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三九讲)  2004/1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39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六首后面,清凉大师给我们介绍的后半段。《疏钞》「先明大意」这段文很长,我们上一次学习到「非空非有是中道义」,今天接著看。「又开此空有,各有二义,一真空必尽幻有,以若不尽幻有,非真空故,二真空必成幻有,以若碍幻有,非真空故」,我们看这段文。这个里面就讲到缘起,清凉大师很慈悲,不厌其烦为我们说了很多。反覆的说明空与有、性与相、事与理,希望我们从这些地方觉悟到宇宙万法的实相。觉了之后,我们才真正能放下,这也是祖师为什么这样反覆细说。

佛法的修学,关键就在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明了之后,你放下就很容易,自自然然你就放下。还放不下,是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反覆为我们说明。果然放下了,就入圣者之流,大乘经里面讲入佛知见。纵然不能够契入,也是解悟,解如佛解,这就很难得了,就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大心凡夫。解悟之后,虽然不能彻底放下,确实能伏住,也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能伏得住。伏住,在净宗法门里面就成就了,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的就是这个境界。知解同佛,烦恼没断,虽没断,能伏得住,这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虽然品位不高,可是我们知道西方净土很特殊,那就是四土,四即是一,一即是四;不像其他诸佛的刹土,四土不平列,有高下之分。西方世界有四土,四土平等,一生一切生,这个不可思议。由此可知,这段经文重要,清凉大师的开示非常重要。

现在我们念的这一段,说「又开此空有,各有二义」,第一个「真空必尽幻有」,真空是体,幻有是相,幻有无量无边;幻有是我们这个经上讲的种种,真空就是讲的心性是一。为什么会有种种?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的色相,无量无边。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类,大类,统统包括尽了,这些都是幻有。所有一切现相离不开真空,真空为幻有之体。我们还是用电视萤幕来做比喻,好懂,古时候没有这个东西,所以祖师举例子比较困难,我们今天这种科学工具摆在面前,举例就太方便了。

真空是什么?就是我们电视的萤幕,我们晓得这萤幕上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这是真空。幻有是什么?萤幕的现相,现相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现相,哪一个现相离开了萤光幕?离开萤光幕它就不能示现。所以,萤光幕也是真空,是体,幻有是它所现的相,是作用;所以有是幻有,不是真有。这个道理懂得之后,我们现实的环境,真空是心性,心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必尽幻有」,尽是一个都不漏。你看看六根、六尘,这是色法,我们今天讲物质;六识,这是心法,我们现在讲的精神;心性,心性不是精神,也不是物质,精神、物质都是依它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这是真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求什么?宗门讲的明心见性,就是要把真空心性找到,证得!证得了就叫做成佛,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称你为佛陀,称你为法身菩萨,你证得了。没有证得是凡夫,证得就叫佛,就叫法身菩萨。宗门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教下也不例外,教下终极的目标还是明心见性。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还得要修,修什么?还是同一个目标,明心见性。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只是手段、方法不一样,目标完全相同,明心见性,就这么回事情。见性之后,叫大彻大悟,大彻大悟的境界就是这部经上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所以后面大师这句话说得好,假若真空不能尽幻有,幻有还有例外的,这就不是真空,真空决定尽幻有。

第二说「真空必成幻有」「幻有」怎么来的?真空成就它,就好像我们萤光幕,电视的萤光幕,电影的银幕,都可以做这个比喻,我们从这个比喻很好懂。没有银幕这个色相显不出来,这个幻有不能成就。如果我们银幕不是真空,我们银幕上有彩色,画的有图案,它就不能够现这个幻有!必须是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它才能现幻有,才能成就幻有。所以,真空不是物质,真空也不是精神,它能现物质、能现精神;能现物质就是五根六尘,能现精神就是六识,八识五十一心所,这都是属於精神,能现能成!

