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六讲) 2007/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第五大段「喻况玄旨」,第二段。

第二段是别辨二十种大喻,这都是讲菩萨的德用。前面在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说了很多,而实际上是讲整个宇宙。要再说得简单明白一点,我们可以说,从无方大用这两百多首偈子里面所说的,全是六祖开悟讲的五句话最后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个万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宇宙,包括空间、时间,空间、时间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祖、经论里面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疏忽,那就是讲「一时顿现」。宇宙怎么发生的?一念不觉,这个宇宙就发生,一念不觉是迷,迷了才出状况。正如同作梦一样,梦中境界现前那是什么?一念不觉。这个念头粗,是讲我们的意识,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潜意识,在你的觉心不能控制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昏沉,不能控制,潜意识它就起作用。在佛法里面讲,这是阿赖耶里面含藏著习气种子,我们在清醒的时候,能把这些弱一点的种子控制住,它不起现行,可是昏沉的时候你就控制不住,它就会起现行,梦是这么来的。佛法说得很有道理。

宇宙是怎么来的?宇宙有没有?有。不是我们现在这个宇宙,这个宇宙现在科学家讲的是多维次的空间,真正法性所现的叫一真法界,不是我们现在看的宇宙,一真法界里面没有空间维次,说老实话,时间跟空间都没有,这个不可思议,这讲的高等科学。时间没有就是没有先后,我们讲中国常常号称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是遥远的过去,如果没有时间就没有过去、没有未来,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如果没有空间,就没有远近,《弥陀经》上佛给我们说,这是随顺俗谛说的,随顺世间说的,他说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个佛国土。一个佛国土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在我们这个世界往西方走,要走十万亿个大千世界,那边那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这个距离还得了吗?太大了。

在从前,我们总以为佛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个银河系。这个问题从前黄念祖居士跟我做过讨论,他告诉我,他是学科学的,他说不是,一个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结果他讲的也有道理,因为佛在经上讲,太阳、月亮是绕著须弥山转的。须弥山在哪里?须弥山不是真的是一座山,他说须弥山就是银河系中心的那个黑洞,那叫须弥山。这个说得也有道理,为什么?科学给我们做证明,太阳系这个星系确实绕著银河系在转。他讲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叫黄极,就是银河系的中心,黄极,这是讲得通的,讲得也很有道理。如果这样一讲,那大千世界可就大了,不是一个银河系,应该是什么?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实际上来讲,佛说法都是讲个大概的,真实,没有真实的,为什么?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在变动的,没有固定的。佛给我们讲成佛,你的世界,每一个佛的世界大小不一样,什么原因?是因为你在没有成佛之前,你做菩萨修行的时候,你跟众生结的缘不一样。所以大千世界还是缘起的。

如果你跟众生结的缘多,你的世界就大,你度的众生就多;你跟众生结的缘少,你成佛你的世界也小。不过最小还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三个千乘起来,三千大千世界大小也不一样,这个讲得通,在现在物理学上讲得通。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在空中围绕著太阳转,它是有一定的轨道,但它并不规则。并不是照著规则一成不变,就是它当中还有很多变化。像地球的轴心也在动摇,所以北极不是永远是北极,若干万年之后,北极的位置会移动好几度,甚至十几度,那怎么会一样?现在有科学家在报告,我看得不清楚,也记得不清楚,他说将来的北极是现在的蒙古,这个幅度就大了。所以它不是稳定的,所有一切都不是稳定的,这个我们能理解,为什么?妄心,念头不稳定。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一种相似相续,不是完全相续;完全相续,那就是真的,一个接一个,完全相同的。它不是的,念念都不一样,前念跟后念不相同,不是完全相同。可以说,我们以百分比来说,百分之九十九相同,百分之一不相同,念念都是如此。

从佛经上给我们说这个原理,我们就知道整个宇宙是个幻相,梦幻泡影,是个幻相。到什么时候你才能见到真相?你真的有一天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真相,佛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一切现象,这个幻相,统统是一念顿现,没有先后,这一念的速度太快了。《仁王经》上佛讲的比喻,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跟诸位做过多次报告,这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为什么?真实说比这个还要快。你就晓得,存在不是真的,《金刚经》上说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三句话说得非常有味道,那是事实真相。心是能现,能现不可得,所现哪里会真有?所现的现相叫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如果我们常常能够作如是观,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金刚经》四句偈,就是教我们对宇宙人生的一个看法,我们今天讲宇宙观、人生观。佛讲什么样的宇宙观、人生观才是最正确的?这个四句偈就说明了。「一切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包括人,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包括时间、空间,这都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是说不是真的,不是真正的存在,它不是实在的东西,「如露亦如电」,这是讲它的速度快,像闪电一样,它的生灭太快,快到什么时候?几乎快到同时,生灭同时,所以教我们「应作如是观」,你要常常这样看宇宙,常常这样看人生,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就自然放下,就没有了。为什么?不可得。包括自己,叫正报,包括我们生存的环境,叫依报,统统不可得,你记住,一念顿现。

