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六五讲)  2002/9/28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65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右旋十海,第五金刚轮庄严底海所持二十层佛刹。请看第十五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光严妙宫殿,佛号一切义成广大慧。】

世界的名称很庄严,『光』是光明,庄严『妙宫殿』,显示出依报环境的美好,处处有庄严道场林立。佛陀的德号『一切义成广大慧』,「一切义」是讲的大义,佛在四依法里面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一切义当然是了义。所以从世界的名称跟佛的德号,我们能想像到,这个世界一定也是「纯一清净」。因为这个一切义是了义,「成」是成就,成就「广大慧」;广大慧就是如来果地上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能够肯定这个世界是一真法界,是法身菩萨居住修学的道场,无比殊胜庄严。我们要怎样来学习?换句话说,我们在这一生修学过程当中,如何能与这一尊佛陀有少分的相应?当然完全相应我们凡夫做不到,总得要有少分相应,我们就没有白学,我们真的学到东西了。

世界庄严,道场庄严,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富丽堂皇的宫殿?我们知道不需要。什么是真正的「光严妙宫殿」?是这个地方有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人,能真正依照佛陀教诲去修学,这个人他所居住的地方就是光严妙宫殿。纵然搭一个茅篷,佛菩萨一定也赞叹那是光严妙宫殿,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这个修行人见思烦恼断尽,无明也能够破若干品,那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示现的一样。佛陀示现在菩提树下成道,八相成道里面成道的示现,我们凡夫看到佛在树下,树下铺一个草垫子,塞一些茅草,铺一个垫子垫在地下,佛在上面打坐;我们凡夫看到的。而净居天人、诸菩萨看到的,那不是的,佛在菩提树下坐的是金刚宝座。为什么天人、菩萨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菩萨、天人看到是如来性德自然的示现,唯心所现。凡夫肉眼为什么看不到?这个肉眼有障碍,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他,他见不到金刚宝座,他见不到妙严宫殿,凡夫看到的是茅篷。

从这个地方,我们能够深深体会到,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讲「境随心转」。随谁的心?随自己的心。自己要是佛心,你看到的境界是佛境界;我们是凡夫心,看到的境界是凡情。如果我们是严重的染污心,看到这个世间浊恶不堪!境缘真的没有好丑,好丑在自己的心。所以自己的心善,看一切人事物没有一样不善;自己心要是恶,看到佛菩萨好像也是恶人,他也没有什么善行值得人赞叹的。所以这个境界转,不是对方,是自己。诸佛如来示现在世间也不例外,也是这个样子。由此可知,古大德教导我们,修行要从根本修,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不要在境界上用心。在境界上用心,你就错了,你到哪一辈子才能成就?回过头来,心地上下功夫,成就就不难,而且成就也就殊胜。尤其佛的德号「一切义成」,我们换句话说,了义的成就。

了义的标准是什么?实在讲,佛法里头不立标准,这个道理要懂。「佛氏门中,不立一法」,从来没有立标准的。了义跟不了义,这怎么说法?还是个人,了义不了义的标准在我自己。我修学这个法门,对我非常适合,我感到不困难,没有压力,修学法喜充满,很得受用,这个法门对我就是了义;对你未必是了义。这个东西就跟人生病吃药一样,这个药对了症,药到病除,这个药了义!如果这付药不对你的症,吃了你的病没有好;不但没有好,有的时候还加重,这吃错了药,那个药就是不了义。绝对不是这付药的价钱很高,用的许多珍贵药材,这个是了义,那你就错了。往往这个人害大病,那个药只值几块钱,十几块钱,他的病就好了。

诸位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你才真正明了佛陀所讲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末后一句教我们「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识是感情,我们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感情用事肯定要出麻烦的,感情是烦恼,是轮回心;理智,这是菩提心。但是我们今天真正的智慧没开,换句话说,我们的心都是轮回心。哪里来的菩提心?因此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随顺圣贤的教诲就是随顺菩提心。佛的经典、儒的经典,都是自性之中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不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出来的,更不是从意识里面流露出来的,这个道理要懂。所以我们凡夫有没有办法能够随顺自性?有办法!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律论,就是我自己性德的流露。严持戒律是随顺性德,依教奉行是随顺性德,就是此地讲的「一切义成」。随顺久了,不知不觉就入了佛的境界,这个入佛境界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决定不能够随顺烦恼习气。

