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四讲)  2009/11/16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里头第二段「牒以许说」,只有一句经文:

【彼菩萨住。我今当说。】

这个话是法慧菩萨说的。我们记住前面的经文,「佛子,菩萨住三世诸佛家」,这一句文虽然不长,我们也费了好几个小时,解释「住」这个字的意思。清凉大师在《疏钞》最后的总结,说得非常好,「佛家即是大菩提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如果能把这十个字真的变成我们自己的心,那你就是住在佛家,你的真心、你的悲愿究竟圆满,这个境界已经超越了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用的不是真诚心,所以他们的清净平等觉是相似的,是阿赖耶里面生出来的,不是从自性的。从自性才是真正的佛家,所以「唯佛方能住故」《华严》初住菩萨他已经将起心动念放下,起心动念是大乘教里面常说的「根本无明」,我们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在这个境界才是真正住佛住,住三世佛家。这十个地位,从初住到十住,法慧菩萨在此地说『彼菩萨住』,就是从初住到十住,『我今当说』,他前面入定,佛加持,为什么?就是叫他说法,说十住法。在这个文的后面,道霈禅师将李长者的《合论》节录了一段,我们在此地看了清凉大师的开示,再看看李长者的。清凉大师是《疏钞》《疏钞》是解释经的,依照经文一句一句来解释,所以《疏》就是注解。《论》不是的,《论》是这一大段经文,讲里面的精义,精华、义理,这称之为《论》,它不是一句一句来解释经的。所以《疏》《论》,都是祖师大德对我们重要的阐示,这方式不相同。

我们看《论》「论五」,在《合论》里面你就看到,这是科段,「随文释义者,长科六段」,这是这段经文,「第一从尔时法慧菩萨已下,至菩萨住我今当说」,这一段,「我今当说」在此地。从这上面这是指第一段,第一段经文有十九行半,「十九行半经,明法慧菩萨入定」,这我们在前面看过了,诸佛加持。「诸佛加持分,於中大意有十」,第一个是菩萨名号,「释菩萨名」,介绍法慧菩萨。第二「明入三昧之意」,为什么要入三昧。第三「明三昧之力」,这个三昧的力用,它起什么作用。第四段是说明「十方佛来现其前,与法慧同号」,这我们在前面都读过。第五「明十方佛与力共加」,十方诸佛统统加持法慧菩萨,为什么加持?就是为了他来说十住法,说这个法门。第六「明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使然」,他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么多同号的如来来加持法慧菩萨?这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往昔愿力使然,过去生中行菩萨道,修行的时候曾经发过这个愿,现在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不兑现,所以说自自然然这个愿力现前。第七段说明「法慧菩萨自善根力能入三昧」,这一段非常重要,诸佛如来加持你,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善根力,佛菩萨加不上。所以佛菩萨加持,跟我们自己修行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修行他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修行他加持两分。

罗什大师翻译的《弥陀经》,里面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玄奘大师翻的他是直译,玄奘大师翻译的没有一心不乱,叫「一心专念」。诸位要知道,一心不乱难,如果是这个标准的话确实有一些人吓到,看到这个一心不乱,这不行,我怎么会做得到?所以对净土法门就灰心。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没翻错。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功夫净宗的术语叫功夫成片,也就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一心专念。一心专念,我们想想,我们可以做到,一心专念就是功夫成片。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到一心不乱,因为一心不乱至少是须陀洹那样的见思烦恼的见烦恼断了,这真正是事一心。事一心也有三品,这是下品。中品呢?事一心的下品相当於须陀洹,中品那就是二果、三果,上品是四果阿罗汉,你就晓得真不容易!罗什大师翻的有他的道理,因为你有功夫成片,念到这个,所以你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先放光照你,这个放光就是加持你,把你的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他翻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成片,一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好像这一句佛号念成习惯,无论在什么时候自自然然它就出来,这叫功夫成片。