这是真空两个意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然后用这个来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提起观照的作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对人、对事、对物,常常想到经上给我们讲的这些原理原则,我们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什么时候体会得,那就叫觉悟,开悟了,你自然就能契入境界。契入境界有什么好处?就像《般若心经》上所说的,「度一切苦厄」「远离颠倒妄想」,一切苦厄没有了,颠倒妄想没有了,得大自在!这是真实的受用,无比的受用,我们细细在这个地方去琢磨、去体会。

第二个意思说,「幻有二义」,幻有就是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我们用电视画面做比喻。真空是萤光幕,幻有是萤光幕所显的相,显的色相。幻有是色相,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幻有必覆真空」,覆是覆盖,这个意思很明显。你看看我们现在一起在学习经教,把萤幕打开,你就看到我们现场在这里学习的状况,萤光幕好像不见了。我们把频道关掉之后,色相没有了,萤光幕现前,你看到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叫萤幕。现在频道一打开,色相显出来,萤光幕不见了,不是不见,隐了。你看「以空隐有现」,有就是幻有,你看不到空,你在萤光幕上看到色相。我们用这个比喻很好懂,空隐有现。

第二,「幻有必不碍真空」,幻有,有即非有,「以幻有必自尽,令真空彻现故」。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用理跟事来说明,幻有是事相,真空是理体,有即非有,所以它不碍真空。怎么样叫碍真空?我们用照相机底片就能显出来,这不能用现在数码,数码相机不容易看出来,我们用胶卷的。在软的胶卷之前,应该是在六十年前,六、七十年之前,照相机用的底片是硬片,玻璃,那个时候软片还没有发明,用玻璃硬片,我小的时候用过。镜头一打开,外面影像进去了,它碍真空,那个玻璃片上就被染污。所以一张硬片、一块玻璃只能照一次,不能照两次。那我们今天电视萤光幕,色相不染它,不像照相机底片一样,它不染,不染就是不碍。

「以幻有必自尽」,这个自尽就是有而非有,不是真有,「令真空彻现」,这就是经论里面讲的,缘生之法无有自性,没有自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它不碍真空,真空是心性,不碍。不但彼此没有障碍,它还能相辅相成,这才是宇宙万有的真相,在佛法讲,法界无量无边无尽的现相,真面目!希望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它。

末后一段说,「文殊各以初义致难,觉首各以后义而答」。文殊菩萨问,「初义」,空有是二,所谓是心性是一,为什么会有种种?心性是空,种种是有,文殊菩萨在这里问难。觉首菩萨答覆是用「后义」,空有不二,空是真空,有是幻有,有不碍空,空也不碍有。不但不碍而且相辅相成,没有幻有,显不出真空,没有真空,决定幻有不能存在。这是用我们现在这种电影银幕跟电视的萤光幕,是非常非常明显能够看出来。所以这个答,是「以后二义,空有相成故,然此二不二,谓有非有无二,为一幻有,空非空无二(就是不二),为一真空」,这才把事实真相说出来了。有是相,森罗万象,非有是体性,就是文殊菩萨所讲的心性,有就是种种,种种跟心性不二,这叫幻有;有跟非有不二,这是叫幻有。空与非空,非空就是不空,空与非空不二,这叫真空。这些句子,我们要多念几遍才能体会到它的意思。

「又非空与有无二,为一幻有」,非空就是有,为什么说非空?因为真空能现幻有,这是《华严经》上讲的,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空不是顽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它能现。就像我们现在萤幕,萤幕什么都没有,它能现,它不空,它非空。如果真的说空什么都没有,它就不能现,它能现,所以大乘教里头说,幻有非有,真空不空,空不碍有,有不碍空,没有妨碍!不但彼此没有障碍,彼此还相成,空能现有,有能显空。心性在哪里?你在什么地方去明心见性?一定要在色相当中。你彻底了解色相如《般若经》上所说的无所有,一切法是一切法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真空之理就现了。从这个地方你就体会到,你就见到了,这叫做明心见性。

