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三七讲)  2004/3/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37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第四大段光照千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尔时光明过百世界。遍照东方千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一小段为我们说明光照法界,你看从一个世界到十个世界,到百个世界,到千世界,最后说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是自性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诸佛如来如是,菩萨亦如是,我们每个众生亦复如是。正是「出现品」里面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光表智慧,有没有光?有。现在科学家讲,光是波动的现象,这里面有光有音,不但有光有音,还有香、还有味,样样都是遍法界虚空界,这是自己。香光所及之处就是自己的法身。

所以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句话我们自己要懂得直下承当,为什么?有自己在里头。怎么说有自己在里面?你看他讲十方三世佛,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是未来佛,那我们是一切众生的一份子,我们是未来佛,当然包括我们自己在当中,一个都不漏。「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看看这个关系多亲切!我们常讲一家人,一家人够亲切,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家庭不和,我们感到很遗憾。佛给我们说这不是一家人,这就是自己。自己跟自己,那总是非常亲切,总是没有分别,左手跟右手还能有分别吗?还要对立、还要有矛盾吗?不可能!眼睛跟耳朵不会对立,耳朵跟鼻子不会对立。一法身!

今天我们要讲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古圣先贤教给我们,到什么时候这个安定和平才真正落实,一切冲突都烟消云散。如何才能达到?只有明心见性。你要说为什么?见性才见到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才真正知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现在是听佛菩萨这么说,没有亲证,破一品无明的人,他是亲证,他入这个境界。所以过去今生无量劫来,跟一切人事物一切对立矛盾,只要一见性,全部都烟消云散,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才真正见到《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看到整个宇宙真实的相。

这个真实相是什么?一体,一法身。所以经上后头接著,这都是佛常讲的,一心,这个心就是自性、真心。真心是一个,妄心就太多,无量无边。真心就一个,「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前面讲的十力四无畏统统都是一样的,这多么亲切。这个事情古德常说「唯证方知」。你要不亲证,听佛菩萨、善知识给你讲解,充其量你是理上明白,事上不能融通;不能圆融,不能贯通。所以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事事无碍,《华严经》讲到最高的境界。理事无碍,是你理上通,事上不能圆融;事事无碍,事上都圆融,理事都圆,这才叫究竟圆满。住大般涅盘不碍神通妙用,这是真正证得究竟圆满的解脱。所以我们在此地看这一行半的经文,文字不多,境界深广无际。

光明『遍照东方千世界』,这个世界,一个世界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我们平常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世界。一个世界何以叫三千大千世界?这前面跟诸位都详细报告过了,因为这世界的构成,有小千、中千、大千,所以称为三千。我们早年学经教,总以为佛在经上讲的这一个大千世界,我们都认为是一个银河系,银河系很大很大。我们太阳,太阳是绕著银河转,地球、金木水火土这八大行星,我们知道它是绕著太阳转的,称为太阳系,太阳是中心。而整个太阳系是围著环绕著银河转的,银河的中心,我们称为黄极。「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我们以前总是这么想法。黄念祖居士告诉我们,这还是错了。我到北京去看他,他特别提出这个问题来。我说那银河系是什么?他说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想想他讲的也有道理,为什么?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太阳,佛是讲单位世界中心是须弥山。太阳绕须弥山的山腰,不是在须弥山山顶,是在须弥山的山腰,这样子转。这个须弥山是什么?须弥山不是真的有一个山,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中心。山是形容高大,那这个中心真的是高大。银河系的中心可能是黑洞,现在科学家研究可能是黑洞,很大的、强大的引力,我们无法想像,连光都被它吸收,光都逃不过它。

如果照他的说法,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是一千个银河系;一个中千世界,那是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集合成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成为一个大千,那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万亿。这一个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是多少个银河系?十万亿个银河系,太大!我们现在地球上的科学家还没有办法探测到十万亿个银河系的外面,没有法子。现在大概只能看到是几百亿个银河系,几千亿个银河系,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十万亿,那就没有法子,这无法想像。十万亿还没有出这一个大千世界的范围,你说一尊佛的教区多大!这是一般菩萨示现成佛,这是普通一般的教区。

