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九六讲)  2003/9/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9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南方最胜世界,苦灭圣谛第七句:

【或名最上调伏。】

这些都是苦灭圣谛的名称。『最上调伏』,也就是究竟圆满的调伏。通常在经论里面,「调伏」常常见到;「调」是调理,多半是对情绪来说的,「伏」是伏烦恼。这就是真正的修行,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圣人他有能力调伏,总的来说,这个能力不外戒定慧三学。在初学这个过程当中,这也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戒律来调伏我们的行为,身口行为用戒律做标准;用定慧来调伏我们的念头,现在讲的是思想见解,用定慧。至於具体的方法就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所谓无量法门,那是讲的方法手段;总的来说,不离戒定慧三学。所以戒定慧三学展开来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最上调伏」,那是圆满了,达到究竟圆满,这个时候连调伏的念头都不会生;还有这个念头,没有达到最上。最上是这个念头没有,换句话说,这修行人圆圆满满的回归到自性。明心见性,少分的,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都算是少分;到地上菩萨可以说是多分;到等觉、妙觉,这是最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要想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得懂得用这个功夫。我们对世出世间一切人事物的想法看法是错误的,这自己要能肯定,也就是说要承认。不承认过错就无法调伏,也就是没有办法改过自新,唯有改过、改正,才真正能向上提升。

像诸大声闻、菩萨,我们是决定做不到!所以我们学习的是念佛法门,带业往生。带业往生要不要调伏?要,还是要。如果完全不能调伏,带业也不能往生,这个道理总得要懂。念佛功夫得力,什么叫得力?能调伏烦恼习气叫做得力。净宗里面常讲「功夫成片」,成片就得力,为什么?所谓是二六时中,一天到晚,你念佛的力量能够相续不断,念佛的力量能够伏住烦恼习气;没有断,伏住。古大德比喻得好,叫石头压草。这个草没有除根,用石头把它压起来,它也不会长出来,可是石头拿掉,它又会长出来。

我们看看学院,学院的草坪,现在我们都铺上水泥做停车场。两块水泥当中还有缝,缝里面还有小的草长出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非常明显的观察到石头压草这个比喻。压的时候,一点空隙都不能有,有一点空隙,那个草它就从空隙长出来。植物的现象我们容易观察到,有没有能够回光返照,照见我们自己的心行,起心动念还有没有烦恼?哪一天你忽然观察到,真的没有烦恼了,为什么?在起心动念的时候,没有妄念,除了这一句佛号之外,就没有第二个念头生起,这个境界叫做「功夫成片」。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的条件得到了,真的有把握往生。

这个事情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只要这个大事办成功,就永远脱离轮回了。也许说这个轮回里头,我还有很多家亲眷属,还有很多好朋友,我还舍不得离开他。没有关系,到西方极乐世界,乘愿再来,再来的时候就不是凡夫。凡夫在六道是受业力支配,再来,不受业力,是乘愿再来、愿力再来的,不是业力;愿力自在,业力不自在,那就完全不一样。再来,一样的继续不断的学习,我们佛法里面讲修行,继续不断修,可以跟六道众生一起修,决定不迷惑,决定不会受染污,决定不会退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之后,真的是圆证三不退,这是无比殊胜的利益,一直把自己的功行提到「最上调伏」

我们要有这个认知,这是真实智慧,有这个决心毅力,一切万缘放下才能伏得住。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像水泥地里头有个缝,那个小草会长出来。彻底放下,古大德所谓的「得闲」,今天才得闲,闲是什么?没事,今天真的是空闲、没事;怎么没事?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功夫才真正能伏得住,我们这一生的事情能办妥,这一世没有白来。再看下面一句,第八句:

【或名常平等。】

『平等』上面加一个『常』字,这是灭圣谛,为什么?九界众生有时候也有平等。像前面说,功夫得力把烦恼习气伏住,这个时候是个平等现象,但是定功有时候会失掉,这就是修行有进有退。如果能够「常平等」,常平等是永恒不变,这叫常,那是如来果地大涅盘的境界,永恒不变。一般讲法身菩萨不变,四圣法界里头还不可靠;换句话说,还有小幅度的变化。六道凡夫的变化就大,从平等可以变成极不平等,他的烦恼习气现行的话。这些我们从历史上能看到,如果你再细心从我们周边这一切人事物里面也能看到,原因很复杂,但是平等非常重要。