所以,宗门大德开悟的时候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到处参学,「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和尚八十岁还在外面参学。为什么?就为这么一桩事情,对於诸法实相还不明了。明了就叫明心见性,不明了还迷惑,没觉悟!到处参学。到觉悟之后怎么说?「得来全不费功夫」,哪里知道就在现前,所谓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随拈一法没有不是。相是幻相,体是真空,幻相没有离真空,真空没有离幻相。知道相是幻相,相是虚妄,体是真空,所以对於一切境界相没有染著的念头了,也就是说不再有执著,不再有分别;功夫更深的人,不再有起心动念,那就成了。於一切法不再有执著,这是阿罗汉;不再有分别,这是菩萨;不再起心、不再动念,成佛了。

话说得很容易,这事情就在现前,我们就是做不到,你要问为什么做不到?我们总是把假的当作真的,没有能看破,所以放不下。佛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你什么?帮助你看破,就是帮助你明了、帮助你放下,帮助你入佛知见、入佛境界。众生根性不相同,用的方法不一样,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应众生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机。那我们今天是什么根机?现在我们用的方法,念佛!这很难,不容易!这个法门真的对了我们的机,我们用这个法门「一门深入」;后头还有句话「万缘放下」,这就能成就。教理能不能明了没关系,能明了很好,你放得很彻底;不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相信,教你放下,你真能放下,也行,也能成功。

所以净宗法门最容易成就两种人,一个是上根的人,一个是下愚。唯上根与下愚不移,他不变。上根人他明白了,知道幻有跟真空,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在森罗万象里面没有分别执著,他心定了!所以成就快。另外一种是下愚,他什么都不懂,可是很老实,听话,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没有怀疑。教你放下,你真放下,老实人得度,老实人可贵!老实人没有怀疑,老实人没有犹豫,教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面所看到往生的人,几乎一半以上是老实人,我们决定不能够轻视。凡是修学这个法门,这一生不能成就的,原因在哪里?不老实。所以老实很不容易。对於这些不老实的人怎么办?那就教,教下专门对治这种人,教他们多听多学,从闻法、学习经教当中慢慢觉悟,慢慢的明了,明了之后,你才肯放下。你才知道这是应当要放下,不放下不行,不放下这一生又空过了,不放下不能相应。

再看底下这句,「空与非有无二,为一真空」,非有就是空。空跟非有,空是性体,非有是自性的作用,有而非有,这是《华严》上讲的唯心所现,现而无现。现不现?现!现的相怎么样?现的相是幻有、是妙有,是有而非有。这个非有就是讲的幻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是真空。所以真空就是妙有。此地讲个真空,讲个幻有,真空就是幻有,幻有就是真空,是一不是二,理是一,事也是一。

后面又一句说「又幻有与真空无二,为一味法界,即中道义」,大乘法里头,空有两边都不著,这叫中道,菩萨所修的。凡夫著有,不知道空,二乘著空,不知道有;大乘聪明,大乘智慧开了,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两边不著。所以我们也常常说,可以欣赏,可以享受,不能执著,这个话是对初学人说的。真正契入的人应该怎么讲?可以随缘,不起分别、执著,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普贤菩萨在《华严经》里给我们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真正了解事实真相。明白之后,我们要问,我还有没有?这个我是幻我、幻有!幻有跟真空不二,不但我执破了,法执也没有了。

我执破的相是什么?那你就先要晓得,我执是八识里第七末那识,常与四大烦恼常相随,我执破了,四大烦恼没有了。四大烦恼头一个「我痴」,痴是什么?无明,不了解事实真相。凡夫都是,头一个烦恼现象,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我是什么,把这个身当作我。身是个生灭法,我们学《华严》学了这么久,现在有点概念,刹那生灭,念念不住,它真的是个幻相,决定得不到。你想执著这个我的时候,我这个生灭相不知道已经生灭多少次了,你怎么能执著得到?第二就是「我见」,我见就是执著。因为不知道事实真相,误以为森罗万象是真的、这个身是真的,执著身是我。第三个烦恼,傲慢;第四个烦恼,贪爱。我痴、我见、我慢、我爱,四大烦恼常相随。

