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一讲)  200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521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叹德能,第五句:

【得不思议解脱法门。】

往下三句是说明「得法清净广大」,这一句是讲「获自分解脱」。叹德都是法身菩萨赞叹如来果地上的大德。得不思议法门已经就相当不容易,得不思议解脱法门,这是如来果地。就法身菩萨而言,他们得到的是分证,诸佛得到的是圆满。「不思议」这三个字,在前面普贤菩萨独得一门的时候,跟诸位报告过。现在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学习?怎样落实到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事实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宗门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怎样能够恢复?错误错在无始以来,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是什么?是可思可议,与性德恰好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了解,然后自己自然明了,我们怎样恢复自己的性德。

佛心清净寂灭,佛心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是妄心,妄怎么来的?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清楚、真正的明白。世尊在楞严会上,跟富楼那尊者有一番谈话,尊者曾经问过这个问题,「一切众生,无明是怎么起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世尊给他说了一句话:「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原本就是不思议,知见上再要建立一个知见,那个知见是什么?是妄想分别执著,建立的知见是这个东西,这叫无明本,无明的根本在此地。现在我们如何回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事情重要!宗门常讲:「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自家本来面目?」这个提示很好,提示原本就是个暗示,非常有意义。我们究竟有多少体会?如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留意的。

真正修行人,在哪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学不思议,也就是学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不思议,这是修禅定,这是修真心。果然契入,解脱境界就现前了。解脱指的是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分别执著解开了,三界六道、十法界脱离了。妄想分别执著是因,六道三途、十法界是果报,修因证果,是这么一桩事情。我们要想学佛,就应当在这些地方练习,训练自己如佛一样,得不思议解脱法门。第六句:

【住於如来普门之地】

普门在前面曾经跟诸位细说过,清凉大师在这一句给我们注解的是「住胜进果位」,胜是殊胜,进是精进。一定要得不思议解脱法门,你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住於如来普门之地』,这拣别不是菩萨。菩萨的十普,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的十普,都达到究竟圆满。特别是大慈大悲,佛法里面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十条里面特别举出这两条,由此可知这两条的重要。慈悲的真正意思,多少要能够体会到一些。法身菩萨已经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对象,我们应当要学习。心量狭小是我们学佛修行契入菩萨境界的重大障碍,如果我们希望把这个障碍消除,就不能不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的去做、去练习,练习不分别不执著,从这里下手。不起心、不动念,现在我们做不到,学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从这个地方来下手,让心安住在「如来普门之地」,这是我们心向往之。实际上当然是做不到,可是方向、目标一定要正确,确确实实是朝著这个方向、朝著这个目标去做,这样就没有过失了。

话说得简单、说得容易,许多同修来给我说,实实在在做不到,这是实话!这些可谓是老实人,不自欺不欺人。但是你要晓得,做不到也得要做,为什么?不做,永远住凡夫地。如果随顺自己的习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那么你就要知道,你是住三途地,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哪一个人不畏惧三途?可是我们的心确实安住在三途地,所以不转过来不行。转的方法很多,法门无量。了凡先生在他家训里面也提供了修学的经验,他这个经验里头最重要的,要让我们发畏心,畏惧。第一个,畏惧三途恶报;这个畏惧的心很难生起来,为什么?我们对於地狱、饿鬼里面的境界,一无所知,所以这个心生不起来。

可是现在有一些科幻的电视、录像带,我没有看过,我听一些同修告诉我,这里面所演出来的非常恐怖,大概类似地狱,多看看!在中国过去,地狱的变相图在一般神庙里面常见,像城隍庙、中国四川的酆都城,一般佛寺里面地藏菩萨的道场也都有,多看!还有关於这一类的书籍,使我们看到听到了,能生怖畏之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助缘。在修学,我们常讲「方便为门」,这些都是方便门。另外一个,如果我们能常常想到古德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心里起恶念,口里、身体有恶的行为,鬼神看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关於这些记载,许许多多笔记小说,乃至於近代的杂志报刊,时有所闻,我们也应当多搜集、多看看,也应当把这些因果报应的事实传达给别人。你的亲戚朋友,周边所遭遇到的这些人,常常讲给他们听。你每讲一遍,加深自己的印象,我们阿赖耶识里面这些种子多了,它就起作用,「举头三尺有神明」,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怎么能够不害怕?

