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三讲)  2002/03/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3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

普贤菩萨示现入定,这个意义很深,清凉、贤首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说明。前面我们读到贤首大师的解释,讲到如来藏身,他用四句话来总括。第一句是「身遍刹海」,第二句「刹在身中」,第三句「身遍身内刹」,第四句是「刹入遍刹身」,这就是「即内即外,依正混融,无碍无障,是此三昧所作。」普贤菩萨入的是这个三昧,这是法界的大定。菩萨为大众要广说如是之法,所以先入这个三昧。「身遍刹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一般讲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果?这四句就是所证的实相,真实状况。「身遍刹海」,无量无边的刹土,海是比喻广大没有边际,用它来做形容。这是世间人所知的,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什么最大?海洋最大。海洋的面积大过陆地,我们通常称汪洋大海,汪也是大的意思。虚空法界广大没有边际,这里面确实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的刹土。

诸佛刹土不是一个星球,是一个很大的星系,如果依黄念祖老居士所讲的,一尊佛的这个刹土,我们讲一佛土或者是一佛刹,黄老居士说是十亿个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佛刹土。这样的刹土在虚空法界有多少?没有办法计算,佛在此地说世界海微尘数,用这个来形容。不是恒河沙数,微尘比沙还要小。「身遍刹海」,每一个佛刹都有身,都有佛身,都有菩萨身,都有众生身,都有我自己的身。凡夫不觉,凡夫是不知不觉,叫凡夫;如果你知觉,你就是圣人,就不叫做凡夫。这个事实真相,佛在这里说,我们听了都摇头,不敢相信。

第二句「刹在身中」,无量无边的佛刹在我们身中,身中在哪里?遍身无处不是!佛在这个经上常常用毛孔做例子,刹入毛孔。佛经上讲毛孔,现在科学家讲细胞。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尽虚空遍法界佛刹微尘数的刹土,都在里面,每一个细胞、每一个毛孔都如是,刹在身中。身呢?身又遍身内刹,重重无尽,刹呢?刹又遍入刹身,依报正报混融在一起。所以底下说,「即内即外,依正混融,无碍无障」,四无碍的法界从这里见到了,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悟,悟这个道理,我们要证,证这个境界。你要是悟了,就叫佛知佛见;你要是入这个境界,你就成佛,你就证果。什么是无上佛果?这就是的。

下面说:「是此三昧所作」,前面四句混融,你要是入这个三昧,你就晓得怎么混融的,为什么会混融,就是这个三昧,是三昧的实相。「故以为名」,所以这个三昧的名称,称为「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贤首国师说得好,简单扼要,把宇宙之间的真相给我们说明了,很不容易!这个话若非过来人,说不出。清凉大师在《钞》里面讲,为我们说明贤首大师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身包刹海,尘容法身,得藏身名」。这两句话我们要把它记住,「身包刹海,尘容法身」。平常我们常常听到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跟贤首法师讲的这两句,在境界上完全相同。我们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好懂!一般人没有疑惑,其实意思很深;讲到「身包刹海,尘容法身」,难懂!不容易领会。菩萨入这个三昧,这个境界就现前。这个境界就是前面讲的四句,现量境界。这不是推想,不是猜测,不是寓言,不是想像,它是事实。

为什么能够混融,无障无碍?这是什么道理?法性所变的,法性空寂。能现能变的体空寂,所变的相哪里是真的?所变的相,《般若经》上讲得太清楚了,相叫幻相,有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为什么说真空不空?真空能现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空有是一不是二。你要是参透、明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想想看这个时候,你心定了没有?这个定就是普贤三昧,普贤所入的三昧,这个三昧就是「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世出世间什么疑难杂症,到这个境界完全消融了,哪有不能解答之理?我们今天为什么入不了?我们入不了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不肯放下,以为世出世间法有所得,以为世出世间法真有其事,而不知道它的真相是无所有、毕竟空。佛所讲的话全都在我们眼前,我们六根从来没有离开外面境界,麻烦的它就是不觉,麻烦在这里。如果要是觉悟了,这问题不就马上解决了吗?

