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四三讲)  2003/1/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43

诸位同学,请看第一尊佛,第二段「威光获益」。得益别中第二句,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标的小题目,这一句是「大心智明」。这个意思是说「后后因果,皆入初心,略有三义」。第一个是「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修途至在初步,学者禄在其中」;第二是「菩提直心,正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第三个意思说「三德开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这三个意思很深,意思也很广,包括一切佛法都在其中,《钞》里面解释得比较详细,我们细细的来观察、来学习。

什么叫做「后后因果,皆入初心」?这一句是解释「六位相望,故成后后」「六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叫六位,这是讲大的位次。前面五位每一位里头都有十个位次,五十位,加后面等觉一位,我们常讲五十一位菩萨。除去十信位,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位就是法身大士,这是华严圆教所说。每个位次,前面一个位次是因,后面一个位次是果。我们就以六位来讲,十信是因,十住是果;十住是因,十行是果;十行是因,十回向是果;十回向是因,十地是果;十地是因,等觉是果,这就是「后后因果,皆入初心」,就说明这个意思。实际上每一个位次里头都有因果,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去体会观察。我们的起心动念,前一个念头是因,后一个念头是果;后一个念头是因,下面一个念头又是果。你在这个地方能够体会到,因果永远无间断的在转变;因变成果,果变成因,最后一个果推到前面,还是第一个念头是因,那就是初心!这个道理很细,要很细心去观察。

这桩事情说明了「初发心」重要!发心善,后面的因果愈来愈善;发心不善,后面因果愈来愈不善。我们过去没有人教导我们,没有善知识,自己无知迷惑,起心动念自以为善。接受善知识的教诲、薰陶,这才完全明了,往昔身、口、意三业造作都不善,所以才招致现前的苦报。现前苦报我们有没有觉察到?没有!觉得现前日子不错。那我要问你,你现前有没有忧虑?有。有没有牵挂?有。有没有烦恼?有。好,你统统都有,这个果报不善!果然是善的果报,肯定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心地清净,身体清净,我们一般人讲健康快乐,常生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不通达、没有不明了的,这才叫做善果,这个果报善。我们今天果报善在哪里?即使你在这个世界上有崇高的地位,有亿万的财富,你依旧不快乐,你有忧虑,你有恐怖。所以,凡夫真的就是凡夫,不觉!身在苦中不知苦,以苦作乐。明白人、圣贤人看在眼里常常感叹著说「可怜悯者」!可怜就是你在苦中不知苦,你造作罪业不晓得是造业。

佛菩萨教导我们,教我们觉悟,觉什么?知道苦,知道自己在造业,这先要知道。「知」就觉了,觉而后你就能改,改就是修。所以说「若修途至在初步」,这句话有典故,这典故在《肇论》里面。《肇论》里头有几句话说得很好,「如来功流万古而常存」,为什么?性德永远不会磨灭的。「道通百劫而弥固」,这个两句赞叹如来就是赞叹性德,性德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常不断。它不是修德,修德可以被人事环境障碍,性德不会,性德没有,畅通无阻。这也就是说明诸佛菩萨为什么要教人,明心见性重要!你要是明心见性了,你就入华严无障碍的境界,世出世法里头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学佛为什么要成佛?为什么要成菩萨?得大自在!我要不成佛、不成菩萨,我这一生、生生世世都不自在;不自在是苦,自在才是真乐。这两句话很重要,「如来功流万古而常存,道通百劫而弥固」

后面说,他怎么成就的?「成山」,高山,高山怎么成就的?是泥土、石土堆起来的;最初这一把土是这个山的根基。「修途」,什么叫修途?途是路途,就是道路,修行的道路你走得再远,你从哪里走的?起步,开始那个第一步。第一步迈出去,你才能达到目的地,你才有圆满的成就。所以「始」圣人重视。一个人在一生开始的第一步在哪里?母亲怀孕。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胎教!这是一个人开始的第一步,始自今日。人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无需要听别人的,尤其古圣先贤的,「这是老人了,过去的,他懂什么!」古圣先贤的教诲抛弃了,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造作无量无边的过失。你的小孩出世了,长大了,不听话,不好教!这个时候你著急了,原因在哪里?第一步你疏忽了,原因在这个地方。我常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做父母亲的人没有尽到责任,对不起子女。他既然来了,跟你建立了父子、母子的关系,父慈子孝!你爱护你的子女,从哪里爱护起?怀孕的时候。这个时候思想见解要正,为什么?起心动念影响胎儿,言语造作影响胎儿。