所以敬人就是敬自己,敬物也是敬自己,敬鬼神还是敬自己,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古德常常教导我们「自尊自爱」,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什么人懂得自尊自爱?佛菩萨懂得,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懂得。从什么地方我们看出来他懂得?他能够尊敬别人,他能够尊敬一切众生,他能够爱护别人、爱护众生,乃至於敬爱虚空法界一切神灵。他知道一切众生冤冤相报的道理,也知道一切众生冤冤相报的事实真相。由此可知,我们能够比较清楚的明白一些道理,古今中外一切贤圣对众生的教化,教什么?无非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而已。这是诸佛菩萨普门之地,我们如果能够契入这个境界,那也跟诸佛菩萨同住在一处,修行证果自己当然就有把握。

所以起心动念,要想一切众生苦,众生苦就是自己在受苦受难。中国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个话的意义非常之深,确确实实是如佛所说的无尽意。我们常听,这些话很熟,但是我们很健忘,境界一现前,这些话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它不起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不停的造业,造极重的罪业,不畏果报;这个不畏是对於果报一无所知,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诸佛如来纵然是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救你。诸佛如来在地狱道现身,名号就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纵然堕极重的地狱,佛的慈悲心依旧不舍。你能不能得度?那要看你能不能悔改,这是因,第一个因,第二个还要看缘,复杂了!

因容易,我这个因,我一念真的悔改了,你在地狱里受的那个刑罚会减轻一些,能不能脱离?不能,为什么?你过去造作那个恶业,对於世间社会的影响还存不存在?恶的影响、不善的影响没有了,这个缘成熟,你才能够超生。这是你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的,要靠什么人?要靠世间的大善人,这些大善知识,以正法教化众生,将你邪恶的影响力量逐渐逐渐淡化,逐渐逐渐消失掉,完全消失,你才能够离开地狱道。可是还有余恶,还有一些什么麻烦?冤亲债主,过去受你害的这些人,无论这些冤亲债主,你是有意的或者是无意的,他要报复,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情想多了,要常常想,要天天想,要时时刻刻去想,佛家说的观想,你对於世间一些情况才能有所理解、有所认识。这个时候,自己就晓得应该怎样回头,回头是岸。

回头要消自己的业障,要弥补过去生生世世做凡夫在六道里面所造的种种罪业,弥补罪业最有效的方法无过於弘护正法,最有效果了。无论我们在哪一道受生,无论得什么样的色身,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念念不忘,赎罪!要晓得一个真理:自作自受,自悟自度。这个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慈悲,要知道他帮助我们的只是增上缘而已。四缘生法,亲因缘是要自悟自觉,所缘缘是要自己真正发心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是所缘缘;无间缘是自己这个亲因缘、所缘缘,永远没有间断,念兹在兹,这样才能收得到效果。我们冷静来观察,包括自己在内,学佛的同学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当中,几个人真的回头?几个人真的是这样做?一个人回头,一个人得度;两个人回头,两个人得度。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在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修无师讲的。这个事情是要真正去做到才行,做不到没有用处,不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你永远不能够脱离三界九地。我们现在也住地,我们是住三界九地,不是住「如来普门之地」。怎样转凡夫地为如来地?那就是转凡入圣,自己总要知道转,要真的去转。从心地上转,从行持上转,从自己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做一个大转变,就对了,这就正确了。自度确实就是度他,自度确实就是「上报佛恩,下济三途苦」,为什么?自己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众生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原本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都是有良心的,具有良知良能。这些为什么都不见了?是被无始来的烦恼习气,以及现在社会上外面种种邪恶的诱惑,佛性不见了,良心也不见了,就这么回事情。

如何恢复?所以真有一个人,如理如法的修行;这个如理如法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随顺佛陀教诲去做,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去做的人,这个去做就是修行,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了,去依佛陀教诲。佛陀在经教里面教我们做的,他认真努力去做,都是善的;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他真的都不做了。譬如说最明显的,没有学佛之前,狂妄自大,贡高我慢,常常喜欢夸张,批评别人;学佛之后,这些毛病全改了,懂得谦虚,懂得尊敬别人,懂得赞叹别人,不再批评别人过失,这会被他周边大众发现,「这个人变了,跟从前不一样,谦敬有礼」,别人对他尊敬。诸位要知道,对他尊敬,就是对佛尊敬,就是对一切众生尊敬,就是对自己尊敬,这个道理几个人懂得?