如果还把阿弥陀佛忘掉,忘记掉那就没有成片。成片就一切时一切处都没有忘记,而把这个世间一切尘缘忘记。我说忘记不太妥当,尘缘并没有忘掉,但是阿弥陀佛是第一。尘缘是什么?你在这个世间还办事,不妨碍办事,办事不需要用心去想、去考虑,不需要。为什么?到功夫成片的时候,智慧就现前,他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无论什么事情,你一接触你就会处理得很好,不需要用什么方法去想、去研究,不需要,这是佛法殊胜之处。让你在功夫成片的时候你就已经尝到,这个自性智慧开始往外透,他不会做错事,跟凡夫真的不一样,这叫超凡入圣。我们现在念佛这功夫,功夫成片没有得到,这是叫什么位次?这就是天台大师讲名字位中,功夫成片是观行位中,提升一级。名字位中就是有名无实,我们也在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可是名利一现前,阿弥陀佛忘得干干净净,这个没有用。生死一现前吓死了,人死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吓死,怎么死的?吓死的。他沉不住气,到那时候对佛产生怀疑,佛来不来接引我?到底还有没有极乐世界?还有没有阿弥陀佛?一大堆的疑团都起来,这就是功夫不得力。

所以要功夫得力,佛是讲两种人,一种人善根深厚,我们讲老实人,他没有什么怀疑,也没有疑惑,你怎么教,他就怎么相信,这种老实人容易成就。另外一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须要先解,透彻的了解,他没有怀疑。所以经典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你对经教得深入!入得不深,你的疑断不掉,这个疑就是障碍,障碍你理解,障碍你功夫。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到功夫成片?功夫不得力,疑虑是很大的障碍,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既然是知识分子,不是属於老实人,我们不是老实人,老实人没问题。早年我跟李老师学教,老师就跟我谈到这个问题,说老实真不容易。他自己告诉我,那时候他七十多岁将近八十岁,他说我一生想学老实就学不到。这是真的,所以学老实不容易。这就是我们要知道,我们有功夫成片,临命终时佛力的加持就把我们提升,功夫提升,提升到事一心不乱。所以自己自善根力是最重要的,虽然念佛是二力法门,可是自力还是非常重要,没有自力全靠佛力,做不到的。可是我们也曾经看到在历史上、传记上,甚至於在现前我们也能见到,好像他真靠佛力。我在美国达拉斯的时候,曾经看到一个住在华盛顿DC的周广大先生,他没有宗教信仰,在那边开了个面包店,人非常忠厚。得了癌症,医院治疗没效果,医生宣布他的寿命只有几天。这紧急关头,他们家里就找到华府佛教会,那个时候我在那里还挂个名当会长,找到我们会里来,问我们同修有没有方法?我们就有五、六个很热心的同修去看他,看他之后真的是不行,就劝他不要求病好,念佛求往生极乐世界,把极乐世界状况概略给他介绍。他一听就接受,这是善根,过去生中的善根,他就接受。告诉他的太太,告诉他的小孩,不要为他求医治病,大家都帮助他念佛,送他往生。他说一念佛的时候他就不痛,痛苦就没有了,三天,真的他是预知时至走的,走的时候瑞相非常稀有。所以这是没有接触过佛法,临终前三天,我们相信这是宿世的善根,这一生没有机缘遇到佛法,临命终时才遇到,也能成就。就证明《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亲眼看到这个例子。

第八段是「明入定因缘」,第九段是「明十方诸佛与十智」,给他的加持,十种智慧。第十就是刚才念的这一段,「明法慧出定演说十种住门」,这十住法门,这是说前面这一品经从开头到这个地方,它的大意。下面他就依照这个十门来解释,道霈禅师的《疏论纂要》,选择《合论》几个重点帮助我们学习。我们看第一「释菩萨名者」,解释菩萨名号,「如十信位中菩萨下名,悉同名之为首」,这是讲前面这一个大单元就是十信,这一个大单元是讲十住。十信我们已经念过,十信菩萨每一位菩萨名号下面一个字都是首,十住菩萨下面这个字都是慧,我们看到法慧。十信位第一位是觉首,他讲的有觉首、目首、财首、宝首、德首、精进首、智首、法首、贤首,这都称为所谓十首菩萨,「悉同名之为首」,首是开端,「为明信心,以信为首」。所以大经上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不信你就没法子学,信心才能够契入,信是入道的根源,入道的第一个条件,以信为首。清凉在《华严经》里面,也是把信摆在第一。从十住以下这是第二个大单元,解门,信解行证,这一个大单元分量很大,差不多是《华严经》的二分之一,给我们讲解,行门只有一品。由这里可以能看得到,解重要,解讲得很详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都是讲解,到等觉都是讲解。