为什么不觉?我们在讲席里,实在讲说得太多太多了,不觉的根源就是我执。不知道「我」亦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真正要忽然觉悟;我这个身、我这个心,这能思惟想像的心,外国哲学家所谓「我思故我在」,他执著能思能想的那个,以为那是我;佛给我们讲,统统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悟道悟的是这个,证道证的是这个,你悟道、证得了,你就成正果,我们就尊称你为佛陀。你入寂灭的境界,清净寂灭,确确实实一念不生,对於宇宙之中万事万物,无有一法不明了、不通达。就通达明了来讲,这是自性本具的圆满智慧,这个智慧现前了;就德能总的来说,你已经得到究竟圆满的大定,清净寂灭相,你已经显示出究竟圆满的相好。这个相好是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你的相好。没有入这个境界,他体会不到,他六根接触不到。实在讲,所有的一切都没有离开他六根,他六根本身有障碍。

这在前面说得太多,眼见不到,耳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就在眼前,树木花草对你含笑、给你打招呼,你懂不懂?你麻木不仁,你不知道感恩;换句话说,中国古德常讲「醉生梦死」。愚人确实如是,一生就像喝醉酒一样,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过这一辈子。糊里糊涂来到这个世间,糊里糊涂死去,你能说这不是业障太重吗?你能说他不是迷得太深吗?纵然遇到圣教,每天在帮助他、在启示他,依然不觉。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请看下面这一段经文: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众影像。】

这一句经文,佛给我们说明普贤菩萨所入三昧的体、用,上面一句是讲的定体,下面这一句是讲定用。大定之体是『一切佛平等性』,大定的作用是『能於法界示众影像』。清凉大师注解,我们念一念,「此定相用,无量无边,皆悉依於如来藏说,略举其要。句有十三,门乃有十。以后二门收五句故,摄为六对。后之二门,各一对故。」前面的几句话我们特别要留意,「此定相用,无量无边」,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凡夫的心是散乱的,佛菩萨的心是定的。定散之相又是什么?散乱之相妄想纷飞,我们常讲念头不止,连睡觉念头都没有止息,如果念头止息,这个人就不作梦。你睡觉还有作梦,梦境怎么现前的?妄念起灭,所以你的心定不下来。为什么你定不下来?你心里面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这个说法是没错,但是初学的人听不懂,不得受用,我们得换句话来讲,我们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不下,起心动念想著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求。

现在人常常讲保护自己,这个话在佛法里面讲是错误的,保护自己增长我执、增长妄念,那是妄念的根,这个念头是妄念的根。为什么?没有自己,没有我,没有我就觉悟了。你还有我,你念念当中,你没有离开我。诸位要晓得,舍弃这个身见,就是说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你才能入佛门,小乘证须陀洹果,大乘是初信位的菩萨。执著这个身是我,入不了门,学佛怎么学法、怎么用功,在佛的门外。佛好比一个学校一样,你还没有入大门,你在大门外;你执著愈严重,距离那个大门愈远。只要有这样一个执著,那起心动念样样都是为我,这个麻烦大了!为什么世尊当年为我们示现的是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想想看他这个教学的用心何在?他可以不必这么做,但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别的,就是这一句所说的,「能於法界示众影像」。示是示现,做个样子来给迷惑、执著的众生给他看看,让他觉悟。

所以修道先要放下,一定要经过这个过程,彻底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放下之后再提起,提起是为众生服务。这个时候提起,你没有一点私心,你在行菩萨道,你入了无障碍的境界。还是有障碍,那就得放下,放下能够帮助你破除障碍;你不肯放下,在理上讲破除障碍是做不到的。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几个真正学佛的人参透这个道理?普贤菩萨在此地给我们表演,「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这一句是定体。平等没有高下,平等没有分别,平等没有执著,平等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是真诚,有妄想就不真不诚。平等就觉悟,平等就大慈大悲,所以他能为众生示现影像。平等的心没有边际,不平等有界限,换句话说,它有范围、有局限;平等,局限没有了,全部突破了。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不同维次空间从哪里来的?从不平等变现出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这一句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完全没有了,这个时候是一切佛的平等性。

