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六六讲)  2003/1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66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八段,西北方欢喜世界,苦灭道圣谛。我们把这段经文念一念: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欢喜世界中。或名入胜界。或名断集。或名超等类。或名广大性。或名分别尽。或名神力道。或名众方便。或名正念行。或名常寂路。或名摄解脱。】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道是出世间的因行,灭是果,道是因,出世间。『欢喜世界』,世尊也略举十个名号,第一个名号『入胜界』,「胜」是殊胜,「入」是契入,这是道的名称。由此可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所行的道门,所传的道门,所弘扬的道门,无一不是「入胜界」,教导人入殊胜的境界。胜界有绝对的、有相对的,相对是次第的。譬如说,人法界要跟畜生、饿鬼、地狱界来相比,人法界是胜界;人法界跟欲界天比,天界是胜界,我们人间比不上;欲界天跟色界天相比,色界天是胜界;色界天跟无色界天相比,无色界天又是胜界。这是属於相对的,比较而说的。无色界天要比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是胜界,狭义。究竟胜界是如来果地,那是等觉菩萨还是不能跟他相比。

这个地方「入胜界」意思有广狭不同,但是在本经而论,这个经是大乘圆教,那个胜界是佛菩萨,不是十法界的菩萨,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菩萨,以至於究竟如来果位。所以,这个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门,无一不是帮助众生在一生当中,不但超越六道,而且要超越十法界,真正的证入第一殊胜的境界。这部经给我们说了两处,两处实际上是一处,华藏跟极乐。经文大部分虽然讲的是华藏,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可是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演出,我们说表演,最后的压轴戏,最精彩的是在最后。这点我们决定不能疏忽,最殊胜、最精彩,全经的精华在末后一品。尤其是末后一品末后的一章,「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达到究竟圆满。为什么?令上中下根一切众生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这是真正令众生证入第一胜境。

《华严》不可不读,不能不学,这个话是民国初年弘一大师讲的。我在学佛的初期,方东美先生给我讲,古大德常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这句话显然含有浓厚引诱的味道,但是这是善意不是恶意,这是真实不是虚伪。世间人迷於物欲,不知道有佛法,接触到佛法的人,往往也迷於三乘,小果的利益,也疏忽了《华严》。实在说这个经的分量太大,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分量太大的东西,一般人看到不愿意学。喜欢简单扼要,时间短他就学会,就得到利益,这是现代人的习尚,我们不能够不知道。佛法常说,契机契理,契理固然重要,契机也不能够疏忽。现在众生喜欢吃小品的,你看看饮食生意最好的是速食店,你到餐饮店不需要等待,立刻就拿到,简单,价钱也很便宜,所以生意最好。我们看到许多速食店在全世界有连锁店,这个经营成功,什么原因?契机,不是别的,契机,对於现代人来说,投其所好。

佛教是无比的殊胜,为什么不能够发展?不能够光大?是我们佛门四众弟子不懂得契机的方法。我们再看看经典上记载的,世尊与他的那些大弟子,这些菩萨、罗汉他们很懂得契机。实在说,我们不如他们,他们能将世尊的教法、教诲传遍到全世界,流传到三千年。现在我们接棒了,接了这个棒子要比前人殊胜才好;要不如前人,我们就有罪过了。那变成什么?一代不如一代,我们比不上上一代,就有过失了。所以,善巧方便是非常重要,尤其契机,要观察现代人他害得是什么病?他需要什么药?这跟大夫诊断意思是一样的。先要细心观察把毛病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引导他入胜界。

在这个世纪当中,如果再往前面推,至少是两个世纪,西方科学技术逐渐在发达,科学讲证据,容易叫人相信,现量境界。古圣先贤的教学,人不在,我们拿不出证据出来。证据是什么?古书。人都不相信,这是过去的,不是现在的。你说孔子书,真的是孔子说得吗?是不是后人伪造的?信不过!释迦牟尼佛留传下来这么多经典,怀疑的人非常多。这是释迦牟尼自己说的?翻译有没有经过修改?有没有加入翻译人的意思?这样的疑惑比比皆是,把人的信心逐渐逐渐淡化了。一、两百年的淡化,到现在就没人相信了,展开经卷就打很多问号,怎么能接受?怎么能理解?怎么能依教奉行?我们面临著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众生,真叫刚强难化。