行门只有一品经,五卷,诸位要晓得,《华严经》八十卷,行门只有一品,也很长,有五卷经文,叫「离世间品」。你看看这个品题,就把修行的总纲领给我们说出来,你看离世间,就是说你要把世间放下,你的行就圆满。如果这个世间法放不下,这个世间包括人间天上,还包括四圣法界,都叫世间。佛讲世间,世间分三大类,第一个叫有情世间,有情是什么?有情执。有情执,这是什么?六道。第二个叫器世间,器世间是讲物质环境,我们现在科学把它分为三类,佛法只分为两类,一个物质、一个精神。除这两个之外,佛法还讲智正觉世间,智正觉就是阿罗汉、菩萨、佛,也就是讲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智正觉世间。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为什么?阿罗汉已经成正觉,不是情识,他是智慧,智慧当家,不是感情用事。六道众生都是感情用事,感情是烦恼,烦恼用事那就是造业,他的果报就是六道轮回。你造作的善业,三善道受报,三善道享福;造作的恶业,三恶道去受苦。这是佛法里面讲三种世间。

这是以信为首,这十信位,「此十住位中已生诸佛智慧家」,这前面我们读过,他们生三世佛家,这已经生三世佛家,住大菩提心,所以说是佛的智慧现前,他的名号同名为慧,「悉同名之为慧,为明入圣法流中,得佛智慧,同佛知见」。记住,《华严经》上教导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放下,离世间就是放下,不但有情世间要放下,智正觉世间也要放下,三种世间统统都要放下,为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面虽然理很深,事非常复杂,贤首国师非常难得,在一本薄薄的《妄尽还源观》,把这桩事为我们讲清楚、讲明白。如果我们真的觉悟,听懂、听明白,我相信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出世间就是四圣法界,也就是我们合起来讲十法界,对十法界依正庄严那种分别执著自然就淡薄,不会像以前那么样的坚固执著,淡化。这个淡化好,慢慢的淡,淡到最后没有了你就成为法慧菩萨,你就入住如来家。可见得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哪个人不想?放下十法界就成佛,真佛不是假佛。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超越十法界的这是真佛,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佛。《华严经》上十住菩萨以上的,这是真佛,所以他同佛知见。你看《法华经》上说的「入佛知见」,佛知佛见,这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的知见都是错误,佛知佛见才是正知正见,我们为什么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有烦恼障碍了本性。哪些是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这三大类烦恼障碍了性德。性德虽然起用,我们今天能见、能听、能够思惟想像,统统都是性德起用,可是性德起用,里面很多很多的错误,我们自己不知不觉。

他下面两句话说得好,「善简正邪,契会正法」,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什么是正,什么是邪,我们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拣别。如果我们能学老实人,我们总算还有一点善根,没有善根,在这一生当中你怎么能遇到佛法?遇到佛法这都是有善根。善根人学老实好!学老实,李老师一生说他自己学老实还不够,没学到。怎么叫学老实?专学念佛法门那就是学老实。我这一生头一桩的大事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下定这个决心,我一定要见阿弥陀佛,我要跟他学习,做阿弥陀佛的学生,其他统统放下,这叫老实,这叫学老实。真的都放下,三种世间都不放在心上,有情世间是六道轮回,智正觉世间是四圣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放下,绝不放在心上,这就是学老实,他真学到,真的成就。《华严经》到最后一著,文殊、普贤导归极乐,所以古人有这么一说,《华严经》是大本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有中本一定有小本,小本是什么?《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抓住这个法门,死心蹋地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要不放下,你会受外面境界干扰,你放下,没有人能干扰你,你这一生当中平平安安的就成就,这就是善简正邪。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真的是《楞严经》上佛给我们授记,佛的预言讲得太正确,讲末法我们这个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正法很不容易听到,你听的都是邪师说法,你所接触到的,你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都是邪的、歪的,这个麻烦大!你没有能力辨别什么叫正法,这什么原因?不能怪自己,也不能怪别人,也不能怪社会,更不能怪政府,要知道这是许许多多条件造成的,还有历史的因素在其中。