我们读中国圣贤书,中国圣贤书简单明了,这是中国跟印度的文化不相同,习尚不相同。中国人喜欢简单明了,所以文字跟语文要求的标准是简要详明;要简单,要扼要,要详细,还要明白。这样的言语,好言语;这样的文字,好文字。而印度他们的习尚,喜欢繁琐,喜欢重复,真的叫不厌其烦。你看看《大智度论》,梵文原文是一千卷,传到中国来翻译,只翻成一百卷,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翻译的法师有智慧,了不起,第一分完全翻译出来,让你看看《大智度论》原来的面貌,往后都是节录的。重要的地方翻译出来,不重要的统统省略掉。中国跟印度,我们要做一个比较,各有长处。

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要用佛法来讲,他是度上根众生的;简要详明,点到为止,就悟了。而佛讲经说法教导众生不厌其烦,百遍的重复,千遍的重复,万遍的重复,这是大慈大悲,三根普被,下下根人也得度。什么道理?薰修,薰习,一遍一遍的薰习。上上根听个一遍、两遍,开悟了;中根可能要听上几十遍、几百遍,开悟了;下根恐怕要听到千遍、万遍,他才开悟。下下根里头还有下根,那个薰习的时间长!这一世受到薰习不能成就,来生接著再来接受薰习。「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陀生生世世在教诲,从这个地方显示出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我们的学习幸亏遇到佛陀,我们要不遇佛陀,遇到孔老夫子、孟夫子,我们这一生成就不了。什么原因?他们讲东西点到为止,我不是上上根。换句话说,薰习的时间不够,讲得不够详细,我们是中下根性的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可以说儒家也讲求,但是没有佛法讲得那么彻底、那么究竟。中国古人也有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遍数要多,几千遍,心定了,定能开慧,慧才有悟处!你慧不开,你到哪里去悟?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真的搞清楚搞明白,才知道佛菩萨教化众生,苦口婆心,我们知道真正的感恩戴德。给我们最适合的课程,最适合的修学方法,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像法身菩萨一样,有一个究竟圆满的成就。

现在这个「一切义成广大慧」,我们怎么修?就我们现前这个身分,这么一个程度,我们从哪里著手?专依《无量寿经》。也许你要问:既然专依《无量寿经》,法师你今天为什么讲《华严经》?你这个问题,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你向我提这个问题,那我再反过来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听古人说过,《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有没有听过这个话?也许你听过,也许你没听过。如果你听过,那你就明白,《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无量寿经》的细说、广说。《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那《华严》不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所以《华严经》《无量寿经》的细说。细说《华严》《无量寿经》才真正通达明了。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经,没有离开《无量寿经》,这个经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位想想这里头的味道,我们就明了。

这是经,所依靠的经,了义经。古人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了义经,《无量寿经》是了义当中的了义,大乘当中的大乘,这找到了。从哪里下手?我们的功夫从哪里下手?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依照经论定了五个修行的科目。这个科目,我们也不厌其烦,重复千遍万遍。为什么?你没有做到!没有做到,再往说上面没有用处。就跟学校念书一样,你现在是个小学生,小学一年级,你一年级的功课没有做好,没有做好不能升级,明年还读一年级。明年考试还不及格,后年还读一年级。年年留级,你没有把这个课程学好;学好了,考试及格,你才能升到二年级。一年级的学生能跟你谈二年级的功课吗?这个比喻好懂。

同学们自己要好好的反省、思量,我现在学习的功课有没有学好?够不够标准?能不能升级?果然你要是修好了,做好了,就是老生常谈当中,里头有无量妙义。你体会不到,你根本不懂,为什么?你没有到这个境界。我在讲经,过去曾经讲过几次,我有印象。你果然是上上根人,果然是法身菩萨,我们把幼稚园小朋友的课本拿来,「小狗叫,小猫跳」,这里头都有无量义,法身菩萨听了开智慧。你不相信,我相信!这正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不圆的是什么?不圆是我自己。说法的人是圆人,我自己不圆,无论他怎么说,我都听不懂。这话都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活到一大把年岁,依旧是凡夫一个,烦恼覆心,覆是盖覆,把你的心性盖覆住了。