十法界里面,佛常常跟我们讲因行,修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因缘非常复杂,无论怎么复杂,总有一个最重要的,排名排在第一,第一个因素是什么?佛常常用这种方式来教我们。十法界里佛法界第一个因缘就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心,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本性,平等里头决定没有二念,因为二就不平等。尤其是「常平等」,决定没有二念,这是自性、真心自然的流露。

菩萨第一个条件是六度心,取得天道,生天。佛给我们讲生天第一个条件,「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能够生天。人道,中品十善,还要加上五戒,五戒十善,这取得人身。饿鬼道第一个条件,贪心;畜生道第一个条件,愚痴;地狱道第一个条件,瞋恚。这佛在经教里头常常给我们说,我们要记住,也得要常常给别人说。说多了,对自己有好处,印象深刻,你起心动念它就起作用,印象深刻它就起作用。念头才一起,就想到与十善相不相应?与十善相应,好事;要是与十恶相应,就麻烦,就要往下坠落。

我们这一生的目标是希望向上提升,不希望向下坠落。尤其是无比殊胜的目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要记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样说起来,我们得要修上品十善,这是绝对正确的。上品十善就是佛在《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二六时中,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是上品十善,这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每天认真努力去提升。

当然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非常重,有意无意的它就起现行,但是这个现行一起来,立刻就觉察到,用一句阿弥陀佛伏住它,降伏住,恢复到正常。正常是什么?没有杂念,没有烦恼,没有习气,正常。保持著正常,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只有靠佛号,一天到晚心里面有阿弥陀佛,口里面有阿弥陀佛,心帮助口,口帮助心,心跟口相应,这个功夫容易得力,这叫真正会念佛。心跟口不能相应,那不叫念佛,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定要心口相应,心里面的佛,口里念出来,口里念的佛,跟心佛相应。这里头不夹杂,真正做到「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这个净念,不怀疑、不夹杂,这是净念;相继,一句接一句不中断。

所以真正念佛人,实在是念累了就好好的休息,休息好了,赶紧上念佛堂。要求三宝加持,念到什么?不疲不厌,也得要做个样子给大家看。我听说中国大陆,确实有些念佛人晚上不睡觉,不是一晚、两晚,有的一、两年,有的十几年没有睡过觉,他这个念佛日夜不间断,你要问这个事情可能吗?经典上讲可能。财色名食睡,我们凡夫叫五欲,佛法里有个名词叫五盖。佛告诉我们,这个东西盖覆我们的自性,盖覆我们的性德,所以它可以离开的。那我们现在知道,我们不要财行,不要色也行,不要名也行,但是不要吃就不行,不要吃会饿死;不要睡也不行,精神提不起来。所以饮食、睡眠,我们的这个烦恼习气很重,离不开。经上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色界天人离开了,他不睡眠,他不要饮食,禅悦为食,色界天人,欲界都不行。但是欲界有六层天,愈往上面去愈淡薄,需要的愈少,这是事实,到色界完全不需要。在我们人间确实这是很少数,真正功夫用到得力的时候,妄念没有了,也能做到饮食很少,睡眠可以不要。初学的时候,到精神疲倦了,他止静一会儿,盘腿面壁有个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他精神体力就恢复了。做不到的,真正的原因还是烦恼习气。确实佛在经上讲的话,「一切法从心想生」,真的不错。

我们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也曾经试验过,我们学习持午,晚上这一餐不吃了,晚上没有吃饭的念头,那个时候它真的不饿。如果想起来我还没有吃饭,饿了,这一念就饿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了若干年,又动个念头早餐也不吃,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不是日中一食吗?我们也学日中一食,真的,早晚不饿,没有这个念头,没这个思想!我自己在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教,李老师日中一食有好几十年,我在台中的时候,我学他,我也日中一食,我学到八个月,我才告诉他。行,不是不行。我差不多继续了五年,以后到台北去讲经,住在韩馆长家里,这一家人跟我讲:法师,你一天吃一餐不行,万一你身体出了毛病,我们承担不起。一定要求要吃三餐,我也就答应她,我把一餐分做三餐吃。从前我吃一餐,那一餐吃三碗饭,日中一食,改做三餐,每一餐吃一碗饭,量是一样的,这分做三次。所以一直到现在,到现在我一天不吃没有问题,也不会想,不会饿;早晨,晚上没有吃,那更没有问题。这是什么?对於饮食淡薄,不是像早年非常的需求,还得要讲究色香味,现在这都没有,随缘,一切随缘。