清凉大师注解里头说的,「皆悉依於如来藏说,略举其要句有十三」,往下这一共有十三句,十三句总说为十门,下面经文就说到了。十门里面有六对,在这里略微介绍一下。「初二句明体用一对」,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两句,这两句是体用一对。「谓无分别智,证平等性以为定体」,什么能证?无分别智能证,平等性为所证,「影现法界为胜用也」,胜是殊胜,无比殊胜的德用。佛平等性就是如来藏,所以是依如来藏而说,菩萨已经证入佛的平等性。在十门里面,这是第一门,「契合佛性门」。讲它殊胜的大用,这就是第二门:「示众影像门,谓能现能生身土智影」,这里全用个影、影像,提醒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就是《大般若经》上佛常常提醒我们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不是真的,这个相是无所有,楞严会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相是妄相,毕竟空,不可得。这个相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你不能占有。

我们凡夫的麻烦在哪里?想控制它、想占有它,於是无量无边的烦恼罪业油然而生。菩萨为什么在这里头种种享受,他为什么那么自在?他为什么没有这个罪报?没有六道三善道的善报、三恶道的恶报,他为什么没有?因为他没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他没有占有一切人事物的念头,这就是说明他可以欣赏、他可以受用,他不造业。因为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的根身六根、外面的六境,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佛的平等心,这就叫做如来藏,出缠的如来藏,超越了。超越什么?我讲最简单的,超越控制的念头、超越占有的念头。控制一切诸法的念头、占有一切诸法的念头,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你不能够证悟的根本。你只要有这个东西存在,经讲得再详细、讲得再白,你还是听不懂,你还是不得受用。证得佛平等性,这是什么人?普贤菩萨。他起的胜用:「於法界示众影像」,这句话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讲,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什么?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众生需要佛菩萨为你服务哪一项,他都来了,这事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众生需要吃饭、需要穿衣、需要喝水,普贤菩萨有没有来帮助我们?有!你每天穿的、吃的、喝的,无有一样不是!都在这里布施供养,你知道吗?我们每天吃的这碗饭,这碗饭从哪来的?稻米是土地上长的,人工去播种、去耕耘、去收获,辗转多少人的手到我们的厨房,厨房里面还有工作人员替你把米煮熟,你就想有多少人在这里给你服务,你才有这一碗饭。我们吃一口饭,我们挟一箸菜,有没有感恩的念头?我常常提醒同修,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穿这一件衣,这个衣服的布料从哪来的?我们喝这一滴水,这一滴水从哪来的?「自来水龙头一打开,水就流出来了」,你装个自来水龙头看看有没有水?人人为我,我有没有为人人?人人是诸佛菩萨的大权示现,众生、国土都是佛菩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几个人知道?几个人参透?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一般人看不懂。「示众影像」是说,能现能生「身、土、智、影像」,一切众生身、一切佛刹土、一切正智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所以佛提醒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我们要是轻视一个众生,得罪父母、得罪诸佛。我们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项目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晓得,无量无边项目里头最重要的项目是帮助众生觉悟,最重要的一条。如果在服务当中有这样一条,这叫做佛法;没有这一条、缺乏这一条,那叫做世间法,世法佛法差别就在此地。觉悟这一条在哪里?觉悟这一条混融在所有服务项目之中,就像前面讲的四句一样,智与行混融在一起,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细心体会。虽然我们常常勉励大家细心体会,依旧体会不得,这个原因我们要把它找出来,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消除,我们菩提道上的障碍、阻塞就通了,畅通无阻。你要不把它找出来、不把它消除,菩提道上寸步难行!虽然学佛、虽然出家,还是搞生死轮回,还是搞造业受报,这个有什么意思?错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前面所说的这两句经文,说明普贤所入三昧的体用,清凉在注疏里头还有重要的开示。我们一般同修常常听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什么是佛性?有几个人能讲得清楚?佛性是真性、是真心、是理体,这些话都不错,但是不能给人一个具体的概念。清凉在此地提出,那就很值得我们参考。他说佛性含七个意思,第一个是「真」,我们常讲真心,确实一切众生皆有真心。真心起不起作用?给诸位说,起作用,刹那刹那都在起作用。为什么?妄依真起,离了真,哪来的妄?就好像影随身现,没有一个身,哪来的影子?身譬如是真,妄就譬如是影子。祖师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第一念是真,我们眼见第一念是真心见、是见性见,见性就是佛性,可是第二念就变了,第二念就变成眼识见。

