在一块就不太好意思了,提倡共修。共修是百丈、马祖他们两个人提倡的,於是佛教道场不但是有教学,还要提倡修行。修行的方法很多,但总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念佛,一类是参禅。於是这个道场除了讲堂之外,有禅堂、有念佛堂,你欢喜修哪个法门,你就进入那个殿堂,有大德法师在里面领导,领众指导。所以我们对於从前这些寺院要是认识得很清楚,然后才晓得现在这个道场变质了,把自己如来家业废弃掉了;而佛法里面从来没有的这种超度佛事,变成佛教正式的一桩事情来做了,所以佛教变成宗教了。你现在说佛教不是宗教,谁能相信?佛教确实由教育变成了宗教,我们不能不清楚,我们要很努力、很认真去做,要把佛教的本来面目恢复,我们才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我们才能对得起历代祖师。

所以我们现在在澳洲建一个道场,我们这个道场现在不用寺,为什么?因为寺院、庵堂已经被一般人看作是迷信的宗教,我们再建一个道场还用寺,怕的是误导大家,所以我们现在这个道场正式恢复到学校,用「学院」;我们大家都修净土宗,我们名称是「净宗学院」。我们的活动确确实实每天有八个小时教学,有八个小时念佛,我们守古大德的遗风,恢复佛教从前的面目,回归到教育、教学上去。我们在香港现在虽然有这么一个小的道场,我们也希望此地佛教教学,经典是教科书,这个课程的学习我们不中断,来参学的同学多少没有关系,我们这是属於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里头不收学费的,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我们天天在这里上课,天天在这里教学,有兴趣的欢迎你们来;你们听到欢喜,觉得有一点受用,你也可以介绍你的朋友们来参加,这是常年的教学场所。我们现在已经两个教室,九楼一个不上课的时候,那边就做念佛堂,这个道场解行相应。我们这个地方没有经忏,没有超度,没有法会,回归到佛教本来面目,这个重要。

但是现在有不少人,年轻的这些法师们主持一个道场,怕道场没有收入,怕不能维持,经忏佛事是收入,那我们怎么办?这个一定要有信心。「净德妙光」,这个重要,自己真有德行、真有智慧,你就真的会有信心。这个道场谁来护持?诸佛如来、护法的众神,他们一定照顾这个道场。如果我们是真的在修道,确确实实如理如法的修学,而这个道场因为经济困难不能维持了,很好,我们从今之后不要学佛了,为什么?佛不灵,佛没有感应,我们可以去学其他宗教。我们要有信心。

我过去在台湾第一个建立的道场是韩瑛馆长她出的力最多,鼎力来维护,在景美建立一个「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我们这里面没有经忏佛事,没有法会,常年讲经。听众都能够乐捐,自由乐捐,一丝毫勉强都没有。捐助这一点收入虽然是不多,但是能维持下去。我们办活动,只有办佛学讲座,在寒假、暑假大专学生他们放假的时候,要求我们办一个七天、十天或者是两个星期,这个行!我们请一两位法师开几门课程,吃住我们都照顾;有人发心,收入虽然不多,能维护。这么多年来,我们有信心。

第二个道场就是「佛陀教育基金会」,这个会址是简丰文居士一个人捐献的。他是建筑师,盖这栋大楼他是跟地主合作,盖完之后平分;这个楼八层,他分到四层,所以送一层给我做讲堂。这是市中心区,交通非常方便。那个时候,我的听众并不是很多,景美有个道场是勉强能够维持了,如果再搞一个道场,我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来维护;所以我就问他,我说:「你是护持还是来害我的?」他说:「我护持法师,我决定不敢害你。」我说:「你送我这个道场,每个月要不要开销?」他说:「那当然要」「开销钱从哪里来?你这就是明明存心不良,你要害我。」他说决定没这个意思。我说:「一个月开销多少?」他说一个月大概要六万块钱。我说:这样,你每个月拿六万块来,这个道场我接受;你要不拿六万块钱来,要我向信徒开口来维护这个道场,我不要。我们心地要清净,不能有这些事情夹杂。他同意、答应了,我才接受。每个月拿六万,他拿了三年,三年听众多了,有了基本的信徒;我看看信徒们自动捐助的,每个月这个道粮够了,开销够了,我跟简居士说:「行了,以后你不要再拿了。」

「佛陀教育基金会」它的性质,虽然天天讲经,并不以讲经为主,是全世界佛教后勤支援的机构,印经布施;不限於净土宗,哪一个宗派的经典我们都印,决定是正法,所以在全世界有许许多多地方道场委托我们印经给它。委托有的时候他不拿钱的,他只告诉我们他想要什么样的经本,我们替他印,印了送给他。所以这么多年来经书流通到全世界,钱从哪里来的?大家捐的。我告诉韩馆长、告诉简丰文居士,我们完全是乐捐的,没有丝毫压力,钱多多做,钱少少做,没钱最好,我们省事,不要做了。所以这两个机构永远遵守这个原则,我们心才清净。道场讲经终年不断,我们的布施就是法布施,印经,这些年来做录音带、录影带、VCD光碟,大量流通,尽心尽力。