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什么起现行?不是戒定慧,烦恼起现行,习气起现行;依旧是轮回心,学佛也造轮回业。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哪个可怜悯?这些人可怜悯。没有接触到佛法,不学佛的人,如果佛说他可怜悯,那个话说得太过分了;佛不是对那些人说的。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识,不会学,这个真是可怜。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讲,《弥陀经》上讲得很好,《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这些人因缘有了,遇到佛法,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识,我们缺少什么?缺少善根,缺少福德,三个条件我们只有一个。什么叫善根?善根是能信、能解;我们不信,我们不解。真的,我们对佛怀疑,我们对经教怀疑,我们对老师、对善知识怀疑,诚敬的心生不起来。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的诚敬心生不起来,所以利益得不到。

福德没有,什么叫福德?福德,真正有福的人依教奉行,肯定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经论的教诲。佛教我怎么做,我老老实实就去做;佛教我不可以做,我决定遵守,决定不会违犯,这个人有福!想想我们,纵然跟一个好的老师,什么态度?阳奉阴违,表面上恭维赞叹,背后就毁谤,一点福报都没有。所以三个条件,纵有因缘,缺少善根、福德,那又有什么用?善根、福德、因缘在一生当中统统具足的人真不多!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有一位蓝吉富居士来看我,谈到佛法修学之难;学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他来问我什么原因,我就把这个话告诉他。他听了之后点头肯定,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不容易。这三个条件具足,他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就。成就高下,那看他的精进,他要勇猛精进,他成就高;他如果做不到勇猛精进,他成就低。

现在我们再把话说回来,因为这个话太重要了。行门就是日常生活、工作(无论在家出家,你都有工作)、待人接物,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从净业三福做起。净业三福,头一个「孝养父母」,我做到了没有?现在别谈做到不做到,「孝养父母」这一句的意思你懂不懂?「奉事师长」的意思,你懂不懂?说老实话,真正懂得的人不多。净业三福,三条总共十一句,我曾经做过专题报告。这很多年以前了,多少时间讲完我记不清楚,至少是六个小时。好像留的有录音带,那个时候大概我们还没有录相的设备。详细讲过。

单单讲这个「孝」字,谈何容易!你能懂孝的意思吗?什么人能够尽到圆满的孝道,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跟诸位说,如来果地才做到圆满的大孝!等觉菩萨还欠一品,欠一分,他的生相无明没破,孝道没有圆满。不容易!什么叫孝?你看看中国「孝」这个字的写法,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上一代跟下一代,合起来叫做孝。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如果分了家,现在人讲有代沟,代沟就是不孝,孝没有了。真正孝里头没有代沟,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这个孝的意思你就能体会到少分。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生命的整体,这是孝的真义。

中国古圣先贤教人,为什么要纪念祖先?我们的远祖、始祖,追溯到上古时代;这个肯定的,我的父亲有父亲,祖父他也有父亲。追到远古,不是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几千万年,几亿万年,这祖宗我们都不认识,我们今天还要祭祀他,还要超度他。为什么?孝道!远古的老祖宗,我们对他念念不忘,就像眼前亲人一样,那我们现前的父母怎么可能不孝顺?中国古时候的教育,把祭祀列在第一优先,祭祖,那是教育。《论语》里面讲得很好,「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我们看看今天人心多薄,自私自利。为什么会搞成这个样子?祭祖的教学疏忽了。人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人情味,不要说人与人之间,你人与父母之间,与你祖父母之间,与你的家族,那个人情味都没有了,其他的还谈什么?今天人与人相交,只有利害,没有道义。仁义礼智信,都不晓得到哪里去了?怎么样恢复人性?我们讲人性的教育,怎么样恢复?还是从祭祖,把这个根慢慢再培养起来,「孝养父母」要从这里做起。