昨天我也跟诸位提到过,现代科学家发现,这一杯水,我们喝这一口水。我们的心很欢喜、很善良,对这杯水也很尊重、也很爱惜,这个水的结晶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到,结晶是非常美的,像花朵一样,你看看你就影响它了。如果我们心情不好,很不高兴,在愤怒之下,这个水在显微镜观察之下,它的结晶就很不好看。起心动念喝的这一点点水,它马上就受影响,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磁场,我们磁场干扰到它;有好的干扰、有不好的干扰,它马上就改变样子。连这一杯水都如此,你想想看你身上的细胞,母亲肚子里面的胎儿,他所受的影响,我相信比这个水还要大,不晓得要大多少倍。

从前李老师给我们说,我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也看到,印祖常讲的。母亲喂奶的时候,婴儿喂他奶,盛怒之下,心情非常不好发了脾气,这个时候喂小孩奶,小孩吃了这个奶,两、三天死了,不知道什么原因。愤怒之下这个奶是毒!它的毒都在奶水里头,这个婴儿吃了之后就中毒。以后这桩事情被医学界发现了。所以印祖常常劝年轻的母亲们,盛怒之下决定不能够喂小孩奶水。那好,现在不喂自己的奶,现在用牛奶代替,行不行?你要懂得,这一杯水在欢喜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结晶,在愤怒的时候、不欢喜的时候它是什么样的结晶;同样的道理,牛奶也一样。你在盛怒之下的时候,你把牛奶的分子在显微镜里面去看一看,你看它是什么结晶。谁懂这个道理?但是古圣先贤懂,佛菩萨懂,佛菩萨常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最高的原理、原则都告诉我们了。

所以,好的磁场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一切众生,就是瞋恨你的人、想害你的人,进入你的磁场,他的恶念就不生了。什么原因?你的磁场比他大,你的磁场的力量把它融化掉。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真正懂得释迦牟尼示现「八相成道」里面的降魔,释迦牟尼佛用什么降魔?用磁场降魔!魔在面前威胁利诱,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如如不动,释迦牟尼佛不是如如不动,他也在动,他怎么动?他在这里面,用真诚、究竟圆满的、清净平等的大慈大悲,发这个心,发这个愿。这种心愿的磁场力量比什么都大,把妖魔鬼怪的磁场全部融化掉。这些妖魔鬼怪本来都是来诱惑的、来捣乱的,进入佛陀磁场,一个个乖乖的来皈依,接受佛的教诲。

我们明白了,再加以现代科学的证明,佛在三千年前没有发明这些仪器,佛知道得清楚。因此修行人养什么?这是我讲了多少年,养自己的真诚心!无论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我一片真诚、究竟的清净、圆满的平等、正觉、慈悲,我们修这个,这是从根本修。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心是一心,一心我说了五个,这是一体的五面,一而五、五而一;就好像一个手五个手指,五个手指是一个手。什么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真诚。什么是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就是慈悲。无论说哪一个,一定五个都具足,一而五,五而一,这是诸佛菩萨的根本。到什么时候圆圆满满入这个境界,连这些名相都没有、都放下,完全回归到自然了,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佛,你就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开始」比什么都重要。心始於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没有别的,就是养这个心,就是修这个心。