这一个世纪,一百年里面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自信心丧失掉,看到外国的月亮圆,什么都向外国人学习。把中国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诲疏忽、疏远了,到现在将近一百年,问题出现,这个社会上正气没有了,正气没有,取而代之是什么?邪气。我们用外国人的话说,这磁场,以前这磁场是伦理道德,所以邪门外道有,它不敢出头,它藏起来;现在这个社会正气没有了,它全冒出来。没有受过圣贤教育,没有受过宗教教学的薰陶,你在这个社会上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正、不知道什么是邪,更不能契会正法。契是契入,会是体会,那就有功夫。法慧才真正能够名符其实的做到这两句,这两句就是同佛知见,同佛智慧。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如何能保住自己,不会受邪魔外道的干扰?我们只有一个方法,绝对不能离开佛经。佛经里面所讲的是正法,我天天读佛经,天天跟一些朋友,多少不拘,三个、五个也行,十个、八个也行,几十个、几百个也行,每天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研究讨论,念佛修行。魔外力量再强,他干扰不到我。如果我们三天不念经不读经,不跟佛菩萨往来,你的心会动摇,大概一个星期不听经,你心就变了,你就会入魔道、邪道、外道,你就入他们那一道去,很可怕!所以学佛在今天不容易,在上一个世纪没问题,我们这一个世纪学佛是非常不容易,一天都不能离开佛菩萨。佛菩萨在哪里?经典里面,不可以离开经典。所以「名之法慧」,这就是把法慧介绍给我们。

下面说「若也自己不能同诸佛智慧知见者,自邪未明」,你看这说得很好,「焉能简邪见也」,自己要不能同佛智慧,同佛知见,那你是自己的邪还没有去掉,你就不可能有能力辨别邪正,下面的话是这个意思。所以先要把自己的邪、妄、染、不善,要把它放下,要听佛在经典上的教训,依教奉行。如果我们天天听,还不能放下,不要紧,你的善根还没成熟,继续听,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一点我要特别跟诸位强调一下,为什么?它是修行证果的秘诀。一般人烦恼为什么断不掉?心浮气躁,他的心定不下来,烦恼习气在膨胀无法收敛,诸佛菩萨、古圣先贤教的这些方法,没有别的,就是要我们把这种不正常的心态改正过来。一部经听上一千遍,你就晓得那是多大的耐心。现在的学校,我曾经在学校教过书,有很多学生听课只听一遍,再讲第二遍,这个我已经听过,他不再听。诸位想想,他怎么会有成就?他那一遍听的是耳边风,你要考一考,问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又何况一生专攻一部经,就读一部经,一生就讲一部经。我们看到古人里头有,古人有专讲《弥陀经》的,一生讲二、三百遍,一遍一遍讲,真的叫专攻。他讲三百遍,你就知道他读多少遍,我们估计他至少读了三千遍,他讲三百遍,他怎么会不往生!他怎么会不成佛!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他的耐心,看到他的定力,看到他的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开悟,清净是入门,平等就是得定,觉就开悟。他开悟了,我们能肯定释迦牟尼佛讲的一切经,他统统都能讲,他为什么不讲?给大家做个好榜样,是这么个道理。我明白了,所以我学经教的时候,曾经发心一生讲一部经。我在美国的时候有同学问我,他说:法师,如果你一生讲一部经,你选择哪一部经?我选择《弥陀经要解》,蕅益大师的,注得太好了,无比的受用。为什么我一生讲这么多,讲了好几十部?那是自己做不了主。所以这是福报,如果我自己有个道场,我就会这么干;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地方,人家请什么经,我们就得答应给他讲什么经,所以这样才讲了几十部。要是一部,会给大家有很多启发;讲这么多,於我自己没有什么大的损害,但是在佛法表法里面就有很大的欠缺。现在没有这种人出来,真正为大家做榜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成就自己,主持正法,利益众生,圆圆满满做到。

长者这一句提醒我们,我们要能够有能力辨别邪正,自己先要去邪归正,你才有这个能力。同佛知见,我们今天没办法开悟,我们读经真的是千遍。有一个同学来问我,他初学,想学净土,问我怎么学法?我说你回家去,把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的经本,先从头到尾念三千遍,然后你再来找我。他也很用功,大概在不到两年,他告诉我,他已经念完了八百遍,相当用功。八百遍念完之后他告诉我,他对经里头有悟处。这对了,专一,没有别的,学经教就是这么个学法,这个方法自古相传,看到好像很笨拙,但是它非常有效果,就学一部经,就听一部经。我们那时候学教没有光碟,没有这些东西,连录音机都没有,我跟李老师学经教的时候,靠什么?靠笔记,听讲的时候写一点笔记。而李老师实在讲,他很反对写笔记,那就全凭记忆。为什么反对记笔记?记笔记分心,你在听的时候不能专心。要专心听,你才会有悟处;你分心,你只能记得语言,这里面的义理你没有法子领悟,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跟他十年,他不准我记笔记,所以我十年用了两个笔记本,很薄的,两个笔记本里面都没有写完,大概都写三分之一、一半的样子,十年,老人家不准记。所以在他会下十年当中,体会到古圣先贤的方法太妙,太好了,只要依照古大德的办法去学习,再笨的人都会开悟,上台都能讲得很好。