诸菩萨众在因地里面,跟一切众生结的缘、发的愿不一样,所以成佛,在果德上讲,教化众生,他的教区大小也不一样,最少是一个大千世界,刚才这个说法,我们用黄老居士的话来说,十万亿个银河系。有些佛他的教区,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到这个十个大千世界,百个大千世界都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教区多大?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我们要知道。十方所有一切那些教区的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的,所以称阿弥陀佛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经典上这些话,我们万万不能疏忽。这是我们对弥陀世尊的认知,他在诸佛如来里头跟一般不一样,那是他愿太大,缘太广,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中国古谚语里头常讲「量大福大」。诸佛如来当中,弥陀量最大,心量最大。

所以我们在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前面是梅光羲老居士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介绍这个会集本,那个序文写得好。梅老居士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我们的李老师年轻的时候是跟梅光羲学教的。梅老师是南昌人,江西南昌人,所以在那个时代,佛教在家这两个最有成就的人,在佛门里头号称南梅北夏。江西在南,南方梅光羲,北面就是夏莲居,夏老居士是山东人,这两位大德!我们算是非常幸运,承受大德的教诲。梅老居士在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举出隋唐时代的高僧大德,那个时候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我们知道中国佛教有十个宗派,都是在隋唐时代兴起来的,这些祖师大德们,确确实实也曾经用心去探讨释迦牟尼佛一生当中所说的经教,哪一部能够代表世尊一生所教导的,来研讨这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大德都公认《华严》《华严》可以代表全部佛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教导的,《华严》可以代表。所以把《华严经》称为根本法轮,我们现在人讲佛教概论。

佛教概论是方东美先生说的。我最早跟他学哲学,他告诉我《华严》是佛教概论,他也特别欢喜这部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不出《华严》,每一部经就是《华严》某一个部分细说,总说,《华严》。这就《华严经》在一切经里头摆在第一。然后又有这些祖师大德,这《华严》《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於是大家讲《无量寿经》是第一。《无量寿经》怎么是第一?《华严经》到究竟圆满归《无量寿》,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的圆满是在极乐世界。文殊、普贤劝导华严会上,也就是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净土,这不得了!文殊普贤是毗卢遮那佛的助手,现在我们人讲助理,文殊普贤是毗卢遮那佛的助理,他怎么把毗卢遮那佛的这些学生,统统带到极乐世界去皈依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不生气?所以这要不是见性的人,肯定会生气。你在我这里,帮我的忙,怎么把我的人统统带跑掉,这成什么话。见了性的人就知道,弥陀跟遮那是一不是二。

我们今天拜这三尊佛,毗卢遮那是法身佛,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佛有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没有障碍,理上无碍,事上也无碍。所以文殊普贤把这些人带到极乐世界,毗卢遮那佛不但不怪他,欢喜赞叹,好,很好!为什么?到极乐世界成就快,把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时间提前。在华藏世界要三大阿僧只劫,到极乐世界是一劫都不需要,你看看这多难得!所以《华严》里面佛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始是初地,终是等觉,也叫十一地,始终。所以真正修念佛法门,在华藏世界是什么时候?华藏世界登地。由此可知,华藏世界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可能还学很多很多其他的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到登地统统念佛,其他的法门不再学,统统都毕业,都圆满了。

一句佛号,我也是搞了不少年,这净业三福第三句里头,「深信因果」这一句我怀疑了好多年,我跟诸位讲过。为什么怀疑这个深信因果?假如「深信因果」它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第一条是人天,人天都深信因果,第二条是二乘,是阿罗汉、辟支佛,第三条是菩萨。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真的,一点都没错。所以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造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得恶报,不是这个,这个太浅了,这个人天都懂。那个菩萨那个因果一定不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是好多年之后恍然大悟,这也是读《华严》才明了。明了菩萨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你看这华藏世界,那就管用了,华藏世界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真正到念佛是最后十一个阶段,完全放下,统统念佛。前面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个位次,普贤菩萨虽然是劝他念佛,他未必念佛,他还会学其他的法门。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门无量誓学愿,应该是在这三十个位次。我才明白,这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难得。