所以,佛随顺世俗说这个境界相,像刚才我们讲的十万亿佛国土,这随顺世俗说的。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那是随顺真谛说的,那就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宇宙观。他说什么?「弥陀就是我心,我心就是弥陀;净土就是此方,此方就是净土。」你们想想这两句话,时空没有了。明明佛讲的十万亿佛国土,怎么中峰禅师说就在此地?中峰禅师所讲的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他讲的是从能现能变上说的,能现的是自性,所现的是弥陀、极乐。所以从性上讲,没有时空,哪来的距离!这些道理在现在讲这是物理,这是科学。佛实在叫我们敬佩,那是什么?他说出这些现象,绝对不是叫我们一定要对他相信。他说什么?他看到的世界,事实真相跟我们不一样,希望我们能把他看到的证实,你也看到。你能看到,那就叫成佛了。你为什么看不到?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看不到实相,真相你看不到,你把真相扭曲了。所以十法界是一真法界的扭曲现象,扭曲的幅度,在十法界愈高,扭曲的幅度轻;十法界位置最低的,扭曲的幅度就非常大。佛菩萨的法界虽扭曲还接近,所以相似,可是饿鬼、地狱、畜生那个扭曲幅度太大,太大还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在哪里?真的,中峰禅师说得不错,就在此地!十方诸佛如来、十方诸佛净土不离一念,这是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不离一念。

我们修行,佛说的迷悟,一念就是迷,一心就是觉,就是觉悟。你起个念头,叫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迷了,那就叫无明,所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我们的一念不觉什么时候开始?没有开始,就是这一念,当下这一念,这一念要是觉了你就是佛,这一念不觉那你就是凡夫,这是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样子,在恒河边上大树底下入定,因为他在那里示现的觉悟、一心,在那边得一心了,所以这个树也就叫菩提树,就这么回事情。什么时候一心,你就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我们现在这个一念,一念是人人都有,哪个都有,一念是迷,还是一念是觉,差别在此地。一念迷是凡夫,这里面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一念觉,一念觉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这是佛,差别在此地。佛给我们做样子,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样子。所以这个事情,跟你学不学佛、读不读经没关系。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只要一念觉,他就成佛了。五祖知道,看得出来,所以衣钵就传给他,就告诉他,你是第六代祖,法就传给他。我们总要把这个事情记得牢、记得清楚,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叫佛,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有关系,与学经、不学经没有关系。

智慧、能力、才艺、福报,全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没有一丝毫欠缺。你本来样子是什么样子?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的。而是大经里面所讲的,你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没法子形容。你的家庭状况怎样?华藏世界是你的老家,极乐世界是你的老家,你只要一念觉它就现前,正报现前,报身,依报现前,报土,法性身、法性土。一切众生都平等,各个具足,没有说哪个比哪个差一点,哪个比哪个好一点,没有,完全平等。迷了以后就不一样,所有这些不平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修行,修行说老实话,每天念佛、诵经、打坐、拜佛,这都是形式,这些形式对初学人来讲有用处,你不照这个模式你不能成就。所谓是「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你画个圆,一定要用圆规,你才能画得圆。可是真正有功夫的,随便拿支笔画个圆,你拿圆规去量一量,完全一样,那功夫到家了,那是佛。我们凡夫不用圆规画就画不圆,只好用圆规,这是凡夫。你本来用笔一画就是圆,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你是有这个功夫,是有这个能力。可是你迷了,迷了头就昏了,你就画不出来。不就这么回事情吗?

从这些浅近的比喻,我们就能体会,知道世界一时顿现,不是科学家讲的什么有个原点爆炸,不断在膨胀,不是的,那个讲不通,不能自圆其说,还是佛法说得高明。所以,这个宇宙念念不一样。为什么科学家看到宇宙在膨胀?这怎么解释?实在讲也不难懂,我们看近代的历史,我说近代历史也得至少像中国讲的五千年。你细细观察五千年这个时代,人民的生活不断的都在进步,步调很缓慢,你就看不出它在膨胀。可是现代,最近二、三百年,科学技术发达,进步非常快速,现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这不就是膨胀吗?我们的心在膨胀,你看外面宇宙它就膨胀,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原理!