现前具体落实,我常常讲,《弟子规》《弟子规》里头不但讲孝亲,也讲到尊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最基本的修行教学的纲目就是《弟子规》《弟子规》不是念的,天天念有什么用?是要教一个人从少小,三、四岁开始,到你一生,你就活到一百岁了,都不能够违犯,都必须要遵守。那你也许问:我们老的时候还要遵守?是的,你不遵守,你不孝父母,你不敬师长。为什么?到老还是遵守,做给下一辈人看的,让下一辈的下一辈人,再下一辈人,后来之人也能像我一样,少小学习,到老大还做出榜样给社会大众看。人人一生都能够遵守,天下太平,人心淳厚,厚道!决定不能够看轻这个教育,比今天尖端科技教育还要重要。尖端科技发展,如果人伦道德教育没有了,科技发展到颠峰,世界就毁灭了,就世界末日了。拯救世界,就在这个地方。

在佛法里面基础的教育,就跟儒家《弟子规》一样。佛法落实在哪里?十善业道。这十条做到没有?十善要做得圆满,也是如来果地;等觉菩萨也没有做到圆满。你们诸位同学要是留心、留意的话,你仔细看看我们佛门常常画佛像,我看到的很多,画的佛像佛的头部有个圆光,圆光的上面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最普遍的,有梵文的,有藏文写的,也有中文写的。梵文、藏文、中文,文字的形象不一样,发音是相同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三个字念「唵阿吽」,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在家人不邪淫)。「阿」是口业清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是意业清净,不贪、不瞋、不痴。这个十善业道圆满,你看在佛的顶上;菩萨顶上有圆光,没有这三个字。你就晓得儒跟佛教化众生,开头是这个,到最后还是这个。由此可知,千经万论讲些什么?没有离开十善。千经万论都是十善的注脚,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你看这十二个字「是诸佛教」「诸」是一切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总纲领。「一切义成广大慧」,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得。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下一段的经文: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离尘寂静,佛号不唐现。】

这一段,佛的德号含义,一般人不好懂。世界『离尘寂静』,从名号上来观察,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根性,修禅定能得大利益。「离尘」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三大类的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统统叫尘垢;「离尘」,把这个都放下。「寂静」是定中的境界,佛在这个世间教化,是以禅定最契这个世界众生的根机,禅的根机多。

在我们中国过去,从达摩祖师到中国,把禅宗传过来了。虽然传到中国,学禅的人不多。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只传了一个慧可。一直传到惠能大师,惠能是第六代,所以称为六祖,中国禅的根机才成熟。六祖在一生当中传了四十多个人,他以前代代是单传,只传一个。於是禅的风气在中国展开,一直影响到清朝末年。到民国,禅风衰了,不但修禅没听说有开悟的,就是得禅定的,也非常非常希有了。修行,在佛门里面修行功夫得力的,几乎都在净土,净土宗的带业往生是末法时期了义的法门。前面佛号讲「一切义成」,我们仔细观察,往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一切义成」肯定是念佛法门。老实念佛,那就是大智慧,没有大智慧的人不老实。死心塌地,一门深入,老实人,这人能成就。

修行,修禅要断烦恼,要离妄想分别执著,修哪一个法门不如是?门门都没有例外,这一点同学们一定要晓得。我们今天学佛,功夫为什么不得力?我常常讲,为什么要一再重复的讲?你没做到!天天提醒你,时时刻刻提醒你,希望你真做到。你要是真做到,你的学问、你的福德、你的智慧自然就现前,真正能帮助你离苦得乐。我不能不重复,不能不天天在说!我常讲十六个字,「自私自利」,你断掉没有?「名闻利养」,你还有没有?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念头还有没有?「贪瞋痴慢」,你还有没有?如果有,你没入佛门,你在佛门外。你今天学佛,说老实话,佛教的幼稚园,把这十六个字断尽了,这是佛教幼稚园,你可以上小学了。

小学学什么东西?学十善业道,学「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今天为什么十善做不到?起心动念跟这个十善恰恰相反。起心动念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起心动念跟十恶相应,不是跟十善相应。口里面虽然念的是弥陀,身、语、意三业是跟十恶相应,你怎么能往生?纵然你学会讲经说法,也升座讲经,讲得天花乱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跟十恶业相应,你造的是轮回业。你说你讲经有没有功德?告诉你,讲经没有功德。为什么?你是轮回心,你哪来的功德?那要问:讲经有没有福德?福德有一点儿,不多,讲台上这两个钟点比骂人好一点。你学佛没入门,你的心行跟经教不相应。不相应怎么样?你白学了。