这个话也不是假的,你看看倓虚法师的自传,《影尘回忆录》,在台湾流通得很广。这个自传是老人家晚年的时候讲给学生们听,像讲故事一样,由他的学生大光法师笔记,整理出来之后给他看,以后这部书出版了。大光也往生了,我跟他也是老朋友。《回忆录》里有这么一段故事,晒蜡烛的法师,人老实,夏天大家都在晒衣服、晒经书,从前线装本的经书,在夏天的时候都拿来晒晒。有人跟这个香灯师开玩笑,香灯师很老实,告诉香灯师,你那些蜡烛放在这里上霉了,你看人家都在晒衣服,你怎么不拿去晒晒?香灯师真的就听话,蜡烛拿出去晒,晒到下午的时候蜡烛全晒化掉。晚上做晚课的时候,他就拿著那个蜡烛的灯芯在点,蜡都化掉。所以维那师看到都摇头,头痛,怎么回事?问香灯师,香灯师说同参教我拿到外面去晒,晒成这个样子。所以维那师就告诉方丈老和尚,把这个事情告诉方丈老和尚。方丈老和尚第二天就告诉他,「香灯师,你很难得,你不必做香灯,我让你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你到那个地方去拜。」他也很听话,一天拜三千拜,拜了几年他开悟了,他作了一首偈子送给老和尚看,老和尚一看真的不是假的,请他出来讲经,他什么都没有学过,所谓诚则灵,所以老实人好教。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个三、四年他心定了,业障全拜掉,智慧现前,以后居然是讲经说法的法师。从前给他开玩笑的这些法师,见到他很惭愧,自叹不如。会讲经,能作偈子,能写诗,这不容易!老和尚有慧眼,老和尚能成就这个人,知道。

下面说「是故此位,能同一切诸佛知见,故得一切同名法慧佛而现其前,以为印信,定其诠表也,以与十方诸佛智慧同故」。你看只要把执著、分别、起心动念放下,你就能同一切诸佛知见,你就得一切同名佛现前,自然现前,这是什么?感应。我没有要佛现前,没有感叫冥感,显应。感应有四种,我们前面学过,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冥应的多,我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觉察到这叫冥,我们心里动一个念头,与十方世界诸佛如来肯定起感应道交。佛现前什么意思?佛现前是给他证明,他修学所得的没有错误,印是印证,给他做证明。信是什么?信解,因为这个位次,前面十信位是信,现在十住位是解,十行位是起行,十回向位是利他,是教化众生。所以帮助他,印证他的信解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同名号的佛不会现前。同名号的就是你同一个法门,我们念佛,我们念佛功夫得力的时候,佛现前,阿弥陀佛现前,你看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现前。现前什么作用?也是为我们印信,给我们印证,我们的信、我们的解、我们的行没错误。这种境界偶尔的是真的,如果要常常看见就是魔,就不是佛,佛不会常常现前,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心里不要求,自然的。在过去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过,慧远大师的传记,远公是我们中国净宗的祖师,开山的祖师,他生在东晋,跟陶渊明同一个时代。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来还不久,汉朝末年进入三国那个时代,经翻译成中文的也不多,净土经典只有一本《无量寿经》

净土经典在中国第一个翻译的就是《无量寿经》,而且《无量寿经》的译本很多,从后汉到宋朝,宋朝是最后一次翻译的,一共十二次的翻译,就是十二种不同的版本。从翻译的内容来看,古大德有这么个说法,他说传到中国来的梵文原本,绝对不是一个本子,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差别太大了;如果是同一个本子,多少人翻总大同小异。这是翻译,里面特别重要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愿,现在我们《无量寿经》的版本遗失七种,现在只剩下五种,五种在《大藏经》里面都看到。你看阿弥陀佛发的愿,有两种是四十八愿,有两种是二十四愿,宋朝译的那是三十六愿,这个差别太大,如果梵文是一个本子的话,不可能有这个现象出生。所以古人有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就是介绍西方净土至少讲过三次,讲《无量寿经》至少讲过三次。这个现象在世尊一生当中没有发生过,释迦牟尼佛讲经就是一遍,不会再讲重复的。唯独《无量寿经》是多次的宣讲,因为丢掉的七种本子我们没看到,可能还有不同的,那就确确实实能想到,总是三次以上。这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法门重要!如果不是很重要的法门,佛又何必多次重复?所以给我们透了这个信息,也帮助我们增长对净宗的信心。所以佛现前都是为我们印证,我们信解行没有错误。这定其诠表,以与十方诸佛智慧同故,所以称为法慧菩萨。