现在人的念头念念差距大,古人心是静的,念念差距很少。我们现在就用科学方式要计算这个现象,要推想到多少年之前,几万年前、几十万年前、几百万年前,全是妄想。所以佛法里面的科学,它不是用现代这些物理方法,它是用禅定。《楞严经》上讲得好,「净极光通达」,你就照见了。不是用思惟想像,这个东西想不得,思惟想像这是妄心在起作用。阿赖耶像仓库一样,储藏室一样,我们今天讲的记忆,为什么会有记忆?阿赖耶识是个储藏室,它有记忆,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一念不觉才有这些东西,才产生这些现象,一念觉这个东西没有了,《证道歌》「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一念觉,记住什么是觉?一心是觉。一心是什么?没有念头,那是觉;有念,有念就不觉。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觉不觉?不觉,这是真的。那为什么要念?没办法,无可奈何,我们妄念确实断不了,只好用这一念代替所有的妄念,这叫念佛。这一念跟阿弥陀佛的本愿相应,这叫带业往生。阿弥陀佛他有这个愿望,只要什么人去念他,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只有这句佛号,其他都没有了,跟他就起感应道交,他就来接引你,他就带你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你能保持这一念,决定不会失掉。那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氛围、环境是个清净世界,决定没有外缘来干扰你。你在那个地方很容易,真正回归到一心不乱,就成功了。他帮了个大忙,提供你一个修学环境,这真正叫护法,真正叫大功德主。

阿弥陀佛给不给你说法?天天给你说法,十方诸佛都给你说法。是不是真的?我给你说实话,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怎么说不是真的?一切诸佛如来从来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给你说什么法!为什么说也不假?是你自己的自性动了念头,自性变成阿弥陀佛给你说法,自性给你变成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给你说法,唯心所现,不假!这些事实真相,我们通过这么多年来在经教里面不断的薰修,体会到了、明白了。这明白之后,我们的方向、目标就绝对不会差误,所以你法喜充满,信心坚固。只要依照佛菩萨教诲去做,肯定这一生当中成就。学佛不是要无量劫吗?没错,无量劫可以浓缩成一刹那,「念劫圆融」,这《华严经》上讲的。一念跟无量劫是一不是二,叫不二法门;一念跟无量劫不是一,那就不是佛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佛法是觉,就是一念觉。到一念觉,一切万物里头没有对立的,没有冲突的,法法圆融,法法具足,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切法具足一法,一多不二。这些原理原则永恒不变,千经万论都不离开这个原则。这是我们讲科学跟哲学,讲到真的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讲到最高峰。

今天我们看这段,「略显二十种大喻,以况菩萨之德」,这个地方讲的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这是法身菩萨。可是它里面的比喻,用二十种比喻。因为这二十种分量也很大,它也分好几个段落,也就是二十个段落,一个比喻是一个段落。前面有三首半的偈颂,也就是总共十四句,一首偈四句,三首十二,再加两句,叫三首半。我们把这个文念一段:

【声闻心住八解脱。所有变现皆自在。能以一身现多身。复以多身为一身。於虚空中入火定。行住坐卧悉在空。身上出水身下火。身上出火身下水。如是皆於一念中。种种自在无边量。彼不具足大慈悲。不为众生求佛道。尚能现此难思事。况大饶益自在力。】

末后这句『大饶益自在力』是菩萨。前面是讲阿罗汉,阿罗汉不是菩萨,他都能有这么大的神通,能做这种示现,何况菩萨。我们先说『声闻』,声闻有四果,就是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这是小乘四个果位,统统叫声闻。他们的心『住八解脱』。在没有说「八解脱」之前,先简单介绍四禅天跟四空天,因为它跟这个有关系。四禅、四空,心都是住在定中,也就是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分别、不执著,他这是定功控制住的,不是真的没有分别执著。定功把它伏住了,这叫伏烦恼,没断,他如果断掉就成阿罗汉,所以必须在四果他真正断了,四果之前没断。没断他在哪里?他在色界天,他在无色界天,所以对於色界跟无色界我们要介绍一下。

色界天,为什么叫色界?三界最上面是无色界,下面是色界,再下面是欲界,他有欲望,欲望很多,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财、色、名、食、睡叫五欲,五种欲望。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只要你有这五种欲望,你就离不开欲界。修再大的福报,像佛经里面讲的,你有大千世界七宝你去布施,那是福报。在哪里享受?总在欲界,出不了欲界,你欲没有断。所以这个给我们很大的警告,你看看现在举世之人贪财、贪色、贪名。除这个之外,简直不知道到人间来是为了什么?到人间来就是为了财色名食睡吗?这个观念就错到底了,大错特错!