『唐现』,佛经里面古人用的成语是唐捐,唐宋时候常常用。唐捐是什么意思?白费了。现是示现,「唐现」是你白白在这里示现,一点效果都没有,这叫唐现。「不唐现」,佛在这个世间示现教诲,确实收到真正的效果,佛的示现不唐捐。禅宗里面多半用「示相」来教学,它是不立文字的,修定。禅堂里面每天面壁坐香,不讲经,不说法,也不念经,也不念佛,每天坐香,要把妄想执著坐掉,那就成功了。单单坐如何能断掉?祖师大德教人「参话头」。实在讲,禅宗早年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用「观心」。观心,真的要上上根人。你看《坛经》,六祖所接引的,上上根人!心非常细密,一丝毫粗暴都没有,这人心细,心气平和,才有办法学这个法门。心浮气躁,你怎么观法?所以祖师就换了一个方法,叫参话头。

参话头是提疑情,给你一个疑问,这个疑问没有答案,你千万不要去找答案。譬如(话头多了,每个祖师传的不一样,决定没有意义)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常常想著这个问题,没答案。如果你要想寻求答案,错了,永远不能开悟。这个话头真正用意在哪里?叫你精神集中。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就专注在这个问题上。注意这个问题上,在这个问题上起了疑情,没答案。专注久了,人就得定,他没有妄想执著了。定功深了之后,豁然开悟,明心见性。也有不少祖师用「念佛是谁」作话头。不管用什么话头,用意完全相同,都是用一个疑问集中你的精神。所谓是用一念止一切妄念,用这个办法。说老实话,参话头也要心平气和,烦恼习气太重,妄念太多的,不行。

另外一个毛病,昏沈,到那里面壁盘腿一坐,没有几分钟打瞌睡了,那叫昏沈,那个不是禅的根机。这个是宗门教学,一个昏沈,一个叫掉举(掉举就是妄念纷飞,心定不下来),这两种人不能开悟。禅堂里面堂主,也就是老师,老师不说法的。老师巡堂,看著你,看你昏沈了,或者看你妄动,供养香板,打香板!最初用这个方法,这一打,他真的就开悟了。堂主是过来人,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能观机。你在禅堂坐香,心地「离尘寂静」,到将悟未悟这个瓶颈的时候,你没有办法突破,他大声一喝,或者这个香板打下去,你这一惊醒,马上就开悟了。所以那个手段是非常手段,不是明眼人不能用这个手段。我们自己不是过来人,也看不出参禅同学的根机,你用香板打,打死了他也不开悟,那就是罪过。

所以到晚近,禅堂里面有这个样子,不要说开悟的人没有,得定的人也没有了。我所接触的几个,依旧是心浮气躁,瞋恨嫉妒很重;言语、态度如果是得罪他,他报复!可见他没「离尘」,他也没「寂静」。所以今天「离尘寂静」念佛,功不唐捐;「离尘寂静」,信愿念佛,求生净土,肯定得生。我们对於这个法门深信不疑。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人,成就的人很多。再看底下这一段: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摩尼华幢,佛号悦意吉祥音。】

世界的名号,『摩尼』是如意的意思,是自在的意思。『华幢』,「华」是表菩萨修因。我们遵循的修学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因花,因地上的花。我们修得好,叫花好;花好,果报就好。这个地方怎么能看到花好?那个「幢」就是好,幢是高显。这个世界的修行人,他们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很自在,都很如意,换句话说,不会感到困难,不会感到有压力,而且所修学的法门都有很好的效果。名号意思里头显示的。

佛的德号『悦意吉祥音』,「悦意」就是法喜充满,《论语》里面所说「不亦悦乎」「不亦悦乎」是法喜,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不是的;是你学习有心得,从内心流露出来的喜悦,「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吉祥音」就是佛讲经说法之音,佛陀的教诲,字字句句都是圆满吉祥。遇到的人有大福报,没有福报的人,他哪里能遇得到?遇到不信、不解,不能依教奉行,遇到等於没有遇到。这个事实我们要知道。今天我们有没有遇到?这个答案要问自己,不要去问别人。你是不是真的相信?如果你还相信你自己的意思,还相信世俗一般的见解,你不信佛。