年岁大了,需要容易消化的,所以对於不容易消化的菜肴,我就少吃。富於刺激性的,像辣椒年轻的时候很喜欢吃,现在少了。这是在饮食上的调理,都是帮助我们身心清净。佛门常说,「身安则道隆」。你要修道头一个身体要健康,心情要安定,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容易;身体不好,心情烦躁,无论修哪一个法门都是障碍。在平常处事待人接物,要常常记住修平等心,与平等相应。我们今天修学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这是性德,起心动念一定要与这个相应。第九句:

【或名可同住。】

这是灭谛里头的。可以同住,跟谁同住?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你入如来境界了,你当然跟佛同住。菩萨还不是佛的境界,不能跟佛同住,同住一定是同一个境界。所以从这一句里面我们也得到很多的启发,六道受生原则原理就是『可同住』。如果我们生到欲界天,你有这个条件,可以跟欲界天人同住,自然就到那里去。而不是说信了上帝就能够升天堂,不信上帝就堕地狱。这句话,现在西方有不少人说,这不是神的意思,这绝对不是耶稣说的,大概是后人伪造的。他说神、神圣不可能说出这个话来。这种判断是很合逻辑的。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你的德行标准。佛经里面讲的就很明显,上品十善,四无量心。天人都是上善,上品十善,各个都是慈悲喜舍。你要是造十恶业,自私自利,做人非常小气,非常吝啬,那你跟天人完全不一样,你没有办法跟他同住。如果你也修上品十善,也修四无量心,真的修成了,你自然就跟他同住,这就是自己把自己境界提升到天人的境界。

孔夫子在《易系辞》里头说得好,他讲出「游魂为变,精气为物」,这个说法跟佛经讲的相应。讲凡圣,是道德的水平不相同,你的道德程度愈高,你就往上升;道德水平愈低,他就往下降。由此可知,十法界确实是有,你要往哪一个法界是你自己做主,不是别人做主。人在大自然环境里面,我们佛经讲十法界,十法界里头不但有正报,还有依报。我们现在知道人在轮回当中,有畜生道,有饿鬼道,所以随著自己的心行在六道里头舍身受生。佛给我们讲的,每一个众生十法界的因统统具足;换句话说,佛法界的因你也有,你为什么不去作佛?你缺乏作佛的缘,因跟缘结合果报才现前。你虽然有因,现前没有缘。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十法界的因也具足,现在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那我们把其他九法界的缘都断掉、都疏远掉,我把佛法界这个缘加强,因跟缘结合,果报不就现前了吗?念佛往生净土就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跟阿弥陀佛有缘,跟极乐世界有缘,所有一切众生都有缘,谁说的?佛在经上讲的,佛怎么说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哪个众生没有缘!唯心自性,就是自己不是别人。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自己心变现出来,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现出来,怎么会没有缘?缘挺深的,这个因挺深的,那现在缘,我们信愿行就是缘。我们今天相信,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接引十方一切念佛众生,深信不疑,相信我念佛我决定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信心具足,愿心绝不改变;我只有这一个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跟缘具足,这样我们跟阿弥陀佛可同住。在十法界六道里面这些众生,我们跟他就不同住,就这么个道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认真努力去做的。末后一句:

【或名无为。】

这是如来极果,『为』是什么?造作。最高境界里头,决定没有造作这一桩事情,不但没这桩事情,念头都没有。佛在经上常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慈大悲,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他就应。随类现身,随机说法,好像他挺忙的,真的好像没有休息过。普贤菩萨讲「不疲不厌」,怎么说无为?给诸位说,真的无为,这一句话很不好懂。世尊在经典里面用比喻给我们说,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他老人家讲击鼓,我们敲得重,它响的声音也大,响的时间也比较长;我们轻轻敲它,它响的时间小,时间也短。

试问当我们敲击它的时候,这个鼓有没有在那里想想,有没有起心动念,我要怎么样反应?这大家知道,没有!鼓是空空的,里面什么都没有。他说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就像这样,众生的感,就是你敲他、击他,他马上就有应,这个应是自然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是自然的。不是他起心动念,不是他观察你成佛的机缘到了,我要现佛身来给你说法,不是的。那已经是凡夫,那是有为,那不是无为。无为就是那个反应完全没有作意,就是我们讲的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过。无为而无所不为,无所不为而无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大德大能,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南方最胜世界最后这一段,苦灭道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最胜世界中,或名能烧然,或名最上品,或名决定,或名无能破,或名深方便,或名出离,或名不下劣,或名通达,或名解脱性,或名能度脱。】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讲出世间的因,道谛,略举十个名号,这十个名号都是属於道谛。「道」就是道路,就是修行的方法、门径,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那就有八万四千个名号、名称,无量法门就有无量的名称。道谛如是,其他的苦集灭亦复如是,所以《华严》四圣谛所说的是「无量四谛」