那要给你说个实在的话,这还是随顺众生说,不是佛菩萨境界。你到人间来干什么?现在连外国那些科学家、精神病的医生都懂得,他们都明白了,你到人间来是来上课的,是来学习的。人间学好了你就往上升,你就生天去了;如果学不好,来生还到人道,这留级。学得太差了,那就是什么?贪瞋痴搞得太不像话,太重了,就堕落,就下降,人一下降就是畜生、饿鬼、地狱。佛跟我们中国老祖宗跟我们讲的就有道理,人生在世至少要学个君子,君子能不能提升?不能,不会堕落,留级,来生再做人,留级。什么人能提升?贤人,圣贤就上升。所以你看古人讲的话,「读书志在圣贤」,没有说读书你将来可以做大官发大财,不是。读书志在圣贤,这个指导是正确的。

你走圣贤的路子,你欲没放下不要紧,欲界上面有六层天,我们人上去四王天,四王天上去是忉利天,忉利天上去是夜摩天,再上去是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愈往上面去欲愈淡。再往上去欲就没有了,真的,这个没有是伏断,对欲望再不起贪瞋痴慢,他就到色界去,色界初禅。这是做人的道理!佛法里头说得很好,「人身难得,佛法难逢」,得人身真不容易,你很幸运这一生得人身。为什么不容易?人身,佛给我们说得很明白,你到人间来,头一个是引业,引导你到人道里面来受生。这个引业是什么?过去世当中你曾经修五戒十善,在中国讲的是五伦十义。这是人道的基础,十法界里头人法界的因,你有这个因。你阿赖耶里面的种子很复杂、很多,这个种子起现行,无量的种子,这个种子起现行,它引导你。不是佛菩萨引导,也不是什么鬼神引导,是你自己的阿赖耶业习种子引导你,不容易。

到人道来之后,每个人的福报不一样,有人富贵、有人贫贱,这个不相同,这是另外一种业,叫满业。引业只是引导你来投生,投生之后你这一生的富贵穷通那是满业。满业是什么?满业是你过去生中修的善因、恶因这两种,你修的是善因,你这一生得善果,你就有福报;如果你造的恶业多,你这一生就要受罪、要受苦。所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佛法里讲得很清楚,「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生干些什么?造些什么因?「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就是的,前世造的,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欲知来世果」,你想到我来世是什么样果报?「今生作者是」,我在这一生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是做的什么?来生果报就是这样子。我喜欢帮助人,来生一定很多人帮助我;我处处难为人,不给人方便,来生我要受尽折磨,就这样的。我这一生欢喜用财布施给人,来生得大福报,得财富;我这一生修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这一生修无畏布施,来生得健康长寿。三世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总是自作自受。

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人要真正懂得这些道理,懂得伦理道德,他不会为非作歹,他不会,他要提升自己。如果懂得因果教育,他不敢为非作歹,为什么?他知道报应太可怕了。这些果报不是佛主宰,也不是上帝主宰,也不是阎罗王主宰,真的是自作自受。人怎么能不学好?从前旧社会,旧社会有旧社会的好处,小孩从小就接受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有没有教科书?没有,世世代代一代一代传下来,父母教出来的。从什么时候教?生下来就教了。小孩生下来,你可不能轻视他,认为他什么都不懂,那你错了,他什么都懂,往往他比我们大人还厉害。这个事情被外国那些心理医生证实了,我看了美国魏斯医生的四本书,他肯定婴儿一出生,他眼睛睁开他就会看,耳朵他会听,他已经在学习,天天在学习,大人在他面前表演的。所以中国重视胎教,重视婴儿的教育,中国古人常讲「教儿婴孩」,婴孩就是刚刚出生;「教妇初来」,娶媳妇的时候你教她,一进门你就要教她。这两句话真正的意思是教儿婴孩,后头是陪衬的一句话,那个不重要,最重要是在这句话。

父母在小孩的面前,刚刚出生的小孩的面前,言谈举止都要端庄,都要守礼。让婴孩从小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善的,全是正面的。这才培养出正人君子的基本条件,圣贤的基本条件,所以这个没教科书的。没有教科书,给诸位说,现在我们提倡学习的《弟子规》,那就是教科书,父母怎么样?全做到了。你看做父母的人二十几岁,养小孩了,他的父母都还在,四、五十岁。你看他的孝顺父母,婴儿看见了;你看他对待兄弟姊妹的和睦,小孩看到了,小孩听到了,他就在学。中国古时候谚语有所谓「三岁看八十」,三岁就是说他从出生到三岁,他已经学了一千天,根深蒂固,这个基础打得非常稳了,就能判断他八十岁都不会变,「七岁看终身」,这中国古人说的,很有道理。不懂得中国古人这些教学的方式、理念,这两句话说出来人家会笑,三岁看八十,三岁算什么?他懂得什么?