什么叫眼识?带著妄想分别执著,他一见马上立刻就起妄想分别执著,真就失掉了。耳闻声第一念是闻性闻,闻性闻声性,见性见色性,明心见性。所以祖师大德常说,只要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这个人就成佛了,这个佛是究竟圆满佛。为什么经上常讲,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很有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非常可惜的就是他不能保持第一念,第二念就变了,愈变愈离谱,就这么回事情。我们如何懂得这个真的意义?如何能够保持真心?如何能够运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真心《大乘起信论》里头跟我们说得很好,「真心离念」,念是妄念,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个心是真心。第一念真心,第二念就变了,变了怎么样?佛就堕落成凡夫。如果第一念保持不变,凡夫就成佛了。这个事实真相,希望同学们好好的去体会。

第二个意思「实」,这个实我们可以把它说为诚实,也可以把它说为老实。实的反面虚伪,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诚实心待人接物?诚不诚实?诚是真诚,诚是真。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把诚下一个定义,诚怎么讲?「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下得好,跟孔子说的、跟佛陀说的一个意思!起心动念不诚了。真是佛性,实是佛性。第三个「善」,是佛性,《三字经》上讲「人之初,性本善」。善这个字佛讲得很详细,佛讲十种善,身: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不贪、不瞋、不痴,佛把这个善讲得很透彻、很圆满。什么叫佛?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佛的这个头上都有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我们常常见的,梵文写的,也有用藏文写的,或者是用中文写的,这三个字发音叫「唵、阿、吽」。唵阿吽是什么意思?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我请章嘉大师提几个字给我做纪念,勉励我,章嘉大师就写了这三个字:唵阿吽,他是用藏文写的。年代太久,五十年前的事情了,这是我二十六岁。这么多年搬了不少次的家,他老人家给我写的这一张字,也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但是这一句话永远记在我心里,唵阿吽。什么字?善。这三个字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身口意,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善护三业」,佛顶上!岂不是就是《三字经》上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吗?

身有三善,口有四善,意有三善,十善!五十年前章嘉大师教导我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到与善相应。如果与不善相应,果报就在三恶道;与善相应,果报是在天道。如果能再修学大乘求愿往生,那你的果报是在佛道。人天以上到究竟佛果,都是以善为基础、以善为圆满,善是佛心;换句话说,善是自己真心里头本来具足的,为什么失掉?所以对於一切众生,我们劝善规过要有信心,再恶之人,我知道他本性是善的,他现在的恶习,那是习性所染的,习性是虚妄的,不是本有的,本有是真善纯善。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我的性、我的真心本性是真、是实、是善,当然可以恢复。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是习性,本觉是本性,我本性里头具足这些东西,哪有不能恢复的道理?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这就是佛性,佛性里面所包含:真、实、善。

后面四个,佛法里常讲的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是永恒,没有生灭。一般人不相信,看到什么?释迦牟尼佛也有死、也有生灭,好像释迦牟尼佛对於生死他也不能解决。我们如果是这种看法,实在讲看得太浅,不够深度。如果你真正细心深入的去观察,「一切众生不生不灭」,哪有生死?生死是世间人一种错觉,不是实相,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头没有生灭。你要是真正懂得佛在《楞严经》上所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所有一切现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来的生灭?大乘法给你讲生灭同时,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中观论》上讲的八不,那是讲一切法,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八个不,你才看到事实的真相,你才能契入境界。现前一般凡夫看到这个生灭、来去、断常,这些现相又是怎么回事情?这些现相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相续相里面你所看到的是缘聚缘散,没有生灭。