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告诉我:我们今天求学是磕头礼拜向善知识求法,等到你们真学成了,你们如果要等别人向你磕头作揖向你求法,佛法就断了,断灭了。怎么办?我们要向别人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他,他还未必接受。真的,一点都没错!我们在形式上虽然没有磕头作揖,在心理上确确实实是磕头作揖,希望他接受这个大法。这个大法无比殊胜,尤其经论上常讲「唯证方知」,证就是契入。你只是有信、解还不行,你得不到佛法殊胜的利益,你不能够生法喜,你不能够转烦恼为智慧,所以一定要证。证要通过落实,也就是说,你把你所学的、你所信的、你所理解的,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也就是说你要做到!这个东西不是讲的,是做的。

佛教我们修行,修行这两个字的定义,你要认识清楚。行是行为,行为包括三大类,身体的造作,这一举一动,身业的行为;口是言语,口业的行为;还有念头,起心动念,意业的行为。身、口、意的行为如果有过失、有错误,你把这个过失、错误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道理要懂得。诵经、念佛、礼拜、忏悔是不是修行?不一定。如果你是真干,那是修行,那个没有错。你要不是真干,每天依照这些形式去做一遍,对於自己的行为丝毫影响都没有,那不叫做修行。那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不是修行,那不是学佛。是什么?李老师非常风趣,他把学佛颠倒了一下,那叫佛学。佛学跟学佛完全不一样,学佛是真干,佛是我们的榜样,佛是我们的典型,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要成佛。佛学就不一样了,把佛法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於自己起心动念、日常生活行为不相干;换句话说,所学非所用,这个错了。这两个名词我们要辨别清楚,佛学、学佛,我们要学佛,我们不搞佛学。

真正要学佛,下面这个名号非常清楚,『或名断集』,集是苦因,世间苦因,苦是世间的果报。世间苦果从哪里来的?从「集」来的,集就是烦恼。烦恼为什么称集?烦恼是长时期薰染成的,自性里头没有,真心里面没有,这个我们要晓得。妄心里面就有了,我们要记住佛讲的这些名相,妄心,可见得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当真,麻烦就大了。你要是哪天明白了,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要去计较,不是真的,彻底放下,就没事了,你就入胜界了。

可是六道众生不懂得什么叫虚妄,接触佛法,天天读经,天天在这里研究讨论,并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果然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对於这个世出世间一切现相还会计较吗?还会起心动念吗?还会有分别、执著吗?都没有了。换句话说,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起心动念,妄心没断。染污、烦恼、习气如果不断,肯定在增长,自己茫然不觉,真的是在增长。

我们细心观察,观察别人,人看自己是非常不容易看到自己的过失,看别人容易。看到别人烦恼习气增长,回过头来看自己,把外面境界当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最重要是照自己,我自己是不是跟他一样迷惑?是不是像他一样的不知不觉?天天为外面境界染污,染污到非常严重,在一切时一切处,处事待人接物之间,都能觉察到他这个烦恼起现行。现行,佛法说叫花报,我们中国世俗里头说叫现世报,来世果报。现在在这一生当中,得不到清凉自在,得不到烦恼轻、智慧长,来世问题就严重了。就好像植物开的花不好,农夫就知道,今年收成不好,花不好,收成是果,结的果一定不理想;花开的好,心里欢喜,今年一定丰收,结果殊胜。我们学佛有没有在这些地方留意?是不是天天反省?

佛菩萨教导我们,每天早晚课诵必须要做。做早晚课诵的意义在什么地方?那是教育,佛菩萨、圣贤对我们的教诲。早晨读经,听训,提醒自己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对人对事对物,要记住经典的教诲,不要违背。是善的,要做到;不善的,不但不可以做,连念头都不生。见到一切不善,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智慧;要如如不动,决不放在心上,这是功夫。功夫就是禅定,禅定是不被外面境界诱惑,智慧是对外面境界一切邪正、是非、善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能不知道,这个叫修行,我们这堂早课没有白做,提醒我今天一天依教奉行。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一天待人处事有没有违背佛陀教诲?如果有违背,赶紧改过来,天天反省,天天改过。