现在问题严重,现在三岁也了不起,为什么?他父母不教他,电子游戏机教他。教他什么?教他暴力、教他色情、教他杀盗淫妄,这个麻烦就大了。所以现在很多人跟我讲儿女不好教,做老师的来跟我说学生不好教,当然不好教,为什么?从根就教坏了,那怎么可能好教!古时候人好教,我这个年龄沾了点边,生长在农村,谁教?父母教,所有大人都教你。他真有爱心,跟我们不认识的人,跟我们父母也不认识的人。我们农村,农村玩都是在外面,都在野外,玩到肚子饿了才回家,小朋友结伴到外面去玩,都是在大自然里头长成的。玩有的时候过分了,不如法,路上行人看到我们做得不如法,小孩,过来,教训一顿。可是我们怎么样?我们看到大人教训都很乖,都乖乖的听。走到村庄里面去看,我们父母看到这个大人教小孩,父母感谢他。所以,哪个大人不爱惜小孩。跟现在社会不一样,完全不相同。我们念小学的时候,抗战期间,在学校里面跟同学吵架、打架,被罚了,被老师处分,打手心、罚跪,那时候学校还有体罚。回去之后当然很难过,样子也不好看,父母看到,问怎么回事?被老师打了,被老师罚跪。第二天我父亲陪我一起上学,带了礼物送给老师,谢谢老师管教。现在还得了!现在要是打了、骂了,他不高兴,家长到警察那儿去告老师,老师还敢教吗?所以现在教育没有了,这个太可怕了。人要不受教育,这是中国老祖宗说的,尧舜说的,人跟禽兽就没有两样。禽兽没有玩过游戏机,小朋友玩游戏机比禽兽更坏,比禽兽都不如,这怎么得了?这个问题多严重。

娱乐是教育里面最高的一种艺术,中国自古以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这在教育里面产生很大作用。乡下的农民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懂得孝悌忠信,他懂得礼义廉耻,他从哪学来的?当然从小父母教的,做了好样子。另外就是每年逢年过节的时候迎神赛会都有演戏,都有这些表演,文艺表演。文艺表演总是遵守孔老夫子的一句话,但是孔老夫子这句话不是他说的,夫子述而不作,老祖宗传下来的,「思无邪」,这是文艺表演最高的指导原则。你一切的表演,唱歌也好,跳舞也好,演剧,什么样的活动,不能叫听的人、接受的人有邪思邪念,要守住这个原则;换句话说,中国的艺术是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用艺术的方法来显示,它的内容是伦理、道德、因果。怎么可以教人暴力、色情,这还得了吗?所以,中国传统东西它的价值在此地,我们要认识清楚。过去七十年代汤恩比博士说过,他已经看出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我们从他的谈话纪录里面看到,他也很忧虑,非常关心,他说「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个看法正确,能说出这种话不容易,对於中国历史文化要没有相当根底的人,说不出来。他是个研究历史哲学的,而且他研究的是文化史,这个跟一般的史学家不一样。他研究是全世界的文化史,所以他没有国家的差别,没有族群的差别,这个心量就拓开了。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欲要逐渐放下,儒家虽然没有讲断,他讲寡欲。《礼记.曲礼》一打开,「欲不可从」,这就是说必须有节制,才不会出问题;要是没有节制的话,就会有乱子发生,有弊病发生。欲界天,愈往上面去欲就愈淡薄,财色名食睡都淡薄,愈上去愈淡薄,到第六层天就很淡薄。在我们看到他们就已经没有欲望,对五种欲似乎都放下了,其实那是形式。他靠什么放下?也靠定功。欲界天从第三层天夜摩天就要修定了,完全凭十善,只能到忉利天。所以你看佛法里面真正得道的这些高僧,帮助一些众生超度,也没有任何形式,超度最高的都是超度到忉利天。宝志公超度梁武帝的妃子,也是到忉利天。安世高超度他的同学,他同学做龙王,寿命到了,做龙王的时候一生造了不少恶业,会堕地狱,他去超度他,也是超度到忉利天。所以要晓得,忉利天以上要靠自己,自己没有功夫不行,去不了。要什么功夫?修定。欲界四层,四层定功浅深不同,定能伏烦恼,就这么个道理。我们很想把烦恼伏住,伏不住,为什么?没定功,有定功自然就能伏住,就这么个道理。完全伏住那就到色界天去了,还差一点那还在欲界,总要明了,我们才知道自己怎样帮助自己向上提升。这个还不就是一句老生常谈的,放下!你放得愈多,你就升得愈高;你放得愈少,你升得就缓慢;你不肯放下,还要严重的执著,那就往下坠落。极其严重的执著就是地狱,饿鬼比地狱轻一点,畜生就更轻一点,比畜生还轻一点的,就到人道来了。所以功夫都在放下。

佛法里面讲断烦恼,这是一般随著世俗而说的,实际上他不是断,他是转烦恼。把烦恼转变成菩提,你觉悟了就转过来;迷了,就把菩提转变成烦恼。所以烦恼、菩提不二,悟了就叫菩提,迷了就叫烦恼。烦恼怎么可以断?烦恼断了菩提就没有了,所以断不了的,是转变。经里头很多是佛的方便话,我们要懂,佛说法常讲方便为门,「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要懂。方便里面有很高的智慧,没有智慧你就没有方便。没有智慧,那就是我们讲的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造业,业里面就有善恶。你以爱心,这心善;你以瞋恚心,讨厌的、厌弃的心,那就是造罪业,总是你动感情了。你用理智来处事,就不会有这些过失。所以佛教我们要常常用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放下就有智慧,不放下没有智慧。学佛学得再多,背得再多,记得再熟,讲得头头是道,分别执著还是那么重,没用处。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讲的,他搞的是佛学,他没有学佛。