我们在《华严经》,虽然这还是一个开端,第一品还没有讲完,已经讲了不少次。以后要不要讲?还要讲!为什么?没做到!你做到了,他还没有做到,所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尽未来际劫,无有穷尽」,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不能不懂。特别是要为自己讲,你要说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自己做得太少太少了!一个人烦恼习气的深重,烦恼习气的难改,我们自己有经验。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年轻的时候毛病很多,习气很重,学佛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过恶。以前自己的过失、自己的恶行,没有人讲你,为什么?人家讲了,我也不会接受,我还得恨他,甚至於还要报复他,人家何苦惹这个麻烦?不说!不要说在现代这个时代,古时代风俗淳厚,你有过恶,人家也不说你。背后讥笑你,当面决不说你。讥笑你什么?「没有家教,你的父母没有把你教好」,你看看,父母被别人骂了;「你的老师没有把你教好」,你的老师也被人骂了,你的罪过有多重!

所以古时候说你过失的人是谁?父母、老师。他有义务,见到你会劝告你,别人没有这个义务。现代这个时代,父母师长也不会说你的过失了,在这个时代怎么办?只有靠自己觉悟。自己没有法子觉悟,靠读经;经读了也读不懂,那最好的缘分是多听经。所以有不少同学来跟我说,听经,听我讲经好像都是在说他的坏话,都是在骂他的,其实是错误的,这是正好佛讲到这个地方,讲到我们自己本身的毛病。

第七句:

【已得一切陀罗尼门,悉能容受一切法海。】

「陀罗尼」是梵语,一般翻作总持,也就是说「总一切义,持一切法」。这个说法,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总纲领。『一切陀罗尼』,这是一切诸法的总纲领、总原则,你能够掌握到了,其他那就容易、就好办了,所以称大经称为大总持法门。这是讲的《华严经》,这个说法确实不为过,《华严经》在佛法里面,这是古大德都承认的,根本法轮,一切法都不出这部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陀罗尼」也翻作咒、也翻作定,都有这个意思;要翻作定,不思议就是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咒语里面有许许多多都是讲的原理原则,譬如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简单咒语,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藏传佛教里面念得最多、念得最普遍,「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确确实实是一切陀罗尼门,「唵」是身业,「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照它的字面,我们中国人看是外国文,外国的文法跟中国有些不相同,它的字面是身、莲花、保持、意,我们想这个意思。如果照中国人的说法,保持身心(意就是心)莲花,这个意思就是保持我们的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那个咒语是这个意思。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教我常常念。莲花生长在泥土里头,泥代表染污,六凡法界是染污。它的茎长在清水里面,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花虽然出污泥,不染污泥,通过这个清水,它也不染清水,染净两边都不染著,超越六凡四圣。你们想想这个意思,教我们学习世出世间法都不染著。下面效果就见到了,『悉能容受一切法海』,还有哪一法你不能包容的?还有什么法你不能接受的?诸位想想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许许多多不能包容、不能接受,什么原因?我们不清净,身心都不清净。为什么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能够包容一切,能够忍受一切?我们把它加个忍,其实他那个忍的念头都没有,我们不容易理解;我们加一个忍,我们会理解,他能忍受,他能受得了。其实他没有受。

六道凡夫才有五种受,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两种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个时候叫舍受。舍受本来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它时间不长,它保不住。如果舍受永远保持不失,就叫做禅定,他就得禅定。保持不住,保持的时间很短暂,所以佛说六道凡夫有这五种受。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讲的四禅八定,他们住在舍受,就是他保持的时间长一点,我们叫它做禅定,它不是真的禅定,真的禅定是永远不会失掉,他会失掉的。最深的禅定是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在经上说他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大劫,八万四千大劫还是有期限的;到了这个期限,他的定又失掉,保持不住。到什么时候才能保持得住?再升等,再升一级,九次第定阿罗汉证得的,不退转了,位不退了,这才叫禅定。所以世间四禅八定,在佛法里面统统称为舍受,跟出世间禅定有差别。出世间禅定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

定中的境界,分别、执著不起作用,妄想还有,分别执著没有了。如果照一般大乘经上讲,首先是执著放下了,决定不起作用,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分别也不起作用了,决定没有分别,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分别,法身菩萨证得的。可是妄想难断,妄想是无明。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有四十一个阶位,那是什么原因?妄想还在作祟。妄想破一品,菩萨地位就升一个阶级,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破一品升一级。我们知道,这三大类的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头数都是无量无边,哪里说得尽?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为说法方便起见,略说!把无量无边头数归纳起来略说。为我们说见思烦恼,三界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尘沙烦恼那就不必说了,尘沙本身就是比喻,像微尘、像沙土,太多太多了,这是分别。这些东西把我们自己的性德障碍住,使我们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都不能够现前,真是冤枉!