下面第二「明入三昧之意者,如十信位中,且以生灭心,信自心所有无始无明能分别心,即自心根本不动智佛」。这叫真的有了信心,真的把佛的经义听懂,生起这样的信心,这个是十信位。由此可知,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信心,我们没有入十信位,入十信位的时候肯定有这个信心。十信位的菩萨没见性,所以还是以生灭心,生灭心就是八识心,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妄心。哪些人用妄心?六道用妄心,十法界还是用妄心,十法界里面阿罗汉没见性,辟支佛也没见性,菩萨也没见性(这权教菩萨),佛也没见性。所以天台大师讲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叫相似即佛,相似就是很像佛,不是佛,为什么?佛用真心,真心不生不灭。唐代惠能大师见性,这个见性是什么?真心找到,真心现前。他告诉我们,真心什么样子?真心是清净的,永远没有染污,我们每个人都有真心,真心没有染污。染污的心是什么?生灭心,这个心有染污。真心不生不灭,妄心生灭,生灭是念头,前念灭了后念就生,这是生灭心,这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自具足,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相。妄心实在讲也本自具足,但是它把那个具足变了质,变成烦恼,变成业报,智慧变成烦恼,德能变成造业,相好变成六道轮回,变质!哪一天我们一觉悟,统统都回来了,烦恼变成智慧,这个造业原来是自性的德能,六道轮回没有了,变成什么?变成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

这就是佛在大经里面常讲,不但十法界,包括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生灭心就是识,它会变,把自性里面现的相扭曲。我们能把生灭心放下,问题马上就解决,生灭心是什么东西?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执著、分别、起心动念,这是烦恼、是习气。我们可以说无量劫来,我们就堕在六道里面,这个烦恼习气非常深,很不容易放下。学佛的人都知道应该放下,可是他就是放不下!放不下还得要放下。佛教给我们现在放不下,我们把它淡化,总要一天比一天淡,一年比一年淡薄,这就好,就有进步。如果这些烦恼习气没有能够淡化,无论我们怎样用功去诵经、去念佛,可以说功夫没有长进,没有进步。必须对於世出世间法看淡,这才叫真正你有了进步,你功夫得力,为什么?烦恼轻、智慧长。所以你能放下一分就透一分智慧,放下两分就透两分智慧,为什么不放下?真放下之后你才有法喜充满,你才能辨别邪正,你才能辨别是非。我们现在可怜,连利害都不能辨别,什么对我有利、什么对我有害不知道。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所想的、所做的、所受的,许许多多於我们身心有害,自己不知道。在凡夫,十法界全是凡夫,因为十法界都是用生灭心,用生灭心信自心所有无始无明能分别心,就是相信我们什么?我们现在起心动念这是无明,这是无始无明,现在我们会分别、会执著,这些妄心就是自心根本不动智佛。谁相信?十信菩萨相信,他为什么相信?因为他信佛。

我们为什么不相信?我们对佛怀疑,我们虽然讲信佛,不是真信,半信半疑。为什么不能真信?对佛了解得不够透彻。我们今天亲近善知识,亲近经典,第一步想得到的是什么?对佛菩萨、对古圣先贤真正生起信心,决定的信心,你才真正肯跟他学。他讲的话,他的教诲,你才会不折不扣的依教奉行,那你就得利益。我们今天有没有做到?没做到,如果做到就不是这个样子。所以信这个字好难!我在讲席当中还跟诸位讲过,以前李老师跟我的故事,就是讲这个信字。我出家,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就开始讲经,可是我出家两年才受戒,这缘分。受戒之后这是规矩,一定要去拜谢老师,所以我离开戒坛,就到台中看李老师。他老人家在慈光图书馆,我在门口,他在里面就看到我来,他手就指著我,「你,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讲了好大的声音,讲我要信佛,我听都愣住了。那时候我学佛九年,跟他老人家学讲经也将近两年,我怎么不信佛?不信佛怎么会出家?怎么会去受戒?所以我听他这个话就疑惑。进去之后,「你坐下来」,我就坐在旁边,他告诉我,「信佛不容易,有很多老和尚到死都不相信佛」,这我愈听愈不能理解,我感到很茫然,说不出话来。他给我解释,什么叫信佛?信后头有解、有行、有证那叫信,信解行证,一即是四,四即是一,信里头有解行证,证里头有信行解,这一讲我就明白了。