譬如我们盖一栋房子,房子盖好了,房子有没有生?不生。为什么不生?本来没有房子,盖好了也没有房子。这个话我们听起来就不懂,本来没有房子我们懂,这个土地上本来没有房子,盖好了怎么也没有房子?你们想想看,没有房子之前,堆的是一堆建筑材料,哪里是房子?这建筑材料我们把它排列起来、把它架起来,还是那么多建筑材料。排起来这个相,你就以为这叫房子,房子起了,错觉!缘聚!我把这些东西拆下来还堆在那一堆还原,那房子又没有了。所以架起来的时候,房子不生,拆开堆在那一堆,房子不灭。你去细细想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最明显的是小朋友玩的积木,那是非常非常明显。排出许许多多的形相,积木还是一块一块的。缘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来不去,八不,你看小朋友玩积木,你就能体会到八不的意思。然后再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哪一法不如是?所以你说哪一法有生灭?哪一法有来去?法法皆如。

《金刚经》上说得好:「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句话的意思你懂吗?你要真正懂得了,入华严境界。华严境界在哪里?就是现实生活。没入这个境界的时候,这个现实生活一片死寂;入了境界,现前生活一片光明,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一不是法性,像清凉大师给我们解释的,无一不是真、实、善、常乐我净。常是永恒。世尊在《法华经》上讲,「世间相不坏」,这句话意思深!所以觉悟的人怎么说法都是正确的,妙不可言;没有觉悟的人,怎么说法都是错误的,都与事实不相应。「乐」,这个意思是什么?离苦就叫做乐。什么是苦?妄想很苦,分别很苦,执著很苦;离妄想分别执著,这叫乐。佛法里面讲的乐、讲的大乐,世间人不懂,这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的境界,凡夫怎么想都想不出。「我」,是自在的意思,自由自在!九法界的众生都没有。

末后一个「清净」,清净是什么意思?本来不染,那叫真清净。佛性怎么会染污!从清净我们也能体会到,本来就觉悟,本来就纯正;这个正是正知正见,对於宇宙万物一切理事、性相、因果正确的明了,没有丝毫的错误。我们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佛所讲的句句话都是真话,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才艺、无量相好,自性本具的,而是我们迷失了自性,随顺烦恼,所以搞得现在这个样子。佛菩萨教我们,教什么?教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回归自性而已,除这个之外,他还有什么能教我们?烦恼断,你智慧开了,智慧是你自性本有的,不是佛给你的;你的德能也是自性本有的,也不是佛给你的;你的相好,像华藏世界、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也是你自性本具的,不是佛给你的。连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都是自性性德,所以说「自性弥陀」。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心里现出来的,净土也不例外,「唯心净土」。常说嘛!

如果你要不相信,那你完全不能够相信自性的德用,也就是说你不能相信有个佛性,你不相信人有真心,不相信人有佛性。你不相信真心自性有这么大的能力,能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能现一切诸佛清净刹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释迦牟尼佛又何尝不是自性释迦?毗卢遮那又何尝不是自性毗卢遮那?唯心华藏世界,唯心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也是唯心。所以禅宗里面讲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宗门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心就是佛性,清凉在此地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导我们,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具足「真实善常乐我净」这七个意思。本有的,不是外来的,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迷了,现在起心动念跟这七个意思完全相违背了。佛把我们点醒:「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觉悟,返妄归真,返虚归实,返恶归善,不就回头了吗?所以说回头是岸,你要晓得从哪里回头。

其实清凉大师讲的七个字七个意思,我们今天讲的十个意思: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意思是佛心!清凉大师在此地讲了七个意思,我给你介绍十个意思。他这七个意思里头有「我」,我十个意思里头有自在,自在就是我,「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所以从哪个地方回,哪个地方是岸,我说的这十桩十个意思是岸。果然回头了,就是回归自性,与性德相应。回归自性的人就是佛菩萨,迷失自性的人,与自性完全相违背、完全相反,那叫凡夫,这是佛法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回头的起步,起步是在戒定,所以不能疏忽戒定慧三学;你要不循这个道路走,你永远走不通。