在身,身是形象。形象怎么个修法?也有五个原则,要看破、要放下、要随缘、要自在、要念佛。念佛是归宿!念佛是什么?佛就是法。前面讲了「知法谓之佛」,知法就是佛。念佛是什么意思?与一切法相应,与一切法相融,与一切法合而为一体,那个念佛就圆满了。看破,真的就是我们现在读的这段经文『智光明』,看破也就是《心经》里面讲的「照见」;放下就是《心经》里面「度一切苦厄」,你就自在了,究竟圆满的大自在。大自在绝不独享,我要把我的自在与一切众生共享,那就是随缘。随缘是教化众生,是他受用,不是自受用。诸位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自受用是自在,他受用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人修行算是到家了,在我们佛门一般的术语讲「证果」,世俗人也有说「得道」。他得的是什么道?他所得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他这个得到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没有不自在!没有不顺性德的。什么叫性德?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最浅显的话,就是伦常道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点点滴滴决定与伦常道德相应,这是从事上讲。在佛法里面,他跟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四摄、四无量心决定相应。

我们不能不懂这种究竟真实的事理,成就自己这一生无与伦比的功业。世间人知道立大功、建大业,什么是大功?有利於国家民族。什么是大事业?建立一个政权,统治国家,大业!那个业要跟道业来相比,太小了。道业,道里面的「功」是断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功。「业」是作佛教化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事业。不要说是世间人王不能比,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也不能比。这些天王见到佛菩萨没有不礼敬的,称老师!时时向老师请教。所以这才是真实不朽的功业。

清凉大师在《钞》里头也有引用《庄子》上的两句话,说「千里之途,在於足下;滔滔之水,本於滥觞」,滥觞意思是源头。譬如长江、黄河这是滔滔的大水,你去看源头,源头像泉水一样。我们讲长江的发源地,黄河的发源地,那个泉水不断的往外流,愈流水就愈大,再会合许许多多支流就变成大江、变成黄河。「合抱之木,生自毫末」,大树,几个人牵手围起来的一棵大树,大树最初是什么?最初是个小树苗。就像个小草一样,刚刚从土里长出来,它长了几十年、长了几百年、长了几千年,变成很大的树。所以那个大树是「果」「因」是什么?最初的小树苗。长江、黄河这样大的水,它的源头是很小的泉水,这就讲「初」,最初、原始。所以果再殊胜,你看他最初第一个因,初心!这就是说「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

最初发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意思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说过!我讲什么?讲三种觉,「始觉」,我讲过。始觉,你开始觉悟了,到等觉菩萨还是始觉。为什么?昨天没觉,今天觉悟了,今天才开始觉悟了。到明天,今天没有觉悟到,明天又觉悟了,他还都是始觉,开始觉悟。初信位的菩萨开始觉悟,二信位的菩萨也是开始觉悟,五十一个阶级的菩萨你问他,都是始觉。始觉不离初心,最初那个始觉是初发心。我们今天有没有发心?没有发心。为什么说没发心,心是发了,忘掉了,随发随忘!所以后头的接不起来,它不能相续,这样就没有结果了。我们观察植物,最容易观察到什么?我们的菜园,我每天都要从菜园走过,每天看看菜园,是每天都不一样,一天比一天大一点,那也是始觉。一直到它长成,成熟了,可以收成了,我们知道那是十几天前,一、两个月前种子长成这个样子的。你要从这里面去观察,大乘经教亦复如是。凡夫成佛跟种子长成果实没有两样,一个道理。

它决定不能够中断,不能中断是什么?在缘上,我们讲的增上缘。我们今天可以说,在这个道场「增上缘」并不缺乏,什么东西中断了?「所缘缘」中断了,「无间缘」中断了,当然「亲因缘」不会中断,阿赖耶识种子不会中断。所缘缘是一会儿想学,一会儿又不想学,念头常常在转变,这就是你的心不定,你的心不专一。无间缘中断了,学习常常发生中断,所以很难成就。这几天这一边有些同修为了收看「华藏卫星电视台」,我听说有不少人装了小耳朵的天线,听说收的效果非常好。这是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陈居士到这个地方来访问我,我告诉她,这个作法很好。这是过去华藏视听图书馆的延续,华藏图书馆的形式没有了,如果能在空中发现,好事情!今天早晨我还在说,有这样一个设备,我们可以不必办培训班、不必办佛学院。为什么?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喜欢学什么样的经论,都可以在电视萤光幕上来学习。只要你具足圆满的所缘缘、无间缘,你就成功了!