所以,真正晓得事实真相,你就不再执著了,晓得事实真相就不痴了,我痴就离开了。离开我痴的时候,怎么会执著这个身是我?不再执著。也不会执著我生活所需的是我所,「我所有的」这个念头没有了,我都没有了,哪来的我所有?这才叫真正放下。放下我慢,放下我爱,烦恼里头贪瞋痴慢,我痴,你看有个痴字,我爱就是贪,我慢。瞋虽然没有说,瞋在爱里头,爱就有取,得到你就欢喜,得不到就生瞋恚心,烦恼是这么起来的。迷惑颠倒是根,一旦觉悟,烦恼就离开了,我执破了。破了我执,在小乘是阿罗汉果;在大乘,《华严》讲的十信位,七信位的菩萨我执破了。十信位的菩萨法执破了,这就明心见性。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法身如来,我们也称他为法身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一味法界」,一味法界就是一真法界,再没有分别执著妄想,这叫中道。

所以下面,末后一句做总结,「离相离性」,性也不执著了。「无障无爱,无分别法门」,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分别?所以,起心动念就错了!我常常讲,别人是对的,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是错的,我对了也是错的,这个意思很深。你懂得这段经文,你才知道我说的话的意思。为什么我对了也是错的?我对了,我没有离相,也没有离性,也没有离障,也没有离爱,岂不是错了。为什么?还有分别!真错了,不是假错了,对了也是错的。你看看法身菩萨,一切境界当中不起一个念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那叫真的对了。我们在境界里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错到底了,谁知道?所以这个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觉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常流转。而无能转者。】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这首偈答三个问题,「初答何因种种」,这是文殊菩萨问的第一个问题,「心性是一,云何种种」「此具二意」,这里头两个意思,第一个「以八识熏习而成故」,这句是总说。《华严经》,佛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依正庄严从哪来的?佛说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菩萨在此地就用唯识所变。相,心现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识变的,所以八识薰习而成故,这一句是总说。

在偈子里面,偈子是五言偈,四句,每一句含义很深很深。第一句「初句五识」,『眼耳鼻舌身』,五识。第二句『心意诸情根』,「心是本识,集起义故」,心;「意通六七」,第六叫意识,第七叫意根,所以「意」里面就有六识跟七识。「心」是阿赖耶,意思是集起义故,心是集起义。意通六七,这先说一说,「七谓审思量故」,恒审思量,「六谓意之识故,了别义故」,这是先把八个识的定义说出来。前面六个,「眼耳鼻舌身」,它的作用都是了别。眼,眼识对的是色尘,耳识对的是声尘,六根对六尘境界,眼、耳、鼻、舌、身、意对外面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意根是对法,意知法,都是讲了别。这是讲的前六识,了别义,我们一般讲分别,大家好懂。

第七识它最大的作用是执著,「审思量」,唯识上面还加了一个字,「恒审思量」「恒」是它不中断,不像前面了别有中断。但是第七识它是缘阿赖耶,执著阿赖耶的一分,什么一分?见分,当作是自己,执著阿赖耶的一分见分当作自己的神识,所谓是先来后去作主公,阿赖耶里面的见分;身体是阿赖耶相分里面的一分,从来没有间断过。如果它哪天一间断、一放弃了,我执就没有了;我执破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从我执变现出来的,为什么?有我就有我所,六道是我所!这个东西不能不搞清楚。

阿赖耶是本识,本识在法相唯识宗里面讲,所以法相讲唯识,宇宙之间只有识,识是什么?能变!识是阿赖耶。性是什么?性是阿赖耶的清净的一分。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清净的那一分,真的那一分,真的是真性,那是心!跟无明和合,真性跟无明和合称为阿赖耶,所以阿赖耶是真性跟无明和合染的这一分;阿赖耶是真妄和合,染净和合。阿赖耶是整个宇宙万有的本体。前面我们讲幻有,讲真空,真空是阿赖耶净的这一分,清净的这一分;幻有是阿赖耶染污的这一分,多大?遍法界虚空界。