什么叫学佛?学放下才叫真的是学佛。只要财色名食睡放不下,不是学佛,放下是真学佛。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什么都放下,身体在这个世间必须要生活,他只保持著最低的生活需求,三件衣、一个钵,这是他所有财产。印度那是热带,三衣就够了,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晚上睡觉,这三件衣可以当被子盖,就能保暖。睡在地上,有个像被单一样的铺在地下,在佛门称这个叫具。现在什么?现在拜佛的时候摆在拜垫上,它不是拜佛用的,是晚上睡觉垫在底下用的,你看这么简单。这告诉我们,佛教我们放下,他自己不放下,我们就会怀疑那不是真的,他自己都做到了。没有一样东西有选择、有挑选的,没有,为什么?他心清净,不二。你到放下分别执著,你就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是美好的,欢喜心生出来。有分别就不行,这个好,那个不好,他就有差别,好,生烦恼,欢喜是烦恼;不好、讨厌也是烦恼,总是生烦恼。放下分别执著,那是真的好,内心的喜悦生出来,叫法喜充满,法喜里头没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不是法喜,是喜怒哀乐之喜,七情五欲之喜,那是烦恼,那不是法喜,真正法喜是智慧。

我们还是讲把世间的欲望在相当定功的时候,他完全伏住,伏住那个时候他的形相上跟菩萨没有什么差别。也就是说身没有苦乐之受,心没有忧喜,佛说他这种享受叫舍受,舍受好,舍受真乐。为什么不能叫它做出世间禅定?因为他有时间,他的定功会失掉,失掉之后他烦恼又起现行,所以说他是暂时的,他不是永恒的。如果得到之后永远不失去,这叫禅定,这个禅定叫出世间禅定。舍受是世间禅定,六道里面的,四禅八定,色界天跟无色界天是四禅八定,是世间禅定。实在讲它是舍受,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里头它是舍受,不能跟阿罗汉比。阿罗汉是叫正受,为什么?他永恒不变了,也就是说五欲七情阿罗汉永远不会有,那才叫正受。四禅八定虽然好像是正受,他不是永久的,他是暂时的,差别就在此地。

我们看这里很简单的一个解释,四禅初禅天,初禅天叫「离生喜乐」「庆」是喜庆,他「离欲恶」,欲没有了,恶念没有了。诸位要晓得,恶念没有,恶言就没有,恶行当然就没有了。言语、行为是从意念上生的,他念头里头没有恶,欲离开了,恶离开了。恶是什么?十恶,欲是五欲,这离开了,所以他「生善」《十善业道经》里讲纯净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是这个境界。「身心轻安故乐」,得舍受里面的乐,绝不是欲界天人能跟他相比的。

他再提升,二禅,二禅你看「定生喜乐」,前面是离,这定功深了,前面是刚刚离。「庆觉观心息故生喜」,觉观心息,由此可知,在初禅是有觉有观,现在这个功夫纯熟了,不要去作意去用觉用观,他用得自然,纯熟了。前面要保持,要觉要观,要保持,这时候已经成习惯了。不必起觉观的心,殊胜境界它就现前,所以他生喜。前面生善,这时候生喜了。「身心适悦故乐」,你看前面是轻安,适悦,比前面境界提升了一层。

再向上升级,三禅,三禅「离喜妙乐,无动勇之喜,有绵绵之乐,美妙莫喻」。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欲界六道里面感觉得最快乐的就是三禅,三禅就好比我们六道轮回里面的极乐世界,三禅感觉是最乐。喜没有了,离喜了,离喜则妙乐,乐上加个妙,这什么意思?妙这个字在佛经里面讲是非有非无,这妙!也就是说它跟一心的境界很像,有这个味道,但不是一心。为什么?他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只是淡薄,并没有转变。无动勇之喜,你看一般人欢喜的时候,他情绪激动,他快乐的时候你能够看到手舞足蹈,那个快乐。可是他的欢喜怎么样?他的欢喜没有这些动作,有绵绵之乐,这妙乐。绵绵是不断,不是像我们世间人,快乐只是一阵子,时间很短,一过去之后就变成坏苦,欢乐远离了。所以,人间真的是喜乐的时间很短,悲哀的时间很长。这个地方是绵绵不断的乐,美妙莫喻,它的美妙没有法子来形容,用比喻很难相比,找不到相比的东西。