所缘缘就是我们常讲的一门深入,无间缘就是所说的长时薰修,这两句话很重要!增上缘,现在有这么一个频道,你二十四小时可以不中断的在学习,这个好,这比电脑好,比电脑网路好。因为网路是你要近距离看,很伤眼睛。电视萤光幕你可以距离远一点,一般如果我们距离三公尺到四公尺,不伤眼睛了。这桩事情我想了至少有三十多年,希望有一个专用的卫星频道,我们的讲经二十四小时可以能够不中断。当然我一个人做不到,一个人没有办法一天讲二十四个小时。所以我们要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家出家,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在一起研究。每天一个人上两堂课,十二个人就办到了,二十四小时就可以不中断了。甚至於十个人也可以,另外有几个小时穿插念佛,都是好事情,不是听经就是念佛,不是念佛就是听经,这样学习进步就太快太快了。现在我们虽然还找不到这么多人,好在过去留下来的这些录相带可以播放的,大概早年品质比较差一点,好在我们是教学,不重视画面,只要能听得很清楚就好。可以播放的我听说总共有一万多个小时,至少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也能够延续两、三年。这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一桩事情。

今天看到大威光菩萨得益的这一段里面,所说的「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清凉大师给我们讲解得这么透彻。所以在总结里面讲「后由初得,故曰在初」,人要懂得这个道理,才知恩报恩。我学佛,在佛法里面得这点成就,最初是方东美先生介绍,如果没有他介绍给我,我怎么会知道?作梦也想不到,这一生当中肯定错过了,不会去接触,最初!真正了解明白了,再遇到一个老师来指导我,就是真正入佛门学佛第一个老师,章嘉大师。人要记得最初的那个「因」。护持佛法,让我们有修学的环境,这个我们不能不感激韩馆长,护持三十年,护持的功德超过老师。老师教导,没有人护持,没有环境还是枉然,不会成就的。现在时间到了。

前面这首偈还没有讲完,我们现在继续接著讲,但是先还是要把经文再念一次: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清凉大师在这一句里面,跟我们说出「后后因果,皆入初心」,他讲了三点,第一点「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修途至在初步」,这一句我们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后面这句是「学者禄在其中」,这句也有一个典故。前面这句的典故是在《肇论》里面。后面这一段典故是在《论语》上,儒家的《论语》上,《论语》孔子的学生子张学干禄。干禄是什么?「干」是求,「禄」是禄位,就是很想求一个职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学政治,政治里面包括的科目很多,像行政、内政、外交这些都是属於政治这个部门。孔子告诉他,你应当怎么样去学习,你才能够获得一个职位,我们现在讲工作的职位。孔子这几句话很重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清凉大师取《论语》里头这句话与经义也相应。

夫子教子张的这段话,确确实实非常值得现代人做参考。尤其是现代人想为团体做一点贡献,即使像我们现在讲做义工,我们希望获得一个义工的职位,来为这个团体服务,在国家里面想获得一个职位,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夫子讲的是个原则。「多闻」,多听听别人。「多闻」「多见」,多闻、多看实在讲跟我们佛门四大天王表法意思完全相同。「东方天王」教我们负责尽职,履行道德。「南方天王」教我们精进日新又新,南方叫增长天王;我们智慧要增长、能力要增长、学术要增长,生活的水平也要向上提升。无论是物质或者是精神,全方位的向上提升,南方天王教我们的。要怎样能够达到这个目标?西方、北方就教给我们方法;西方「广目天王」教我们多见,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多听。

但是夫子在这里教我们一个原则,「多闻阙疑」,你多听,可以多听,听了有怀疑的地方,决定不可以马上下断语。你要把它搞清楚,没有搞清楚,我有疑惑的地方不说。所以夫子讲「慎言其余」,其余是什么?你没有疑惑的地方;没有疑惑地方你能够说,你有疑惑的地方不能说。为什么?怕说错了,说错之后,你就得罪了,你就有了过失。「多见」,你可以多看,看到有不如法的事情,有危险的事情,你不必要做。你做到你所看到的没有问题的,确实是好事,对社会、对众生有利而没有害,你看清楚了。这样子你去做,你就「寡悔」,你就少后悔了。你要不把事情看清楚、看明白,你感到有问题的事情你也去做,做错了以后你后悔!所以「多见」「多闻」长智慧,这在佛门里面讲「成就后得智」。成就后得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理智,要有智慧,不能用感情;感情容易犯错误,不可以感情用事,要用智慧。