我们现在在凡夫地,人天身分就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试问问你还要学其他法门吗?你要是真懂得,真明白,你把其他法门统统放掉,我就老实念佛,你就决定往生西方。你学其他的法门,打闲岔。现在就是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说这么多法门?劝你念佛你不肯念,你不喜欢,你喜欢学这些经典,好,佛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愿意学什么就教你什么,每个人皆大欢喜。到最后?到最后再劝你念佛。你看他讲《弥陀经》《弥陀经》《无量寿经》都在方等时候讲的。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他怎么成佛?念佛成佛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这桩事情为我们发明出来,我们天天念《弥陀经》,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天天念《弥陀经》没看出来,蕅益大师这么一点,我们仔细再一看,是,没错!然后你就能从这里会通,所有一切诸佛如来、菩萨(菩萨最后成佛)统统是念佛成佛的,法门不可思议。所以梅大师引用隋唐这些大德说,《华严》《法华》这些大经都是《无量寿经》的导引,也就是引导你入《无量寿》。没错,我就是这样子被引到净土法门来。

你看看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李老师劝我这个净土法门,我也很用心学,我学《弥陀经》,他老人家很赞叹,他说:我听他讲《弥陀经》得受用,他公开讲的。但是那个时候我有没有发心去学净土?没有。喜欢经教,我跟大家讲,最初学佛的时候我反对净土;跟李老师的时候,我对净土不反对了,但是没有意思学,我还是一心学教、学讲经,对这个很有兴趣。什么时候才真正相信净土?我自己讲《华严经》。过去我曾经讲过,也讲了十几年,但十几年是断断续续,没有这次讲得这么详细。当然那个时候的境界不行,程度不够,也是全心全力去讲,那跟这次相比就完全不能比。好在上一次讲的时候,我们自己不但没有录相的设备,录音机我都没有,那时候年轻生活很苦,没有福报。是民国六十年开讲的,以后出国的时间太多,每年在国外大概总要占三分之二的时间,只有回到台湾,回到台湾大概总是三、四个月,这样断断续续的讲,《八十华严》讲了一半,讲到「十回向品」《四十华严》也讲了一半,就是可惜都没有留下录音带。这一次启讲,最主要的还是韩馆长她在往生之前要求,希望留一套录相带提供给后人做参考,我同意了。所以这是我们在新加坡开讲,这一次讲得非常详细。

所以从古大德这些教诲,我们认识净土法门,也体会到法界的真相,虽然不能契入,我们是解悟不是证悟,能理解,能相信,不怀疑。世界,依《华严经》来讲没有大小,法性里头没有大小,遍法界虚空界跟一微尘是相等的,这是不思议境界,我们无法想像。真实境界叫不二法门,所以佛常常讲不可思议。因为你一思它就变成二,就变成对立,那就迷;议是研究讨论,这个东西不能研究、不能讨论、不能分别、不能执著,不能起心动念,那就是一真。一真确实就在我们面前,我们天天用功就炼这个,这真功夫。一切诸佛如来所证的,一切法身菩萨所入的。所以说大,无穷大;说小,小而无内,大而无外,内外一如,又是不二。这不可思议,这叫法性,性德法尔如是。我们再看下面经文,你看佛告诉我们,这光照千界:

【彼一一世界中。】

这个千世界,每一个『世界中』。

【皆有百亿阎浮提。】

这个『阎浮提』,我们比喻说,就是我们今天的太阳系。每一个世界里面都有百亿太阳系,也就是这个单位世界百亿个。我们现在人算法是十亿,为什么这里讲『百亿』?古印度讲这个亿,这个单位不是一个说法,有三个说法;我们现在是万万叫亿,古印度的时候,万万亿这是大的,还有中的,中的千万也叫亿,还有小的,百万也叫亿。所以这个亿有大中小三种,这我们就讲得通,十万亿个银河系。

【乃至百亿色究竟天。】

这就说明这是一个六道。六道,这阎浮提是我们人道,我们居住这个地球叫阎浮提,我们这个上面有欲界天、有色界天,无色界天就不说了,因为它没有形相。色界天的天顶就是『色究竟天』,这就是把整个六道说进去。

【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这不是一个世界,千世界!千世界,其中一切所有佛光普照。佛光跟我们现在所讲的日光不一样,我们所知道的是日光、月光、灯光,这常常讲的是这三种光。这三种光能照,但是它能力有限,为什么?隔一张纸,它只能照到一面,背面就照不到。所以这个光是有碍。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的光很多,究竟有多少?科学家说不出来。光的波有长短不相同,我们的眼睛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这个机器能够接受这个光的光波波长是有限的,比我们现在能见这个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短的,也见不到。譬如现在大家知道,这最普遍的x光、紫外线,我们肉眼就看不到。它存不存在?存在。就跟无线电的电波一样,我们这个机器能够接收的波度也是有限的,比这个波长的我们收不到,我们机器收不到;比这个波短的,我们也收不到。我们能够收的,只是光波里头的一个段,几种频道。精密的仪器也许能够收到几十种频道、几百种频道,那是很精密的仪器。收到的很少,收不到的很多。