一个人要是真干,三年,你虽然不是圣人,你够得上是贤人,这叫真修行。所以早晚课不是做样子,敷衍佛菩萨的。好像我不做,不做就不好意思,人家看到「你看,他早晚课都不做」,其实做只做个样子,形式跟实质不相干,我们一般人讲口是心非。口里诵经念咒,心里还胡思乱想,这有什么用处?所以,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但是道场,道场重实质也重形式。形式是什么?形式是表演,是接引大众的,自利利他,实质自利,形式利他。诚於中而形於外,我内心真实,表演就逼真,这个表演能觉悟众生。众生天天在这里看,不是看几次他就觉悟,他的烦恼习气很重,往往这个表演需要看个几十遍、几百遍、几千遍,他真的悟入了!他才能明了。

菩萨有耐心,我们要学菩萨的耐心,所谓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天天在这个地方认真表演,不要去问有几个人看到我们表演觉悟了,不要去问这个。天天给一切众生种善根,天天给一切众生圣教正法的薰习。我们能这样干,烦恼习气染著才能够渐渐淡化,戒定慧三学一定相对的往上提升。这个道理、事相可不能不知道。所以每天反省,确实自己有进步,烦恼轻、智慧长,这里面就生法喜,不亦悦乎!法喜充满!这就是受用。受用,自自然然就在那里演!

佛教众生有所谓「三转法轮」,法轮是代表教学,三转就是三种方法,第一种「示现」。就是我们天天做,自自然然产生影响力,会影响我们的家人,会影响邻里,我们的邻居、街坊。岁岁月月我们这种真实的演出不间断、不夹杂,三年五载,就变成这个地区的风俗,移风易俗,有这么大的效果。如果世世代代有传人,这个影响的面愈来愈大,影响的时间愈来愈长,无量功德。这是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确实受了感动,看到你这个道场,看到你这个佛弟子、佛教徒,你的起心动念,你的言语造作,你对人对事对物,长期观察,他感动了。你们是好人,你们是善人,我要向你学习,希望你能教我,这就入第二个阶段。我们讲的缘成熟了,缘成熟了要教他,「劝转」,要劝导他好好的学习。

第三种方法「作证转」,我们劝导他,这是讲解,还要拿证据给他看,他相信了,这是最有力的教学方法。释迦牟尼佛自己举例子说了,我劝你们断烦恼,我的烦恼断了;我劝你们求智慧,我的智慧开了;我劝你们布施积德,我的福德圆满了,自己现身说法。你要真干,水到渠成,果报就现前!你要叫人看,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福报?修来的。原来一点福报都没有,修来的。他修能得到,我修也能得到,一点都不错。所以你要真修,真修就能改变你自己。我们自己毛病习气很重,什么原因?没修!这些年来你还不错,挺认真在修,改一点了,修得不够!是改了,改得太少,不理想。这样子是什么?你度自己,往生没有把握,福报不能现前,现前是一点小福报,不能现前,不能影响别人;换句话说,不能叫别人看到你会生信心。这是我们自己没有认真学,没有好好的学。如果大家天天能够反省检点,改过自新,那个进步不得了。你肯干,你一定得佛菩萨加持,诸佛护念,天龙善神拥护你,为什么不干?

净宗修行五个科目,简单扼要。往年我在洛杉矶弘法,住在印海法师的道场,印海法师对我非常好,我们两个也同年,他月份比我小。他对我们净宗修学的五个科目,他很赞叹,他说:净空法师,你这五个科目简单明了,容易学。我们的科目确确实实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每个人都能够记得,都能够理解。换句话说,信、解有了,行疏忽了,在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跟它相不相应?我们的念头相不相应?言语相不相应?造作相不相应?果然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离开这五个科目,这叫真正修净行、修净业,这叫真正念佛求生净土!这在《华严》里面我们得到证明,「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特别是在「名号品」、在「四谛品」,我们得到很大的启示。任何一个科目无不是周遍法界,无不是遍融一切,一断一切断,一悟一切悟,一成一切成。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三句,从第三句看起:

【或名超等类。】

『超等类』含有更深的意思,就是在修学的法门,法门无量无边。这个法门,这是讲《华严》,中国古代的高僧大德几乎一致都肯定,《华严》这部经是世尊出现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的根本法轮。根本法轮的意思就是基本的课程,其他一切法门都是这个法门某一部分的详细说明,所以称为枝叶。好像一棵大树,《华严》是根、是本,其他的法门是干、是枝、是梢、是叶,都不离根本,都是来辅助根本,使这个根本无比的殊胜,枝叶茂盛,花果繁多。这个说法在佛门里面,千百年来被大家一致公认,所以这个经教「超等类」。超越一切宗派,超越一切法门,尤其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样就变成「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了,实实在在不可思议,达到了顶峰。

古人也常说,读《华严经》能够拓开心量,拓开视野。心量大了,无论看什么事情就看得很深、看得很远。《华严》是讲大世界,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法身,这个世界不是别的世界,叫法界,法界里面融合无量无边的世界,成为一界,一法界。你说这个心量还得了吗?所以,在现代这个社会,由於科技发达,交通便捷,资讯普遍,把地球缩小,很多人讲地球村。我们居住在地球村,起心动念要想到整个地球上众生的利益,这就对了。这个地球上的众生才能和睦相处,才能有真正的和平安定。

和平安定是繁荣兴旺、幸福的基础。如果这个地区动乱、不安定,没有和平,怎么能兴旺?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是人心惶惶,没有安全感,当然衰落。要达到安定和平,共识非常重要。《华严》来帮助我们建立这个共识,是无比殊胜的教材。这个经典里面的中心理念就是宇宙是一家,法界是一身,正是现在所讲的多元文化。没有私心,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自他是一不是二。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众生,害众生就害自己,自他两害!为一切众生,自他两利。我们在《华严》里面学到了,确实超越。

这个经愈往下面学习,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现在可惜的,就是宣扬的人太少了,这么好的东西,就是缺乏介绍人,没有人介绍,没有人说明。我盼望我们同学,无论在哪个地方,你学了之后,你有了一点心得,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心量拓开了,放下自私自利。古人讲「与民同乐」,现在在《华严》境界里头,是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乐;上跟十方诸佛,下跟三途众生,不但有情,还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同乐。你看看这是什么境界?超等类!这是佛道,这是菩萨道。再看第四句:

【或名广大性。】

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一看,「道名广大性者,无不在故」。注解虽然很少,真的,义趣给我们说破了。『广大性』是什么性?佛性、法性。佛性是能证,法性是所证,能所不二。如果没有法性,没有所证,能性就不显了,它没有能力了。法性帮助佛性,让佛性显示出来;佛性证明法性,法性是真实的理体。谁能证实?谁能契入?佛性。佛性跟法性不二,一个性。这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宇宙的真体,宇宙是从它变现出来的,它能现。能现,这个性是真的,为什么?它永恒不变,不生不灭。

自性没有大小,如果有大小,它就对立了,它就有障碍了,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没有大小,就是没有空间,我们不能说超越空间,超越空间,那空间还真存在,没有空间。超越时间,那时间也还存在,你还承认有时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时空里面一切都没有。这里头什么东西?只有梦幻泡影。时空也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是能变的法性。所以,佛在《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这个诸法就是一切现相。一切现相的生起是什么?是心性所现。心性为什么能现?没有理由,法尔如是。这才叫真的,这真相,这才叫虚妄;如果有个理由现,就不能叫虚妄了,没有理由是虚妄的。你晚上做梦还有理由吗?没有理由。没有理由,现在人去想,要把它想个理由,想的人不一样,所以理由就很多。各人执著个人的理由,理由是妄想,那个现相是幻相,你不是自找麻烦!

所以,佛菩萨告诉我们,这个事情想不得!想全是妄想,妄想怎么能够明了事实真相?只有真才能够明了真,妄不能明了真。真是什么?真心离念,你要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真心现前,这个事情就明了了,你就清楚了。清楚之后是什么样子,说来我听听,佛说了,不可思议。这个话不是骗人的,真的。真相是不能思,不能思就是不能起心动念、不能分别执著;不能议是不能说,事实就在眼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你不能占有,了解事实真相,你在现相里头得大自在,在现相里面得真安乐。