佛教给我们最简单的,入门的基础,十善做到没有?我们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入门第一个就接受三皈,我们都受了三皈,老师都给我们三皈证书,我们有没有皈?没有。为什么没有?不信,你信不就真的皈了吗?皈是回归,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归?从迷惑颠倒回归自性觉,我们有没有做到?这叫皈依佛。从邪知邪见回归到正知正见,有没有做到?这经典。我们遇到困难,是不是在经典里面找答案?没有,都是自己胡思乱想。从染污回归到清净,这是皈依僧,出家人你看他那个形象,立刻回到自己,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有没有清净?我有没有染污?这叫皈依僧。这个三宝的形象天天提醒我们,你为什么家里供佛?供佛提醒你皈依觉,佛是大觉世尊。你家里面为什么放几本经书?提醒你皈依法。出家人的照片挂在那个地方,教你皈依净,它提醒你,让你念念不忘。可是我们天天早晚课还跟佛菩萨顶礼,还在诵经念咒,可是怎样?念完就完了,它对我这一天的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好像都不相干,这不是信佛,所以信佛是真干,你说信心多重要!信是入道的根源。没有信,其他都不必谈,没有信哪来的行?不但没有行,解都没有,它头一个信才有解,解后才有行,行后才有证,你头一个字都有了问题,后头全都没有了。

所以真信佛要相信自心根本不动智佛,这是什么?这是法性佛,我们的自性就是真佛。一切法从心想生,阿弥陀佛是不是心想生?是的。《三时系念》佛事,中峰禅师作的,这些年在全世界流行,中峰禅师在开示里面就跟我们讲得很清楚,「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从哪来?自性来的。净土哪来的?净土也是唯心,心现的,不是在外面。你就晓得弥陀、净土跟我们什么关系,一体,这个关系太密切。我们一心求生净土,哪有求不到的道理?净土是自己的老家,阿弥陀佛是第一个亲人,哪有拒绝的道理?哪有不接受的道理?不能往生那都是你自己造的业障,与弥陀、与净土都不相干,责任要自己负。业障为什么不能消除?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有疑惑,才造成障碍。这就是经教可不能离开,我是一个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利智,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小小成就,得力是什么?五十八年没有一天离开经典。这就是让经典长时期的薰修,有这么一点点信心,相信十法界依正庄严、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是自心根本不动智佛。

我们现前,「未有方便三昧合其体用」,这是说我们现在不像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有善巧方便,能与性德融合成一体,这是说谁?明心见性的人。我们不得已而求其次,向十信菩萨来学习,我们就容易多了,因为十信菩萨他用阿赖耶识,我们也是用阿赖耶识,同样都是用妄心,他的妄心用得很正确,他完全相信佛菩萨,把佛菩萨的教诲完全做到,这十信位的菩萨。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豁然开悟,那就超越十法界,就真的成佛。所以我们今天很糟糕的,随缘随著变,这是迷失自性。十信位的菩萨虽然没有见性,但是他能够随缘学习菩萨,学习菩萨那个样子,学习菩萨的外表,这个外表是什么?十善业道。我们讲的三皈、五戒、十善,他把这个学到,而且做得很圆满。做的哪些东西?像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阴骘文》,他真做到,这就相似位。什么时候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不是相似的,就真的,天台大师讲分证位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习气没断掉。这桩事情,我们在前面学习很多,习气虽然在,不碍事,不要去理它就好了,随著时间自自然然它就消失掉。所以我们知道,人真到不起心、不动念,跟诸佛如来就平等。所以法慧菩萨这是刚刚放下起心动念,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的智慧、知见就跟诸佛相同。