可是要记住,自作自受,不能怪别人。什么时候你真的肯放下,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放下十分,得十分受用。只有真正明白人,只有真正相信佛菩萨的人,他肯听话。佛陀在经教当中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天天在读、天天在听、天天在学习,不能落实,什么原因?说得不好听一点,不信!天天学,不信,还是相信自己烦恼习气,还是相信贪瞋痴慢,还是相信自私自利,那有什么法子?这样搞下去,六道轮回!他搞的是轮回。轮回里面我们又要懂得,他搞的是三恶道,不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真正觉悟,「错了!我们真的错了!」只有自己知道错了,自己才肯回头,回头是岸!

诸佛菩萨何以能够容受一切?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诸佛菩萨,我们今天讲菩萨是讲法身菩萨,菩萨摩诃萨,我们想不想入这个境界?我说这一句话,我知道有许多同学听了之后感到茫然,为什么?不知道佛菩萨境界的殊胜,不知道佛菩萨境界的妙好!这一品经品题「世主妙严品」,你要知道了,你怎么会不想?诸佛菩萨妙严境界在哪里?就在眼前。在眼前,你说我为什么没有见到?没错,就在眼前,你就是见不到,你也听不到,你的六根接触不到。这个原因在哪里?不能不知道。这个原因就是无始劫烦恼习气所做的障碍,什么时候你能把障碍去掉,把这些障碍放下,境界就现前。

所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无二无别,「体」无二无别,「相」也无二无别,「用」还是无二无别,不思议境界!法身菩萨所证的。我们现前的感受呢?有别!性相有差别,理事有差别,作用有差别。差别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著来的,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有分别,我们有执著,分别执著产生的错觉。实实在在是没有差别,可是我们看到的时候有明显的差别。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明白,真搞清楚,自然契入了。这些境界从什么地方来测验?从容受一切诸法,从这个地方来测验我们修行有没有进步。尽虚空遍法界,不同的国土,在我们说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讲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你是不是能够完全容受?你都能包容、都能接受,这是菩萨,你修行有进步了。你变了,从前你不能包容、你不能接受,现在你能包容、能接受,菩提道上进了一步。

一定要做到什么都能包容,什么都能接受。特别是逆境恶缘里面,依旧保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正觉。不但没有怨恨,而且还欢喜,像弥勒菩萨一样,欢欢喜喜满面笑容,对於一切的逆恶,在心地上痕迹都不染。这个人是什么?这个人得陀罗尼,他才能做到;你没有得陀罗尼,你怎么能做到?问题就在此地。而实实在在讲,释迦牟尼佛所有经论里面那些重要的开示,哪一句不是陀罗尼?《八大人觉经》佛告诉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想想看,这两句是不是陀罗尼?过去某人对我怎样怎样不好,对不起我的,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没有了,忘记了,把一些不善的忘得干干净净。你的心里头专门想善、专门记善,这是我们初学人应当做的。《十善业道经》上佛就是这样教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是不是一切陀罗尼?

所以三福是陀罗尼,六和是陀罗尼。六和重要,你要问为什么?我再转过来问你,现在世界上为什么不和平?为什么现在社会风气彼此竞争、斗争,演变成战争?还不就是不能「容受一切」吗?所以这一句话我们真的懂了,真的能够落实,就能够治天下於太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一句话要是落实了,都能兑现。所以要能容受,佛菩萨做能容受一切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懂,要能够体会得到。我今天学佛,我做佛弟子,我要做能够容受一切给社会大众看。容受是福,容受是慧,容受是无量功德;做功德不必要花什么金钱,不一定要有财富,无比殊胜的大智大福就在这个地方获得的。

我们常常看到,画的佛像顶头上有三个字「唵、阿、吽」,那就是一切陀罗尼咒,表示身口意,这是三业。「唵、阿、吽」是三业,统统能容受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没有一法不能包容的,你说它多自在!多圆满!怎么学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常常讲,常常劝大家放下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为什么?烦恼的根。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头。为什要放下一切控制、占有的这些念头?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它的真相,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是虚妄,你有什么好控制、有什么好占有的?你再仔细观察,中国的历史在全世界,记载算是最完整的,至少三千年没有中断,你看看这三千年历史当中,几个人他真的控制住了?几个人真的占有到了?活在世间那几十年当中,拼命在搞控制占有,死后两手空空,一样都带不去,一样也控制不了,你说冤不冤枉?