佛光真的是遍照,它没有障碍,房子它照透,地球它也照透,宇宙也照透,佛光,这自性的般若光明。我们是迷失了自性,把自己的大能,无比的大能,无限的大能丧失掉,这个丧失不是真的失掉,迷失。佛告诉我们什么时候你觉悟,就又恢复了。光照千界,谁?我们自己!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我们怎么失掉?《华严经》上讲得好,「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看我们坏就坏在这里,我们会起心动念,我们有分别,我们有执著,所以我们这个能力丧失掉。假如我们像佛菩萨一样,佛菩萨跟我们差别在哪里?佛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常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佛菩萨就是有这个本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他的本能完全恢复,他的六根作用都是遍法界虚空界。眼见是遍法界虚空界,耳听、鼻嗅、舌尝(尝是味)、身之触、意之知,都是遍法界虚空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佛给我们讲,这是一切众生本能。有没有失掉?没有失掉。只是现在你生起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这三种烦恼障碍了你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被障碍,你这个相好也被障碍。你看这个大经上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我们现在这个样子。所以『其中所有悉皆明现』。

【彼一一阎浮提中。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

真大,真正不可思议!孔老夫子没听说过,老子、庄子也没听说过。所以老庄孔孟我们读他的书,他非常羡慕向往古圣先贤那种德行。他们所羡慕向往的尧舜禹汤,尧舜禹汤比他们还要早二千年。老庄孔孟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二千五百年,尧舜禹汤距离我们大概是四千五百年,尧舜,他们向往!所以在他们的文字里面讲到「小国寡民」,做君王的悠闲自在,国小人少,没什么事情,人没有贪心,没有瞋恚心,每个人都能守本分,都能够自得其乐,安居乐业。到孔孟这个时代已经是乱世。我们知道孔子生的那个时代,春秋战国,老子、孔子是在春秋时代,庄子跟孟子就又要后五十年,就入了战国时代,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战争不断。所以他们非常感慨。你看如果接触佛法,佛法这个法会可大!这不是小国寡民,『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这是自性里面展现的大法会。

【悉以佛神力故。】

这一句我们要很重视,得佛力的加持。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对老师的尊敬。

【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来诣佛所。】

这一段是讲外来的,前面是讲本会的。『十方』,千世界的十方。十方菩萨云集。

【其大菩萨。谓文殊师利等。所从来国。谓金色世界等。本所事佛。谓不动智如来等。】

这个我们读前面完全看到了,你看大世界、小世界无二无别;菩萨的名号,佛的名号,世界的名号,都没有差别。这是这个经上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好,现在时间到,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下面经文:

【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说此颂言。】

下面有十首偈子都是赞叹如来的。这里面有许多东西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这一行文字,我们在前面看得很多,意思都完全相同,说偈仪。应当留意的,『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说明文殊师利菩萨不止一个人,你明白这个道理,观世音菩萨也不是一个人,地藏王菩萨也不是一个人,这个名号,通号!就像我们现在学术界里面,譬如说文学博士,文学博士太多,哲学博士、数学博士、物理博士,就是这一种名号,你要说哪一个人,还得要把名字加上,如果不加名字,通称,统统都包括,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所以有很多人、初学佛的人疑惑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是女的?就正如同我们问一个文学博士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他不明白这个事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所以在佛门里面,我们看到观世音菩萨变相图,我们看到五百尊,样子都不一样,统统都是观世音菩萨,不止三十二应,三十二应是大分、是大类,每一类里头无量无边。从这里我们能体现得到。所以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各於佛所同时发声』。所契入、所证知的完全相同,这是我们应当要细心去体会。下面我们看这个偈颂。偈颂十首,分为三大段,第一段就是这第一首偈,第二段是第三到第五首,末后一段,这是第六首到第十首,有五首偈。我们先看第一段,这第一首:

【佛於甚深法。通达无与等。众生不能了。次第为开示。】

前面两句赞佛智深,后面两句是赞佛悲度,大慈大悲广度众生。『甚深法』是指一切法,一切法里头任何一法都是深广无尽,我们不知道!读《华严》才看到经上讲微尘,微尘里面有世界,世界有多大?跟外面的世界无二无别,这个话谁相信?我们今天无论到什么地方,你跟人家讲,人家都说我们迷信,都说我们胡说八道。现在人相信科学,科学在高倍显微镜之下观察,没有看到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在我们今天讲是矿物,它不是生物,就是物质里头最小的,不能再分割,佛经称之为微尘。所以像这一些法,如来果地上亲证的,他不会跟凡夫说,为什么?凡夫不会相信,不能接受。他跟谁说?法身菩萨说。法身菩萨程度浅的,三贤位菩萨,虽不能够契入,他明理,他能理解、能相信、能接受,佛跟他们讲。

所以《华严经》的对象,这我们在讲经之前跟诸位报告过,他的听众对象是哪些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是九法界众生。那不是九法界众生,这个经为什么也流传到九法界?九法界众生里头有一种人可以听、可以接受。哪一种人?大心凡夫,心量大,所以这个听众里头有大心凡夫。他虽然是凡夫,他心量大,他没有什么分别执著,也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他不为自己想,他能够为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生众想,这大心凡夫,行,他有资格参与这个法会。如果不是大心凡夫,那就难。可是佛很慈悲,只要有一个大心凡夫,他都讲,其他的人,旁听。旁听虽不能够契入,不能够理解,种善根,种了,阿赖耶识里头有了华严种子,这不可思议。所以我们要晓得,世出世间任何一法都是甚深法。

前面我们才读到,微尘里面的世界谁能入?佛说普贤菩萨能入。这个普贤菩萨是当位普贤,诸位要知道,当位普贤就是等觉,等觉位的普贤菩萨能入微尘世界。所以菩萨告诉我们,那个世界跟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没有两样,无二无别。可是你要知道微尘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从这个我们又会联想到,那个微尘世界里面,微尘里面现世界,那个世界里头有没有微尘?当然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没有世界?当然有世界,重重无尽。你能说不深吗?深广都没有边际,这些话,你说他要不是法身菩萨的话,我们九法界众生听了,这叫神话、寓言,不是事实,不就变成这种样子。

佛告诉我们,这是性德法尔如是,性德不可思议。这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通达无与等』。佛是究竟通达,圆满通达,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没有人能跟佛相等。所谓佛佛道同,等觉菩萨跟他还差一等,这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确确实实我们无法想像,我们无法体会。所以古人讲「此事唯证方知」。怎么证?要把我们自己性分上的障碍去掉,这个境界就现前。我们性分上的障碍太多,经上常讲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无量无边的尘劳烦恼,你要把它断尽,性德圆满现前。

等觉菩萨为什么不能跟佛平等?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如来果地上这一品无明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这一品。由此可知,佛法里头没有别的,断烦恼而已。般若、德能、相好,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得的,本来具有,而是现在被这些烦恼障碍住、盖覆住。我们今天的智慧、能力、相好(我们一般人讲福报),每个人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是因为你的烦恼障碍,每个人多少不一样。烦恼少一点的人,他所透出来的智慧、德能、福报就多一点,这是他本能的,不是学来的。烦恼障碍多一点,那这个智慧、德能、福报就小一点,就这么回事情。

众生迷失了自性,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所以佛菩萨、世间这些大圣大贤,来给他们讲。给我们大家讲,我们听了会点头,信不信?不相信。不相信为什么点头?看看人家的德行智慧,我们的确是比不上他,不能不佩服。但是他讲的我们不懂,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听了,神话,喜欢听神话,但是知道神话跟我们现实生活不是一样,可以听神话,可以看神话小说,它可不是我们现前生活。这个样子,在佛法里讲,佛菩萨讲经说法只能给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种个善根,不起作用。

六道凡夫还是随顺烦恼习气,天天还是造业受报,搞这些。这个灾难能不能化解?理上讲决定可能,在事上来看,太难太难,什么原因?大家听到这个道理,他不肯做。换句话说,学佛有个若干年,接受佛法的薰陶,对於佛法真正生欢喜心,也很认真努力在学习,可惜怎么样?不能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生活已经养成习惯,习惯不是一生养成的,生生世世,叫习气,不容易改,不容易克服。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随顺烦恼习气,这我们世间人讲人之常情。你要把这话听清楚,人之常情,人是六道里头的,是迷惑颠倒的,也就是迷惑颠倒之常情,没觉悟。