第四禅这功夫更深了,「舍念清净」,三禅还有念,这把念也舍掉,清净心现前,「无苦无乐,空明寂静,犹如净水无波」,这个境界要很细心去体会。四禅叫福天,福报最大了,四禅也是凡圣同居土。初禅、二禅、三禅都是三天,像初禅是三层天,二禅也是三层天,三禅也是三层天,四禅有九天,所以四禅里面总共有十八层天。这九天里面,有五种比较高级的叫五不还天,也叫净居天,清净的净,净居天。净居天人就是四禅里面的五不还天,这是圣人,这不是凡夫。哪些人在修行?经论上告诉我们,三果圣人。修大乘的,断烦恼的层次跟他相等,他在那个地方断思惑后面的七十二品。思惑是八十一品,三界九地。思惑是什么?贪瞋痴慢疑,就是这五种烦恼。在第四禅最后把这个断掉,断掉这就根的利钝,我们讲根利的习气都没有了,他就直接证阿罗汉,出了六道,这叫利根的阿罗汉。钝根的,习气还很重,他还要通过四空天才能出六道轮回;根利的不需要通过四空天,从第四禅他就超越了。

底下有个简单解释,「亦名色界四禅。欲界定,有虑无静」。静虑也是禅定的别名,静是定,虑是观,有虑无静就是有观没有止,还没有止住,这欲界定。「无色界定」,跟这也差不多,「有静无虑」,这四空天,他有止,就是有定,有定里头没有观。「唯色界定,独得静虑之名」,因为色界里有虑有静,有观当然有止,当然有静,但是它这个静不是真的静,为什么?只是定伏住分别执著而已。分别执著没断,石头压草,定功失去之后他烦恼就起现行,他是在这个境界里面。但是到第四禅他有定,他没有观,所以叫四空定。色界里面讲叫四禅定,往上去叫四空定,因为他没有观,他不叫禅定,他没有观。没有观,佛帮不上忙,佛能帮忙的可以帮四禅天,四禅天是有止有观,佛能帮得上忙,所以它是凡圣同居土。四空天里面佛菩萨不去,为什么?那个地方人没有观,只有定,他觉得定中很舒服,不需要再学。产生严重的误会,把四空天当作涅盘,这不生不灭,他以为他已经证得大涅盘。到寿命到的时候,他定功失去,失去的时候就堕落。他就怀疑,从前的圣人跟我们讲大涅盘是假的,我们证得了,证得为什么会失掉?就起谤佛、谤法的念头,这个念头起来之后就堕地狱。他不知道他这个境界不是实在的,还要往上提升才行。

下面讲「四无色定」,第一个是「空无边处定,色法既灭,缘无边空」,这个空没有边际,「心无分散,即厌色依空,超色想,入空处」。为什么?色界有色身,也有宫殿居处,就是没有七情五欲。有些人想,有这个东西还是讨厌,有身,像老子所说的,「吾有大患,为吾有身」,中国老子有这个说法。这些修行人也是如此,还有个身,有个身就有个累赘,把身舍掉,身是色,舍身叫色法既灭,舍身之后变成什么?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灵界,外国人常讲灵魂。灵魂是不是无色界的?无色界也是灵魂,是高级的灵魂,为什么?他有定。如果没有定那就是一般游魂,孔子在《易经》里面讲的,「游魂为变,精气为物」。真的是这样的,灵魂要是有定,不动,那就是在无色界天,那很高的境界。但是一般人的灵魂,速度非常快,所谓游魂,孔子说得很有道理。他的速度太快了,也是一念之间他几乎就能到达,他没有障碍。可是也得要有福报,没有福报的时候,他跟别的灵魂碰到之后,冤亲债主也非常的麻烦,就是因果报应很可怕。并不是舍身之后就很自在,不是这个说法。

心无分散,他在定中,所以厌色依空,厌色,色才能舍得掉,舍掉之后他依空。所以他只有灵,只有个灵体没有色身,没有身体,我们一般说这是六道里面的高级凡夫。知道有身就有苦,没有身多自在!所以他把身也舍掉,真正是高级凡夫。可是他的问题,就是因为他没有观,这前面讲他是有静无虑,就是有止没有观,智慧不开,封锁在无明里面。到寿命到了,他的寿命就是他定功,他定功不能保持,失掉了,他就堕落。俗话说「爬得高,摔得重」,到四空天将来寿命到了几乎都是堕地狱,爬到最高,摔到最底下。从底下,从地狱慢慢再爬升上去,好难!你想想看,你意想当中像小虫爬竹竿,从竹竿下面慢慢爬到顶上,到顶头上又掉下来,掉下来之后慢慢又向上爬,这一个爬不知道多少劫数,六道众生轮回之苦就这个样子。而且他在爬的时候,劫劫都有挫折,都不是顺利的。

你能够从这上面细细去观察,你才知道六道轮回是怎么个苦,这事情还能干吗?我们现在也是从地狱往上爬,过去也爬到顶端,掉下去了,现在也从地狱慢慢爬爬到人道。这一生还算不错,得人身,遇佛法,这就不容易;得人身遇不到佛法,你心地善良的,还是往上爬,爬到最高又掉下来,不知道干多少次了。所以,佛菩萨看到这个情形说了句话,「可怜悯者」。六道众生执著的身是假的,不管什么身,地狱身、饿鬼身、畜生身、人天身,都是假的。六道这些阶层里面的升沉也不是真的,确实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他迷在里头,以为有,以为是真的,以为有得。不知道事实真相!