而一生当中所造的这个罪业,感受得三途苦报。你要问:三途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到三途去受罪?就是因为控制占有,现在人讲欲望。欲望的根是控制跟占有,我们修行,修正行为要从根本上下手,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把控制占有这个念头从内心里头拔除,你自然就能够容受一切。容受一切,你必定得一切人一切物,这个物包括九法界众生,用这一个物来代表;十法界里头除人之外,还有九法界众生,得九法界众生的欢喜心,对你尊重、欢喜、爱戴,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要不要争取?你再有福分,过去你修的福不少,你确实能够做上帝王,你能够控制一个地区,能够占有这个地区,做上几十年皇帝;说实在话,在近代时间最长久的无过於康熙、干隆,干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四年太上皇,六十四年,希有!可是六十四年比起历史的场合,很小短暂的一部分!真的能控制吗?真的能占有吗?死了还不是两手空空,什么都带不去。

这些历史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再要不相信,再要看不懂,那可以说是从前李老师常讲的麻木不仁,你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你看了,你接触到了,你听了,你要觉悟,要回头,回头是岸!你要晓得你觉悟、回头,放下了,放下好!放下,你的智慧增长了,那个利益之大,自性本具无量智慧现前了,虽不是完全现前,现前一部分。德能现前,相好也现前;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它都在变,刹那刹那在起变化;变化依据你的心想,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第八句:

【善住三世平等智地】

我们要学!『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平等』就把三世圆融了。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十方三世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有十方?为什么有三世?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的。你一定要晓得,妄想不是真的;分别从妄想生的,分别不是真的;执著从妄想分别生的,执著哪里会是真的?你要不懂、你要不舍弃,你有得受!三途六道,苦海无边,永远没有中止的时候,你要受。你要是有智慧,你明白了,你相信佛陀的教诲,你把这个放下,你得大自在,你得真解脱。真解脱、大自在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要懂。

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善」,善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善住』。「善」用什么方法来形容它?我们世间人所说的活活泼泼,这才叫善住;而不是死住在句下,那就错了。住与不住是一不是二,不住空有两边,这是善住;不住善恶两边,这是善住。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善住,教你住中道第一义谛,住中道!换句话说,在「三世平等智地」里面。生活,你示现在其中,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工作,就像释迦如来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工作。他的工作用我们现在人的话来说,他是从事於多元文化的教学,每天给学生、给大众们上课,我们佛门里面所说的讲经说法,现在人叫上课。讲讲经说法,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是迷信、是宗教。孔老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对於讲经说法已经产生误会,错解了,我们就得换名称、换名词,我们说教学上课,这个大家好懂。教学上课,是老师学校里干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每天跟大家上课教学,四十九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放过假,现在我们讲敬业,世尊给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做了一个敬业的好榜样。他对他的事业多么尊重,认真努力,不论这个环境是顺境、是逆境,他都不受影响,他的课照常上。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面去学习。个人生活是我们生活上的好榜样,他的生活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安贫乐道」,中国在古时候颜回给我们示现了,在西方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非常具体的示现,好!颜回家里贫穷,想过好的日子他没有条件;释迦牟尼佛家庭富裕,舍掉富裕的生活,过贫穷的生活,这个难!为什么这样作法?让一些极其贫苦的人,乐意跟他学习,看到释迦王子,「哎呀!他过的日子跟我们一样」,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和蔼可亲,得到社会一切大众的尊敬信仰。乐意听他教诲,接受他的教训,所以他的法缘非常殊胜,「住三世平等智地」

诸位要晓得,这个十二句,后后胜於前前,他要不得「如来普门之地」,要不得「一切陀罗尼」「容受一切法海」,怎么能住平等地?住平等地,平等性现前!从理上讲,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才叫做「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就是这个意思,那真的叫善住。四大烦恼,我见放下了,见思烦恼头一个我见;我爱,我爱是贪,贪烦恼;我痴,我慢,我慢是瞋烦恼。贪瞋痴!我见是执著身是我,这是个错误见解;不执著这个身是我,贪瞋痴放下了,这样才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这么个道理。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给诸位说,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当然能够「容受一切法海」。下面讲「深信广大喜乐,无边福聚」,都现前了!求福求慧不要向外求,要向内求,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佛法是内学,不向外求。凡是向外求叫「心外求法」,佛称他作外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