那怎么办?佛菩萨是大慈大悲不断的教,生生世世不舍众生,真的叫「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长时不是几十年,不是一生,生生世世叫长时。哪一个觉悟的人,哪一个真干的人,都不是一生学来的,过去多生多劫不断在学。所以这社会是个大染缸,你看这个世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他能放下,他能不沾染,这一点善根使我们就想到不是一生一世的,多生多世的薰修他才有这个力量。看到怎么样?看到就像没看到,不被外境所动摇。听到佛菩萨圣人的教诲,他能理解,他能相信。虽然做得不圆满,他肯做,这就很难得,断恶修善,真正修行。

我最近在这段时间,这身体不好,在调养的时候我看了不少书,佛经、《道藏》《古兰》,我深深领会到印祖的教诲。我知道,印祖的教诲是能叫人修行真正成就,那就是小道场,同修不分在家出家,人数决定不能超过二十人。使我们想到过去,觉明妙行菩萨他们这个小团体只有十二个人,你看十二个人各个往生。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庐山远公大师,东晋时候的人,跟陶渊明同时代,跟鸠摩罗什大师同时代。他在江西庐山建念佛堂,东林念佛堂,邀集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大家都发愿不下山,虎溪为界,不出这个界线,各个成就,希有难逢,他真有成就。世出世间法,只有这是真的,其余的我们一定要警觉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不能够超越,你就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轮回很辛苦,还要继续干吗?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你还起心动念,你还分别执著,不论你造的是善、造的是恶,都是轮回业。所以你要常常想想,天天要问问,我今天造的是不是轮回业?我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净业还是轮回业?

我这几年遇到缘,参与国际上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做这些事情,不容易做。我读经,古圣先贤教导我们,要真正化解、彻底化解,要怎样做法?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才真正彻底化解。老子所说的「和大怨」,这个和大怨就是今天国际上讲的化解冲突,冲突是很大的怨恨,和大怨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工作,联合国做的工作,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老子》后头一句「必有余怨」,那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善,他有余怨。眼前好像我们谈谈条件,彼此都能退让一步,可是他还是有怨恨。古大德在讲解的时候,举的例子太多太多。

余恨就是宗教里讲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世间的冲突,粗心的人只看到眼前的冲突;真正深入的人知道这个冲突之因,过去世的余怨,麻烦大了。余怨怎么能化解?只有真正明心见性,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果真正是通达明了「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个余怨就没有了,自他不二,心境一如。不入这个境界,那个余怨、怨恨没有办法化解,会带到生生世世,跟著去。佛法里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力你会带走。

现在这世间几个人对人是用爱心、是用恩惠?所以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冷眼旁观,报恩的人少,孝子贤孙很难得听到一个,凤毛麟角;报怨的多,父子不和,儿女杀父母的,学生杀老师的,兄弟互相残杀的,过去生中的积怨、余怨,这一生又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重大的冲突。什么原因?余怨。当时表面是和,心里头忿恨化不开。所以这个和平工作,我这几年无论到哪个地方都是提倡教学,宗教教育、圣贤教育、神圣教育。我们要不从这条路上走,这个和平永远不能落实。

眼前我们化解,每个人退让一步。这个和大怨,唯有宗教教育,神圣的教育能够把那个余怨化解,这才是真善,这才是大善。现在做这个工作,要真正志士仁人,我们自己虽然没有做到明心见性,但是要跟明心见性不远,这个工作我们才能胜任。我们要是对明心见性边都沾不到,那么我们做这个事情,无论怎样努力、怎样勤奋,到后来结果恐怕都是徒劳无功。这个事实我们见得多。我跟大家讲过,联合国成立半个多世纪,天天开会来做这些事情,都是徒劳无功。社会动乱的频繁,一年比一年增加,一次比一次严重,什么原因?我们只知道在表面上和解,没有把内心的怨恨化解。