第七识攀缘它、执著它,认为是自己,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灵魂,佛法里面讲的神识。在六道投胎是它,在九法界里面修行证果也是它,造作恶业到三途受苦受难也是它。我们要晓得这个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己,身不是自己。为什么把身当作自己?它执著阿赖耶的相分,我们的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山河大地,整个宇宙里面,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说的六根、六尘、七大,七大里头有地、水、火、风,这个四大都是物质,现在人讲物质,在佛法里面称为幻有、妄有、妙有,非有而有,有而非有。《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里头还包括心法,包括八识五十一心所,包括心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所以它是属於幻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错了,当体即空;你说它无也错了,它确实现相。虽然现相,那个相刹那生灭,根本就不存在。生灭的速度太快了,这才是事实真相!

明了之后,那就像佛菩萨,他们是彻底觉悟之后,所谓随缘而不攀缘,应化在其中,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个功德是什么?自行化他,一面教化众生,一面提升自己境界。虽然自己大彻大悟,了解事实真相了,后面还有事情没了,无明没断尽!四十一品无明,你才破一品,后面还有四十品,愈往后去愈难。佛在这个大经里面告诉我们,从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一天开始,到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证得究竟佛果,需要多少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你就晓得往后的事情还很多,那就要在九法界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阎浮提众生难度!佛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可是你要晓得,愈是难化的地方,成绩愈可观,提升愈快速,这是一定道理。对自己来说,面对著刚强难化的众生,最重要的是忍辱波罗蜜,你在这个境界里头容易成就,一切法得成於忍;如果你不能忍,你就被淘汰掉。所以这个环境里面淘汰得快,提升也快。我们一定要记住忍辱仙人,我们要了解事实真相,头一条要通达因果的理论与事实,你才能真正修忍辱波罗蜜。在这个世间,无论你是凡夫,或者你是菩萨,都应当要晓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饮一啄是说小事情,每天吃饭、喝水,小事如此,大事就更不必说!你每天遇到的一切人事物、一切境缘,无不是前生所定的,前生谁定的?业力。

我们今天在佛法里修了这么多年,超过半个世纪,对於佛法大概是明了了,也觉悟了。不为自己,没有自己的名闻利养,没有自己的五欲六尘,全心全力为帮助众生觉悟。就是佛为我们所示现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如来正法久住,我们今天做的是这个工作。心地纯净、纯善,但是你做得顺不顺利?不见得顺利,毁谤你的人有,侮辱你的人有,障碍你的人有,陷害你的人有。你说为什么会遭遇这个事情?佛说得很清楚,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如果没有这些事情,佛这句话不就说错了吗?佛说得没错,决定是正确。

我们自己再回头想想这些人,障碍我的人、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如果不是我这一生当中得罪他们,跟他们结的怨,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我们在道业这是有了进步,功夫得力了,来了,对我自己来讲是来考验的、来考试的。他们出了些题目,布施,看你能不能通过?你还贪不贪财?你还吝不吝法?来考验。恶业现前,你还能不能持戒?侮辱现前,你还能不能忍辱?来考试。所以这些人不是坏人,你要真正通达明了,原来找麻烦的全是善知识,全是帮助我向上提升,消我业障的。甚至於陷害,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一丝毫瞋恚都没有,菩萨做示范给我们看。最难忍受的,没有一点瞋恚心,没有一点报复心,只有感恩的心,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来度你,报你的恩。

每个人、每一桩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缘,不善的业要消除,怨结要化解!所以,六祖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要不真正通达明了,在逆境里面你忍不住,你忍不住你还退转,还是跟人家冤冤相报,来生再世再慢慢再修!我们好不容易在这一生当中遇到佛法,在佛法里头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不再搞来世,希望在这一生统统报了,什么样的苦难我都承受,心地决定不染!