「是故十信位中十个世界,皆名为色」,这个世界是我们的依报,我们的生活环境。十信位中有十个世界,初信有初信的世界,二信有二信的世界。我们这个人道,人道里头有人道的世界,天道有天道的世界,畜生有畜生的世界。要是细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有跟人相同的,《楞严经》上讲的「同分见妄」,见是见解,妄是虚妄,同分,我们讲共业。还有别业,跟别人不同的见解,譬如我们游山玩水,每个人感触不一样,有人感触很欢喜,有人感触悲哀,这是感受,外面都一样的,为什么感受不一样?别业,佛法讲得微细。然后你才真正懂得,《还源观》里面所讲的,「依一体,起二用」,那是讲每个人。而《还源观》里面讲得更妙,它不讲人,它讲「一一微尘」,我们这个身上多少微尘组织的?没法子计算。所以你要常常能够回光返照,我们肉体是什么?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是细胞,细胞组成的,外面五官、里面五脏六腑全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怎么组成的?细胞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怎么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电子组成的,这一个人形就是一大堆的原子、电子排列成这个样子。谁把它排列成这个样子?信息。信息是什么?信息就是妄想,就是分别执著,信息在指挥。谁去改变?我们现在科学家讲的场能,能量。科学讲物质、能量、信息,实在讲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信息就是阿赖耶的见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科学家也不容易,发现到整个宇宙就这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我们不能够不佩服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没有科学技术,也没有这些仪器,他讲得比今天科学家还要透彻、还要清楚。这是什么?自性的本能,定中能见到的境界,他不是想像的,甚深禅定当中看到的事实真相。所以要晓得依正庄严是自性变现的,皆名为色,没入法性。

「为十信未入法性之流,以生灭心而信解故,故十个世界,名之为色」,这个道理在此地,这是举十信位做例子。「如此十住位中,以方便三昧无沉掉心,能现自体无生灭智慧故」,这个几句话很重要。十住位中,这是明心见性,他以方便三昧,方便是随缘,三昧是不变,随缘不变,这是佛法里头常说的。我在很早在讲席里头我把它讲成四句,「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随变,不变不随缘」,我讲这四句。不变随缘,是《华严经》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已经证得自性,明心见性,永远不会变,能随十法界众生,所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变随缘。诸佛菩萨应化在我们人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示现开悟,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这叫不变随缘。

随缘不变是菩萨,十信位的菩萨,不是十住,十住是不变随缘,十信位菩萨随缘当中学不变,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随缘里头学不变,那就是真正在做功夫,你禁得起考验,随缘是禁得起考验。考验什么?不变。不变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实在讲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做不到,做到就是初住以上菩萨,这我们做不到,做不到我们要学十信位。十信位怎么样?在那里学习,学习不执著、不分别,这就是十信菩萨。随缘里头练功,练不分别、不执著,这叫真修行,这叫真的用功,会用功。第三种,不变不随缘,这是什么?阿罗汉,小乘,他证到偏真涅盘,他不发心度众生。为什么?众生很难度,跟他们在一块不好相处,所以干脆不理他,不变不随缘,这是二乘。我们凡夫呢?随缘随著变,我把它讲成这四种大家好懂。我们应该怎样?应该学十信菩萨,随缘不变。这个不变就是不分别、不执著,学这个本事,这点很重要。

所以这方便三昧,沉是昏沉,掉是掉举,昏沉是精神提不起来,特别是在什么时候?在静坐的时候。你看很多人念佛,念佛在止静的时候有些人打呼,那就是昏沉;另外有一种人,他坐下来的时候,他心里七上八下,那叫掉举,这两种都是烦恼。不昏沉、不掉举那叫三昧,心里很清净、很清楚,没有昏沉、掉举的现象。「能现自体无生灭智慧故」,这个时候智慧现前。这是我们一般凡夫有这个现象,功夫稍微得力的时候,这个现象就有现前,特别是念佛的人有,学经教的人就多,经教有些地方看到看不明白,看不懂,忽然明了。如果是昏沉、掉举,那是决定不生智慧。所以我们经教上遇到困难,多半用什么方法?不要找参考资料,不要去胡思乱想,把经本合起来,拜佛。我学《华严经》,我就专拜普贤菩萨拜上个二、三百拜,那个意思自然就贯通,像这种情形很多。我们讲《无量寿经》,拜阿弥陀佛;讲《金刚经》,你就拜文殊师利菩萨。与他相应的,几百拜拜下去的时候自然就通。「是故一切修道者,初以闻解信入」,这是非常正确,我们想学佛,从哪个地方进去?从闻解,那你就离不开经教。能够有机会听闻经典,那就是无比殊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返回《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目录

生死书 回到顶部