可是这个事情愈做钱愈多,多了就多做,绝对不存钱。做得很如法,流通到全世界,这是佛法正经的事。所以我说它是佛教后勤单位,支援全世界佛教经典,完全是免费供应,我们大家尽心尽力在做。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是义工,虽然也有一些拿薪水,薪水很少,只够他维持一个很普通的生活,因为没有专业的人也不行,再以义工辅助几位专业的,我们这个工作才能做好。我们对於工作人员的生活、家庭也都要照顾到,工作人员他能够安心。所以只要我们发心纯正,做得如理如法,不要害怕经济来源;我们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我们是为一切众生做的,是为佛菩萨做的,不是为自己。把个人的名闻利养、个人的得失利害完全放下,点点滴滴就是净德妙光菩萨所说的庄严道场;这个道场是圣教、诸佛菩萨的教诲,我们要把佛法供养给一切众生。

现在方便,在从前只有经本,印光大师开头的,我是跟他学;他在苏州办个「弘化社」,四众同修、弟子对他老人家的供养他全部拿来做弘化社的经费,一生就做一桩事情,印经书、印善书与一切众生广结法缘。弘化社的章程我看过,流通的方法他订了三种:一种是完全免费,给那些生活贫穷的人,低收入的他没有能力买书,完全免费赠送;第二种是成本的半价,这本书印出来要十块钱只收五块钱,半价流通,这是你还有能力付得起,收一半钱;如果你的收入很多,你生活很富裕,就是全价流通,成本流通,我这部书印了十块,我就收你十块。那个时候还邮寄,邮票也收你的钱。这种不牟利。印祖这个方法在当时我们想到的是,他用这个有一部分能够收入,拿这个再做印书的成本,希望这个弘化社能够永远做下去。这个方法是好,我学到他这个方法,但是我完全是免费流通,我不收人家的费用,经费来源是大家供养常住的。常住里面有一个科目,印经,人家只要是指定这个钱是捐助印经的,我们一定给他用在印经上,不做其他的用途。

有一年过年很困难,简丰文来给我诉苦,他说年过不去,他问我:「印经的钱很多,可不可以把印经的钱拿来做常住的经费,拨一部分?」我说不可以,这样背因果。那怎么办?「我还有些信徒供养的钱,我统统拿出来给你们过年。」银行里存款全部提出来,一半给「佛陀教育基金会」,一半给图书馆。提出来之后,替我办事的人说,存摺上还剩几十块钱。我们这样作法就对了,一切为佛法。为佛法树立好的形象就是庄严道场,无论做什么事情,无一不是庄严道场。回教办学校,我也捐钱给他们,庄严道场;天主教去救灾,我也帮助他们,他们派一个医疗队到非洲去帮助那些贫病的苦难人,我捐助医药费,都是庄严道场,我还捐一辆救护车。所以诸位要晓得,道场就是佛教利生的事业,不一定是有形的寺院、庵堂,不在这个有形。我特别强调的是自己的形象,头一个要把这个庄严起来。形象,内里头是起心动念,你念头正,你形象就端正;念头邪,你外表怎么装也装不像,也会被人看穿。一定要从起心动念上著手,心真的要像佛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真正庄严。

『遍往十方菩萨众会』,菩萨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称菩萨,菩萨什么意思?觉有情,玄奘大师翻译的,觉悟的有情众生。玄奘大师以前古人翻译的叫「大道心众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玄奘法师翻得好,「觉悟的有情众生」这个范围就广了。所以我在新加坡跟九大宗教往来,我称他们都是菩萨,他问我什么意思,我就说觉悟的人佛教里称菩萨,你是不是已经觉悟了?你不迷惑,对嘛!在基督教里我称他「牧师菩萨」,道教里我称他「道长菩萨」,天主教我称他「神父菩萨」,伊斯兰教我称他「阿訇菩萨」,觉有情。换句话说,哪里不是道场?处处是道场,时时是道场,一切时空无一不是道场。自己心住在道上、行住在道上、言住在道上,就是道场,这个道场遍虚空法界。

「十方菩萨众会」,包括所有宗教、包括所有团体,这个团体里面主持的人、负责的人都是有智慧的,都是领导大众的,由此可知,「十方菩萨众会」这个范围多大!在一家庭里面,佛教是四个人就是一个僧团;他一家四口,夫妻要有个儿女,这个家庭要是觉悟不迷,这个家庭就是菩萨众会道场。什么叫迷?自私自利是迷,追求名闻利养是迷,贪瞋痴慢是迷。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给诸位说,就觉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念为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众生幸福。这个众生包括动物、植物,不但是人要和睦相处,人跟大自然所有的动植物都要和睦相处,跟大自然这块土地、这些海洋也要和睦相处,要平等对待,无一不是「十方菩萨众会」。我们能存这样的心,行这样的事,就是净德妙光菩萨所讲的庄严道场。从这个道场,怎么会不证果?这个解脱就是证无上菩提。我们读这一节经文要这样的学习。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