第一个名号是『能烧然』。清凉大师有注解,「道名烧然,以智慧火,烧烦恼故」。这个说法,大乘经里面我们常常读到。燃烧是比喻智慧,火是能燃烧,木柴是所燃烧。在一个世纪之前,也可以说一个世纪的初期,我这一生当中,童年生长在农村,那个时候的农村非常落后,我们住的房子是草屋,不需要建筑工人,不需要,我们找一块地,把地土稍微平一平,邻居大家帮帮忙把四面墙(土墙)筑好,上面搭几根梁柱,上面盖茅草。这个茅草屋大概可以用两年,两年之后屋顶要重新再铺草,只要把新的茅草加上去就行了。所以住了十几年,这个房子你就看到很厚、很厚一层茅草。这房子虽然很简陋,但是住起来很舒服,冬暖夏凉。因为土墙很厚(土墙通常差不多都有一尺多厚),隔热的效果非常好,茅草盖得也厚,所以住起来很舒服。我们烧饭、烧水,用土灶烧柴火,住在乡下靠近山林,不必去砍柴,树枝掉下来的就很多。我们小孩每天早晨出去捡柴火,捡一大堆拿回来可以够两、三天烧的,所以对佛经上讲的「能烧然」,我们感到非常亲切。

在台湾,都市是没有问题,乡下,尤其住山,我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了五个半月茅蓬。那个时候的茅蓬建在一个山上,观音山,那个山没有水没有电,所以我们也过的是原始的生活,在那里真的也是搭了个茅蓬。土灶,每天我到山上去转一圈,捡树枝回来烧。山上有一个泉水,确实给我们带来方便,我们用竹子,把竹子里的竹节打通,把竹竿一根一根接起来,把水引下来,也有自来水了,完全是就地取材。所以佛把这些柴火比作烦恼,把般若智慧比喻火,这一把火把烦恼统统烧干净了,就这么个意思,「能烧然」

唯有智慧能转烦恼为菩提。在什么时候转?真的是一切时、一切处,问题就是你会不会?这个会不会里面,真正的意思是你会不会用智慧,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不用烦恼用智慧,这就叫转烦恼为菩提。智慧永远是清凉的,不生烦恼。再给你说,真正会用智慧的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动念,前面灭谛里面讲的「无为」。如果起心动念,这就是烦恼,这就是无明,你处理事物就不能圆满;你要是完全用智慧,你处理一切事物决定是圆满的。但是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在世法里面讲,大学问;在佛法里面来说,得道的高人他才能做到。

见到这个人喜欢,见到那个人讨厌,见到这一桩事情欢喜,见到那一桩事情不欢喜,凡夫,不是修行人。修行人修个什么?就在这些境界里头修清净心、修平等心,学习不用分别,不用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学这个东西。当然这个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学成的,要长时间。一般来讲,真干,时时能提得起警觉,古德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时时刻刻都提得起警觉,不用妄想分别执著,一般说起来,总得十年、二十年。有十年、二十年的修养,你处事待人接物心平气和,我们一般人讲,那个火气完全没有了,让人接触你,他有什么感觉?一团和气,温和。

我们要记住,孔老夫子做学问,真正到功夫得力是什么时候?四十岁。三十岁的时候,他做学问的目标、方向、方法正确,真正得到受用是四十岁,四十而不惑。不惑,不迷惑;换句话说,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自己有能力能做得了主。我们一般讲开悟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真的他开悟,他有悟处,一团和气。夫子,你看学生对他老人家的赞叹,学生大家在一起赞扬夫子之德,用了五个字「温良恭俭让」;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他一生在生活当中表现的。於是中国凡是读书人都是以这个为自己修养的标准。