我们现在明了身不可得,刹那生灭不可得,身被人害死了,没死!它刹那生灭,还有什么生死?念念不住。不但精神不灭,物质也不灭。所以真正的是远离颠倒梦想,度一切苦厄,得度了。舍掉这个身体,大幅度向上提升。杀我的人、害我的人,不就是让我早一天提升吗?这人是好人,不是坏人!我怎么可以怨恨他?我要怨恨他,跟他做对头,我往下堕,来生再报复他,何必干这个傻事?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双方都痛苦,那是没有觉悟。觉悟的人不干这个事情,多生多劫的帐在这一生统统一笔勾销,了了,来生入佛境界。再到这个世间来,再到六道、九法界来是乘愿再来,不是业力,愿力再来,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苦难众生里头还是有刚强难化的,久远劫宿世的因缘,诸佛菩萨无不是欢欢喜喜在承受,为一切众生做好的修行榜样。

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勉同学们,有些话是很深,不太容易听得懂,但是是真话。修行从哪里学起?从自己内心,我们对一切人对立,对一切事对立,对一切万物对立,要把这个对立化解掉;他跟我对立,可以,我不跟他对立,从这里修。对任何一个人,一定肯定人性本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看到众生的佛性,我们对他的恭敬心就生起来。看到一只小蚂蚁经过,我们会合掌蚂蚁菩萨,真的,它有佛性,它本性本善。它为什么会堕落变成这个样子?一时的迷惑。我们加持它,我们祝福它,早一天脱离蚂蚁身,得人身、闻佛法、修净土,带业往生。

对蚊虫蚂蚁尚且如此,对人还有什么话说?不能见人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从哪里来?这经上讲得很好,从无明来。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从我痴来,我痴就是对於诸法实相不明了,过从这个地方来。我们自己也遭了这个难,要不是佛法长年的薰修,我们怎么会懂?我们被烦恼习气薰修的时间太长太长,真的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听个几年佛法转不过来!境界现前还是生烦恼、还是造业,人之常情。我们自己从这里过来的,哪里不知道!我们希望佛菩萨原谅我们,我就应当原谅一切众生,不可以把一切众生的过失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把一切众生的过失放在口上,那你就造业了。

一定要记住普贤菩萨的教诲,「礼敬诸佛」,一切恭敬;「称赞如来」,决定没有毁谤。称赞如来不用诸佛,诸佛是平等恭敬,称赞是有条件的,善。人在迷惑颠倒的时候,他的造作有善、有恶,善的赞叹,恶的不提,这是普贤菩萨教我们的。「广修供养」就是我们今天讲互助合作,看到别人有需要,别人有苦难,我们要伸出援手,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就是圆满功德。自己修行功夫要提升,要靠「忏悔业障」,知过改过。天天反省,知道自己过失,这叫小悟,是觉悟;知道之后,我就要改,改是真修行,就是忏悔。这一天过去,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不知道改过,这一天叫空过了,没有长进。

菩萨精进就是这个意思,天天会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在改过。初学最好用「功过格」,是很有效的帮助你改过自新的方法,出家人也不例外!莲池大师就给我们做了模范,你看《莲池大师全集》里面有《自知录》《自知录》就是功过格。你们知道袁了凡先生用功过格成功的,莲池大师也有功过格,每天照功过格反省、检讨。我们虽然没有用这个,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有编了个小册子,《净宗同学修行守则》,跟功过格的作用是相通的。在这之前,早年我们在华藏图书馆,我们曾经提倡,每天晚课做完之后诵一部《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不长,原文只有一千三百多个字。念一遍,认真去思惟、检点自己这一天,《感应篇》说的善,我们做了多少?《感应篇》说的不善,我们做了多少?用这个来反省,大有好处!