我们讲个最粗俗的,佛讲财布施得财富,你相不相信?你不会相信。你相信怎么样才能得财富?损人利己我才能得财富,现在大家相信这个。天天在动脑筋,怎么样把别人口袋的钱,把它挖到我这儿来。错了,大错特错!他以为是正确的,他以为佛说这个话是骗人的,目的是无非劝人做好事而已。把佛的教诲都想偏差,都想歪了。自以为聪明,自以为是,决定不能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是现代大多数的人(这个我不是说一般社会大众,大多数学佛的人),他不相信。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佛在大小乘经论,处处说,时时说。非常可惜,众生茅塞未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知不觉,糟不糟糕?

佛到不到这个世间来?不来,菩萨也不来。为什么?佛菩萨来了,众生毁谤。众生不相信,不能接受佛法,佛要到世间来示现,要来说法,引起众生的毁谤,叫众生造更重的罪业,他要堕恶报,佛不忍心。所以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这是个重要的因素;这个世间人不相信,不能接受,佛不来。什么时候来?众生欢喜接受,众生能理解,欢喜依教奉行,佛菩萨都来了。这在佛法里面叫根熟,这个世间众生根性成熟。众生根性成熟,佛要不来帮助众生,成就众生,佛怎么对得起众生?佛哪里能算慈悲?众生不能接受,不能相信,不肯依教奉行,佛不能来。佛要来了什么?众生毁谤,恶意的批评、破坏,反而造极重罪业,那都是造地狱罪业;佛不来,避免众生造业。由此可知,佛示现在这个世间,大慈大悲;佛不来,不示现,还是大慈大悲,慈悲到极处。

我们今天极力劝勉善根福德深厚的同学们,你们果然回头,果然能信、能愿、能行,这就是感;自自然然这是能感,佛就有应,佛菩萨就出现在这个世间。佛菩萨出现的多,这个世间的灾难就少!我们今天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化解这个世间灾难,用什么方法求?用自己的真信、正解、正行,用这个来感。自己不是真信,不是正确的理解经义,依教奉行,你拿什么来感动诸佛菩萨?现在人求佛菩萨,他用什么来求(那个求就是感)?用贿赂。认为什么?佛菩萨也跟贪官污吏一样,我想升官发财,我到庙里烧几炷香,买一点供果供一供,巴结巴结,贿赂贿赂。甚至於还许愿,许的愿,我们听起来很好笑:佛菩萨你保佑我发大财,我发了财之后,我替你修庙,我替你装金身;发一百万,我可以分一万块钱给你。佛菩萨不傻,一百万,九十九万归你,你只给我一万,算什么!跟佛菩萨讨价还价。你把佛菩萨看作什么人?你说你这种念头,罪过大不大?迷惑颠倒到所以然处,居然不觉,真正是可怜悯者。「吉祥音」就是说法的声音,这个世界耳根利的人多,所以佛还是以音声作佛事。我们看这一段最后的一大段: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普云藏,其状犹如楼阁之形。】

这一段讲得详细,这是讲这个世界的形状像『楼阁』的样子,有很多层。两层以上的,这才是楼阁。

【依种种宫殿香水海住。】

『宫殿』是表法,『香水海』也是表法,前面都说过,都是表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

【一切宝灯云弥覆其上。】

这是讲这个世界的上空。

【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

这是说周边的庄严。

【纯一清净。佛号最胜觉神通王。】

这个第五海,右旋的第五海是金刚轮庄严底香水海,所持二十层佛刹,我们在这一段里头看到了,它最后是『二十佛刹微尘数世界围绕』。但是实际上经文少了两个佛刹,我们从经文一直念到这个地方,经文实际上是十八段,少了两段。这种情形在这个经里头常有,什么原因?原本传到中国来有残缺,大概这两段(可能是两页)掉了,所以在这一大段当中少了两段的文字。这个缺少与整个《华严》教学的宗趣无关紧要,所以大致上教学的旨趣都相当完整,只要我们好好的来学习。