佛这个话说尽了,字字句句是真实话,是真言,没有一个字是虚妄的,这是把事实真相真叫和盘托出。你为什么不懂?不懂就是因为你有妄念,也就是说,你分别、执著没有放下。放下分别执著你就懂了。懂了,你就会表态了,就像禅宗大彻大悟,你会生大欢喜,手舞之、足蹈之,那是表态。无量劫来蒙在鼓里头,今天突然之间明白了,真的明白了。这种境界就是大乘教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自性,性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有多大?古人说得好,「大而无外」,无外就是找不到边,没有边,「小而无内」,所以大小就没有了。你能不能体会到?对立永远没有了。一念不生,哪来的对立!生了一念就对立了。为什么?一念跟没有一念对立了,有念跟无念对立了,要知道自性里头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疑惑,本来无一物。宗门大德说「说似一法即不中」,这就是「言语道断」。你能说得出,不是的。所以,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教,他老人家最后的表态,说得好,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如果有人说佛说法,叫谤佛!这个话的意思深了,太深了。

佛四十九年把真实法完全显示出来了。所以你要懂得四十九年他示现的、他所说的,那是善巧方便,那是一种奇妙引导的方式,你能随顺他的引导,你就能悟入真实,这个法子太妙了。这个法子决定不能执著,为什么?这个法子不是真的。真的没有,他能够引导你入真实,所以佛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真正觉悟的人告诉你,契入真实应该怎样修学?他会告诉你,放下,这就是把秘诀传授给你了。放下!放下!还要放下。下面一个名号:

【或名分别尽。】

『尽』就是彻底放下了,放下『分别』。「分别」里面当然包括有妄想,当然包括有执著,说一个,三个都在里头,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话说得容易,实际上不容易做,什么原因?妄想、分别、执著是无始劫来薰修成的,根深蒂固,哪有那么容易放下!执著放下,我们知道大乘经上佛常讲的,六道轮回没有了。这三大类的烦恼,分别要放下了,十法界没有了;妄想要放下了,一真法界里面四十一个菩萨阶位没有了。后面剩的就是一个究竟的佛果。这究竟佛果还要放下,如果有究竟佛果,你还是没有放下,你还不能证得究竟。证得究竟要究竟放下,那个境界真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思议。这才真正是究竟圆满。

《华严经》对这个道理、对这个事实真相、对这个境界说得很多、说得很清楚。这个经的分量大,长说细说,对我们这种中下根性的人来讲,非常有受用。明了之后你要真干,真干就在这个「尽」字,尽就是放下。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就是学放下。我常常提一个纲领给同学们做参考,自私自利要放下,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这是业障的根源,所有一切的罪业都从这里生的。自私自利,从这个地方生起控制、占有,不知不觉想控制、想占有。因为你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根,你生生世世会跟别人竞争。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升级就战争,生生世世你总没有办法避免争。於人相争,争就树敌,不管你是争赢了或者争输了,跟众生都结了怨了。这一结怨,生生世世冤冤相报,你麻烦大了,你苦就多了。所以果报生生世世不如意,原因在这里。

你学了佛,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个教诲是真实教诲,你明白了、你觉悟了,你把那个争的念头放下了,「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只要能做到这八个字,恭喜你,你法缘殊胜。不但你在地球上,你就是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都欢喜你,为什么?你不跟他争,你无求,换句话说,你对他只有利,没有害。只有帮助,没有障碍,人家怎么不喜欢你!世出世间一切有情众生都会尊重你,这个人才叫真正觉悟了,不再迷惑了。这个事情不在言说、不在讨论,要在落实,你才能得受用。

念念还放不下自私自利,还放不下控制、占有,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那就是你控制占有的对象。有意无意自自然然跟人家发生冲突,造成对立,这是违背自性。你看看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什么个样子?他们六根对六尘境界,无论世法、佛法不起一个念头,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著,没有一样他不通达,没有一样他不明了。为什么?他没有障碍。他没有空间的障碍,十法界依正庄严,法界虚空界,像《华严经》上讲的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没有一个不明了,统统明了,智慧现前。虽然通达明了,他如如不动,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就是人家能守住自性。我们凡夫最大的缺点,一切罪业的根源,「真如不守自性」,这佛在经上常讲的。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真如跟自性融合成一体。