所以,佛家四大菩萨表法,大乘教!地藏菩萨代表的是孝亲尊师,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本。根本从哪里落实?儒家落实在《弟子规》,佛法落实在《十善业道》,出家人落实在《沙弥律仪》,起步!成佛作祖,莫不由初,初是什么?沙弥。沙弥是菩萨、是佛祖的基础,第一步,根源之所在。所以诸位同学你就晓得,你要没有根、没有源,水没有源头、树没有根,死的!他怎么能成就!不能不讲求,不讲求不行。大根大本,出世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世间法建立在孝亲尊师的基础上;所以世出世间法总的根源是孝亲尊师。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没有《弟子规》、没有十善业你就完了。在世出世间法里头,你这一生不可能有成就,别说大成就了,小成就都没有。那就是迷迷糊糊把这一生混过去,随业受报。果报比这一世要往下降,不会往上升,跟这一世平起都不可能,决定往下坠落。你懂得这个事实真相吗?

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能够做到「言寡尤,行寡悔」,夫子说「禄在其中矣」,你想求干禄,虽然你还没有去求,你已经具足求干禄的条件。这个话不太好懂,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说你希望求一个职位为社会为人民服务,你现在虽然还没有求,你资格具足、条件具足,这个话大家容易懂了。总而言之,夫子所说的还是基础的德行。眼看、耳听一定要学习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善恶、是非,这叫学问,这是智慧,你才能够趋吉避凶。邪的思想我们不要,邪的行为我们不能做,恶的念头、恶的行为决定不能够沾惹。我们心正行正、心善行善,起心动念,待人接物,讲求谦虚、恭敬、忍让,道义!具足这些条件,当然禄在其中。你一定会得到一个职位,得到一个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机会,这夫子教的。

怎么样跟这个经讲的相应?清凉大师在注子里头说得很好。子张「虽未得禄」,地位还没有得到,想求还没有得到,但是要想得到这个地位、得到这个服务机会的道理,需要哪些条件,他具足了。事上得到位置,有服务的机会,那个在后;由於你现在来求学,才从求学当中具备这些条件,这个在初。正如同现在一般年轻人上学,上学干什么?去念大学选择科系,他在认真学,这就是初。学成之后,他到社会上某一个行业里头取得职位、取得工作,就是子张所问的。现在你还没有踏进社会,你还没有服务的工作的位置跟机会,但是你现在在学校里头已经在开始学习。学习在初,将来你得到工作机会,为社会大众服务在后。后,必定有前因,后是果;现在在学校学习这是因。这就是清凉大师注解里头的「后后因果,皆入初心」,还是说的这桩事情,说得很好。这是第一个意思,他三个意思,这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菩提直心,正念真如,真如门内,摄一切法」,这一句怎么讲法?讲「菩提直心」,这是《起信论》里头说的。《起信论》里面讲菩提讲三个心,「直心」是菩提心的体,还有「深心」「大悲心」,那是菩提心的用;有体有用。直心怎么用,用在哪里?自受用就是深心。对待别人,叫他受用,就是大悲心,大慈悲心;大慈悲心的体是直心。什么叫直心?现在人有很多看到这个名词:我直心!我对人都直来直去的,有什么说什么,该喜欢的喜欢,该骂人可以骂人。他以为这是直心,都把这个字的意思误会了。所以我们要把《起信论》《观无量寿佛经》合起来看,意思就清楚了。《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之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那才叫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至诚心就是直心。这个经论合起来看,我们就不至於把这个名词看错了。

什么人有菩提心?菩提心一发,你不但不是六道凡夫,你超越十法界。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有发菩提心。为什么?他发不出来。日常生活、待人接物意识心作主,他不是直心。直心作主,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它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是完全(就是起心动念)与道德统统相应,决定没有违背道德。古大德讲「好善好德」,好德,决定不违背道德,好善,决定没有恶念。这恶念是什么?烦恼!菩提心要是发起来之后,烦恼就断了。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他的见思烦恼断了,他不是伏断,灭断。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至少也要破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心里头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凡夫!那是意识心作主,他哪有直心!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直心!