所以中国立国两千多年来,能够维持这么大的一个局面,维持到安定和平,靠什么?靠教育。在从前儒释道这三教的教育,这三教都是大圣大贤。三教的圣人,确确实实用佛法来讲都是证果的人,不是凡人,无私无我!可是后世的这些学生,三教的学生不是圣人是凡人。凡人就有自私自利,与自己利益上有冲突就排斥,於是三教不往来,三教互相批评,这我们在历史上记载的都能看到,不能够和睦相处。我们看到雍正皇帝,这是了不起的人,他三教的经典都读,不但读,深入去研究,研究到最后结果,他说三教是一家,三教不可以互相毁谤,应该互助合作,相辅相成。这就是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所以我们要是真正谈到宗教的和谐、宗教的团结,我看在历史上最早搞这一桩事情是雍正皇帝,他应该是多元文化的创始人,宗教大团结,族群大团结。很不幸的,他做皇帝的时间太短。他提倡三教合作,三教应该把心量拓开,不要执著自己的成见,这个时候是雍正十一年,两年之后,他就过世。如果他能够像他的父亲、像他的儿子,他的父亲康熙,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他的儿子干隆,干隆在位六十年,还做四年太上皇。如果要有那么长的寿命,我们想中国三教的和睦团结,真的在他手上做成功,那对於后世确实就不一样。

我们再看偈颂后面两句,『众生不能了,次第为开示』。这大慈大悲。诸法实相确确实实一切众生不了解。今天科学家、哲学家种种方式来研究探讨,往往只知道片面,不能完全透彻的理解。佛知道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所以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知道众生的根性,知道众生过去生中的生活习气,所以他应机说法。这些大圣人,包括其他宗教,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都没有教科书,都不是预先写成讲稿,没有!你来向他请教,他一看就知道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给你说法一定很契机,你立刻就开悟,立刻就得利益,这叫当机者,这是给他说的,这个我们现在在《大藏经》里面看到。

《大藏经》里面,大小乘合起来不止一万种,特别是小乘经论里头,都不长,都很短,都是对某个人说的,某几个人说的,我们看到的例子太多太多。像大经,像《华严》《法华》这种大经,那是对广大群众说的。这里面说的往往都是佛与大菩萨亲证的境界。所以我们懂得佛是应机说法,无有定法可说。他的原则决定叫你当前就得利益,当前就能帮助你、纠正你错误的思想见解,帮助你离苦得乐,替你解决问题。你有什么疑难杂症,你遇到佛,你向他请教,决定是皆大欢喜而去。听了佛的教诲,皆大欢喜。这是我们要懂得,我们要学习的。

现在年轻的法师、有些居士们在学讲经,一定要知道,你学会了之后,你要懂得你是为别人讲,不是为自己讲。你要为自己讲,你就错了,为什么?听的人得不到利益。你也要学佛菩萨一样,为别人说,不是为我说。你现在遇到什么困难,你没有法子突破,你感觉到很苦恼,我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你这个困难的结症在什么地方,因由是什么,我看清楚,我把这个告诉你,教你怎样突破、怎样解决。他才能得利益。这些难处,有事相上的,有见解上的,有精神上的,有生活上的,有工作上的,有人事上的,很复杂。应付这些复杂的局面,当然也不是一个容易事情,这要有德也要有智。德是什么?德是清净心。还要有福报,福是什么?福是能够惠施。对人有恩惠,布施恩惠才成就自己的德行。

世出世法里头最重要就是德行,我们怎样建立自己的德行?缺德的事情不能干。德行我们怎么修法?在中国五千年传统里面就是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你真正了解人与人的关系,了解之后,人与人之间相处要相亲相爱、要互相合作。德行,你只把德目掌握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十二个字。八德怎么会变成十二个字?八德有两个讲法,我们把两种讲法当中重复的去掉,就变成十二个字。古时候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现在人讲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十六个字合起来,去掉重复,这二八一十六,十六个字合起来除掉重复的,十二个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二个字有没有违背?违背就缺德,就造孽!相应,这是造善,这就是道德。

在佛法里面,五戒十善,我们讲最浅显的三皈十善。三皈是觉正净,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不能跟三皈十善相应?如果与三皈十善相应,有德;如果违背了三皈十善,你就在造罪业。《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诸位细心想想,你就明白。经典上讲的有没有说得太过分?跟我们自己这一天从早到晚仔细对照一下,我们这一天有没有白过、有没有空过?你要不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自新,我们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父母,对不起祖师大德,也对不起这四众同修发心到这个地方来供养。这个饭不好吃,你要积德,跟他消灾;你还要作恶,还不肯积德,三途地狱有得受。好,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