我们要多想想,佛在经上教导我们「深解义趣」,这个深解不是妄想。常常想到经上这些开示,不可以研究,就是想到佛说的这些话念念不忘,把所有一切杂念放下,让心专注在这几句话上,这就是修禅,这就是禅定。时间久了,不定是什么个缘分,你忽然悟了。你要记住,佛这些话不可以研究,研究,你就不能开悟。常常想著,这叫疑情,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就没悟,你就没有法子入进去了。这个疑不是怀疑,叫疑情;佛所讲的当然是真的,我程度不够不能理解,这叫疑情。

譬如佛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宇宙之间没有大小,我们看到明明有大小,他怎么说没有大小?真的没有大小。大小,是你看错了,是你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幻相,不是真的。事实真相里头没有大小,它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哪来大小?小能容大,芥子能容须弥山,这已经很不可思议了。可是佛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微尘能容世界,这简直不可思议。在一微尘里面看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诸佛刹土并没有缩小,微尘没放大,告诉你没有大小,没有大小就是没有空间。同样在这一微尘里面,能看到过去无量劫,能看到未来无量劫,这告诉你没有时间,没有前后就是没有时间,一真法界,统统在你面前。

这不是我们境界,我们想去研究思惟,想不到,做不到的。所以不要思、不要议,常常有这桩事情放在心上,这叫疑情。时间久了,不定什么缘分触动了,一下就开悟,悟了你就契入了。契入之后,别人要问你,你跟诸佛回答一样的,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也会是这样告诉人,那是宇宙万有的真相。所以,妄想、分别、执著尽了,这个境界才能现前,妄想、分别、执著没尽,这个境界你只是听说而已。

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时候尽?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就入这个境界了。这时候执著尽了,分别尽了,妄想还没尽,妄想就是无明,破一品,还有残余。这时候不在十法界了,因为十法界是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你分别执著没有,尽了,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华藏、极乐!到华藏、极乐没有别的,要把妄想断尽。破最后的妄想不在十法界,就像世间读书一样,读小学好比是断执著,执著断尽,小学毕业了,不再回到小学,念中学;中学里面断分别,分别断尽,不在中学了,离开中学念大学去了;大学里面要把妄想断尽,妄想尽了,大学毕业了。诸位从这个浅显比喻,你就明了了。因为我们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才有六道,才有十法界。永嘉禅师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梦里是不觉,你有分别、执著,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觉后是什么?你能把这些烦恼习气尽了,十法界、六道没有了。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烦恼、菩提,体就是佛性,烦恼要是断了,佛性不就断了,哪有这种道理!转变。觉了之后,烦恼转变成菩提,相宗里面讲「转识成智」,转过来了,所以佛菩萨高明之处就是会转。这个境界是虚幻不实,好转,它要是真的,你就转不了,不是真的可以转。转从哪里转?在念头上转。为什么在念头上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佛知佛见,这是诸法实相。相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你的心想不善,就是六道三途,你的心想善,就是四圣法界。我们要把心想善与不善统统断掉,你就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你就回归到自然,回归到自性。

自性有没有相?有相。有体,体自然现相,哪有体没有相的道理?古人用黄金来作比喻,金是体,相是器,用黄金做成许许多多艺术品、工艺品,它的体都是黄金。我这统统不要了,不要,有没有相?有!黄金一块有一块的相,一坨有一坨的相。那个相没把它灭掉,灭掉了,灭掉了黄金没有了。实在讲,你把它灭掉,黄金还是有。无非是它变成了微尘,现在人讲变成了分子、原子、电子、粒子,分解了;分解了它还在,它永远不会灭。能现的性识不灭,所现的幻相也不灭。幻相只有变,这是讲因果,因果有转变、有相续、有循环,有这三种现象,它不灭。性不灭,相不灭,因果也不灭,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能不谨慎!

你有念头,你有思想,你为什么不想善的?古人常常教我们「止於至善」,什么是至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是至善。你要是真正读《华严》,真正理解《华严》,你会承认,这是真正的至善。世出世间确实再也找不到了,讲得这么圆满、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听了的人纵然烦恼习气很深很重做不到,后头有「导归极乐,带业往生」,你看看对於业障极重的人还有希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自古以来,学《华严》念佛求生净土,在家出家,我想这些人是菩萨示现!《华严》今天搞明白、搞清楚了,最后修行什么?修行带业往生,稳稳当当,证得究竟圆满,不可思议,要「分别尽」!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淡化,尽量的把它降低,我们修行就有成绩可观,境界会一年比一年好。现在就讲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