再提升一层,「识无边处定」,前面是空无边处,这是识无边处。空舍掉了,空舍掉怎么样?与神识相应了。神识是什么?神识我们世间叫灵魂,在佛法不叫灵魂,叫神识。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末那识,末那执著有个我,这个识是末那识,这是最根本的执著,把阿赖耶的见分自己认为是我,这个出不了轮回。「见无边识」,识心广大,阿赖耶识范围多大?跟法界虚空界一样大。法界虚空界就是识变的,心现识变,识就是分别执著,识变现的。所以「厌空依识,超空处,入识处」,出不了识的范围。

再入第三定,「无所有处定,识定谢灭,不见心相」,这个心是妄心,「无所分别」,到这个层次,分别伏住了。并不是真的无所分别,真的无所分别那他就是菩萨境界,这是他的定功很深,在甚深定功里面,分别不起作用。前面是执著不起作用,这是分别不起作用,无所分别。「厌识依无」,他把识舍掉,依什么?依空无,依无。所以无所有处定超越前面识无边处定,超过它了,「入无所有处」。那我们要问,他算不算究竟?不算,他还有个无所有处,有个无所有处还是麻烦,不是究竟法。这愈说愈细,要很细心去体会。

有处跟无所有处不就二法吗?《坛经》上说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就明白他错在哪里。不管怎么修,都是落在二里头,落在二、三里头,没有回归到一心,一心里头没有二、三。一心里面找无所有处是觅不可得,找有处不可得,找无所有处也不可得,那叫一心。一心有没有相?一心现相就是遍法界虚空界森罗万象,就是一心。我们现在自己的身相,跟我们生活六根所接触外面境界相,一心所现的。虽现这些境界相,这些境界相无所有,有跟无所有是一不是二,不二法,你才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全都没有了。所以悟就是一心,迷就是一念,他一念没断,超越这么多境界,都是念头在转变。

最后讲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好像有一点离二边,有点中道的味道,他只是相似,不是真的。「非彼有识,及无所有」,这是有无二边好像是离开了。「恬然住中,即厌边依中」,前面讲空有二边,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了,「超无所有处」,超越第三,「入非非想处」。不能说他有想,也不能说他无想,总而言之一句,他为什么不能超越六道?他在无明里头,无明不破。无明是什么?起心动念。这个地方的起心动念非常微细,他晓不晓得?他自己不知道。无始无明就是一念不觉,谁能知道?佛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能看到一念不觉。能看到一念不觉,当然也就能看到一念觉,念念觉;一念不觉,念念不觉。就是凡圣的源头、根源,佛说八地菩萨才看清楚,七地还不行。

四禅八定,在古印度高级的宗教都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他的定功能支持多久?佛在经上讲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怎么算法?佛说世界有成住坏空,这是真的,这都是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世界有成住坏空,一个成住坏空叫一个大劫,八万大劫,就譬如我们太阳系,太阳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就晓得他的定功力量多大。所以世界成住坏空他已经看到八万次了,他认为他已经成佛,他已经证得大般涅盘。没有想到,到八万次的时候他定功就失掉,失掉的时候马上堕落。所以,定功是有时间性,这是世间禅定;超越六道轮回,那个定功是永恒的,不会失掉的。这只是时间长短而已,非想非非想天是世间禅定功夫最深的,时间最长的。到他定功失掉的时候他怀疑,从前的圣人所讲的话都是假的,都靠不住,我已经证得,看到世界成住坏空这么多次,怎么我还会堕落?我的妄想分别执著、烦恼习气怎么还会现行?所以,四禅八定是石头压草,伏住的。石头拿掉之后,那根在,它又会生出来,这就是爬得高摔得重。

这是先把四禅天、四空天做简单的一个介绍,然后我们才能讲「声闻心住八解脱」。八解脱也叫「八背舍」,背,我们要背弃世间法,要把世间的禅定舍掉再提升。再提升,《楞严经》上讲的九次地定。不是八定吗?更深的第九定,第九定超越六道了。第九定是真的,称为正受,不叫舍受,他就得自在,『所有变现皆自在』。四禅八定也有这些功夫,但是不能像阿罗汉这么样自在,他也有。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