清凉大师在后面这几句话又说,「生佛之性,本末不殊」,生是众生,佛是诸佛,众生的佛性跟诸佛如来的佛性,本来没有两样,「况佛果果,岂不平等?」佛性是因,以这个为因,以佛性为因,修这个因你就能证得佛果,回归到佛性,你就成佛了,「况佛果果,岂不平等?」哪有不平等的道理?佛平等性就是如来藏,这是说明什么叫如来藏。今天普贤菩萨入的这个大定,名字里头有「如来藏身」,如来藏身就是佛的平等性。说佛的平等性是究竟平等,圆满的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法法平等?万法皆空。一切法都归到空,那就平等了。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平等?一切法不空,所以平等的相没有了,平等的念头没有了,平等的心没有了。诸佛菩萨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虚空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平等,这才真正入平等性。平等性就是如来藏,它的别号就叫如来藏。「是故但入如来藏身,即是已入佛平等性,此为第一契合佛性门也。」这是一句。「此为第一契合佛性门也」,这是把定体说出来了。

下面说定用,「言胜用者」,你得这个定,得到这个定有什么用处?这个用处就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经上的文字是示众影像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之中。诸位不要忘记,前面贤首国师给我们讲的四句,「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在这里面示现影像,这个影像是依正庄严,这个影像无量无边。诸位要记住,这个像加上一个「影」像,影像是相有体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个相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控制,你不可以获得,你得不到的。包括什么?包括我们自己这个身。这是真实智慧,我认识自己,我这个身是梦幻泡影,我这个身相是虚妄不是真实。我可以欣赏它,我可以享受它,我不能说占有我的身相,我不能控制我的身相。我要是有控制这个身相的念头、占有身相的念头,错了!你不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为什么?你不能够自在随顺,我们讲的随缘。

最正确的理念是自在随缘,最正确的享受也是自在随缘。普贤菩萨十愿里面讲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这个身是众生,众缘和合而生的,我们随顺它。什么叫随顺?没有占有的念头,没有控制的念头,这就随顺;才有控制、占有,不是随顺。唯有随顺随喜,才成就功德。成就什么功德?用这个幻身、用这个假相,成就自己契入如来真实境界的功德;换句话说,我用这个假身、这个假相、依这个假身假相证入真实的法性,证入真实善常乐我净。或者用我们这些年来所提出的,用这个幻身假相证入「真实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证实、证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你就很会欣赏这个影像、很会运用这个影像,这影像对你帮助大了,我们得感激这个影像。

依正庄严全是影像,它对於我们,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所以这个梦幻泡影,我们生无尽感恩之心,善用!不善用,好了,这依正庄严帮助你造业,你在这里面起自私自利、起贪瞋痴慢,三途六道这个幻相永远不灭,这个麻烦大了!必须晓得,真如本性里面或者我们讲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寂静。《坛经》上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事实真相。菩萨成佛,实实在在讲,自证就是证到本来无一物,入寂灭的境界,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在哪里?就在当前,你以为离开这个境界,别有一个清净寂灭,错了!再问你,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此地。华藏世界在哪里?也在此地。毗卢遮那在哪里?毗卢遮那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几个人懂?

修行证果证的是什么?契入这个境界之后,在形相上不一样了,这就是入如来藏身。形相上不一样,我们在经上读到,第一个大慈悲心、无尽的慈悲心现前,生起来了,表现在对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那种真诚的爱心、真诚的恭敬心生起来了。第二个是大智慧现前,第三个是大德大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一切众生,用现在的话来说,热心的服务。那就是四弘誓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度就是帮助,全心全力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任何条件、没有任何理由,自他是一不是二。契入这个境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众生最好的榜样,不会做恶的形象,做最好的形象,帮助一切众生悟入。这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能现能生身土智影」,这个话的意思很深,我们要能体会、要能落实。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