可是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来,提倡尽管提倡,读诵尽管读诵,没有做到,没有起作用,引起我们再深入的反省、检讨,为什么古人用这个东西很有效,现在用这个东西没效。再往下面细心观察,我们发现了,我们这一代的人缺少扎根的教育,这个扎根就是中国古人讲的「童蒙养正」。所以种种好的方法,古人用起来很有效果,很快就能收到效果,现在我们用了都产生不了效果。童蒙养正里面,最重要的两样东西,《弟子规》《三字经》,我们没有认真学习。《弟子规》是德行,行门!道德的教育。从小培养德行,那你要是修这些忏悔法门很容易了,你会很欢喜、会很认真去做。《三字经》是解门,《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提要、大纲!我们没有在这上扎根,一个行门,一个解门,行解相应。

这些东西在古时候,中国古代,都是小孩刚刚会走路、会说话的时候,就教《弟子规》,六、七岁的时候就教《三字经》,我们没有在这上扎根。所以虽然在大乘佛法我们有这样殊胜的缘分,几十年当中得不到受用,毛病到底在哪里?我们要不能把它找出来,不能够发现,不能够挽救,我们这一生都空过了。所以在这个两、三年,我们大力提倡《弟子规》的教学。善根深厚的人他懂得,他知道这个意思;烦恼习气业障重的人还是不觉悟,还是没有把这个当作一回事,我们就看得很清楚,他这一生当中能不能成就是个问号。他要真正努力在这里扎根,我们相信他这一生一定有很可观的成就。

世出世间的学问、德行都在真干,学习的纲领早年就提出来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字大家都念得很熟,做到了没有?为什么做不到?你果然做到,方东美先生给我说的话你们就都懂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为什么都懂?你得到了,真的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你不知道,你没有入这个境界,你光听到这句空话。所以真做到,起心动念念念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够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你才懂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才会懂。你要做不到,这句话的意思你不懂!学佛学得这么多年都没有得到法味,没有得到法喜充满。这句话听是听了不少遍,听得很熟,甚至於你自己也会说,利益、好处没得到,这很可惜。

今天我们讲到「何因种种」,这把因说出来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妄想、分别、执著,第七执著,前六识分别;本识受薰,前面七识能薰,把这一切善恶业习气薰成种子含藏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像仓库一样,像档案室一样,无始劫所薰习的习种全部在里面,这种习气种子也是各各不相知。前面说得很好,种子没有形相,佛在经上讲,我们每个众生无量劫来的习气种子,如果它有形相,哪怕形相像微尘一样,这个习气有多少?佛说尽虚空也容纳不下。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业果相续,世界相续,就像我们看电影,看电影我们晓得,电影的底片,那一盘很长,可以放两个小时。我们阿赖耶里面的影片,你就晓得有多长,无量劫都放不完,而且那个速度之快,我们无法想像。一秒钟几千万张、几万万张,一秒钟,无量劫都放不完。我们相信佛的话是真的,如果它是有形相的话,尽虚空遍法界容纳不下。

没有一个现相是真的,没有一个现相是停住一下的,没有,刹那生灭。所以,佛才说出这个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得很多了。真的了解,对於一切现相,不但不执著,也不分别了,心就定了,定生慧。《金刚经》上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智慧,智慧生起来,慢慢自然就通达、自然就明了。你看人也好、看事也好、看万物也好,果上,你知道因,因上,你知道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业果相续,业果循环,业果在转变,刹那不住,这是事实真相。

觉悟的人、明白的人,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缘也好、恶缘也好,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不是像个木头人,像个木头人也错误了,随喜功德,你看看多妙。这不就是前面讲的吗?幻有不碍真空,真空不碍幻有。迷的人把幻有当作真有,觉悟的人知道幻有,幻有跟幻有不相妨碍,幻有跟真空不妨碍,真空跟幻有不妨碍,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真解脱!现在这个世界社会问题,你就知道解决方法,不难解决,很容易,从自己内心做起。为什么?心转境界,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性识转境界,不是境界转性识。

所以圣教要常讲、要多讲,要讲明白、要讲清楚!哪个有缘,哪个听了就得受用,听了他就有悟处。当然这里面最重要是自己,总而言之,大乘教里头常说,先度自己,再度别人;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自度真的就是度人,为什么?怨结化掉了。从自己内心,把自己内心,我常常讲内心里面的分别、矛盾、误会统统化解了。我这里化解,对方也化解,就解开了;我这里不能化解,希望对方化解,无有是处。先自度然后就能度人,自己没度,想度别人不可能,要懂这个道理,这个话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讲。现在时间到了!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