儒家以夫子做标准,学他的温良恭俭让。孔老夫子为中国人树立了典范,大家都肯定这是道德修养的标准。他说「五十知天命」,知天命就是真正知道因果报应。「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他十五岁开始学,到七十岁达到事事无碍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学习的榜样。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修学纲领,是三皈、五戒、十善、六波罗蜜、四摄法,再加上普贤菩萨十愿,这就圆满,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总的纲领三条,「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总纲领。烦恼的根就是迷邪染,智慧,真实智慧是觉正净,智慧生起,烦恼就没有,「能烧然」

第二句『或名最上品』。我们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话不是没有根据,确实有根据,根据孔老夫子所说的。《论语》里头有一段话说,这是夫子自己讲的,「吾尝终日不食」,我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想,这世间无论什么事情,都没有真正的利益。「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唯有读书高,不如学也,向古圣先贤学习。为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夫子确实是个聪明人,是个有智慧的人,他的人生他有方向、他有目标。他的目标不是世间的功名富贵,五欲六尘享受,他不是的,他的目标是圣人,读书志在圣贤,不是求功名利禄。读书为什么?读书是希望自己作圣人、作贤人,什么是圣人?圣怎么讲法?在中国字汇上,圣跟神意思相通,所以神圣常常连起来讲。神圣是什么?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搞清楚了,这个人就叫神人,就叫圣人。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不知道,这个人叫凡夫。神圣本来的意思是这样的,没有迷信,所以人皆可以作圣人,人皆可以成为神圣,你要肯学才能达到。

确确实实能够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你的生活会非常快乐,但是不见得是富有。纵然是贫困,他快乐,颜回就是很明显的例子。颜回物质生活非常贫乏,但是他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他是孔子的学生,孔老夫子对他非常赞叹,学生当中排名他第一,他乐的是什么?道!物质生活不在乎,吃饱了就行。衣服能穿得暖,三餐能吃得饱,快乐的不得了,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佛家,道家,称之为什么?道人。道人是什么?放下,没有一样放不下,统统放下,无事,这是「最上品」

谚语里头也说,「人到无求品自高」。於世出世法无争无求,无有欲望,那一般说这种情形,人不就堕落了吗?这个人不是懈怠懒散了吗?这是一般人的看法。实在讲,凡夫必然是这个结果;道人可不然,道人是正面的,他的智慧增长,他的烦恼天天在下降,智慧天天在提升,所以他快乐。这个话,《论语》里头头一句就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是喜悦,是从内心里面往外头流的,不是外面的刺激。他就一个人住在荒山野岭,人迹不到,搭个小茅蓬在那边住,快乐无比。世间人完全不能了解,认为他很寂寞、很孤单、很可怜,不是,那个境界是一般人永远没有办法想到的。真的,唯有读书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真得到了。

我们世间,中国人一般讲高人,凡是高人物质生活都很清苦的,所以清高这两个字常常连在一起,清贫高尚!有道德,有学问,有涵养,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就一般来讲,与大自然合而为一,他的目标;在佛法里面来讲,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无上菩提,他求的是这个。这里面有不可思议的境界,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他心清净,清净心就是禅定,禅定就能突破空间维次;对於世间前因后果,他明了,对出世间不同的空间维次,他也知道。所以他的活动空间,他的生活情趣,我们凡夫没有法子知道,境界不相同。

道,确实是「最上品」。在世间法来讲,圣贤的智慧是最上品,不是科技。科技的发明确实是给凡夫带来方便,对於这些高人,那是累赘,他要这些东西干什么?我们今天渡河要用船,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达摩祖师渡长江不用船,江边上芦苇拔下一根,丢在水面上,他踩著芦苇就过了江,你看多方便,哪要那么麻烦?你们昨天晚上念《三时系念》《三时系念》「浮杯过海」,那是杯度和尚,他过的那个海并不太远,是在什么地方?香港到大屿山这个海面上,他用一个茶杯丢在海里头,站在这个茶杯上,他过海了。所以对他们来讲,所有一切科学这些玩意、把戏,他都觉得太笨,哪要这么麻烦!