「正念真如」,念是什么?念是心上有,与心相应叫做念。正念是正确的、圆满的。什么叫真如?真如就是《起信论》里面讲的「生灭真如二门」,这两门都「总摄一切法」「真如门」所谓心性不生不灭,这是真如,摄一切法。「生灭门」也摄一切法,生灭门所谓是生灭与不生灭和合。和合实在讲,经上讲的「非一非异」,不能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也不能说生灭跟不生灭是二,这就叫阿赖耶识;所以阿赖耶识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真是纯净,妄是染污。由此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所以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的那是真如门,现;唯识所变的是属於生灭门。这是两门,这个两门都能摄一切法,现在此地偏重在真如门。这是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后后诸德,皆依真如」「后后」我们在前面明了了,就是从果上讲。因果转变上来说都是依真如,真如不二。所以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也就叫第一义。佛说这桩事情,说它的名字总说了几十个,为什么说这么多?教我们不要执著名字相。你知道说的是这桩事情,你执著在名字相上错了。一切法里头「知离即是法」,一切法自性离故,所以你决定不能执著;不但不能执著,而且还不能分别。你懂得吗?

一切法的真相,《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法存不存在?不存在!一切法也可以说存在,存在跟不存在是一不是二。你要说真相,真相不存在,你说幻相,幻相存在。幻相是什么?相续相!相续相是个影像,不是事实真相。所以我常常用电影,从前老式的电影里面都有底片的,你在放映机里面去看放映的时候的底片,你在这个地方领会到佛这四句偈的意思,「如露亦如电」。你在电影银幕里面看到好像是真的,实际上它是假的,相续相。当你看完这张,这张已经不在了,已经换掉了。它的速度太快,我们看了,眼睛的现相还没有灭,实际上这个相已经灭了,它已经换成第二张。这才叫事实真相,所以它的真相叫「刹那生灭」。生灭的速度太快,生灭跟不生灭几乎是同时,所以叫不生不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不生不灭,这个话不是叫废话吗!它确实有生灭,但是生灭的速度太快,你没有办法看出它的生灭,所以称为不生不灭。

「真如」前面讲过了,真如是一切诸法的体性;换句话说,虚空是从它这里变现出来的,法界也是它变现出来的,无量无边的星系刹土是它变出来的,生命是它变出来的,宇宙之间万事万法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面就叫做「真如」。所以真如能现一切法,是一切法的本体。现在说「菩提心,正念真如」,所以「能摄」,菩提心就能够含摄一切法。这个道理希望我们不要忘记前面所讲的,佛、法、僧这三个字的意思,「知法谓之佛,知离谓之法,知无谓之僧」。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威光菩萨他闻法得益很深很广,真正的悟入进去了,入了佛的境界。所以这个经文上不称他太子,称他作菩萨。这是清凉注解里面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三者,三德开显,前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这一句怎么讲法?清凉大师说这就是「别教一乘圆融义也,不同余宗」;换句话说,其他宗派里头没有这个讲法。说「三德开」就是「发心功德品」(这个在后面我们还没讲到)经文里头佛这样说的,「初发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则法身开显」。初发心的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初发心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心纯、心正,非常可惜这个心保持不长久。这种现象在哪里?随时随处都能看到。现在我们展开经卷,我们在这里学习《华严》,我们的心是真、是纯。但是这堂课上完之后,出了教室跟外面境界一接触,刚刚在课堂学习的,忘得一干二净,所以不能成就!这就说明你的初心保不住,你要保住了,保住你就成佛了!经上我们读的这些大道理似乎懂了,一接触外面境界马上就糊涂了,又不懂了。