『世界名普云藏』,这个世界的名号,「普」是普遍。「云」的含义很深,也很圆满,前面多次报告。「藏」是含藏。用这个名号,可以说它这个含藏包罗万象,云彩在空中千变万化,相有体无,可以欣赏,不能执著;可以欣赏,不能得到。告诉我们,宇宙之间万事万法就像浮云一样,可以欣赏,可以受用,不可得,不可取。这个名号,也充满了智慧。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你的心地清净,万缘放下,哪里还会有自私自利?哪里还会有贪瞋痴慢?那我们想一想,我讲的这个十六个字,这是基本的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真的都跟空中浮云一样,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般若经》上讲得好,这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那个心就变成轮回心。把这些拉拉杂杂东西,不要说这些,包括出世间法,都不放在心上,你的心是真心。诸位一定要记住,真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我用妄心!你不是用真心。妄心怎么能成真果?哪有这个道理?妄心不能证果,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

带业往生,诸位一定要清楚,祖师大德们讲得很好,带旧业,不带新业;带过去,不带现前。你现前还造业,你怎么能往生?当你往生那一刹那的时候,你的烦恼确实被这一句佛号控制住了,决定不起现行,这个时候跟佛感应道交,佛来接引你。如果在这个时候,你的烦恼还起现行,佛不会现前;佛不现前,你的冤家债主现前。在现在,现在人造作恶业太多太重,临命终时妖魔鬼怪现前,这还得了吗?现在你就明白了,临终的时候最后一念,烦恼伏住了。那不要紧,现在多造一点业还无所谓,到临终的时候,我来保住最后一念。理论上讲没有问题,是这个样子的。事实上,难了!你能敢保证你临命终时头脑清楚吗?你能保证你最后一口气是念阿弥陀佛吗?那个时候你真放下吗?

你看现在这个社会,走的那些人,有几个人头脑清楚?我们自己亲眼看见的,亲耳所闻的,许许多多人往生,几乎一半以上痴呆症;到痴呆症,那就完了,肯定随业流转。万万不能得痴呆症!痴呆症怎么来的?医学报告里头说的因素很多,说的也都很有道理。在佛法里面讲,恶业造得太多,真正的因素!恶业多了,心理就不正常,现代人常讲的忧郁症;他有忧虑,他有牵挂,他心不安,他有恐惧。这些真的是造成痴呆症最主要的因素,在佛法里面讲缘;真正的因是造作恶业,不知道忏悔,不能往生!人还没有断气就已经不省人事,甚至於家亲眷属都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孙子在他面前:你是谁?跟他讲:我是你的儿子。他还怀疑,不认识了;助念也没有用,你想想这多么可怕!看到别人是这个样子,就要想想自己,我会老会死,我到死的时候,会不会像他这个样子?这个事情可怕!

我们如何保证自己将来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就要万缘放下,不能等待。一定等待自己老了快要死了再放下,愈是老是愈放不下,这个是古人经验之谈。愈老分别执著愈严重,这人之常情。修行人如果不是真修、不是真干;真修真干,天天放下,年年放下,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差不多都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不放在心上,心开意解,他不会得痴呆症,他头脑灵活。为什么?他没有忧虑,他没有得失,他生活在这个世间非常快乐。今天吃饱了,穿暖了,没事!念佛诵经,跟佛菩萨往来,不离佛菩萨。经典是佛菩萨的教诲,是佛菩萨的法身舍利,这个有意义有价值。不但心结解开,烦恼习气天天减少,对自己的身体大有帮助。什么帮助?不容易衰老,不容易生病。

那你要去问问那些医生,研究医学的,人之所以衰老,多半是忧郁,忧能使人老!人有忧虑,老化就非常快。人要是天天开心,我们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天天开心,天天快乐,这个人怎么会衰老?我们看到新加坡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四岁了,还是年轻人,一点衰老的样子都没有。每天还在练瑜伽,教瑜伽。我想等我们净宗学院教室盖好之后,我会请她到这边来教瑜伽,请她来开一堂课,让她到此地来现身说法。我说的这些也都是佛号里面所含的,『最胜觉神通王』,真的要觉悟。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