《神僧传》里面还有一个名字我记不得了。早年我读的这些书有这么一个印象。有一位法师(那个时候的京城在长安)他要回国,这是印度来的一个法师要回国,长安信徒很多,发心请他吃饭,饯行,给他饯行。他还有两天走了,跟法师约定明天中午到我家,我供养,法师欢欢喜喜点头,好。另外一个人讲,明天中午到我家,他统统答应。到第二天中午,真的法师来了,每一个人都欢喜;你看多少人供养法师,他到我家来了,欢喜得不得了。这供斋完了,到第二天去送行,十里长亭去送行。每个人讲法师昨天看得起我,到我家。那个说不对,明明中午到我家去,这大家一传起来才知道,他有分身术同时到几百个人家应供,他都去了。大家这一对证,知道分身术,他有分身术,我们现在科学技术还做不到,还没有办法做到分身,他能够分身做得那么自在。

旅行,现在旅行坐飞机也很累,并不自在。达摩祖师给我们示现了一个神迹,有从西域回到长安的,有两个人,沿途跋涉走了好几个月,回到长安跟大家说,几个月前他在那里看到达摩。有人想想,那个时候达摩在中国,怎么会跑到印度那边去了?这是不可思议的能力,我们现在讲特异功能,讲神通。现在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这些是人的本能,六种神通都是本能,天眼,你眼见的能力遍虚空法界没有障碍;听,能听过去未来也没有障碍;变化,飞行,这属於神足通。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娑婆世界的西方,距离多远?当中隔了十万亿个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当中间隔距离是十万亿个佛国土,就是十万亿个大千世界那么远。要多少时间能到?一念就到。光也做不到,光不要说通过大千世界,现在科学家很清楚、很明了,光的速度通过我们现在的银河(银河系从这一边到那一边)要二十万年,光的速度来走一秒钟三十万公里。你看佛给我们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弹指就到了。科学没有法子,做不到,所以他也不相信,没有办法解释。

佛跟我们讲本能,你有能力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你也有能力知道别人心里在想什么?他心通。这种能力我们现在丧失掉,怎么丧夫掉?妄想分别执著丧失掉,怎么样恢复?佛给我们说,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恢复,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就叫做禅定。所以禅定功夫愈深,你突破的层次就愈大。随著禅定的功力大小,你恢复的能力多少,这是成正比例。佛这些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实验,怎么个修法?「道谛」就是修行的方法,你看这里面讲的这么多,每一种都是,你看哪一种适合你,你就用哪一种,只要认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去学习,你一定能恢复。但是这里头总原则一定是断烦恼,烦恼不断不行。无量无边的方法,都是帮助你断烦恼,哪一个方法你觉得方便,你就采用哪个方法。

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是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方法。诸位要晓得持名念佛就是修禅定,它所达到的目标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禅定。一心不乱里面,功夫有浅深差别不同,到一定的程度,你能力恢复。最先恢复的是天眼、天耳,其次恢复的是宿命、他心;再其次的是神足,最后是漏尽,到漏尽的时候就超越三界,超越轮回。佛说的这些话,希望我们能证得,不是说了就算,希望你能够证实,变成你自己生活当中的境界,有体有用。佛说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本能,我们现在失掉本能,这是很可耻的一桩事情,应当恢复本能。它跟科学真的完全是两个反方向,这是科学不能够容纳神圣的教诲,神圣的教诲可以包容科学,诸位细细去体会这个味道。

第三个名字,『或名决定』。这个名词也非常好,我们要看这个「决定」,它是在道谛里头,道谛里面决定的目标,决定的方向,决定的方法,就会有决定的成就。世出世间法无论成就大小,总在有决定的信念、方向、目标、义理,你才会有成就;犹疑不决,一事无成。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疑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这个话说得那么清楚,决定才会有精进,精进必然有决定。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接受,能够相信世尊为我们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造万物,只要你能够真的相信佛这个教诲,我们就能够得到决定的效果。

人何以能成佛?没有别的,天天想佛。「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佛,当然就成佛;你想菩萨就成菩萨;你想罗汉,你就成罗汉。那么现在人他想什么?他天天想发财,对於钱财贪而无厌,果报是什么?饿鬼道。贪心变饿鬼,瞋恚下地狱,天天想著冤仇、怨恨,这个果报在地狱,没有一样不是决定。所以「决定」在此地是个原则,那要看你的方向、看你的目标,然后告诉你,你决定得什么样的果报。我们要明了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所以我们有坚定的信心,有决定不变的愿望,放下万缘,求生净土,你就决定得生。给我们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全程肯定。

在现前我们学习阶段当中,我们决定遵循经典的教诲,决定要舍弃自己的成见,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做法一定要放下,决定遵守佛陀教诲。佛陀教诲很多,我们只抓住几个纲领,那就是决定成功之道。净宗方便,经典少容易受持,所以我们提出行门,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五个科目,不多,很容易记。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不违背这五个科目就成功。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