什么时候功夫才能得力?接触一切境界不碍初心,这功夫得力了!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缘当中,我们讲磁场大家好懂,我的磁场强,我的磁场纯正,我能够融化别人,别人不能干扰我,这就叫佛菩萨,这就叫功夫得力。如果我们学习了,正在学习的时候这磁场不错很好,但是一下课之后马上就软弱,一接触外缘的时候又变恶了,保不住!心像水一样,在上课讲堂的时候是很平静,这水是静的,一点都不动;下课之后一接触外面,外面风一吹,这水马上就起波浪。什么时候到「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用现在的话说,你不受任何磁场的干扰,你能够永远保持你的正觉(佛法里面讲觉正净,永远保持你的觉正净),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干扰,你成就了,你得道了。威光获益,你也获益,真正获得利益。为什么威光行,我们不行?真正的原因就是薰习的时间不够。如果薰习的时间长,产生力量了,你不会被外境影响,你会影响外面境界,就这么个道理。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帮助世间人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都在自己功夫成就、德业成就,自自然然感化众生。不能感化众生是自己修学功夫不够,势必要加功用行。所以经上讲「初发心时,得如来一身无量身」,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过很多,怎么样把自己的心,就是自己的思想见解,跟虚空法界融合成一体;如何把我们自己的身,与一切刹土众生融合成为一体,这就是「法身开显」的意思。「三德开显」第一个是「法身」,第二个是「般若」,大师接著说「得究竟智慧,得一切智慧光明,则般若开显」。所以我们学佛人求的什么?求的是究竟智慧,求的是一切智慧。智慧在哪里?智慧是我们自性心中本来具足,不在外。现在智慧不开,就是因为你有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住了。佛在经上说得非常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般若就开显了。

第三个「不於诸法少有所得,即以心离妄取,寂照双流,故解脱开显」,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今天是一点都不自在,为什么?你有得失,你有忧虑,你有牵挂,你有烦恼,你的心事重重!所谓是心有千千结,很可怜!不管你有多高的地位,有多大的财富,你心有千千结,你一点都不自在。你懂不懂这个道理?佛菩萨何以自在,「不於诸法」,诸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少有所得」,他没有得失,没有得哪来的失!一个人得失没有了,你说他快不快乐,你说他自不自在!世间人忧虑的是什么?牵挂的是什么?总而言之一句话,还不是得失!没有得到,想什么方法把它得到,得到之后又怕失掉,累死了!觉悟的人告诉我们这是假的,世间没有一样东西你可以得到的,包括这个身体,身体也是刹那生灭,得不到的。得不到的东西,你操那么多心,不是冤枉!

什么东西能得到?真如能得到,正觉可以得到,所以一定要懂得。一切法,六百卷《大般若》释迦牟尼佛讲二十二年,我做了个总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於一切法不可以生控制的念头,不可以起占取的念头,占有,占有就是得;不能有占有的念头,不能有控制的念头。「心离妄取」,取就是占有,占有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能把这个念头断掉,你心就定了,所有一切妄念放下了。这个时候智慧现前,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解脱开显」,是这么回事情。

「故此心中,无德不摄,因该果海,并在初心」,这个时候你心里头具足圆满的德性,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统统都现前。「因该果海」,菩提心是因,这个因里面包含著果海。就像一棵大树,那棵树的种子是因,这个因只要得到缘,它落在很适合生长的土壤,这土壤里面有足够的肥料,提供它生长的这些条件,它将来一定长成大树,几丈高、几十丈高的大树,那是果。果都在那个种子里头,这因该果海。「并在初心」,因该果海是比喻,这句话说都在初心。

下面又说「离初无后」,种子是初,我们举植物做比喻,大树是后,没有种子哪来的树?「离后无初」,没有树哪来的种子?这是讲「缘起法」「故举初摄后」。若再就「法性融通」来讲,「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契同心性,无德不收」。接著大师说,「以一切法,随所依性,皆於初心,顿圆满故」「顿」不是渐次的,这是从法性融通上讲,也就是从理上讲,一切因果,不离心性。因果也遍世出世间一切法,因果的现相转变、相续、循环,不离心性。「契」,契是契合,与心性相应这叫「契同」「无德不收」,这个德收在因果里头。只要你跟心性相应,心性里面无量无边的德能、德行都在其中。我们细细去思惟,细心去观察,义理无穷,对我们的觉性自然开显,我们一般人讲开悟,怎么开悟的,从这些地方就能开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